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肝恩替卡韋24周試驗,比較LAM+ADV方案,聯合組e抗原轉換率更高

2020-12-06 小番健康

一項為期2年的使用拉米夫定聯用阿德福韋酯方案,對比初始治療選擇單藥恩替卡韋用於受試者為失代償期B肝肝硬化試驗,試驗目的是了解拉米夫定聯用阿德福韋酯作為初始方案是否具有同等恩替卡韋單藥的抗病毒作用,以及包括能否降低慢性B肝病死率、耐藥率、肝功能恢復等重要科學指標。

B肝恩替卡韋24周試驗,比較LAM+ADV方案,聯合組e抗原轉換率更高

試驗來自於《中華臨床感染病雜誌》,是由我國浙江上虞市人民醫院感染科、浙江大學醫學院附一醫院檢驗科以及感染病科傳染病實驗室科研人員共同完成並發表。藥物聯用在許多疾病治療範圍均比較常見,針對慢性B肝治療藥物聯用,包含核苷類似物聯用,核苷類似物聯用幹擾素,在研B肝新藥聯用核苷類似物或幹擾素等,均是目前醫藥界為提高治癒率,降低病死率的主流思路。

試驗共納入120名失代償期肝硬化慢性B肝患者,試驗對象來自浙江上虞市人民醫院與浙江大學醫學院附一醫院。其中選取60名單獨使用恩替卡韋進行抗病毒,另外60名選擇拉米夫定聯用阿德福韋酯作為初始治療藥物。在為期2年上述方案中,間隔1-3個月定期監測120名受試者的HBV-DNA、肝功能、B肝病毒標誌物、肝臟超聲或CT、凝血酶原時間,以及甲胎蛋白、腎功能等,用於了解抗病毒效果和不良反應。

兩種方案治療自第12個月,第24個月時,單藥恩替卡韋組出現3名病毒學突破,在第24個月監測發現1名體內存在B肝病毒變異;而在拉米夫定聯用阿德福韋酯組中,出現5名病毒學突破,但是,這5名受試者體內未發現B肝病毒變異。恩替卡韋單藥組累計病死率是18.3%,而聯合用藥組累計病死率是16.7%,觀察不良反應方向,長期監測兩種方案期間的腎功能指標,均未發生血清肌酐超出正常上限。

單藥組與聯合用藥組完成24個月治療後,單藥組的e抗原血清學轉換率為36.4%,聯合用藥組的e抗原血清學轉換率是43.5%。兩組在比較HBV-DNA陰轉率、轉氨酶復常率方面,各有45名受試者完成最終上述各項指標的隨訪。綜上所述,在120名B肝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中,比較單藥恩替卡韋(ETV)和拉米夫定(LAM)聯用阿德福韋酯(ADV)的試驗發現,兩套方案均可以有效、持續、明顯的抑制B肝病毒複製。

同時,在長期口服合理用藥基礎下,受試者的肝功能得到改善,耐藥發生率均保持偏低水平,病死率有效下降。小番健康提醒,總體上兩組B肝使用核苷類似物(NAs)方案均被證明有效,大多數指標兩組差別意義不大。但是,在e抗原發生血清學轉換方面,LAM+ADV聯用方案高於單藥ETV組。慢性B肝感染者根據進程發展不同,藥物使用也會在不同進展的慢性B肝患者(CHB)身上進行。

小番健康結語:雖然,諸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韋酯已不是一線B肝抗病毒藥物,但兩者目前依然被醫學界證明對抑制病毒複製、改善肝功能以及降低病死率有意義。在納入受試者均為B肝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試驗中,無論是單獨使用恩替卡韋或拉米夫定聯用阿德福韋酯,均能夠長期有效抑制體內B肝病毒複製,肝功能持續改善,LAM+ADV方案所獲得的e抗原血清學轉換率高於單用ETV組。

試驗發表於《中華臨床感染病雜誌》上,是由我國浙江上虞市人民醫院感染科、浙江大學醫學院附一醫院檢驗科感染病科傳染病實驗室人員共同完成並發表。研究發現,對於慢性B肝患者處於失代償期肝硬化階段,初始治療選用單藥恩替卡韋或拉米夫定聯合阿德福韋酯均有相同抗病毒作用,耐藥發生率低,兩組均未發生血清肌酐超過上限,表明對CHB具有較高耐受性,未發現嚴重不良反應現象。

相關焦點

  • B肝恩替卡韋不同基線試驗,48周病毒學應答高,HBVDNA陰轉超90%
    B肝恩替卡韋不同基線試驗,48周病毒學應答高,HBVDNA陰轉均超90%一份來自中國消化系統病學術大會論文集,其中介紹了基於以上不同基線水平的e抗原陰性慢性B肝患者,使用恩替卡韋(ETV)治療48周後病毒學應答。
  • B肝恩替卡韋6周試驗,觀察對照中藥,延長周期HBVDNA陰轉增多
    B肝恩替卡韋6周試驗,觀察對照中藥,延長周期HBVDNA陰轉增多試驗是由我國河北省唐山市遷西縣中醫院科研人員完成,以西藥恩替卡韋觀察組,對照中藥治療組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複方甘草酸苷、護肝片等中藥藥學原理可促使重型肝炎患者退黃、降酶、保肝以及促進肝細胞修復再生作用,而恩替卡韋則選擇每日1次0.5毫克,並觀察在兩組方案治療後第6周的上述各項指標變化。研究結果顯示,在觀察對照兩組後,兩組的轉氨酶、總膽紅素水平均比用藥前顯著下降。
  • B肝恩替卡韋聯合中藥試驗,部分未達標者,提供中西聯合逆轉依據
    一項中藥聯合B肝抗病毒藥物恩替卡韋,針對難治性B肝肝硬化以及難治性肝纖維化試驗,由我國曙光醫院主辦,首次發布日期為2014年9月16日,發布日期為2018年10月15日,招募350名受試者,題為一項多中心研究,評估中藥聯合恩替卡韋治療慢性B肝(CHB)肝硬化難治性肝纖維化療效和安全性
  • B肝恩替卡韋研究實驗,44.1%肝纖維化逆轉,纖維化評分下降超1
    肝硬度直接能夠決定CHB的轉歸是否良好,對於各種B肝在研新藥的臨床試驗當中,也會將這些納入重要參考。通過規範使用長期使用恩替卡韋後,科研人員需要了解恩替卡韋能否實現逆轉CHB的肝纖維化肝組織學。按照78周的恩替卡韋治療,間隔26周評估一次CHB的肝功能、HBV-DNA、肝硬度值。
  • B肝功能性治癒,HBV-DNA陰轉,e抗原血清學轉換或表面抗原陰轉
    B肝功能性治癒,HBV-DNA陰轉,e抗原血清學轉換或表面抗原陰轉《慢性B肝防治指南》有很多個版本,當今更多是提倡強效抑制B肝病毒複製,一部分人可以觸發功能性治癒,甚至達到臨床治癒標準。小番健康提醒,除了人們認識比較多的B肝病毒載量得到控制以外,B肝抗病毒還有哪些目標需要攻克呢?
  • B肝前瞻性研究,替諾福韋酯加幹擾素,觀察是否提高e抗原轉化率
    B肝前瞻性研究,替諾福韋酯加幹擾素,觀察是否提高e抗原轉化率本試驗目前已經完成,開始於2016年11月,2020年6月30日初步完成,2020年7月31日整體完成,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研究人員主辦,臨床試驗編號:NCT03013556,試驗題目:HBeAg陽性慢性B型肝炎抗病毒治療方案的研究。
  • 恩替卡韋治療10年副作用非常低!
    曾有文章報導在副作用方面,恩替卡韋副作用發生本就較低,恩替換成TAF在改善副作用方面沒有顯著的提升;在藥效方面,研究認為對於HBsAg水平低(小於800IU)的患者來說恩替卡韋換成TAF可能更能有效降低表面抗原。綜合性價比和購買途徑等多方面考量,繼續遵醫囑服用恩替同樣可以達到比較好的控制HBV複製的效果。
  • 恩替卡韋、TDF、TAF,B肝患者如何選擇?
    2019年最新版《中國慢性B型肝炎防治指南》以「強效低耐藥」為原則,將恩替卡韋(ETV)、富馬酸替諾福韋酯(TDF)和富馬酸丙酚替諾福韋(TAF)作為慢B肝抗病毒治療的一線推薦藥物。
  • B肝生存率,長期口服恩替卡韋或替諾福韋酯,八年生存率為94.1%
    B肝生存率,長期口服恩替卡韋或替諾福韋酯,八年生存率為94.1%小番健康簡單介紹一下這項發表於2018年的試驗內容。採用10個中心隊列來進行研究,科研人員主要評估長期服用恩替卡韋或替諾福韋酯治療慢性B肝患者(CHB)的生存率,以及生存率是否受到規範抗病毒所影響。
  • B肝肝硬化患者只服用恩替卡韋一種藥物就可以嗎?
    我們國家的B肝指南也建議,對於B肝肝硬化人群無論轉氨酶和e抗原的情況如何,只要在血液中能夠檢測到HBV DNA ,就應該開始抗病毒治療。目前B肝肝硬化人群在臨床上使用的最多的核苷(酸)類藥物當屬恩替卡韋,最近也有很多戰友來諮詢,問是否只服用恩替卡韋這一種藥物就可以?當然不管是恩替卡韋,還是替諾福韋,都是可以的,他們都屬於核苷(酸)類藥物。
  • B肝替諾福韋TAF48周試驗,較300毫克TDF組,腎功以及骨密度改善
    B肝替諾福韋TAF48周試驗,比較300毫克TDF組,腎功以及骨密度改善替諾福韋二吡呋酯(TDF),隨著上市進入第4期擴大範圍的使用後,TDF可導致有些慢性B肝患者出現骨密度下降或腎臟毒性。例如,全球曾有一項對比TDF和TAF的至少48周治療試驗,TAF是每日接受一次25毫克劑量,或者延續使用TDF每日一次300毫克。試驗目的是了解TDF和TAF的抗病毒效力以及B肝控制情況。基於TDF毒性器官,科學試驗主要關注指標有:腎小管以及骨轉換功能、肌酐清除率、髖關節以及脊柱骨密度變化情況。
  • 治療重症肝炎,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韋誰更好?
    拉米夫定作為一個核苷類似物,是用於治療B肝的第一個抗病毒藥物,也是裡程碑式的藥物,它拯救了千萬B肝人,但由於它的高耐藥率,已經被恩替卡韋、替諾福韋等一線抗病毒藥物所替代,各大臨床指南也均不再建議使用拉米夫定用於B肝的抗病毒治療。但對於重症B肝肝炎的抗病毒治療用藥,卻廣泛被爭議,甚至專科醫生分裂成了拉米夫定派和恩替卡韋派。
  • [AASLD 2016]恩替卡韋治療慢B肝:肝臟硬度動態變化預測組織學逆轉
    本屆美國肝病研究協會(AASLD 2016)年會上,來自北京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友誼醫院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消化病科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帶來了一項報告,闡明了恩替卡韋治療後,肝臟硬度測量值(LSM)動態變化預測慢性B型肝炎患者肝纖維化組織學逆轉的預測價值。研究中,慢性B型肝炎患者接受恩替卡韋治療78周。
  • 亞盛醫藥IAP抑制劑APG-1387聯合恩替卡韋治療慢性B型肝炎的II期...
    來源:美通社中國蘇州和美國馬裡蘭州羅克維爾市2020年6月17日 /美通社/ 致力於在腫瘤、B肝及與衰老相關疾病等治療領域開發創新藥物的處於臨床階段的研發企業 亞盛醫藥(6855.HK)今日宣布,公司在研1類新藥IAP抑制劑APG-1387聯合恩替卡韋治療慢性B型肝炎
  • 恩替卡韋不是食物,切不可想吃才吃!
    也有的醫生告訴她:你的病毒量波動在四次方左右,這種情況可以考慮服用恩替卡韋抗病毒治療。但是你的肝功能和彩超都是正常的,這種情況也可以不用吃恩替卡韋。  如此看來,恩替卡韋其豈不是變成了可吃可不吃的東西了嗎?不吃蘋果,可以吃西紅柿;不吃魚,可以吃雞;不吃饅頭,可以吃花卷......恩替卡韋也是和這些食物一樣,可吃也可不吃嗎?
  • B肝在研新藥GS-9688,24周終點,未見1名表面抗原清除
    GS-9688為一種口服選擇性小分子toll樣受體8(TLR8)激動劑,最新發布的是治療24周的安全性、耐受性以及抗病毒的第2期臨床試驗內容。值得注意的是,這項II期研究主要在病毒血症患者中進行,受試者按照隨機2:2:1口服Selgantolimod(GS-9688),分為3毫克組、1.5毫克組以及安慰劑組,每周給藥1次,且聯用富馬酸替諾福韋艾拉酚胺(國內名稱:富馬酸丙酚替諾福韋 TAF),以治療24周為終點。
  • B肝在研新藥GS-9688,24周終點,未見1名表面抗原清除
    研究結果表明,單周給藥1次GS-9688,連續24周口服3毫克劑量符合安全性和耐受性,但在治療24周結束後,沒有1名受試者B肝表面抗原下降達到臨床治療終點。GS-9688為一種口服選擇性小分子toll樣受體8(TLR8)激動劑,最新發布的是治療24周的安全性、耐受性以及抗病毒的第2期臨床試驗內容。
  • B肝在研新藥ABI-H0731,2021上半年,中國註冊試驗
    在標準護理方案中,HBV患者選擇的NAs已經過時,在其中添加核心抑制劑可能會為大量患者提供更好的慢性抑制治療。這些長期安全性數據,以及在AALSD2020數字會議上,展示的HBV pgRNA和HBV病毒抗原變化相關性,非常令人鼓舞,並支持核心抑制劑項目的持續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