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d Materials:同步輻射吸收譜解析鈷離子插層V2C MXene以及儲鋰應用

2021-02-15 AdvancedScienceNews

二維層狀過渡金屬碳化物和氮化物(MXenes)是近年來發現的一類新型二維材料,基於其高導電率以及獨特的層狀結構,以Ti3C2Tx,V2CTx為代表的MXenes在鋰離子電池以及超級電容器等能源儲存方面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研究。不過當前報導的MXenes實際儲能容量均遠低於理論值,因此進一步提高其儲能能力至關重要。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宋禮教授課題組通過鈷離子插層策略,成功設計和製備了具有超高儲鋰容量和優異循環穩定性的碳化礬 MXene電極材料。該研究通過液相刻蝕手段,在35℃下用HF刻蝕V2AlC MAX相得到了面間距為0.735 nm(小於以往報導面間距)的V2C MXene,在0.1 A/g的電流密度下表現出686.7 mA h/g 的儲鋰比容量,更加接近於V2C MXene約940 mA h g-1的理論儲鋰容量。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通過鉀離子預插層和鈷離子交換方法,獲得了面間距擴大為0.952 nm的V2C MXene。同步輻射X-ray吸收譜分析證實了這種Co插層MXene層與層之間具有穩定的V-O-Co鍵,其中二價鈷離子主要存在於V2C內部層間,三價鈷離子主要存在於近表面的層間, 並最終計算了V2C中鈷離子的平均化合價為+2.12。由於插層鈷離子贗電容的貢獻以及V-O-Co鍵的形成,該插層材料表現出1117.3 mA h/g的儲鋰放電比容量,並且經15000圈的循環充放電之後幾乎沒有容量衰減。進一步將V2C@Co電極作為正極與石墨烯負極組裝成鋰離子電容器並同樣展現出優異的性能。這一研究工作基於同步輻射軟線和硬線的X-ray吸收譜技術,不僅有效地解析了插層離子在MXene層間的存在形式,同時也為理解二維電極材料的能量存儲和轉化機制提供了一種有力的檢測手段。

相關結果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DOI: 10.1002/adma.201802525)上。

Wiley Advanced Science News官方微信平臺

如希望發表科研新聞或申請信息分享,請聯繫:ASNChina@wiley.com。

關注方式:微信右上角添加朋友—公眾號—搜索「AdvancedScienceNews」或下方長按識別二維碼。

相關焦點

  • 二元金屬氧化物Bi2Mo3O12作為鋰離子電池負極的儲鋰機理
    蘇州大學高立軍教授和趙建慶副教授,臺灣同步輻射研究中心林彥谷博士為共同通訊作者。XRD譜圖表明BMO和BMO@C材料均為典型的單斜相α-Bi2Mo3O12(圖1f)。高分辨Bi 4f和Mo 3d XPS譜圖進一步證實三價態的Bi3+和六價態的Mo6+離子,同時BMO@C材料中形成了的可能的Mo-C鍵(圖1g-h)。
  • 進展|單原胞層強磁性鈷氧化物超薄膜的實現
    L3S3和L3S8 超晶格的CuL吸收邊的X射線線性偏振譜[(c)和(d)]。[(LaCoO3)5/(SrCuO2)1]15超晶格的磁圓二色譜[(a)示意圖和(b)Co L吸收邊和CuL吸收邊的X射線吸收譜]和極化中子反射譜[(c)示意圖、(d)菲涅爾係數歸一化的反射譜和(e)密度和磁性隨厚度的分布]。
  • 【表徵】一文快速掌握同步輻射XAFS數據分析與經典案例
    XANES譜圖具有「指紋效應」,在擬合之前通過觀察邊前峰以及白線峰通常能直接得到一些結構特徵。通常,通過XANES譜圖的觀察,可以得到吸收原子的價態以及配位原子的幾何結構。電子躍遷中存在「躍遷定則」,通俗的規則是1s 到nd 軌道躍遷是禁阻的,而到np 的躍遷是允許的。
  • 物理所實現單原胞層強磁性鈷氧化物超薄膜
    但目前大多數磁性氧化物薄膜面臨的挑戰之一是當其厚度小於「磁性死層」的臨界厚度(約4至5個原胞層)時,薄膜樣品的鐵磁轉變溫度減小,飽和磁化強度也減弱,甚至磁性完全消失,這從根本上限制了過渡金屬氧化物超薄層在微納磁性功能器件中的應用。鈣鈦礦型鈷氧化物(LaCoO3)具有豐富的自旋態轉化現象。
  • 電子科技大學肖旭教授綜述:MXene插層應用於電化學電容器等方面
    該綜述總結了近年來各種插層嵌入MXenes並應用於電化學電容器的研究進展,對插層的種類、儲能機理和促進插層嵌入的方法進行了探討。並對未來的研究方向進行展望,即利用模擬與實驗相結合的方法尋找最佳的插層種類,精確控制層間間距,提高MXene在實際應用和多功能器件中的電化學性能。
  • 川大姚亞東教授團隊CC報導丨有機陰離子插層的氫氧化鈷的無定形化:OER性能顯著提高
    其中,陰離子插層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手段,它利用LTMHs的層間離子可交換性,將具有大分子鏈的有機陰離子插入層間,擴大其層間距,提高電催化活性。四川大學材料學院姚亞東教授課題組通過對有機陰離子插層的氫氧化鈷進行熱處理,進一步提高了材料的無定形相的含量,從而顯著提升了該電極材料的水氧化電催化性能,僅需266 mV的過電位驅動70 mA cm-2的電流密度。
  • JACS:有機離子插層,相轉變的同時提高居裡溫度
    電化學有機離子插層是一條全新的途徑,因為有機離子插層不僅可以調節載流子濃度,而且可以減少層間耦合併改變晶格尺寸,為二維磁性材料的基礎研究和未來應用開闢了廣闊的可能性。(a)Cr2Ge2Te6和(TBA)Cr2Ge2Te6的晶體結構側視圖和插層示意圖。(b)Cr2Ge2Te6晶體結構俯視圖。(c)原始Cr2Ge2Te6和插層後的(TBA)Cr2Ge2Te6的XRD圖譜以及晶體實物圖。
  • 北京同步輻射裝置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譜分析講習班成功舉辦
    培訓現場應廣大同步輻射X射線吸收譜(XAFS)用戶的迫切要求,受中國同步輻射專業委員會委託,在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資助下,北京同步輻射裝置舉辦的2011年擴展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EXAFS)譜分析講習班於12月7日至8日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舉行。
  • 我國學者用同步輻射光源探明水解氫鈷基催化機制
    新華社合肥1月2日電(記者徐海濤)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研團隊利用同步輻射光源發展出新技術,在國際上首次精確鑑別了鈷基催化在水解氫過程中的結構和過程,為揭示催化秘密、提高轉化效率邁出重要一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催化》1月1日發表了該成果。  催化是提升水解氫能量轉化效率的關鍵一環。
  • 華南理工王海輝教授:高效Ti3C2Tx MXene離子分離膜助力海水淡化...
    【工作簡介】針對以上問題,華南理工大學王海輝教授等人圍繞二維膜開展工作,採用簡單抽濾和離子插層策略,製備了Al3+插層的二維MXene膜。在保證對離子的高截留率和高水通量的前提下,很好的抑制了二維MXene膜在水溶液中的溶脹從而提高其穩定性。
  • 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 細胞鉀離子通道的遠程調控
    氧化石墨烯(GO)和還原型氧化石墨烯(rGO),由於其在近紅外區具有較寬的吸收,具有突出的光熱治療效果,已廣泛應用於光熱療法和細胞活性的調控。近期,河北工業大學邢成芬教授課題組與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王樹研究員合作,利用還原型氧化石墨烯(rGO)的光熱效應實現了對細胞鉀離子通道的遠程調控。
  • 成果速遞 新一代實驗室臺式XAFS譜儀助力能源存儲材料研究與應用
    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XAFS)作為一種先進的X射線應用技術(圖1a),近年來應用和影響十分廣泛。然而,與大多數其他光譜方法不同,XAFS技術主要用於在世界級的設施上進行的一些尖端研究,即同步輻射光源,而不為一般實驗研究人員所獲得。
  • 基於錳離子插層修飾Ti3C2Tx MXene的電磁屏蔽功能微型超級電容器
    儘管用於MSC的集成系統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但是到目前為止,從系統設計原理,組件的布局安排以及對自供電集成系統的信號響應的全方面研究甚少。實際上,電子設備和系統的故障可能是由從相鄰微波電路或射頻電路輻射的電磁幹擾引起的。控制電磁汙染並需要適當的微波屏蔽保護以保持電子設備的正常運行至關重要。
  • 電子科技大學肖旭教授綜述MXene插層用於電化學電容器等方面
    該綜述總結了近年來各種插層嵌入MXenes並應用於電化學電容器的研究進展,對插層的種類、儲能機理和促進插層嵌入的方法進行了探討。並對未來的研究方向進行展望,即利用模擬與實驗相結合的方法尋找最佳的插層種類,精確控制層間間距,提高MXene在實際應用和多功能器件中的電化學性能。
  • 應用同步輻射納米分辨譜學成像技術揭示氧化還原反應的相變過程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多學科中心X射線成像實驗站袁清習副研究員和國內外課題組合作,建立了基於同步輻射納米分辨譜學成像技術追蹤氧化還原反應相變過程的方法,並成功應用於鋰離子電池電料相變過程的的研究。研究成果近期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
  • Small:基於三聯吡啶-鈷配合物納米片的穩定雙離子電池陰極材料
    目前,大多數二維納米片是通過「自上而下」地從塊體材料剝離所得,製備出的材料尺寸較小,且後處理成本較高,限制了二維納米片在有不同應用需求的多領域的發展。另一方面,層狀結構有利於離子或電子在層內或層間傳遞,所以二維納米片在雙離子電池電極材料領域有較大應用前景,但相關研究還處於非常初步的階段。目前報導的雙離子陰極材料中,被廣泛研究的多為無機材料,例如MXene和層狀石墨基電極。但其最高理論容量有限。
  • Cell Res:楊茂君研等闡明生物體攝取鎳鈷等金屬離子的機制
    德國柏林洪堡大學的Thomas Eitinger教授以及清華大學化學系李雋教授及上海同步輻射光源姜政教授實驗室成員也參與了該項研究。從環境中吸收痕量存在的鎳/鈷離子對微生物的存活至關重要,已知ECF(energy coupling factor)轉運體是分布最廣的鎳/鈷離子的主動運輸轉運體。
  • 同步輻射應用國際學術講習班及研討會舉辦
    6月22至28日,2004北京同步輻射應用國際學術講習班和中國--歐盟金屬蛋白同步輻射研究進展研討會在高能所成功舉辦。    來自中科院各研究所和全國大專院校的近百位學員參加了同步輻射應用國際學術講習班。講習班邀請9位國外著名專家講授了同步輻射各領域最新進展,為學員帶來譜學和能帶計算等最新軟體以及使用訓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