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積微者能成著

2020-11-04 光明網

●一個人的成長進步就是「積微成著」的過程。在謀事創業中處理好「微」與「著」的關係,既要有「大處著眼」的格局,也要有「小處著手」的態度

「積微成著」出自《荀子·大略》,「夫盡小者大,積微成著」,意思是微不足道的事物經過長期積累也會變得顯著,揭示了事物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發展過程,對我們幹事創業和成長進步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事物的量變發展到一定程度,內部的主要矛盾運動形式會發生變化,進而引起質變。質變表面上是一瞬間的事,但前期要經歷長久的量的積累。「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事實證明,一項事業的成功或重大成果的問世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漫長的時間積澱、經驗積累和階段性成果的累加。量變的意義不僅在於促成質變的結果,也在於「積微」的過程。這個過程往往漫長艱辛,甚至孤獨煎熬,需要我們保持堅定的信心和足夠的耐心。但也正是這漫長的積澱和等待,奠定了成功的基礎,積攢了發展的後勁,是「成著」的必要條件。

「微」與「著」是對立統一的辯證關係,是相對而言的。在謀事創業中處理好「微」與「著」的關係,既要有「大處著眼」的格局,也要有「小處著手」的態度。一個人有高遠的目標追求和廣博的視野格局固然重要,但不能好高騖遠、眼高手低,否則目標藍圖只能成為「空中樓閣」。「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宏偉藍圖都是由階段性目標構成的,要實現全局目標必須從局部的小事做起。我們從事的日常工作看似多是小事,但正是這些小事反映了我們的工作態度,體現了我們的工作價值,也關係我們人生目標的實現和部隊戰鬥力的生成提高。我們要堅持把小事當成大事來幹,一絲不苟地把每一件小事做精細,如此才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一個人的成長進步就是「積微成著」的過程。成長過程中的每一步都是寶貴的人生閱歷,都需要我們身體力行。只有在「積微」中紮實打好基礎,沉積和打磨工作經驗、能力素質、成熟心智,才能為長遠發展蓄足後勁。然而,一些年輕官兵缺乏「積微」的恆心定力,好高騖遠、急功近利,不願從基礎學習,不安心在基層歷練,只想著做大事,不願去做小事。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未能正確認識「積微」與「成著」的關係。

善於「積微」是聰明的工作方法,再複雜的工作分解為若干個子項目也能逐步完成,再艱巨的任務細化為數個戰鬥衝鋒也能逐個攻關。但「積微」的過程並不輕鬆,不僅考驗一個人的心智毅力,也檢驗一個人的修養品格。要有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堅持初心不改、信念不移、奮鬥不止,心無旁騖堅定前行,立足本職埋頭苦幹,腳踏實地打好基礎,一步一個腳印把理想變為現實。要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小事體現標準,細節決定成敗。對待每一項工作要像對待工藝品一樣,精雕細刻、耐心打磨,用執著專一的精神、精益求精的標準、一絲不苟的態度創造「精品」業績。要有久久為功的恆心毅力。「立志欲堅不欲銳,成功在久不在速」,必須發揚釘釘子精神,用「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毅力和「滴水穿石」的恆心做好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在做好一件件小事中涵養不驕不躁的定力,在實踐的摔打磨練中積蓄厚積薄發的能量。

來源: 解放軍報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文化「積微」方能「積勝」
    《荀子·勸學篇》中有句名言:「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將其精神濃縮為兩個字「積微」。「盡小者大,積微成著」。他在《強國篇》中明確提出,「財物貨寶以大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積微者速成」,強調政事教化需要積累微小的成果。這恰恰體現出,文化建設與經濟發展有著不同的內在規律。   無數經驗告訴我們,最笨的方法往往也是最快的。
  • 課程思政啟育記 | 中國農大劉志琦:積微成著,從發掘小單元中的多個...
    引經據典,幫助記憶為了提高學生對昆蟲學的興趣和學習效果,介紹形態特徵時,通過大量彩色的形態圖和特徵圖,幫助學生比較直翅目常見科在觸角、聽器、足和產卵器的不同,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能力;同時還播放蝗蟲、蟋蟀發音的視頻,幫助學生形象理解直翅目昆蟲的發音原理;通過介紹我校已故的著名昆蟲分類學家——楊集昆教授編寫的昆蟲科普詩(楊集昆,1986):「後足善跳直翅目
  • 履霜堅冰至:見微而知著,防患於未然
    腳下踩霜,河水即將凍結成堅冰,嚴寒隨之而來。這一爻為什麼是「履霜堅冰至」?有爻象在。孔穎達說:「初六陰氣之微,似若初寒之始,但踐履其霜,微而積漸,故堅冰乃至。義所謂陰道,初雖柔順,漸漸積著,乃至堅剛。凡易者象也,以物象而明人事,若詩之比喻也。」
  • 善易者不卜,跟量子纏繞有點關係
    比如古人留下一句話,叫善易者不卜。這句話前後是矛盾的。因為易經最早就是用來佔卜的,一個精通易經的人,一定是精通佔卜的。否則的話,為什麼要去學易經呢。比如一個人精通烹飪,那麼一定會去經常下廚,要是不下廚的話,那學烹飪幹什麼呢。善易者不卜,裡面一定有常人不知的道理。大家知道,一個掌握某種技能的人,有時會技癢。
  • 成德法師:要有能力來辨別善知識
    所以善知識他都是在觀機的,很可能都是在治當下跟未來可能偏頗的地方。包含他老人家說:「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我們每一天能發現自己很多的錯誤,念頭不對,一言一行不對,這個才是慢慢跟道相應。尤其老法師說修行就是兩件事:知過、改過。
  • 法華經:三方面善修其心,能令聽經者不逆其意(78)
    藉此緣分,如能讓這個孩子得加持,成為一個覺悟者,亦是相當不錯的。這就是轉境。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到,對聲聞人生起怨嫌之心,就是對自己生起怨嫌之心。法華行者千萬不要因為自己是修學圓頓大乘,而嫌棄聲聞小乘聖者。若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又如何能安樂的修行呢?
  • 南懷瑾:善能生陽,為善最樂
    道家的觀念以為善能生陽,惡能生陰。單以禪定來說,四禪八定就是由人升到天道的必經之路,三界天人表上已列得很清楚了。修定修到初禪,再配合十善業,可以升到某種天道,二禪以上亦然。凡夫與外道,除了真正禪天的中心無法進去以外,嚴格講起來,三界之中凡夫都能去得,都能往生。升天不一定靠禪定,升到天界的外圍邊區,是靠善心與德行。
  • 成功者皆善假於物
    成功者皆善假於物   □謝佳倬  《紅樓夢》有詩言,「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柳絮改變飄落紅塵的命運,藉助了東風的力量,從而「直上九重霄」。同理,一個人想要成功實現自己的理想,僅靠自己個人的打拼是不夠的,還需善於藉助外物的支持。
  • 在家善度逾越節三日慶典,默觀十字架上的耶穌並誦讀《福音》
    因此,注視著十字架上的耶穌,能幫助我們擺脫對天主的先入為主觀念。此外,我們還要打開《福音》。教宗說:「這幾天,大家待在家裡隔離防疫,讓我們善用兩個物件:仰望十字苦架,並打開《福音》。這可稱為一個重大的家庭禮儀,因為我們這幾天無法進堂。」我們必須誦讀福音,「因為耶穌不願意被人曲解,不希望人們把真天主與假的神相混淆;真天主是謙卑的愛,假的神則是世俗的神,善於表演」,引人注目。
  • 愛善天使張帆:永不止步的女性生殖健康先行者
    做一款安全、高品質的衛生巾,讓它成為傳遞情感的紐帶,帶動更多的年輕人去盡孝,同時也能彌補對父母沒來得及盡的那份孝心。2013年3月,26歲的張帆懷揣這份初心,租了間50平米的屋子,用僅存的2萬元做起了衛生巾的生意,取名:「愛善天使」。他認為「愛」是一種態度,每個人都有;「善」是一種行為,不是每個人都能付諸。有態度又有行為的人才能稱之為天使。
  • 哲夫:驚豔忍冬-善忍冬者方能得春天
    金銀花能宣散風熱,清解血毒,用於諸如身熱、發疹、發斑、熱毒瘡癰、咽喉腫痛等症,均效果顯著。《神農本草經》稱其"凌冬不凋"。善忍冬者方可得春天調寄《滿庭芳》詞林正韻哲夫百卉凋零,凌寒四海,
  •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道德經的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 智慧法語:佛說持戒能讓財富增長 還能善名流布
    【經典介紹】《長阿含經》,二十二卷,後秦弘始十五年(公元43)佛陀耶舍與竺佛念共譯,是纂輯阿含經典中篇幅較長的經典而成。
  • 行善未必都能積陰德,這麼做只是在積陽善
    了凡四訓《了凡四訓》第三篇「積善之方」中說道:「凡為善而人知之,則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則為陰德。陰德和陽善都是福報,區別在於陰德將福報積累了下來,而陽善則是消耗掉了福報。過去提倡的做好事不留名不是沒有道理的。
  • 能割善補 學空間
    在空間接切問題中,時常穿插著割補問題(能割善補解空間);在空間計算問題中,也時時出現割補問題(方便尋找平行直線關係,計算異面直線成角)。經過空間幾何體的合理巧妙割補處理,會使得有些表面看似無從下手的數學難題變得豁然開朗,得心應手。常見的空間幾何體割補是,將一些幾何體補充為長方體。
  • 消費者的品牌認同、善因認同與內在道德認同如何促進善因營銷的成功
    正式調查以大學生(包含進修學士班的學生)為研究樣本,善因營銷活動分別以2個不同的真實筆記本電腦品牌(華碩及宏基)與3家不同善因機構(喜憨兒基金會、家扶基金會及伊甸基金會)組合成6個不同的虛擬品牌與善因的聯盟以銷售筆記本電腦,因此共設計6個版本的平面廣告,個別版本除了品牌與善因機構名稱不同外,受測者所接觸到的其他訊息均相同,每個版本指派45人,每一個受測者只接受1個版本,6個版本共計270
  • 恭迎阿彌陀佛聖誕日 | 善導大師涅槃紀念日
    此後,法藏比丘不斷積聚功德,而於距今十劫之前,願行圓滿,成阿彌陀佛,在離此十萬億佛土之西方,報得極樂淨土。迄今仍在彼土說法,即淨土門之教主,能接引念佛人往生西方淨土,故又稱接引佛。阿彌陀三尊像通常以觀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為其脅侍,而與此二尊並稱為西方三聖。  又根據《悲華經》說:「往昔過恆河沙數不可數千萬億劫的時間以前,有一個世界稱為『刪提嵐』,劫名『善持』。
  • 寓善於樂,善能長久
    十幾名晨跑者,就能完成整個小區的巡查;幾十名攤販居民,就能幫一個市場管好環境,以小微資金節省大量人力物力投入。這不禁令人想像,我們在舉手之勞間蘊藏著多少與社會為善的效率潛能;當這些潛能被釋放出來,我們的生活環境又會發生何等變化?而要釋放這些潛能,往往並不需要我們「能為人所不能為」,甚至也不必與我們追求自身利益相衝突。
  • 王陽明:「人常為善,必有善報」,人到中年要多做善事積「善德」
    王陽明:「人常為善,必有善報」,人到中年要多做善事積「善德」有句老話我們都知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世間本就是因果循環,種善因得善果,與之相反作惡事得惡果。很多名人大家都是尊崇「善德」。人之為善,百善而不足。——楊萬裡人而好善,福雖未至,禍其遠矣。——曾子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善人者,人亦善之。
  • 道德經賞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善始善成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下面就談談大音希聲和大象無形,所謂大音希聲是指耳不能聽,因為五音亂耳,使人失去了大道的聲音。大道的聲音才是最真實、最動聽、最感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