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小型低價細胞分析裝置將讓iPS細胞研究不再高不可攀

2020-12-05 人民網

全世界對iPS細胞的研究熱情不斷高漲,細胞分析裝置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以往與這種裝置無緣的索尼公司憑藉此前培育的光碟技術涉足了該領域。該公司打算以「小型低價」為賣點,向有意進行iPS細胞研究的機構或企業推廣細胞分析裝置。

「這種設備並不是專家使用的昂貴產品,而是普通研究人員也能用得起的機型。我們希望世界各地的研究機構能夠導入該裝置,以便在iPS細胞研究中發揮作用」,索尼生命科學業務部門生物科學業務室擔當部長篠田昌孝如此說道。

索尼2012年11月推出的細胞分析裝置「SH800」是其自主開發的第一款產品。該裝置採用名為「流式細胞術」(Flow Cytometry)的細胞分析方法。

流式細胞術是「Flow」(流動)和「Cytometry」(細胞測量)兩個詞組合而成的造詞,是將細胞放入液體中使其分散,並查看細胞數量、大小及構造等的方法。這種分析裝置稱為「流式細胞儀」。

流式細胞儀近來有望在血液、免疫、癌症、iPS細胞及ES細胞(胚胎幹細胞)等最尖端研究領域普及。以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因iPS細胞研究成果而獲得2012年諾貝爾獎為契機,今後iPS細胞的研究需求將會快速擴大,索尼的篠田表示「流式細胞儀市場有望年均增長15%」。他稱,流式細胞術相關產品的市場規模「估計2012年約為15億美元,有預測數據顯示,2020年將達到約35億美元」。

因醫療和生物領域有望實現增長,作為經營重建措施之一,索尼打算加緊強化醫療業務。對於索尼而言,SH800是用來開拓大學、研究機構及製藥公司等新客戶的戰略產品。

利用光碟技術

流式細胞儀SH800有兩大功能,分別為細胞分析和細胞分離。

細胞分析是客觀而高速地對各個細胞具備的信息進行分析的功能。能夠了解細胞大小、個數、細胞表面狀態及細胞的內部構造等。

細胞分離是根據細胞分析結果,在存活狀態下回收目標細胞的功能。使用SH800,研究人員可以取出所需要的細胞。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細胞分析流程。首先將裝有檢查細胞樣本及血液等的容器放在固定位置上,然後向容器中摻入試劑(在特定條件下發光的藥物),再將其倒入裝置的測量流路部分。

裝置內的雷射器可向測量流路內高速流動的細胞照射雷射。被雷射照射的細胞會發出微弱的散射光和螢光。通過對其進行檢測,可識別細胞的種類及大小等。

然後利用螢光來查明細胞表面的抗原(侵入體內危害健康的物質及病毒等)和抗體(防止抗原侵入體內危害健康的免疫物質等)。

散射光有兩種,前方散射光用來查明細胞大小,側面散射光用來查明細胞的內部構造。據索尼介紹,SH800可在1秒鐘內分析數萬個細胞。

該裝置用來照射和檢測雷射的部分,應用了索尼此前培育的光碟雷射技術。索尼生物科學業務室企劃科策略分析師古野敦司說,通過照射雷射來識別細胞的原理,「與用雷射讀取高速旋轉的光碟上的微細凹凸部分的藍光光碟檢測原理非常相似」。

細胞流過的測量流路部分也採用了索尼擅長的光碟技術。SH800的測量流路部分使用了該公司自主開發的塑料基板「Cell Sorting Chip」(尺寸為長7.5cm×寬2.5cm×厚2mm)。

其原理是,將需要檢查的細胞樣本倒入Cell Sorting Chip,然後照射雷射。古野說:「Cell Sorting Chip可與厚1mm的塑料基板緊密粘合,運用索尼在光碟領域培育的微細加工和成型技術,實現了低成本量產。」

索尼按照用來控制細胞流量的小溝槽孔徑的不同,準備了多種Cell Sorting Chip。可根據SH800測量的細胞種類及大小,選擇最合適的Cell Sorting Chip使用。這一點與原來的細胞分析裝置不同。

原來的裝置一般在細胞流動的測量流路部分使用由石英製成的固定產品。篠田說:「石英製成的產品比塑料製成的Cell Sorting Chip昂貴,而且每次使用時還要清洗,非常麻煩。」

而SH800採用的Cell Sorting Chip不僅容易更換和安裝,而且是一次性的。索尼稱,一塊Cell Sorting Chip約為3000日元。

價格只有原來的三分之一

細胞分析結束之後,就需要進行細胞分離作業了。分離原理如下。

流過Cell Sorting Chip的含有細胞的液體會迅速從晶片頂端滴落。在液體變成液滴的瞬間,裝置可迅速判斷出是否為提前設定的應該篩選出來的細胞,並向每秒滴落兩萬個的液滴施加正電荷或負電荷。

然後,利用SH800內部的高電壓偏向板改變液滴的方向,分成「正電荷液滴」和「負電荷液滴」,並回收所需細胞。不帶電荷的細胞會被廢棄。

篠田稱,關於此前的流式細胞儀領域,「美國BD公司(Becton Dickinson)的產品約佔8成市場份額,是該公司的獨霸領域」。為攻克這一堡壘,新興企業索尼投放了SH800,該產品的最大賣點是小型低價。

SH800的機身尺寸只有傳統產品的三分之一,寬度僅為55cm。價格方面,傳統產品為6000萬日元左右,而SH800隻有約2000萬日元,是前者的三分之一。

SH800的另一訴求點是普通研究人員也能用得起。篠田介紹說:「SH800具備的功能包括可自動調整用來分析細胞的雷射光軸以及分離細胞時施加電荷的時機,不需要複雜的設置工作。」原來的普通裝置使用前需要花費60分鐘進行安裝,而SH800隻需要10分鐘。

索尼生產的價格低廉的SH800能夠對iPS細胞的實用化作出多大貢獻呢?讓我們拭目以待。(日經技術在線! 供稿) 

相關焦點

  • iPS細胞的表觀遺傳特徵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姚紅傑課題組與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江賜忠課題組合作,揭示出化學小分子來源ips細胞的表觀遺傳特徵更加接近於ES細胞的表觀遺傳特徵。胚胎幹細胞(ES細胞)在再生醫學的臨床應用中具有很大的應用潛力,但是由於存在倫理問題而被限制了應用。據報導,使用經典的四個轉錄因子Oct4,Sox2,Klf4和c-Myc誘導獲得的誘導多能幹細胞(4F-iPS細胞)與ES細胞存在表觀修飾差異的現象。北京大學教授鄧宏魁最早採用化學小分子誘導獲得多能幹細胞(C-iPS細胞)的方法,開啟了全新的iPS細胞獲取的方法。
  • 日科學家發現萬能細胞(ips細胞)源頭
    據《日刊工業新聞》2011年5月31日報導,日本東北大學出澤真理教授與京都大學藤吉好則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在人體皮膚成纖維細胞中發現了萬能細胞(ips細胞)的源頭,可能推翻之前的ips細胞「細胞初始化」學說。
  • 首例使用ips細胞的患者將現身日本
    一名日本眼病患者將成為第一個用誘導幹細胞(ips)治療疾病的人。
  • 日研究者利用ips細胞成功再生豬膝關節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產經新聞》8月16日報導,日本東京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研究小組15日宣布,通過利用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在實驗中成功再生了豬的膝關節。該誓言將有助於治療因膝關節軟骨被磨損變薄引起的「變形性膝關節症」。該研究小組今後將攜手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力爭在15年之後實現這一技術的臨床應用。
  • Cell子刊:探究太空飛行對人iPS細胞衍生性心肌細胞結構和功能的影響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由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斯坦福心血管研究所主任Joseph Wu領導的一組研究人員近期將由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細胞,也稱為ipsC)產生的心肌細胞與太空人一起送往國際空間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ISS),以研究這些細胞發生的變化。
  • 探究太空飛行對人iPS細胞衍生性心肌細胞結構和功能的影響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由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斯坦福心血管研究所主任Joseph Wu領導的一組研究人員近期將由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細胞,也稱為ipsC)產生的心肌細胞與太空人一起送往國際空間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ISS),以研究這些細胞發生的變化。
  • 索尼宣布推出旗艦光譜細胞分析儀ID7000
    該套系統引入了索尼的全新光譜技術,利用多達7個的雷射發射器以及188個檢測器,令研究人員能夠從異種細胞群中檢測出顏色暗淡和罕見的細胞群,擴展細胞分析的邊界。  ※1:數據基於目前市場上流通的螢光色素。此數據可能會進一步增加,特別是當新型320nm激發的螢光色素未來上市後。  在多色分析方面,目前市面上的細胞分析儀最多支持30種不同的顏色。
  • 【新品速遞】索尼發布旗艦級全光譜流式細胞分析儀ID7000
    ,可配備多達7個雷射和188個檢測器,允許研究者從混合細胞群體中檢測微弱信號和稀有細胞群體,將當今細胞分析技術所能達到的邊界大大拓展。目前市場上流式細胞分析儀最多可實現同時30色的多色分析,而索尼ID7000的推出一舉將此數字大幅度提升至超過40色,而針對每個細胞所能獲得的信息量理論值更是提升多達16,000多倍。
  • 原本認為在構建iPS細胞中至關重要的Oct4...
    2019年11月12日訊/生物谷BIOON/---自從2006年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如今是日本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與應用中心負責人)發現了一種將完全分化的細胞引導回多能性狀態的方法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使用他的配方來產生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iPS
  • 即使疫情期間,日本IPS細胞也有新突破!
    但即使在這種情形下,日本科學家們仍沒有放棄新冠肺炎以外的疾病,前兩天日本就宣布他們用ips細胞製作出了全球首例肝癌模型。首先,請大家了解下ips細胞的基本概念iPS 細胞的標準名稱,叫「人工多功能性幹細胞」,這種多能幹細胞,是指體細胞在導入多能遺傳基因,以及其他誘導因子的作用下進行基因的重新編排,從而得到擁有與胚胎幹細胞相似的分化潛力的幹細胞。這些醫學概念聽起來有點玄乎,不好理解。
  • 「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豬與小型豬疾病模型」
    8月16日,由科技部基礎司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承辦的973計劃重大科學問題導向項目「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豬與小型豬疾病模型」項目進展工作匯報會在廣州生物院舉行。發育與生殖研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專家組組長裴鋼院士,副組長李寧院士、陳香美院士、段恩奎研究員及其他成員,973計劃在研項目首席科學家及項目組成員,以及廣州生物院院長裴端卿等共40餘人參加會議。會議圍繞「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豬與小型豬疾病模型」項目的進展情況以及下一階段的工作安排進行了研討。
  • 誘導性多能幹細胞最新研究進展(第3期)
    相比於胚胎幹細胞,iPS細胞不會產生倫理問題,而且利用宿主自身的成體細胞(如皮膚細胞、血細胞等)經重編程變成iPS細胞,將它們移植回相同個體,應該有可能不會引發免疫反應,此外iPS細胞非常適合用來構建疾病模型,不過將iPS細胞用於治療時也有風險:讓ips細胞移植到體內時有可能會產生腫瘤。
  • 「快訊」NASA宣布 美日合作進行太空空間站IPS幹細胞研究
    包括野口聰一在內的4名太空人將搭乘美國民間宇宙企業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開發的宇宙飛船「龍飛船」,預計前往國際空間站(iss)待半年。這次計劃是美日合作計劃,根據計劃,野口將在ISS的日本實驗樓——「希望號」中進行使用人工多能性幹細胞(IPS細胞)的實驗。在實驗中,以人類的ips細胞製成的肝臟基礎——肝芽將和大血管一起使用專業裝置進行培養。除此以外,他還將開展宇宙中物體燃燒方式以及製作蛋白質結晶等9個實驗。
  • 利用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抗擊糖尿病大有可為
    自那以後,世界衛生組織已將糖尿病與癌症、呼吸系統疾病和心血管疾病一起指定為全球衛生當局要處理的四大重點非傳染性疾病。新加坡衛生部指出,有40萬新加坡人患有糖尿病。這構成了當地疾病負擔的10%。與此同時,新加坡國立大學的一項獨立研究預測,如果按照當前的趨勢繼續下去,到2050年,新加坡將擁有1百萬名糖尿病患者。
  • 如何利用CRISPR技術編輯人類誘導多能幹細胞?
    年時研究者開始對小鼠進行實驗,隨後在人類機體中進行實驗,研究者表示他們有可能將成體的皮膚細胞轉化成為多能幹細胞,隨後這些多能幹細胞就能夠被誘導轉化成為任何類型的細胞,這些細胞是個體基因組在細胞尺度的化身,而且其可以幫助科學家開發出那些不能取自活體的細胞類型,ipsCs通常能夠提供方法來模仿單成因及複雜的人類疾病,同時還可以指導進行基於細胞的療法。
  • 李晴 周琪:iPS細胞研究進展及展望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李晴和周琪研究員在《2010科學發展報告》上發表了題為「iPS細胞研究進展及展望」的文章,對這一生命科學的新興熱點領域的近期發展作了較為詳細的介紹,並對未來研究趨勢和應用前景進行了展望。文章首先對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近年來的研究趨勢和進展作了簡要回顧。
  • 單細胞分析技術在幹細胞異質性研究中的應用
    幹細胞按種類可以分為全能幹細胞、多能幹細胞和單能幹細胞。單細胞分析技術:能通過相應技術分離與提取單個靶細胞,利用基因組擴增、測序等技術對靶細胞內的基因組信息、蛋白信息進行分析,能準確地提供細胞內物質及生化反應的準確信息,能夠反映細胞的功能與化學組分的特定關係與某些細胞在生命體內的特殊作用。
  • 研究繪製人類幹細胞多譜系分化和重編程的多維表觀遺傳圖譜
    個體發育是指受精卵經過細胞分裂、組織和器官形成,最終發育成個體的過程。其中,幹細胞持續的自我更新和多譜系分化是組織器官形成和個體發育的基礎。因此,幹細胞命運決定的機制解讀將有助於深入理解器官發生和個體發育的生物學過程。
  • Nature:利用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重建人體分節時鐘
    2020年4月3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日本京都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利用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C)重建出人體分節時鐘(segmentation clock),這是胚胎發育研究的焦點。
  • 簡化血細胞研究的微型離心機式微流控裝置,解鎖器官晶片新可能
    用於流體分析的新型微裝置將通過「器官晶片」系統在藥物開發和疾病研究領域實現更多定製化實驗。 它還可以改變自然災害區的水汙染測試和醫療診斷,低成本、易於使用和便攜的特性使其成為幾乎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的實用工具。 如何工作? 微流控或晶片實驗室裝置通常用於分析血液和其它流體樣品,這些樣品通過狹窄的通道泵送到郵票大小的透明晶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