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復旦譚鵬課題組合作揭示核-殼-表面複合球體結晶態形貌控制機制
近日,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應用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譚鵬課題組與日本東京大學教授Hajime Tanaka課題組合作,通過實驗與模擬結合,首次發現球面拓撲缺陷和球內結晶過程的動力學協同,形成核-殼-表面複合結晶體的形貌控制物理機制,
-
復旦譚鵬團隊揭示核-殼-表面複合球體的結晶態形貌控制物理機制
近日,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應用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譚鵬課題組與日本東京大學教授Hajime Tanaka課題組合作,通過實驗與模擬結合,首次發現球面拓撲缺陷和球內結晶過程的動力學協同,形成核-殼-表面複合結晶體的形貌控制物理機制,為小尺度自組織結構設計,提供了新的原理和思路。
-
核—殼—表面複合球體的結晶態形貌控制機制獲揭示
豬瘟病毒的二十面體衣殼結構;右1:正四面體小結晶體的三維堆積;右2:小結晶體四面體形成的三維二十面體結構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應用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譚鵬課題組與日本東京大學教授Hajime Tanaka課題組合作,通過實驗與模擬結合,首次發現球面拓撲缺陷和球內結晶過程的動力學協同
-
中外學者提升太陽能電池性能
針對單組分有機太陽能電池中共軛材料種類少、凝聚態結構調控困難、能量轉換效率低等問題,一個中外聯合研究組最近取得新的突破。他們合成了一種新型雙纜共軛聚合物,作為吸光層應用於單組分有機太陽能電池中,獲得了6.3%的能量轉換效率,這是目前單組分有機太陽能電池的最高效率。相關論文近日刊登於《焦耳》。
-
中南《Nature Commun》準2D鈣鈦礦定向生長機理與結晶控制!
近日,中南大學物理與電子學院、先進材料超微結構與超快過程研究所袁永波教授課題組在國際一流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了關於準2D鈣鈦礦定向生長機理與結晶控制的最新研究成果,論文題目為「Templated Growth of Oriented Layered Hybrid
-
中外學者首次揭示植物代謝奧秘
誰是真正的控制因子?如何才能獲得理想的品質?中外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首次在世界上揭開了植物代謝的奧秘。 中國農業科學院留荷學者、荷蘭格羅寧根大學生物信息中心傅靜遠博士和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的J.J.B.Keurentjes和C.H.R.deVos博士聯手,創造性地將遺傳基因組學的新理論,運用到代謝組學上。
-
高福/施一等中外研究團隊揭示黃病毒廣譜保護性抗體的作用機制
高福/施一等中外研究團隊揭示黃病毒廣譜保護性抗體的作用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8 14:02:35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研究組、施一研究組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Paul R.
-
西安交大研究人員從原子尺度揭示釤鈷高溫永磁材料再結晶和析出...
基於再結晶與析出相共生現象調控微觀組織是研發高性能合金材料的重要手段,在現代材料工業中具有廣泛應用。調控再結晶晶粒尺寸和析出相分布可實現鎂合金、鋁合金和鎳基高溫合金等結構材料的強塑匹配,也可克服Sm-Co永磁材料「磁能積與矯頑力相互倒置」的基礎難題。由於再結晶晶粒和析出相長大相互影響,且涉及複雜的缺陷演化過程,揭示缺陷的形成及分解對調控微觀組織和材料性能至關重要。
-
青島能源所揭示下一代鋰金屬電極的工作機制
青島能源所揭示下一代鋰金屬電極的工作機制 2019-12-17 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原子力顯微鏡及其在聚合物凝聚態中的應用
它使用一個尖銳的探針掃描試樣的表面,通過檢出及控制探針與試樣表面間的相互作用力來形成試樣的表面形態圖像。其圖像可以是三維的,也可以數字進行定量分析,解析度可達原子水平(10-10m)。對於非導電非導熱性的試樣也可進行觀察。
-
香港中文大學路新慧教授等AM:A位摻雜精確控制鈣鈦礦結晶動力學...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器件性能與鈣鈦礦薄膜質量緊密相關,而薄膜質量又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鈣鈦礦結晶成膜的動力學過程,但通常因其結晶過程非常迅速而難以被完整觀測。成果簡介近日,香港中文大學的路新慧團隊與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的陶書霞團隊合作,使用基於同步輻射的原位掠入射廣角散射(in situ GIWAXS)來觀測鈣鈦礦從溶液態到晶體的結晶過程,並通過連續的A位摻雜精確地控制了其結晶過程,從而製備出了23.5%的高效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
多光子共振激發 誘導裡德堡態的普適機制
近期,華東師範大學精密光譜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吳健教授團隊在超快雷射誘導裡德堡態激發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他們利用飛秒強雷射與分子相互作用產生裡德堡原子,並結合電子—原子核關聯能譜技術,揭示了多光子共振激發是強雷射誘導裡德堡態產生的普適機制。研究結果發表於最新一期《自然·通訊》上。
-
上交大曾小勤教授團隊發現高速壓縮鎂合金孿晶再結晶機制
變形孿晶,能夠通過孿晶誘導再結晶來實現組織細化,是鎂合金中重要的協調變形機制,對密排六方(hcp)鎂合金非常重要。鎂合金中常見孿晶模式有{102}〈101〉拉伸孿晶,{101}〈102〉壓縮孿晶和{101}-{102}雙孿晶,此外,由於高應力,拉伸孿晶可能會變粗,這為進一步的應變積累提供了機會。
-
大統一模型揭示配體金納米糰簇生長機制
大統一模型揭示配體金納米糰簇生長機制 2016-12-09 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近10年來,隨著一系列大尺寸的配體金納米糰簇被成功結晶,人們試圖提出理論模型解釋其結構穩定性,但並未獲得普遍成功。上海應物所許文武、朱倍恩在高嶷指導下,與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曾曉成合作,建立了一個普適模型,實現了對迄今為止報導的所有71個配體金納米糰簇的基本理解。
-
JACS|分子動力學揭示綠色螢光蛋白mEos4b的發光機制
然而,綜合結晶動力學、分子動力學模擬和拉曼光譜的結果,作者發現綠色mEos4b中的暗態比關閉綠色IrisFP(一種雙光色PCFP)中的暗態更為動態。數據表明,綠色PCFPs和RSFPs中的發色團在它們的亮/暗態狀態下保持的氫鍵模式共同控制著光開關量子產率。因此,與IrisFP相比,綠色mEos4b中動態暗生色團維持的H鍵數目的減少,很大程度上解釋了其較低的開關對比度。
-
科學家首次證實量子相變中量子金屬態存在
來源:中國證券網新華社成都11月18日電 中外科學家攜手首次在高溫超導納米多孔薄膜中完全證實了量子金屬態的存在。該成果相關論文近日在國際期刊《科學》上以「first release(首次發布)」形式刊發。
-
JACS | 分子動力學揭示綠色螢光蛋白mEos4b的發光機制
然而,在顯微鏡成像中,發現綠色PCFPs中的暗態會變得非常密集,並且會間接地影響到紅色通道中記錄的數據質量。此外,PCFPs中的綠態光開關可直接用PALM,已被設計成高效可逆的光開關螢光蛋白 (RSFPs)。本文作者研究了綠色螢光蛋白mEos4b的發光機制,證明mEos4b和大多數RSFPs一樣,依賴於螢光生色團可逆的順反異構實現暗態和亮態之間的切換。
-
武漢物數所合作研究揭示泛素鏈識別靶蛋白的分子機制
武漢物數所合作研究揭示泛素鏈識別靶蛋白的分子機制 2015-07-07 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 之前的許多研究已經表明這種泛素鏈在溶液中只存在開放態,與某些靶蛋白結合後才以閉合態形式存在。閉合態是靶蛋白誘導而發生構象變化導致,還是一開始就存在,對於第63位賴氨酸連接的泛素鏈識別靶蛋白背後的分子機制一直不清楚。 核磁共振是研究生物大分子在溶液中構象動態變化的一種強有力手段。
-
上海大學利用CT診斷3D列印金屬—揭示內部孔洞缺陷的形成機制
X射線計算機體層攝影術(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XCT))技術可以 用來分析和觀察孔隙缺陷在空間的分布和形貌特徵。這些孔隙的存在將極大的影響SLM列印製造的Ti6Al4V合金樣品的拉伸性能和疲勞性能。因此,工藝參數對缺陷的形成及其形成機制進行了探討。
-
青大揭示Fe3O4的額外容量主要來源及空間電荷存儲機制和位置
近日,青島大學物理科學學院李強、李洪森教授在頂尖期刊《Nature Materials》發表突破性研究成果,通過原位磁性監測技術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