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素材一
第1課時 上、下、前、後
教學內容:教材P9。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讓學生初步理解上下、前後的方位,並能應用於實際生活。
2.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方位感。
教學重點:能正確地辨認實際生活中和平面圖上的上、下、前、後這些方位,並用這些方位來描述物體間的相對位置。
教學難點: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上、下」「前、後」的相對性。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你們聽說過南京長江大橋嗎?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南京長江大橋是什麼樣子的?下面我們就一起去南京長江大橋看一看,開開眼界,好不好?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9頁的圖,教師介紹南京長江大橋的結構,引導學生觀察:
(1)圖上有什麼?
(2)你能用一句話描述這幅圖嗎?
學生自由發揮,各抒己見。根據學生的發言,教師和學生共同總結出:卡車在火車的上面,火車在卡車的下面。指出上面和下面是兩種相對的位置關係。並讓學生思考:
①卡車在輪船的( )面。
②輪船在火車的( )面。
③卡車的下面有什麼?
同桌互相說,再請個別同學上臺說。
(3)完成教材第9頁的「做一做」的第一題,讓學生自由操作,擺好後互相說一說什麼在什麼的上面,什麼在什麼的下面,懂得區分上下方位關係。
2.教師指出生活中除了上、下這兩種方位以外還有其他的方位,出示教材第9頁的圖,請學生觀察:
(1)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圖上畫了什麼?
(2)找一找圖上有哪些位置關係?
並回答:
①計程車在卡車的( )面。
②卡車在計程車的( )面。
③公交車的前面是( )。
學生討論並重點敘述三輛車的位置關係(對計程車來說,卡車在計程車的後面;對公交車來說,卡車在公交車的前面)。
教師小結:指出前、後與上、下一樣,都是具有相互關係的方位詞,因此它們都不能孤立的存在。
三、鞏固練習
完成「練習二」第1題。
先讓學生獨立填寫後,教師再進行講評。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圖中人物的位置。如:小東的前面是小玉;小平在小華的前面,在小雲的後面;小東的後面有小雲、小平和小華。
歸納:一般我們把面對的方向叫做前面,背對的方向叫做後面。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會了「上、下、前、後」的位置知識,我們就要懂得在生活中將它們進行應用。請同學們回家後結合情境給父母說一說生活中的「上、下、前、後」。
五、作業
教學至此,敬請選用《名校課堂》相關習題。
教學反思:學生對「上、下」「前、後」的位置關係,只是表面感知,理解比較淺顯。在本節課的教學中,經過形式多樣的數學活動,學生對「上、下」「前、後」的位置關係有了進一步的理解,由感性認識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
研討素材二
END
【以上內容由網上搜索而來,由陽光教研整合,各部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在此向作者致謝!文章部分內容由截圖軟體得到,可能不夠清晰,若喜歡該資源請向作者或出版者購買,摘錄、轉載,是想為經濟欠發達地區教師提高業務水平做點事,僅此而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