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大網際網路巨頭紛紛下場開始自己的教育領域布局。2019 年 5 月 23 日,騰訊正式宣布成立騰訊教育;阿里穩紮穩打,瞄準學前教育領域進行精準投資,加碼未來;百度、字節跳動在自建教育平臺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在線教育的發展模式;網易也圍繞有道精品課和網易公開課在 ToC 端探索得如火如荼……
這些名號響亮的網際網路巨頭在教育領域都進行了哪些內外布局?本文對此進行了梳理。
2020 年,教育領域多起大額投資事件中都可以見到騰訊的名字:國慶節前夕,騰訊完成了對高頓教育的新一輪融資;2020 年 10 月 12 日,火花思維宣布完成 1 億美元的 E2 輪融資,成為十一假期結束後教育圈的第一起融資事件,而騰訊就名列投資者之中,這已經是本年內騰訊第8次在教育領域有所動作。
根據投中數據 CVSource 顯示,截止目前,騰訊產業投資基金對外投資達近 30 次,多偏向於中後期投資,天使輪和 A 輪企業也佔有一定比重,涉及將近 20 餘家教育機構;其中以在線教育和 K12 教育佔比最大,此外還覆蓋了 STEAM 教育、語言培訓、早幼教、職業教育等多個細分賽道;騰訊產業基金在對外投資上不僅數量多,且出手闊綽,單筆投資最多高達 10 億美元,且近年來在教育領域的投資數量明顯呈逐漸上升趨勢。
不難發現,騰訊這種四散開花的「廣撒網」投資模式幫其捕獲了不少獨角獸:其投資的新東方在線、百詞斬(年營收 1.21 億元)、阿凡題、猿輔導、VIPKID(獨角獸公司)均發展迅速,在 K12 教育領域的市場份額不可忽視。
騰訊總裁劉熾平曾表示,騰訊本身作為一家科技公司,始終著眼於利用技術和網際網路推動教育革新。騰訊看好基礎教育領域的發展前景、重視私立教育機構投資。在線教育業務的投資儘管沒有給其帶來龐大收入,但騰訊仍希望通過投資教育的方式回饋社會。
除了對外投資教育企業之外,騰訊也積極布局旗下的內部教育業務。
2019 年 2 月,騰訊教育已搭建出騰訊教育、騰訊教育雲、智慧校園、智慧幼兒園、騰訊微校、騰訊新工科、騰訊課堂、企鵝輔導、騰訊英語君九條業務線,智慧校園數據中心、智慧課堂、智聆口語評測、優圖速算題目批改、微信校園卡、微信校園碼、騰訊新工科實驗室、新工科認證、教研雲這九條產品及技術線。這是騰訊對其內部教育版圖的首次曝光。
而在其主營業務合併之前,騰訊各個教育業務各自為戰,針對不同領域的對外投資恰好可以幫助內部教育業務的不同部門更好地拓展市場、進行技術合作,這也解釋了騰訊在教育領域的投資方針:數量上以多取勝,種類上多點紮根。
2019 年 6 月初,由阿里巴巴領投,K12 在線教育作業平臺作業盒子完成了 1.5 億美元的 D 輪融資。截至目前,阿里巴巴以及旗下的雲峰基金對 VIPKID、寶寶樹、作業盒子 、蘭迪少兒英語、CC 英語等約 10 家教育領域的公司進行多次投資 。
從投資數量上,阿里的出手不算闊綽:從 2017 年至今,阿里對外投資的教育企業數量僅佔同為網際網路巨頭的騰訊的 1/3。
從投資輪次上看,阿里的投資集中在中後期;從投資細分領域上看,阿里著眼於 K12 和學前早教領域。
K12 在線作業平臺「作業盒子」的 C 輪和 D 輪融資中,阿里都曾進行領投;而在線少兒英語的獨角獸企業 VIPKID 從 C 輪、D 輪到 D+輪,更是受到了阿里的投資「三連」。
在學前早教領域,2018 年內,阿里以億元人民幣投資寶寶樹,達成戰略資本合作;除此之外,還斥資數億投資凱斯國際幼兒園 A 輪融資。這也符合馬雲多次提出要特別加強中小學、幼兒教育的表態。
從投資企業數量上看,阿里可能顯得穩重而「佛系」,但如果從投資的企業和細分領域上看,不難發現,阿里在教育領域對外投資的眼光精準而「狼性」:對於擁有雄厚資金實力的巨頭們來說,能夠投資的企業不盡其數,關鍵是在投資時做好加減法、根據企業已有主業戰略布局、加碼未來,才能保證自己在未來繼續坐穩巨頭交椅,這比投資回報顯得更為重要。
不可忽視的是,阿里還具有超越 BAT 其它企業的一項技術優勢:阿里雲。2017 年 10 月,阿里與國內多家知名 IT 教育機構建立「阿里雲大學」,並與各大高校合作,共同建設阿里巴巴大數據學院。藉助這個平臺,阿里可以更好地培養新時代技術人才,甚至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與微軟、亞馬遜等科技計算巨頭同場競技。
百度教育事業部成立於 2015 年年底,旨在整合百度搜索內部資源、打造教育服務平臺。
技術層面上,百度致力於教育 AI 的發展。去年 2 月,百度教育召開教育合作夥伴大會,會上正式發布了百度「AI 教育」四大產品:智慧課堂解決方案、人工智慧教育解決方案、VR 教育產品、面向高校的人才培養合作方案。
目前百度教育布局中,自建的平臺有百度教育、百度文庫、百度翻譯、百度學術、百度傳課、百度百科、百度優課等,旨在構建「用戶自學」+「校內授課」兩個場景互補的教育模式;而在對外投資領域,與 BAT 中的其他企業相比,百度明顯還處於起步摸索階段,動作較少,投資的企業有滬江網校、傳課網、一休數學、百家雲、作業盒子、PROUD KIDS 等,數量較少。
2020 年 3 月,在字節跳動成立八周年之際,張一鳴在給員工的信中就提到,思考和規劃教育等新戰略方向將是字節未來發展的三大重點之一。自 2018 年,字節跳動已經開始探索教育領域。
在教育領域的對外投資上,字節跳動著眼於英語和 K12 領域,兼顧軟體和硬體。此外,在早幼教、高等教育等細分賽道也有字節的身影。
【註:兩次「曉羊教育」是對同一企業不同的投資輪次】
在自主開發平臺的戰略上,字節教育業務負責人陳林在談到字節所需的人才時,強調了「創新、全球化、軟硬體結合」三個詞。
2018-2020 年間,字節跳動創建了 GOGOKID、Aikid、大力教育、湯圓英語、瓜瓜龍啟蒙(現屬於大力教育,旗下有:瓜瓜龍英語、瓜瓜龍思維、瓜瓜龍語文)等在線教育平臺,主要精力投入集中在 K12、數學、英語領域,多為 VIP 式的 1 對 1 課程,廣泛採用 AI 技術+在線教育的教學模式。
儘管字節系產品 GOGOKID 傳出大規模裁員的消息、字節教育負責人陳林也公開表示「字節跳動做教育前三年不為盈利」,不可忽視的是,字節系的產品在導流營銷方面有著天然優勢,特別是受疫情影響,2020 年抖音文化教育類內容數量激增,直播場數與其增長率都維持在較高水平。
為了尋求在教育領域的差異化突圍,字節選擇通過硬體打開市場,採取與小米相類似的戰術:以較為平易的價格發布硬體產品,進而引導用戶使用與硬體相綁定的軟體,依靠內容和服務實現盈利。
11 月 25 日,字節跳動宣布擬推出教育平板,這是 10 月 30 日其旗下大力智能發布智能檯燈後在教育硬體市場的又一次發力。
除了教育平板和智能作業燈,字節跳動還透露了口袋學習印表機、兒童早教機、詞典筆等一系列教育硬體研發計劃。硬體研發需要過硬的技術實力和更高的時間成本,字節首款教育硬體產品——大力智能作業燈的發布比原計劃推遲了將近 10 個月,可見在硬體研發領域,字節的實際速度遠低於預期。字節的軟硬體結合戰略能否幫其突圍教育領域、發布的硬體產品能否輔助軟體「大力出奇蹟」,是下一步值得考慮的問題。
*編者註:上表中瓜瓜龍英語、瓜瓜龍思維均屬於瓜瓜龍啟蒙(包括:瓜瓜龍英語、瓜瓜龍思維、瓜瓜龍語文);瓜瓜龍啟蒙、大力課堂現屬於大力教育
丁磊曾這樣解釋網易在布局教育上的初心:「我們做在線教育目的不是賺錢,而是希望通過網際網路這個渠道和手段,打破壁壘限制,讓每個人都能平等地進行教育。」
對於自身在教育領域的戰略布局上,網易呈現出和騰訊「大量分散式合作、偏向 ToB 端,通過技術輸出和深度合作來傳播自身教育理念」完全不同的選擇。
在網易看來,K12 行業競爭已趨白熱化,在線教育的市場也逐漸顯現出其天花板。與此同時,BAT 尚未對 ToC 端提起重視;網易選擇此時入場,加上其引以為傲的精品課程質量,能夠幫助網易在未來的教育市場佔據一席之地。
在這樣的戰略指導下,網易選擇親自參與 ToC 埠的「廝殺」,幾乎沒有對外投資布局的動作,而是圍繞有道精品課和網易公開課排兵布陣,搭配有道詞典、有道雲筆記等 App,將網易的課程和網易的工具打包提供給用戶,打造全方位的「網易學習矩陣」。
2007 年,隨著有道詞典的面市,網易開啟了其在教育領域的布局。網易在在線教育的探索上以自建平臺為主要模式,幾年內先後推出了包括精品課(網易公開課、中國大學 MOOC、網易 100 分、網易卡塔編程等)、學習類 App(有道詞典、網易雲課堂、有道少兒詞典、有道翻譯官、U-Dic、有道樂讀、有道數學、有道口語、有道作業寶、有道詞典等)、學習型硬體產品等多款於在線教育領域有著開創意義的產品。
從網易教育的產品類型及細分賽道上看,從 K12 輔導、少兒素質教育、針對成年人的 MOOC 課程到職業規劃等一列公開課皆有涉及,內容覆蓋廣泛,貫穿各個年齡階段所需的教育服務,基本形成一套閉環。
對於網際網路大廠下場逐鹿教育圈,多鯨資本創始合伙人葛文偉認為,在這樣的情況下,教育創業者可能都要在數據時代裡面重新思考定位:到底是騰訊系還是華為系,還是阿里系,還是字節系,因為四家公司早晚會改變這個行業裡面底層生態。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至 2020 年,中國在線教育用戶將達到 3.09 億人,其中付費用戶將達到 1.94 億人。在如此高速發展的行業趨勢和龐大的市場規模誘惑之下,網際網路巨頭們都在探索未來分得最大一塊蛋糕的方法。而這樣「帶資進組」的規模性玩家的增加,將進一步促進教育行業本身聚攏人才、實現技術革新、獲得資本認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