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種必須看眼!

2021-02-12 GP賽鴿

通過雙眼來探秘,誠如「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一樣,鴿子的兩隻眼睛也不一樣。先不說一隻砂眼一隻黃眼或牛眼的情況,就是具備相同眼砂的鴿子,眼睛也不一樣。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是遺傳所致,還是後天形成的呢?是否蘊含著什麼深奧的育種秘密呢?

通常鴿子左眼要靚麗一些,右眼眼砂遜色一些,按照人們經常使用右手的習慣,應該先看左眼,再看右眼,所以賽鴿的健康狀況和其他信息,也是首先通過左眼反應出來。那為什麼左眼要比右眼漂亮呢?是先天遺傳造成的呢?還是後天受自然環境,人工選擇影響所致呢?個人認為眼砂色素的濃淡跟比賽賽線、比賽強度有關,受太陽照射的影響更大,看來賽鴿經常用雙眼來尋找歸巢的方向,增加了左眼向陽的時間,再經過長期照射,才造成眼砂一濃一淡的現象,這僅僅是一種推斷。這一點鴿眼在強光手電筒的照射下,已經得到了印證,左眼受強光照射,會迅速縮小,而右眼在強光照射下,幾乎變化不大。例如吉星高兆的左眼典型的盆型砂,金黃色底砂,多層次面砂,瞳孔略小,全圈鋸齒狀內線口;右眼是大瞳孔、盆型砂,底砂色素淡了些,瞳孔前方有蕩角,整體不及左眼漂亮。放飛看左眼,育種看右眼。左眼是是否放過路的重要標誌,右眼是原始色,反應出鴿子的遺傳能力,這也是個人愚見。

養鴿者參賽、育種看鴿眼還是有必要的,不要盲從,也不要輕易否定,只有在不斷的研究探索中,才會有所發展、有所進步!而今賽鴿理論可謂「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忘其粗取其精,才能與時俱進,丟下所謂的老資格,唯有腳踏實地的虛心學習,才能培育出實戰的賽鴿,才會保持優秀的賽績!鴿眼如人心一樣,讓人看不透、摸不準,所以要經常去探索。

純植物的對沙門氏一樣高效,關鍵是不傷鴿!
集中整理只需4天!
(原因:此時鴿子由於配對的緣故,不愛吃喝,應急反應最大,沙門氏特別容易超標,此時用藥才叫恰到好處!)(原因:這時如果用抗生素的藥物壓制,鴿子蛋基本廢廢了,但用植物傷寒停就完全不用擔心藥物殘留的問題,選擇這兩個關鍵時間點用藥,勝過給藥半個月。調理出更健康的種鴿,從告別抗生素開始!!!植物傷寒停提取自希臘的牛至香氛草(又名:止痢草)精華液,針對沙門氏菌、副傷寒、大腸桿菌、球蟲、麴黴菌屬、黃金色葡萄球菌、生膿鏈球菌、黴菌等有極強的殺滅作用,可殺滅腸道中50多種病菌引起的疾病;無毒副作用,無抗藥性,不含任何抗生素,任何時期均可使用。種鴿冬季調理:1毫升兌水1升連用5-7天;注意:用藥期間禁用紅土。使用前一定要搖晃均勻!!!

相關焦點

  • 玉米育種三基礎
    讓我們拭目以待,但不是等著瞧,而是幹著瞧!3. 還有阻力玉米育種三項基礎,缺一不可。兩端的理論和種質基礎都在調整,雙重利益集團已經很難施加影響,但中間的技術環節還有阻力。阻力來自落後的管理體制,更來自育種者內心深處顧慮重重。隨著國家深化管理體制改革,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不斷完善,將衝垮雙重利益集團的阻撓和封鎖打壓,逐漸消除顧慮。
  • 中國的育種科技差距在哪裡?
    然而我國育種行業的整體水平與國外先進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解決「很多種子大量依賴國外」現狀是一個系統性問題,關係到政策導向、科技水平和企業實力等方面。那麼,我國育種科技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主要在哪裡呢?日前,記者專訪了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傅向東。傅向東:從主糧上看,我國的育種水平與發達國家差距不大。
  • 傅向東:中國的育種科技差距在哪裡
    傅向東:從主糧上看,我國的育種水平與發達國家差距不大。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之後,我國政府在主糧育種方面持續投入,形成了比較健全的良種繁育和推廣體系,主糧保供能力基本可以滿足需求。但是從非主糧上看,我國育種水平與國外差距較大,比如高端蔬菜、花卉、畜禽、草種等優良品種核心種源大部分掌握在國外公司手裡,依賴國外進口。
  • 育種高手這樣保持金母的遺傳優勢
    一個說法是:配多個雄鴿都出成績;   另一個說法是:詹森育種原理一書中提到的金母。   我今天說一下詹森育種原理一書中提到的「金母」血線遺傳線路。詹森育種原理中說:將舍中最傑出的比賽鴿,配上已證實育種能力的「金母」,作出女兒留種,兒子則送去比賽,若表現傑出即升格為種鴿,再去交配另一隻「金母」也就是說作出一羽詹森鴿,他的母親和外祖母,與父系的祖母,必包含有倆只「金母」,還有沙波的不尋常理論,他最看重鴿子的外祖母,也就是金母會再生超級金母。   以上這幾句話從孟德爾定律的角度來說是不對的。
  • 選種與育種的發展史,你所不知道的育種方法!
    植物的育種又稱品種改良。高產、穩產、優質、高效是育種的目標,但特定的育種目標還要綜合考慮當地品種的現狀、育種基礎、自然環境、耕作制度、栽培水平、經濟條件等因素,並隨生產的發展不斷加以調整。一、選擇育種選擇育種簡稱選種,是指對現有植物繁殖的群體所產生的遺傳變異,通過選擇、提純以及比較鑑定等手段獲得符合育種目標的新品種的育種方法。選擇包括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人工選擇又分為無意識選擇和有意識選擇。
  • 回首自主育種之路,看康普森生物如何「霸佔」70%市場
    2018年,作為康普森生物的全資子公司,康普森農業推出了個性化育種方案制定、畜禽基因組選育、選配策略制定、遺傳疾病評估、功能基因檢測等一站式育種服務,為科研工作者和育種企業提供了多項個性化服務,這對培育自主品種、打造民族品牌、提升核心種源自給率、推動畜牧基因組實現產業化有著重要作用。
  • 分子育種與全基因組選擇育種
    1、什麼是分子育種?  所謂分子育種主要包含兩部分內容:一是分子標記輔助育種,二是基因工程或者叫轉基因。  其中,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是將生物技術與傳統育種技術相結合而形成的,在水稻、小麥、玉米、大豆、油菜等重要作物上,通過尋找與重要農藝性狀緊密連鎖的DNA分子標記,從基因型水平上實現對目標性狀的直接選擇,從而加快育種進程,提高育種效率,選育抗病、優質、高產的品種。
  • 雜種優勢與雜交育種
    所以不能在生產上留種,每年必須專設親本繁殖區和生產用種基地。雜種優勢在性狀上表現為不同類型,如營養體發育較旺的營養型、生殖器官發育較旺的生殖型和對外界不良環境適應能力較強的適應型。育種實踐上,人們常利用雜種優勢獲得較好的經濟性狀。早在2000多年前,我國勞動人民就用馬和驢交配而獲得體力強大、耐力好的雜種──騾,首創了利用雜種優勢的先例。雜種優勢在植物中更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 (高手進階)孔雀魚繁育密碼之——雜交育種1
    有關進行雜交育種的適當理由,以個人的經驗和看法,可歸納出下列五個情形,當其中之一成立,雜交育種即可實行.想看更多內容關注圖片水印吧。.包括了如何在各種不同的雜交育種方法中固定所選擇的表現型.,就可以試著以雜交的方式重新引入這些基因,以增加系統中紅色的表現.或是以作出大型的背鰭為例,你可以依傳統自交的方法,經過好幾個世代細心地選種,也許可以得到大型鰭的個體,不過也可以利用雜交育種,快速引入大型背鰭的基因,在短時間內完成育種.
  • 太空育種 | 雪川開啟馬鈴薯育種新篇章
    學科領域涉及基礎科學、空間生命科學、作物與林草花卉育種等。雪川馬鈴薯太空育種 太空育種,又稱航天育種,是利用太空技術、通過返回式飛船等太空飛行器將作物種子 雪川此次將馬鈴薯實生種子送入太空,期望在較短時間內使得馬鈴薯發生積極變化,獲得馬鈴薯罕見突變種質材料和基因資源,從而選育突破性新品種馬鈴薯,開闢一條馬鈴薯育種新途徑
  • 官方:轉基因育種上市須嚴審 消費者有充分知情權—新聞—科學網
    中新社發 楊可佳 攝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今日(1月22日)指出,轉基因育種能否上市銷售,提供給消費者,這必須經過極其嚴格的審核,只有確保它不會產生任何副作用的時候,才可以批准它上市,作為商品提供給消費者,否則任何人不能自己決定把它作為商品推出去。
  • 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振東:「育種家的責任比天大」
    然而,在小麥育種上,他卻闖勁十足:「科學研究必須要有前瞻性,跟在別人屁股後面搞重複研究肯定沒出路。」1984年,中國小麥產量首次超過前蘇聯,成為世界第一產麥國。也是在這一年,研究生畢業的趙振東進入山東省農科院作物所從事小麥育種。初來乍到,他就選了一條與眾不同的路——品質育種,帶著兩個剛畢業的大學生,立志選育出強筋優質麥。看似「異想天開」,趙振東實際想得比誰都多。
  • 中國的育種科技差距在哪裡
    聊點科技【中國的育種科技差距在哪裡】洞見計劃 我國與發達國家在育種上的科技差距主要體現在基礎科學研究上,特別是功能基因的挖掘和基因編輯技術的創新上。從功能基因的識別上看,發達國家在這方面起步較早,已經識別出了很多作物的許多重要功能基因,並都申請了專利。這就意味著只要我們使用了某些別人已獲得專利的基因進行育種和推廣,就要付給人家錢。還有就是基因編輯技術,通過什麼手段去改造基因也是一種專利。
  • 走進西部航天育種基地
    (作者:孫宏金)  甘肅省天水市有一個中國西部航天育種基地,神舟飛船搭載的種子在這裡結出了累累果實。  在紅綠相間的辣椒地裡,一個一個數著擠在一起長達30公分左右的辣椒,每株下邊都有100多個,最多的一株結了130多個。  在豇豆架前,綠油油的葉片下,密密麻麻小拇指粗、1米長的豇豆展現在人們面前。
  • 澳麥育種轉向量質並重
    澳大利亞小麥育種公司InterGrain的小麥育種家Dan Mullan說,此前,他們的育種更加專注於提高小麥品質,近期才轉為產量和質量相結合的育種目標。 近日,一場關於澳麥在中國麵食中應用的研討會在線上舉行。來自澳大利亞和中國的專家交流了中澳麵粉的比較研究成果,探討了澳麥在中國麵食市場中應用的方式等。
  • 一文帶你釐清航天育種和轉基因育種
    說到轉基因育種大家可能都不陌生,但提到航天育種,很多人可能就比較陌生,甚至有很多人把航天育種等同於轉基因育種,其實二者之間是有著本質區別的。今天就帶大家重新認識一下何為轉基因育種,何為航天育種,以及二者間的區別。
  • 他把航天育種的論文「寫」在大地上
    而最令他們感興趣的是圍繞在謝輝周圍,聽他用地道的農民話描繪大連航天育種基地的美好願景。所謂航天育種,就是利用太空失重、微重力、交變磁場、強輻射、高真空、超低溫等空間環境,對種子進行強幹預,從而獲得地球上所不能得到的基因誘變,實現品種的優化高產。大連市的航天育種開始於2005年,那是一次充滿希望的搭載。
  • 圖文:中國西部航天育種基地演繹航天育種神話
    圖文:中國西部航天育種基地演繹航天育種神話
  • 參透基因,育種走向「按圖索驥」
    從事科學研究30餘年的馬峙英表示,這一研究將很快應用於棉花育種,「常規棉花育種,現在需要多年田間種植和選擇,將來根據SNP標記,直接在實驗室就能進行精準選擇,可顯著提高育種效率和準確性。」 第三代育種時代已經到來 「種子是整個農業的基礎。優良品種的種子是農作物生產發展的內因,灌溉、施肥、機械作業等都是外因。
  • 有這種特徵的鴿子,育種能力不一般
    用遺傳語言解釋育種現象我們常會大型鴿配小型鴣、淺色眼配深色眼,尾偏左配偏右、龍骨深配龍骨淺、羽翅寬圓配窄尖、速度快的配耐力穩的、適合飛好天氣的配適合壞天氣的甚至不同系配對……。目前還不確定每一種性狀的鹽基段到底多長(同性狀的鹽基段是一起行動),越長在配對重組排列的變化越多,變化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