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時有個廣川王,常好聚集無賴少年到處遊獵盜墓。一次,他們在盜掘一座古墓時,"見百餘屍,縱橫相忱籍",該墓覆蓋著一丈多厚石堊,一尺多深雲母,挖開時屍體保存完好,"或坐或臥,亦猶有立者,衣服形色,不異生人"。墓中"唯一男子,餘皆女子"。原來這是西周末代君主周幽王的墳墓,這一百多女子全是為幽王生殉的妃妾。
最常見的方式之一:毒酒或是毒飯菜,一般讓誰殉葬不會告訴你,這樣會減少不必要的麻煩,負責辦喪事的人根據死者生前的遺言,把需要殉葬的人員聚集到一塊,然後請大家吃頓飯喝個酒啊什麼的,等大家喝過吃過就毒發身亡了,然後會被拉到陵墓裡面和死者一塊埋了。這個在古代殉葬裡面算是比較溫柔的了。最起碼生前沒有遭罪(小編沒有贊成的意思哈,用活人殉葬這是令人髮指的事情)
祭祀用的祭臺並不是很高,並且形狀是像屋頂一樣往下傾斜的。那些被選為了祭品的人四肢都被捆綁著放在了祭臺上,所以他們即使感受到了疼痛也不能逃跑或是反抗。然後祭司將下面的火堆點燃,用烙鐵灼燒他們,這些祭品也因為痛苦在兩側傾斜處不停的翻滾著。並且這種煎熬的時間還被認為越久越好。到了第二天的時候,這些死去的祭品身上的肉還會一片片的被割下。
除了簡單粗暴的,也有使用科學手段的,但是依然免不了血腥的場面。這種辦法是藉助水銀的毒性,首先讓嬪妃們服下一種藥水,大概是類似今天的麻藥吧,可以讓嬪妃沒有痛苦的睡去。在其昏迷後,太監們將她們的頭部和身體各切開一條縫隙,通過縫隙向其中注入水銀,而後再將傷口縫合好。因為水銀的毒性,這些嬪妃們會在熟睡中再也醒不過來。這種辦法更像是一臺外科手術,可以讓嬪妃們在無痛中死去。而且據說注入的水銀還可以幫助嬪妃們留住容顏。
據《明史·后妃傳》記載,明宣宗駕崩之時,有一位郭嬪入宮僅二十天,卻也不得不殉葬,時年21歲,讓人唏噓不已卻也無可奈何。郭嬪,本名郭愛,字善理,安徽鳳陽人,長得清秀可人還頗有文採。入宮僅僅二十多天以後,明宣宗駕崩,郭嬪得知自己殉葬的消息後含淚寫下絕命詞:「修短有數兮,不足較也;生而如夢兮,死則覺也;失吾親而歸兮,不足較也;慚餘之不孝兮,心悽悽而莫能已兮,則可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