溫州人最愛吃的大黃魚是怎養成的?且聽魚的自述

2020-12-06 浙江在線

2015-08-23 11:18

大家好,我是大黃魚

溫州人喜歡吃海鮮,擺婚宴或者宴請貴客時大多會點一道黃魚。近年來,因溫州附近海域野生大黃魚稀缺,被稱作是「半野生」的生態養殖黃魚成了替代品。養殖一條「成品」大黃魚要多少時間?怎樣才能讓它們品質優良、更有賣相?養殖戶有哪些秘訣?且聽一條黃魚的自述:

看看我的家 南麂島的氣候、溫度和水質,能使我們的品質更優良

我是一條養殖大黃魚,今年2歲,重1斤3兩,生活在南麂列島深水網箱中。

我的「祖籍」在舟山。兩年前的冬天,我還是小拇指一般大的魚苗,身價才5角錢左右,主人將我從舟山帶到美麗的南麂島。南麂島在平陽縣鰲江口外30海裡的東海海面上,距溫州市區50海裡,是一座旅遊島嶼,也是「貝藻王國」南麂列島52個島嶼中最大的島嶼。

我們生活的生態養殖區三面環山、暖流匯集,離「避風港」國勝澳碼頭只有幾海裡。隨風擺動的魚排、亭亭玉立的插杆網箱和水面上漂浮著的貝藻類養殖泡沫箱,這裡看上去就像是一座藍色牧場。人在魚排上走動,會驚動浮出水面的我們,大家此起彼伏地跳躍著,魚鱗在夕陽的餘暉裡閃耀,三兩隻海鷗飛過,組成唯美的天然畫卷。

主人家的小魚排由96個網箱組成,周長250米,幼年的我們就在其中幾個小網箱中遊蕩,網箱長和寬都是3.5米,深8米。

聽主人說,南麂島是北方冷流、南方暖流及浙江岸流三流匯合處,汙染幾乎微乎其微,這裡的氣候、溫度和水質能使我們的品質更優良。

談談我的主人 每天凌晨5時給我們餵食,買500萬元保額的保險

溫簡挺拉起漁網,展示剛剛養殖數月的大黃魚魚苗

我的主人溫簡挺今年45歲,16歲開始跟著父親打魚,20多歲開始養殖各種魚。由於我們大黃魚非常受溫州人喜愛,後來他專門養我們,還不斷給我們改善生活環境。

從2釐米長的魚苗長到10釐米左右,一般需要3個月。這個階段相當於人類的少年,我們的體重一般會有半斤,身價也從5角錢升到了30元。這段時間我們的成活率只有60%左右,主人對我們百般呵護,像照顧嬰兒般。

每天天剛亮,主人都會帶著幾名工人去漁民那裡購買新鮮的小魚小蝦,用魚料機嚼碎後倒進網箱中,作為我們的糧食。主人一般在每天凌晨5點給我們餵食,因為再晚點的話,陽光太刺眼,會影響我們的食慾。

主人每天要特別注意網箱中有沒有大魚混入,以免我們這些魚苗被當做它們的美味。養魚人白天幾乎都在魚排上度過,就像是農戶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歸。

1年後,我們的體重一般有1斤左右,到了「成年」階段,身價也漲到了80元,於是我們被轉移到圍海插杆網箱中,這個大網箱足以養殖6萬多條「成年」黃魚,當時我和我的小夥伴們都驚呆了。

每年七八月,經常有颱風光臨南麂,養殖場會遭到破壞,漁民損失不小。為此,我們的主人這5年來年年買保險,保額500萬元,他個人要交30多萬元的保費,政府補貼20多萬元。

每年4月至10月是養殖大黃魚的銷售淡季,這段時間養魚人做生意全靠一本黃曆。溫州人擺酒席大多挑日子,哪天日子好,酒店的酒席多,我們黃魚自然走俏。

溫州名菜 清蒸黃魚

說說我的審美 追求體態「苗條」,魚鱗偏金黃才能賣上好價錢

和許多愛美的姑娘一樣,我們黃魚也是以「瘦」為美,品質好的黃魚一般都是「苗條」的,魚鱗偏金黃,這樣到了市場後才能賣個好價錢。

為了讓我們黃魚賣相更好,一些不法商家對我的小夥伴們注水、打藥。但我的主人溫簡挺並不這樣做,他有自己的一些秘訣,比如在餵食上,他以魚兒的體態或者在水裡的靈活程度,來決定飼料的多少。如果小夥伴太肥,就要節食減肥。他的另一個秘訣是天黑去抓魚。因為如果白天把我們從網箱中撈起來,魚鱗偏白色,而晚上抓起來魚鱗偏金黃,更顯「氣質」。

主人說,魚長得是否「苗條」,全看養魚人的技術。

現在,我2周歲了,已是一條「成品」養殖大黃魚,身材窈窕。如果野生黃魚是完美的,那我也算是近乎完美。再過兩個月,再長2兩肉,我的體重達1斤半,就可以流向市場成為人們餐桌上的美食了,身價可以升至150元。

吐吐我的心聲 嚮往原生態生活,想念大海裡我們的同胞

雖然這兩年,主人對我們非常呵護,但我更嚮往在海裡原生態的生活,想念那些幾近滅絕的我們的同胞——野生黃魚……

「瑣碎金鱗軟玉膏,冰缸滿載入關舫。」這是清代詩人王蒔蕙在《黃花魚》一詩中描述對浙江沿海一帶漁民捕撈大黃魚時的情景。然而,這種情景現在已看不到了。聽島上的老漁民說,前些年人們不懂得保護野生黃魚,大肆捕撈,如今能捕撈到的大黃魚非常稀少。溫州人好面子,酒桌上以野生黃魚「撐場面」,因為供不應求,價格自然節節高,一條3斤多重的,價格至少在每斤4000多元。我想,人們應該反思,為什麼野生黃魚會越來越少?

據溫州都市報

1440299904000

相關焦點

  • 浙江愛吃的大黃魚在這片海域大量死亡!當地發出通知!
    大黃魚又稱黃花魚、黃瓜魚、黃金龍是溫州人喜愛的海產品但近日寧德海上養殖進入「白點病」高發期部分海域大黃魚養殖爆發「白點病」大量網箱連片分布,導致海水無法正常交換,特別是小潮水期間,養殖密集區基本上沒有流水,溶解氧明顯降低,魚群缺氧,加速了養殖魚的死亡。「白點病」主要發生在這個海域浙江人千萬注意了!近日,寧德海上養殖進入「白點病」高發期,部分海域大黃魚養殖爆發「白點病」,對漁民造成不同程度損失。
  • 快過年了,祝你年年有餘,這8種浙江省最好吃的魚,你吃過幾種
    浙江各地代表性的吃食非常豐富,今天,咱們暫且來說說浙江省裡最好吃的「8條魚」,快來看看你吃過幾種吧!1、舟山小眼睛帶魚愛吃海鮮的寧波人都知道舟山大名鼎鼎的小眼睛帶魚,雖然價格不菲,但是舟山清蒸小眼睛帶魚的味道的確相當驚豔。
  • 海水國魚——大黃魚
    ,有「海水國魚」的美名。為恢復和利用大黃魚這一優質資源,上世紀80年代以來,福建漁業科技人員攻關人工育苗和養殖技術,隨著人工規模化育苗與養殖技術的突破,大黃魚海水網箱養殖發展迅速,目前我國大黃魚已形成年育苗量超30億尾、養殖產量達19.798萬噸(2018年)的產業,是我國第一大海水養殖魚類。其養殖產能主要集中在福建省,其它養殖省份有廣東、浙江等。
  • 如何辨別野生大黃魚!
    黃魚的耳後有兩個白色的石頭,小時候小編專門喜歡收集這些白色的小石頭,聽大人們可以作為中藥賣錢。親戚眾多,誰才是黃魚它本人?06鮸魚鮸魚俗稱米魚,是一個比較常見的魚,鮸魚肉做羹為主,肉質略粗糙,從顏色上也是好區分的,它的背部是灰褐色,腹部灰白。鮸魚的頭部較小,鮸魚的魚膠比較值錢,幾十斤大的鮸魚膠體甚至比魚肉還值錢。
  • 高仿野生大黃魚 價格只要真大黃魚的十分之一
    寧波大學海洋學院的李明雲教授幫了吃貨們一個大忙:為了寧波人最愛的這口鮮味,他帶領團隊研究了14年,培育出了一個價格適中,味道又好,還容易養活的新品種:「東海1號」。  14年時間5代選秀  選出現在的「東海1號」  2000年開始,李教授帶領團隊,正式開始養殖野生大黃魚。
  • 1500斤野生大黃魚來了
    11月29日,12015-12016號漁船帶著1500斤野生大黃魚回到了中國第一漁村的桐照碼頭。對於愛吃海鮮的朋友們來說,野生的大黃魚簡直是魚中極品,細膩的肉質,也不用擔心黃魚是否被染色過。這是大自然的饋贈啊。
  • 魚身上這一「寶」,9成人不愛吃,總是當垃圾丟,太可惜!
    最近的肉價比較貴,也就是魚肉的價格還比較便宜,魚肉的營養也更加均衡,最近家裡就吃魚比較多。魚身上有很多東西都非常有營養,我們在家經常做魚的時候,魚皮肯定很多人不愛吃,其實魚皮也是非常好吃的。魚身上這一「寶」,9成人不愛吃,總是當垃圾丟,太可惜!
  • 近兩斤的純野生大黃魚!舟山人,你覺得值多少錢?
    @文藝青年愛吃辣:嘖嘖,長得就是不一樣,神物一般。@jiaojt:不一樣的,一看就知道是真野生的。@笑看人生:一看就知道是正宗野生貨……上面這張照片缺少參照物,大黃魚被拍得偏小了,但可以明顯看出魚尾特別長。那麼問題來了:這魚能賣多少錢?
  • 零售價1000多元一斤的野生大黃魚,在東海捕獲了1500多斤
    近日,新聞資訊報到了寧波奉化一漁船兩網捕獲了1500多斤野生大黃魚的消息在海鮮市場傳得家喻戶曉,沸沸揚揚。對於愛吃海鮮的我來說也是口水直流,野生大黃魚畢竟是物以稀為貴,稀缺的很,價格也是天價。何況這批野生大黃魚條條都是重2-4斤,一條魚的價錢也不是一般吃貨能夠消費得起的,也只能在一片羨慕中望魚想想了。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隨著資源枯竭,野生大黃魚已經是一魚難求了。之前有報導說寧波一條重9.8斤的大黃魚賣出了14.8萬,簡直是一輛車的價格就這樣給吃了。真是有錢人的生活我們羨慕啊。
  • 一條魚賣出一輛車價 野生大黃魚通體「金」貴
    一條魚,貴過一輛車!  「這條魚大概50釐米長,通體金黃!」寧波市綠順水產有限公司(大水產交易區)負責人戎永敢親眼看到了這條大黃魚,這麼大的大黃魚,他也很多年沒有看到了。  他告訴記者,大黃魚的起捕必須是在晚上,因為大黃魚是一種會變色的魚類,它體內含有一種黃色色素,該色素見光會被分解。
  • 這種魚不可描述時的聲音能震聾天敵,卻嚇不跑狼吞虎咽的人類
    它們中大部分可作為食用魚,肉嫩鮮美,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比如我們愛吃的黃花魚、梅童魚、叫菇魚等都屬於石首魚科。所以,這聽起來另類的魚噪聲,對石首魚來說有著無比重要的意義。其中,有一種海灣無鰾石首魚(Menticirrhus littoralis)更是將發聲功力修煉到了極致的狀態。
  • 日本人為什麼愛吃魚?
    我們都知道日本這個國家的人很愛吃魚,他們不僅是餐廳裡面到處都是魚類,而且他們家庭裡面也是有各種各樣的魚,咱們就有疑問!就是為什麼日本人那麼愛吃魚?那有的人可能會說了,所有住在海邊的人都愛吃魚,那不是!咱們國家也有很多沿海地區,東南亞很多國家也是沿海地區。 比如說,菲律賓人也很愛吃魚,每天也是大量的吃魚。
  • 為了讓野生大黃魚重現東海 這裡投入了一個多億!
    自古,大黃魚就是我國最重要的海產之一。尤其是對長三角人來說,這是他們最為熟悉的味道。歷史上,舟山野生大黃魚年產量曾達萬噸。其中的大部分都銷往上海或通過上海的碼頭走向全國。但如今野生大黃魚在市場上卻難覓蹤跡,市場上動輒數萬元的價格堪稱「天價」。野生大黃魚,為何幾近消失?它還能重獲生機嗎?
  • 幹燒大黃魚怎樣做好吃?記住這4個關鍵點,做出的魚入味、肉質嫩
    但是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以瘦為美,吃肉進補會擔心肥胖,但如果把肉換成魚,這個問題就可以輕鬆解決了。因為魚肉中的脂肪含量低,又易於消化,不易造成肥胖。而且魚的營養價值極高,魚肉中所含的蛋白質為豬肉的2倍,且都屬於優質蛋白,有利於人體的吸收。魚腦,富含俗稱「腦黃金」的DHA,有助於嬰兒大腦發育,對輔助治療老年痴呆症也有一定的作用。魚鱗,含有膽鹼,可增強記憶力。
  • 去年大黃魚成活率僅30%,如今養殖戶不願賣、魚中不願收,但不少人...
    據悉,2016年寧德大黃魚產量約11.8萬噸,2017年寧德大黃魚產量達13.6萬噸;而在2018年,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病害、颱風、漁排拆除),寧德大黃魚的產量增加並不明顯,而魚價也未達到養殖戶的預期。凍庫存量大,魚中收魚意願不大,魚價13元/斤徘徊2016年,寧德大黃魚養殖效益較好,因此不少養殖戶開始爭相進入行業,養殖規模逐步擴大。
  • 2020年大黃魚養殖的產業現狀
    另一方面,由於大黃魚成魚養殖餌料係數較高,其養殖成本中餌料成本佔了絕大部分,因此目前有部分學者對大黃魚飼料前景的探索也相對較多。通過分析閩東大黃魚飼料的現狀,指出閩東大黃魚養殖飼料存在以下問題:大量破壞優質魚和小雜魚;凍、鮮雜魚的碎屑、體液流失汙染環境;配合飼料營養成分有待進一步優化;配合飼料質量標準尚未制定,質量監督不力。
  • 中國最貴的13種頂級食用魚
    魚是人們餐桌上最常見的食物。中國人從古代開始就愛吃魚,並且非常講究。比如刀魚,「清明前細骨軟如綿,清明後細骨硬如針」,味是美,但過時不候。「清明掛刀,端午品鰣」,鰣魚之美不在魚肉,在那一身深鎖了脂肪閃閃發光的魚鱗。有人為了吃到一口時令鮮魚,甚至不惜棄官還鄉。
  • 剛上岸的野生大黃魚,一萬五千塊被人買走,浙江人果真有錢
    所以,吃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一日食三餐瓜皮果蔬魚鴨肉,混搭著食用。可能有人會說,筆者就是一「吃貨」!您還真別這麼說,不光是我們喜歡吃,對吃重視,就連古人也同樣,不僅愛吃,還喜歡對吃整幾句。古代文人墨客喜歡郊遊,所到之處美食、美酒都要嘗一嘗,要是遇到好吃的,甚至留下幾句詩句讚美一番。比如:唐代詩人張志和的《漁歌子》原文: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 黃花魚最鮮美的吃法:清蒸大黃魚,肉多刺少,鮮美不腥,適合孩子
    每年農曆三四月份正是黃花魚大量上市的時候,一條肥美的新鮮大黃魚不過二三十塊錢,價格最是實惠。待到春雷聲響,魚沉海底,捕撈不易,魚價也隨之升高了。因此現在正是食用大黃魚的好時節。大黃魚即大黃花魚,是我國常見的一種深海魚類。我國食用大黃魚歷史非常悠久,大概在公元前505年,中國東海已有捕撈大黃魚的活動。
  • 東海大黃魚,到底有多「鮮」
    吳越人家對大黃魚都有著頗為深厚的記憶。數十年前,東海大黃魚一值汛期,就會迎來浩浩蕩蕩的圍捕,漁民一網下去捕獲十幾噸的大黃魚在當時一點也不稀奇,清蒸、油煎,亦或是乾脆醃製風乾做成魚鯗。一片片雪白的魚肉在鍋裡翻騰,一掛掛魚鯗在微風間輕蕩,此情此景,一去幾十年了。大黃魚屬於石首魚科,主要分布在我國南海、褐色,肚皮上泛著金黃色,所以很多地方也把它叫做黃花魚、黃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