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記憶〉了解文物背後的歷史。第五集,舊石器時代的原始人類

2020-12-04 說國寶講歷史

所謂舊石器時代,是距今約300萬年到距今約1萬年,以使用打制石器為標誌的人類文明發展階段。在這幾百萬年的時間裡,人類生存環境極為惡劣,人類自身生存的能力也相當低下,為了能滿足活下去的簡單需要,人們只能就地取材,用不同方法打制各種石器,作為人們生存活動的主要工具。打制石器的種類有,砍砸器,刮削器,尖狀器,斧形器,刀形器,石球等。打制方法有,敲擊法,錘擊法,砸擊法等。在這漫長的人類進化過程中,我國境內最具代表性的原始人的類別都有哪些呢?

一、元謀人

元謀人是迄今為止在中國境內,發現最早的直立人,距今約170萬年。1965年5月在雲南省元謀縣上那蚌村附近的小丘梁上,發現兩枚人牙化石。 元謀人的牙齒粗、碩大,超過了目前已知早期人類的所有同位牙齒,元謀人可能是具有從南方古猿向直立人過渡的特點。元謀人牙齒化石,是科學家在一次地址發掘時發現的,後來他們又對元謀人的化石發現地址進行了多次發掘,又獲得了很多哺乳動物的化石,有馬鹿,犀牛,劍齒象,野豬,羚羊等,但是,最為難得的發現,是在元謀人的地層中發現了三件刮削石器,其中一件是用最原始的砸擊法製成的。可以確定,。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砸擊石器標本之一。

二、藍田人

1964年地質工作者在陝西省藍田縣陳家窩、公王嶺發現的直立人化石,被統稱為藍田人,是迄今為止,亞洲北部發現最早的舊石器時代的直立人化石,距今大約70萬到115萬年前,藍田人的頭骨明顯向後傾斜,具有眼眶骨向前突出,頭蓋骨極厚等特徵。伴隨著藍田人化石的其他動物化石也十分豐富,從而說明了地球上生物在進化的過程中,明顯呈現多樣性的趨勢,另外,在公王嶺和陳家窩及鄰近地點,發現的石器主要有刮削器,大尖狀器和石球,製作工藝比較粗糙,其中大尖狀器是最具特色的石器。但是最重要的發現,是地層中有一些灰燼和炭屑,這是藍田人用火的痕跡,會用火、取火,是人類文明最重大的進步。

三、北京人

北京人遺址,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的山洞裡,北京人是人類起源中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直立人,1929年,當第1個北京人頭蓋骨被發掘時,這個偉大的發現轟動了整個世界,也強烈震動了當時的人類學界和考古學界,在隨後的發掘中,又發現了面骨,顱骨,下頜骨,牙齒等,40多件代表不同時代不同年齡的北京人化石標本。然而這批極具科研價值,無法用金錢衡量的無價之寶,卻在日本侵華的戰爭硝煙中,離奇失蹤了,成為當時考古界、一大世界性的懸案。

從化石研究上得到的信息說明,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約70萬年到25萬年前,還保留著猿的某些特徵,但是手腳分工明確,能打制石器和使用工具,會使用天然火,把樹枝砍成木棒,在惡劣的生存環境中,憑著最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作著艱苦卓絕的鬥爭,北京人的體貌特徵,與現代人相比,頭蓋骨低平,顱骨的最寬處,靠近耳孔上方。於猿類相比,北京人的顱高和顱寬的指數,都遠遠超過了猿類,他們眉骨粗壯,下頜骨明顯比現代人粗大,北京人的身高大約157釐米。比較接近現代人了,客觀的分析證明,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身體的各個部位發展是不平衡的,直立人首先是直立行走,用手製造並使用工具,從事原始勞動,因此手與腳一定進化得快,然後才是大腦的發育進化。

北京人作為現代中國人的直系祖先之一,被寫入中國歷史教科書,讓後人學習、了解。

四、山頂洞人。

山頂洞人是繼北京人之後發現的,又一驚動世界,具有很大影響力的我國原始人類。生活在距今2萬到3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因發現於北京市周口店龍骨山的北京人遺址頂部的山洞裡而得名,山頂洞人的體質進化很快,頭骨明顯增寬,牙齒較小,下頜內曲,男性身高約1.7米,女性約1.5米。智慧標誌的腦容量已達 到1300~1500毫升,各種特徵和各項指標已接近現代人類。

和人類化石一起發掘的還有各種動物的骨化石,打制石器,更為有趣的發現是,山頂洞人,製造的骨角器,最具代表性的是骨針和穿孔骨角裝飾物,這有力說明了山頂洞人已經用骨針縫製獸皮禦寒。用帶孔的骨角器進行佩戴,作為最原始的審美裝飾物。

小評論:無論是元謀人、藍田人還是北京人、山頂洞人,他們是我國舊石器時代人類進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原始人類,但他們不是全部,還有已發掘的湯山人、柳江人和河套人等,以及還有未被發掘的古人類化石。我們所要做的就是用嚴謹的科學態度,用大量的客觀事實,去消除人們在探索、求證人類進化過程中的困惑和疑慮。

相關焦點

  • 珠江三角洲的舊石器時代人類
    古人類不存在戶口制度,活動當然不依今改區域為地域限制:古人類離現代時間太長,滄海桑舊,也不可能給今人留下清晰的活動足跡,將珠江下遊作為一個地理區域來考察,進而述及廣州地區的古人類,可能更合理些,也好說些先引用已經出版的《廣州通史》一段話:「廣州地區有沒有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活動,是學術界長期爭論的一個問題,在20世紀90年代之前,廣州地區尚未發現舊石器時代透址。
  • 烏蘇里江流域出土舊石器時代罕見文物:印證古人類擴散交流
    新華社哈爾濱5月18日專電(記者許正)考古人員近日在中俄界江烏蘇里江的一條支流進行舊石器時代考古發掘時,發現了數百件以黑曜巖等為原料的石器
  • 中華文明的歷史記憶傳播與文化認同建構
    從延續上古血脈的商代皿天全方罍到傳承中華文脈的先秦石鼓;從9000年前的史前賈湖骨笛到新石器時代的玉琮;從古絲綢之路文明共榮的縮影葡萄花鳥紋銀香囊到吹響華夏正音的曾侯乙編鐘;從展現華夏英姿的商代婦好鴞尊到彰顯華夏正禮的西周大克鼎……作為我們久遠記憶的歷史媒介,國寶不僅是歷史時代的載體符號,更是中華文明的遺存和見證。
  • 邯鄲舊石器時代考古成果
    邯鄲舊石器時代考古成果 2018-08-14 11: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歷史文化類紀錄片應接地氣:用"歷史"豐富國寶內涵
    相較於電視市場的喧譁浮囂,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開辦10年之久的《國寶檔案》欄目無疑相當寂寞。但是必須看到,一直以來文化發展都呈現流行文化與經典文化相伴相生的規律。就像摩爾定律下的網際網路時代,似乎永遠是快節奏、爆炸的信息,但越來越多的人希望腳步能夠慢下來,多一些品味、感悟。
  • 福建發現2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遺址
    東方網11月29日消息:福建省文化廳和三明市政府昨天宣布,考古工作者在三明市萬壽巖的兩個洞穴中分別發現了距今將近20萬年的舊石器時代早期古人類活動遺址和距今2-3萬年的舊石器時代晚期人工石鋪面。據新華社報導,萬壽巖位於三明市三元區巖前村,此巖由灰巖構成,巖溶發育,生成十幾個洞穴,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埋藏在靈峰洞和船帆洞兩個洞內。1999年9月至2000年1月,考古工作隊在對萬壽巖的靈峰洞和船帆洞進行考古發掘時發現了這兩個遺址。
  • 「眾所周知」的歷史(一) ——舊石器時代
    「眾所周知」的歷史(一)——舊石器時代
  • 青島大珠山開挖舊石器遺址 疑猛獁象牙化石現身(圖)
    舊石器遺址島城首次開挖  據考古專家介紹,舊石器時代考古發現,一直以來是山東地區考古工作的薄弱環節,有地層依據的舊石器時代遺址也是青島考古的空白。此前青島地區發現最早的人類遺址是即墨北阡新石器時代早、中期遺址,其年代上限是距今7000年左右的北辛(大汶口)文化時期。
  • 「沉睡」的國寶如何被喚醒
    「國寶檔案」系列(5冊)中央電視臺《國寶檔案》欄目組編著/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18年4月版每一道紋飾都是一次文明的觸碰,每一件藏品都是一段歷史的記憶。穿越古今王朝、探訪先賢今人,我們讀到了國寶背後鮮為人知的傳奇故事和曲折經歷,也領略了中華國寶不朽的價值與魅力。
  • 直播預告|世界博物館日 一起探秘重慶館藏文物背後的故事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5月18日6時訊(記者 王瑋)今(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作為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重慶擁有著3000多年的文明史,且在距今2~3萬年的舊石器時代末期,已有人類生活在重慶地區。
  • 萬壽巖遺址保護:守住中華文明的遠古記憶
    更讓他們備受鼓舞的是,習近平在批示中強調:保護歷史文物是國家法律賦予每個人的責任,也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萬壽巖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作為不可再生的珍貴文物資源,不僅屬於我們,也屬於子孫後代,任何個人和單位都不能為了謀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壞全社會和後代的利益。
  • 這件文物乃國寶中的國寶,嚴禁出境展覽,發現者被獎勵五雙白手套
    有一些珍貴文物經過歷史千年的掩埋,見證了上古時期的歷史,使得人們不得不對這些先輩們的文化肅然起敬。這些珍貴的歷史文物,有的時候並不是以絢麗多彩的面目受到眾人的重視,而是經歷了千年的風雨和沉澱,古樸而看起來極為不起眼。這其中有一件文物乃是國寶中的國寶,嚴禁出國展覽。
  • 步入新石器時代後人類社會有了哪些進步和重大發明?
    隨著人類在大自然中的苦苦求索,隨著火的使用日漸成熟、石器製作方式由打制進入了磨製,而進入新石器時代以後在山東地界生存的人類在生活中又有了什麼樣的進步呢?隨著新石器時代的到來,原始農業和原始畜牧業開始出現,這在人類社會生產中具備劃時代的意義。
  • 中國歷史上的8種最原始的人類,你知道最早的原始人類嗎?
    原標題:中國歷史上的8種最原始的人類,你知道最早的原始人類嗎?是中國的直立人化石,舊石器時代早期人類,屬早期直立人,生活的時代是更新世中期、舊石器時代早期。1964年發現於陝西省藍田縣公王嶺,命名為「直立人藍田亞種」。
  • 10部中學生必看的歷史紀錄片,這樣背歷史更簡單了!
    大國崛起該片記錄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九個國家相繼崛起的過程,並總結了國家崛起的歷史規律。15世紀以來,人類社會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原先割裂的世界開始真正意義上地連成了一個整體,彼此隔膜的世界各國開始相互認識和了解,也展開了相互的競爭。
  • 洗劫伊博物館:人類文明的浩劫、歷史記憶的重創
    ,實際上是人類文明的特殊浩劫,是對人類保存歷史記憶的一次重創」。  伊拉克國家博物館是西亞早期文明歷史遺產的最重要的也是最著名的博物館,藏品涵蓋了兩河流域從新石器時代,中經蘇美爾城邦、巴比倫帝國、亞述帝國、蘇珊王朝直至近代阿拉伯等各時期的珍貴文物。其中包括有4000年歷史的烏爾古城豎琴,成千上萬件圖形文字、楔形文字的土簡,亞述時代留下的精美絕倫的婦女雕像和大量手稿。
  • 雲南出土罕見舊石器時代人齒化石及石器
    雲南出土罕見舊石器時代人齒化石及石器、2000餘件具有歐洲人類的石器製作技術特點的石製品,日前在雲南 富源大河鄉茨託村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出土。其論據之一就是中國以至亞洲地區缺少可靠的距今4-10萬年間的人類化石。  據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考古發掘隊領隊吉學平介紹,這個舊石器遺址位於雲南富源縣城東南約17公裡,共發現2個洞穴。初步年代測定1號洞文化層的年代大約距今10萬年,2號洞晚於1號洞。  經雲南省地礦廳水文隊專家劉經仁鑑定,1號洞內的動物化石和石製品確認為舊石器時代遺址。
  • 全媒體時代,紀錄片的思維空間和路徑選擇
    具有全媒體特質的中間狀態作品本季《如果國寶會說話》展現的是魏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的25件文物,每集用5分鐘左右的時間講述一件國寶的故事,向觀眾展現當時的文化氣象。編導通過現代的、流行的藝術手段進行表達,體量雖小,但深度與厚度兼具,堪稱歷史人文紀錄片界的一股新風,其底色則是科技與人文的完美結合。
  • CCTV—4《國寶檔案》走進重慶合川,細品釣魚城的歷史故事
    2019年11月17日上午,中央電視臺《國寶檔案》攝製組一行人走進重慶合川山城防禦體系陳列館,細細品味釣魚城的歷史故事。著重講述釣魚城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和經歷,表現中華歷史不朽價值與魅力。《國寶檔案》欄目是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一檔集權威性、故事性、觀賞性的日播欄目,是CCTV-4黃金檔日播欄目,入選該欄目的,必須為國家一級文物。重慶是巴蜀文化之都,歷史源遠流長,本次《國寶檔案》走進重慶進行多期拍攝,重慶三峽博物館七組國寶、合川釣魚城、忠縣石寶寨等都將予以關注。
  • 動畫明星九色鹿擔任國寶守護人,辛柏青張鈞甯俞灝明加盟《國家寶藏...
    作為我國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古典文化藝術寶庫,莫高窟堪稱人類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蹟,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1月3日(本周日)20:30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第三季將在央視綜藝頻道(CCTV-3)播出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