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的數學革命:新對象、新方法、新領域、新分支、新思想

2021-01-10 究盡數學

近代自然科學在19世紀得到全面的發展和進步,因此在文化史上19世紀被稱為「科學的世紀」。在數學領域同樣表現出前所未有的成就:1801年,德國數學家高斯的《算術研究》為數論建立一個體系;非歐幾何學的誕生和綜合幾何學的復興為幾何的蓬勃發展打下了基礎;分析方法及數學分析基礎的建立推動了函數論的發展,並為20世紀數學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前景。19世紀,數學革命性的變化,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新題材、新領域、新分支

19世紀之前的數學大致包括算術及數論、幾何,以及17一18世紀發展起來的代數和分析四大領域,其研究對象大都停留在比較自然的數、量、形上面。直到19世紀,數學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更多的新對象被引入:

【數的擴充】新產生了負數、虛數、無理數、複數乃至四元數、八元數,而且從無理數和虛數中進一步區分出代數數、超越數;法國數學家伽羅瓦引進所謂伽羅瓦虛數;【量的概念的擴大】產生了向量、張量等概念,在新概念的基礎上,又出現了新的代數及分析領域;【演算對象的產生與擴大】對代數方程、方程組的解法和解的性質的探討,產生出一系列新對象:從線性方程組導致行列式、矩陣、線性空間、線性變換、線性型與多線性型等概念與理論的出現;從代數方程導致複數、對稱函數、置換等概念的引入,以及伽羅瓦理論與群論的創立;高次聯立代數方程組,則導致代數幾何的產生,齊次多項式引出型論和不變式論;【形的概念的擴大】一直以來三維空間內的圖形,尤其是曲線和曲面是幾何學的研究對象。而德國數學家黎曼把幾何對象推廣到n維空間,並進一步廣到流形;【特殊函數擴大為一般函數】19世紀由橢圓積分的反演產生橢圓函數,後又推廣到超橢圓函數、阿貝爾函數,從而代數函數論得到蓬勃發展。一般函數論在19世紀後期全面發展起來。數學新對象的大量湧現,研究它們的新學科自然也就應運而生了。19世紀,數論由問題彙編發展成初具規模的理論:從方法上,引進代數數論、超越數論、二次型及高次型算術理論;從演算對象來看,不定方程擴大成龐大領域,出現丟番圖逼近理論,幾何數論、連分數算術理論等興學科。

幾何學從綜合幾何的復興,出現射影幾何、反演幾何、非歐幾何以及各種特殊對象的線幾何、圓幾何、球幾何等。由於解析方法的引進,19世紀的解析幾何已完備和定型化,並從中發展出兩大分支:代數幾何學與微分幾何學,成為20世紀幾何學的基礎。但是曲線及曲面幾何仍是主要對象。拓撲學及運動幾何學也有所發展。幾何學的研究在19世紀中仍超過數論、代數和分析的總和。

代數學仍然以方程求解及方程論為中心,出現伽羅瓦理論,以及置換群及抽象群和群表示理論。方程求解問題並不因伽羅瓦理論而告終,沿著幾個方向繼續發展,用超越數解代數方程,以及用數值方法求解。除方程以外,線性代數與雙線性代數、行列式與矩陣、四元數與超復系等都為代數帶來多樣化。不變式論被第二次稱為近世代數,而真正的近世代數——抽象代數,卻萌芽於這些新的對象及理論當中。

19世紀末的數學家稱19世紀為分析或函數論的世紀。實分析的多樣化發展,特別是微分方程的求解引出大量的特殊函數,而從實到復的過渡引出複分析的有力工具,特別是橢圓函數及阿貝爾函數是19世紀分析的中心。到外爾斯特斯解析函數論只是大量特殊函數的一個簡要概括。一般的解析函數論到20世紀上半葉才有較大的發展,而它們卻植根於特殊函數的多樣性之中。

20世紀數學的結構數學主流大都源於這種多樣性,20世紀的數理邏輯及數學基礎也源於19世紀的先驅,從布爾到康託爾。可以說19世紀數學題材的多樣性造就了現代數學的豐富內容。

數學對象擴大+方法推廣

不同於自然科學,數學不以客觀實在為對象。19世紀以前,數學對象受制於哲學理念及古老的規定,到19世紀,數學家的思想開始得到解放。每一次打破陳舊的框架都引起一場風波、一場辯論,最終的勝利是數學對象的擴大。尤其幾何學最明顯,19世紀突破二維和三維歐幾裡得幾何的框框,出現各種各樣的「非歐幾何學」:

不遵守平行公設的非歐幾何;不遵守三維限制的高維幾何學;不遵守阿基米德公理的非阿基米德幾何;複數的幾何學等等。在觀念上同樣有重大突破:

空間不一定由點構成,從而出現直線幾何學、圓幾何學等;圖形不一定非裝在大空間裡,出現流形的概念以及內蘊幾何學或自然幾何學;引入無窮遠點、無窮遠線等理想元素,形成新的幾何對象;研究一層一層的結構,其中最基礎的是點集及抽象集合。

在19世紀初期,數學家習慣於具體的、特殊的對象,避開抽象的、一般的對象。但隨著認識的深入,逐步接受那些奇異的甚至病態的對象,如處處連續而處處不可微的函數,填滿方形的曲線等。隨著數學的深化,病態的對象也被接納進來,且在之後的發展過程中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應用。

層次化、嚴密化

18世紀以前,數學家大都擅長計算,解決問題大都是用特殊技術、特殊方法去攻特殊對象的一些特殊問題。到19世紀,數學家開始逐步考慮更高層次的問題,對於微分方程,研究解的存在性與惟一性問題。研究題材的轉變不僅是過去肓目求解失敗的經驗總結,也是為尋找新的求解方法從理論上掃清道路。

思想方法的改變也帶來對方法的嚴密性追求。19世紀分析代替幾何在數學中佔統治地位之後,分析的有效性不成問題,但嚴密性卻受到挑戰。因此,整個19世紀不斷對這個問題進行探索,最終由外爾斯特拉斯等人解決。

追求統一性

19世紀數學分支的爆炸性增長,使得數學專業化日益嚴重,形成相互隔離的局面。19世紀初,數學家已經被分為分析學家、幾何學家,前者也包括數論、代數專家。到1870年以後,由於群的概念的成熟,一些大數學家,特別是若爾當、克萊因、李、龐加萊等人,嘗試以群的觀念來統一數學,取得了相當的成功。群的概念不僅聯繫代數方程,而且也用到了微分方程、函數論,特別是幾何學,從而涵蓋了大部分當時的數學。另一方面,19世紀四大領域外的四大分支:代數數論、代數函數論、代數幾何學與代數不變式論,直接導向當時的理想理論,進而發展成後來的交換環論以及部分域論。對這些部分統一性的抽象化,最終導致20世紀結構數學的萌芽。

19世紀歐洲的社會環境為數學發展提供了沃土。19世紀的數學已不再是少數人的工作,數學教學與研究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已成為一種社會職業,數學家的人數與研究成果劇增。另外,隨著基礎教育的普及,大學數學教學的改進,培養數學家的道路基本定型化。19世紀末,絕大多數數學家是大學畢業,通過取得博士學位後成為數學家。當時已有足夠的職位提供給優秀的數學家。數學家也是以其論文來顯示其能力的。19世紀,共有950種以上的期刊,全部或部分刊載數學論文。到19世紀後期,各國的科學促進會和數學會相繼成立,對數學的交流起了有益的作用。在1897年,由各國數學會發起,在瑞士蘇黎世召開了第一屆國際數學家大會。以後成為一項定期舉辦的國際學術活動,對數學發展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相關焦點

  • 接力黎曼的革命:他以質疑之聲敲開數學新時代|展卷
    在接力黎曼引領的數學革命中,希爾伯特以極具革命性的精神和洞見提出的問題對20世紀數學產生了深遠影響。他就像一個數學魔笛手,笛聲一起,眾人往之。本文選自《悠揚的素數》(人民郵電出版社,2019年9月)。高斯從來沒有將其觀點公之於眾,或許因為他提出的新幾何學似乎不符合數學的一貫使命,即表現物質實體。即使向他的朋友透露過此事,高斯也要他們承諾會對其守口如瓶。到了19世紀30年代,高斯提出的新幾何學終於出現在公眾視野裡,這得益於俄羅斯數學家尼古拉·伊萬諾維奇·羅巴切夫斯基和匈牙利數學家亞諾什·鮑耶。
  • 十九世紀數學
    而實際上,此時的數學正處於興旺發達的前夜:18世紀的數學家忙於獲取微積分的成果與應用,較少顧及其概念與方法的嚴密性,到十八世紀末,為微積分奠基的工作已緊迫地擺在數學家面前;另一方面,處於數學中心課題之外的數學分支已積累了一批重要問題,如複數的意義、歐式幾何中平行公設的地位,高次代數方程根式解的可能性等,它們大都是從數學內部提出的課題;再者,自十八世紀後期開始,自然科學出現眾多新的研究領域
  • 十九世紀的數學
    而實際上,此時的數學正處於興旺發達的前夜:18世紀的數學家忙於獲取微積分的成果與應用,較少顧及其概念與方法的嚴密性,到十八世紀末,為微積分奠基的工作已緊迫地擺在數學家面前;另一方面,處於數學中心課題之外的數學分支已積累了一批重要問題,如複數的意義、歐式幾何中平行公設的地位,高次代數方程根式解的可能性等,它們大都是從數學內部提出的課題;再者,自十八世紀後期開始,自然科學出現眾多新的研究領域
  • 文小剛:物理學的新革命——凝聚態物理中的近代數學
    事實上,數學的發展常常得益於物理學提出的問題,而物理學的每一次重大革命,則往往伴隨著新數學的引入。《返樸》總編文小剛特為此撰文,回顧歷史上幾次物理學革命,從數學的眼光看待物理學,並闡述凝聚態物理中的近代數學。在他看來,範疇學、代數拓撲等近代數學理論在物理學中的應用意味著,物理學正在進行一場新的革命。
  • 18世紀數學的發展,代數、幾何、分析三大分支開始形成
    自17世紀,創立微積分學以來,便大量應用於理論物理、力學和天文學等領域,並因此刺激和推動了微分方程、無窮級數論、微分幾何、變分學和複變函數論等新分支的產生。這些新學科與微積分本身的發展成為18世紀數學最重要的內容,使分析學形成了在內容和方法上都具有鮮明特點的、獨立的數學領域,與代數、幾何並列為數學三大分支。
  • 離散數學是近年來產生的一門新課程,它是現代數學的一個重要分支
    離散數學是近幾十年來產生的一門新課程,它是現代數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是計算機科學中專業基礎理論的核心課程,其整個內容體系都是圍繞計算機可以接受和處理的數據對象展開研究,並隨著計算機科學的發展而逐步發展、逐步完善和逐步深入。
  • 世界史冊:新實證主義的興起,有助於科學革命的產生
    19世紀晚期出現的新實證主義傾向[其代表人物有迪昂、馬赫、皮爾森以及化學家奧斯特瓦爾德],不可以和新科學革命發生以前主宰自然和社會科學的那種實證主義混為一談。那個實證主義認為它可以找到有條理的世界觀。這個世界觀即將受到真實理論的挑戰,即受到用科學方法發現的自然「事實」的挑戰。而這些與神學和形上學隨便臆測判然有別的「可靠」科學,將為法律、政治、道德和宗教提供堅實的基礎。
  • 新世紀將對人類產生重大影響的十大科技趨勢
    這十大科技趨勢分別是: 一、物質科學領域——新世紀裡,大至宇宙,小至粒子,物質科學的進展,將使人類進一步認識微觀世界和宇觀世界,對世界複雜性和宇宙起源等問題的認識也將發生革命性的變化。二、生命科學領域——21世紀,生命科學將發展成為新一輪自然科學革命的中心,並將跨越物理世界與生命世界不可逾越的鴻溝,使之統一起來。21世紀,生命科學仍將向最基本的、最複雜的微觀和宏觀兩極發展:一方面,分子生物學和量子生物學將廣泛地向其分支學科領域滲透;另一方面,生態學又向研究具有複雜功能的生態系統乃至生物圈方向發展。
  • 數學體系簡介:1個大樹幹,6個大樹杈,枝繁葉茂
    目前的數學體系龐雜,分支眾多,即便是當世的數學大師在陌生領域也是門外漢的模樣,不同領域間的專家,甚至到了「隔行如隔山」的程度。數學本身經歷的新思想的注入,產生了新的數學分支,由於近現代的科學技術發展需求,促進了數學的進一步發展,而不同的學科之間的交叉又產生新的探索領域。如果把集合論和數理邏輯比作樹根、樹幹的話,其他的數學分支就是大樹枝和茂盛樹葉、誘人的果子。
  • 人類走向文明的新時代!新技術革命——時代進步的領者
    使得新技術革命的產生和迅速發展。從20世紀40年代末起,開始了以電子計算機、原子能、航天空間技術為標誌的第三次科學技術革命。這場新科技革命發源於美國,爾後迅速擴展到西歐、日本、大洋洲和世界其他地區,涉及到科學技術各個重要領域和國民經濟的一切重要部門。
  • 尋找新一輪產業革命突破口
    總結蒸汽機革命、電力革命、汽車產業革命、信息產業革命發生演變的共性規律和特徵,既有利於進一步深化對產業革命內涵和特徵的認識,也有利於科學判斷新一輪產業革命最有可能取得突破的方向和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自電力革命開始,對科學發現和科學試驗的依賴程度逐步提升,與此同時,科學革命、技術革命以及產業革命的發生越來越表現出同步化、相伴共進的趨勢;主流技術則明顯表現出交叉融合的趨勢,即產業革命的技術支撐不再是單一的技術,而是若干新興技術群的高度交叉融合。例如,始於19世紀70年代的電力革命事實上呈現出與汽車革命同期交叉並行的狀態。
  • 從「微觀世界規律」到人類「新物理革命」
    2020-10-19 20:28:10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合肥10月19日電 題:科普:量子是什麼?從「微觀世界規律」到人類「新物理革命」記者徐海濤、董瑞豐19世紀末,歐洲一些學者認為從牛頓力學到熱力學、電磁理論,人類的「物理學大廈」已全部建成,再沒有多少可研究的了。
  • 二十一世紀的新工業革命
    同時,本文作者通過對整個創新過程進行系統的思考和整理,總結出了技術創新的三大方法:基礎理論再認識、應用理論再發展、勇於跨界一專多能,三大方法論將全面助力二十一世紀新工業革命的實現。該方法論的應用將會產生無數「新的」理論結論和應用創新,產生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 從「微觀世界規律」到人類「新物理革命」
    新華社合肥10月19日電 題:科普:量子是什麼?從「微觀世界規律」到人類「新物理革命」  記者徐海濤、董瑞豐  19世紀末,歐洲一些學者認為從牛頓力學到熱力學、電磁理論,人類的「物理學大廈」已全部建成,再沒有多少可研究的了。
  • 習近平2015重要講話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
    宣講家網站為便於網友學習,梳理了2015年1月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思想、新觀點和新論斷。領導幹部要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範,帶動全黨全國一起努力,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上不斷見到新成效。
  • 從「微觀世界規律」到人類「新物理革命」
    新華社合肥10月19日電(記者徐海濤、董瑞豐)19世紀末,歐洲一些學者認為從牛頓力學到熱力學、電磁理論,人類的「物理學大廈」已全部建成,再沒有多少可研究的了。但是,在1900年,德國物理學家馬克斯·普朗克提出了量子理論,為人類開啟了探索「微觀世界規律」的「新物理革命」。量子理論也與相對論一起,成為現代物理學兩大支柱。打開「量子之門」:微觀世界裡的奇妙「疊加」與「糾纏」量子是什麼?
  • 數學思想的重大變革,常量數學到變量數學
    解析幾何採用的方法是「把幾何問題轉化為代數計算的問題」。這種統一的代數方法,被應用於研究曲線具有什麼樣的幾何性質,並由此發展出代數幾何學的新思想;其次,突破了幾何直觀的限制,開拓了發展數學的新思路,提出了新的數學思想方法;第三,代數與幾何的結合,揭示了數學內在的統一性。
  • 數學史上最重要的4大數學思想
    數學思想是數學家的靈魂。試想:離開公理化思想,何談歐幾裡得、希爾伯特?沒有數形結合思想,笛卡兒焉在?沒有數學結構思想,怎論布爾巴基學派?數學家的數學思想當然首先是體現在他們的創新性數學研究之中,包括他們提出的新概念、新理論、新方法。
  • 文小剛談物理新革命:萬物起源於量子信息
    物理學中的每一次大統一都可以被認為是物理學的新革命。文小剛教授表示,我們經歷了牛頓時代的力學革命、麥克斯韋理論導致的電磁學革命、愛因斯坦引發的相對論革命,以及第一次量子力學革命。如今,我們正處在第二次量子革命當中。這次革命是物質和信息的統一,從量子比特海中產生各種各樣的物質、相互作用,甚至時間和空間。萬物皆起源於量子信息。
  • 會議︱中國知識分子研究的新問題、新視域與新方法
    金雁:19世紀俄國的貴族知識分子和平民知識分子26日上午,中國政法大學人文學院金雁教授為研修班學員帶來了題為《19世紀俄國的貴族知識分子和平民知識分子》的演講。金雁教授的講座主題鮮明,即通過對俄國貴族與平民兩代知識分子的比較分析,以此來揭示俄國知識分子豐富內涵及精神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