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癌早期90%都是腸息肉,有這些症狀,早點發現還不晚!

2021-01-13 騰訊網

腸癌,我們通常指的是大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近年來發病率日益提高。最新數據顯示,我國結直腸癌發病率、死亡率在全部惡性腫瘤中均居第5位,我國2018年結直腸癌新發病人數達到近200萬,而致死人數將近90萬。

更加上,早期結直腸癌可無明顯症狀,一旦發現往往已是中晚期。可以說結直腸癌已經逐漸成為人們需要高度重視和預防的癌種之一。

腸癌的誘發因素

目前腸癌的發病原因尚未完全研究透徹,推測跟以下幾種因素有關:大腸慢性炎症、高脂肪低纖維素飲食、大腸腺瘤、遺傳因素和其他因素(血吸蟲病、盆腔放射、吸菸)等等,此外,環境因素例如土壤中缺鉬也可能與大腸癌發生有關。

腸癌的「年齡歧視」和「性別歧視」

整體大數據統計,腸癌的發病年齡趨於老齡化,主要發生於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

同時,腸癌偏愛男性,男女的比例約為1.65:1。具體來說,結腸癌的男女比例大致相近,而直腸癌則以男性居多。

腸癌是最不應該發生的癌症,你知道嗎?

臨床上有句話:腸癌是最不應該發生的癌症。究其原因,是因為90%的腸癌早期都是腸息肉。如果能早發現、早介入,腸癌甚至可能不等到發生就被去除了。

腸息肉一定會癌變?

其實並不是所有的腸息肉一定會癌變。根據其癌變的可能性,我們大致將其分為兩類:腺瘤性(腫瘤性)息肉與非腺瘤樣(非腫瘤性)息肉。顧名思義,前者具有癌變的可能性,而後者癌變風險低。

腺瘤性息肉是公認的癌前病變,成年人一般多是腺瘤性息肉,其惡變的機率與其體積大小、組織學類型和不典型增生的程度等因素相關。一般來說,當腺瘤性息肉直徑大於2CM後,其惡變的機率將可達到50%。其中,絨毛狀腺瘤的癌變率還會更高。

腸息肉有什麼症狀?

大部分的息肉,其實一般沒有明顯症狀,隱匿性很強。

少數息肉,可能會導致大便習慣改變(例如便秘或便次增多);

還可導致大便性狀改變(變細、便血、黏液便等);

少數患者可有腹部悶脹不適,隱痛或腹痛症狀;

有些患者因為長期便血還可能出現貧血,甚至休克;

此外還可能因為多發息肉或者息肉體積過大而引起腸梗阻;

若長蒂息肉過大還可能引起腸套疊。

腸息肉怎麼確診?

腸息肉尤其是腺瘤性腸息肉是腸癌的高危因素,且症狀具有較深的隱匿性,那麼我們怎麼確診?

1、直腸指診

直腸指診是最簡單、直接、經濟的檢查方式,可觸及低位息肉,但對較高位置的腸息肉一般無能為力。

2、肛鏡、直腸鏡或纖維結腸鏡可直視見到息肉

各種消化道鏡如腸鏡、肛鏡可以直接通過探頭就能看到息肉,明確息肉的性狀、大小和位置。推薦作無痛腸鏡,無痛苦,舒適性強。

3、鋇灌腸

通過鋇灌腸,即鋇劑灌腸,使得直腸、全部結腸及盲腸顯影,可顯示充盈缺損,檢查大腸各種佔位性病變(大腸癌)等。

4、病理檢查

通過病理檢查,可以明確息肉的性質,判斷是否癌變。

相關焦點

  • 從腺瘤息肉到腸癌需要多久?息肉多大會癌變?一次性為您詳細回答
    其中腺瘤性息肉屬癌前病變,癌變率10%~20%,且結腸息肉早期症狀並不明顯,且生長相對緩慢,易被忽視。 腺瘤息肉多大會癌變? 腺瘤息肉多大會癌變目前並沒有準確的說法。但有報導大腸腺瘤癌變與腺瘤大小有關,腺瘤越大,癌變概率越大。一般認為直徑>50px的結腸息肉的癌變率達10%。
  • 早期腸癌不痛不癢,醫生:出現4個異常或已中晚期
    眾所周知,大腸癌是我國患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但很少人知道的是,在我國40-74歲的人群中,有超過1.2億人屬於大腸癌的高危人群,其中至少有600萬人腸道裡有腸癌或在早期的癌前病變。 腸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所以很容易被忽略,直到中晚期才會被發現。
  • 這個症狀可能是結腸癌的早期預警,90%的人都忽略了!
    很多人都知道結腸癌的早期預警信號包括痙攣性疼痛,疲勞和排便習慣改變,但卻很少有人重視。這些早期症狀你注意了嗎?45歲的結腸癌患者張先生回憶說,幸虧發現的及時,診斷時是三期,在經過長達一年的治療後,2018年12月的檢查結果顯示,病灶已完全消失。被忽視的前兆。。。
  • 腸癌的症狀有哪些 了解腸癌的早期症狀
    主要症狀1.腸癌初期以便血為主,其次是大便習慣改變,排便不盡感,裡急後重等,此外還極易引起梗阻現象,產生腸道刺激症狀等。腸癌有很多突出的臨床表現,患者還需多加小心。腸癌初期表現,以無痛便血為主,血液呈紅色或鮮紅色,與早期內痔的症狀非常相似,後期便血多為暗紅色,混有糞便之粘液血便或膿血便。2.其次大便習慣改變是腸癌中晚期的典型表現,由於直腸腫塊及其產生的分泌物,可產生腸道刺激症狀,導致患者出現便意頻繁、排便不盡感、裡急後重等症狀,但排出物多是粘液膿血狀物,此時糞便形狀也發生了改變,大便越來越細。
  • 做腸鏡發現腸息肉怎麼辦?如何才能不讓腸息肉復發?看醫生怎麼說
    但是很多做了腸鏡檢查的人在拿到腸鏡報告時,面對報告寫的「腸道息肉」診斷往往一臉茫然,心裡有很多疑問:什麼是腸息肉?是否意味著腸道腫瘤?如何避免復發?這裡不妨初步和大家一起看看腸息肉的那些事兒。什麼是腸息肉?腸息肉就是我們腸道黏膜上一些因為各種原因發生的病變。
  • 有腸息肉的人,身上出現3個異象,最好去做個腸鏡檢查,不要拖!
    結腸息肉是因為腸黏膜長時間受到炎症刺激所引起的增生,早期症狀並不是很明顯,當病情嚴重時才會出現間歇性便血或胸口悶脹。需了解結腸息肉相關的症狀,能快速做診斷和治療,防止發生癌變。所以適當的了解結腸息肉是很有必要的,那麼哪些因素會導致結腸息肉的發生呢?
  • 腸癌的危害大,讓很多人都擔心,前期症狀明顯易發現,重視起來
    導語:腸癌的具體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與遺傳,基因,生活方式,飲食習慣,腸道慢性炎症等有關。患者常有腸蠕動和大便特徵改變,腹部出現症狀等症狀。疼痛,腹部腫塊,貧血和體重減輕。不少的患者都還不知道,要做到對自己的了解1、按疾病部位分類(1)直腸癌:直腸癌是指從齒狀線到直腸與乙狀結腸的交界處(直腸長約15-18cm)的癌症。
  • 腸癌的早期症狀及表現 4大症狀需警惕
    腸癌的早期症狀及表現有哪些呢?很多人在生活飲食上不規律最後導致自己罹患腸癌,結果不僅身體上十分痛苦。在生活上也增加了不少的負擔,作為常見的惡性腫瘤,腸癌的發病率居高不下。下面就來了解一下怎麼治療腸癌吧。
  • 癌症早期很難察覺到?其實做對4項檢查,能幫助早點揪出癌細胞
    這樣的過程很少有人能發現,因此也被人們說成,癌症早期很難察覺到。其實癌症的到來早就給出了信號,只是人們沒能抓住,又或者是沒能儘早篩查癌症,發現人體內細胞的「小動作」,早點揪出癌細胞。癌症早期並不難察覺,做對4項檢查,癌細胞無處躲藏。
  • 冷靜而嗜血的潛伏者——腺瘤性息肉
    所以,大多數人並不知道自己長了息肉,只有在腸鏡檢查時偶然發現。 當表現為大便習慣改變、大便帶血和黏液,稀便,次數增多,或者不同程度的腹部不適,偶有腹痛、消瘦、貧血等全身症狀,大便時有腫物自肛門脫出等等,出現這些情況時候,往往病情已經發生了變化,有的甚至發生了惡變。
  • 14個腸鏡中13個有癌前病變,1個確診腸癌!這22種情況必須查個腸鏡!
    而檢查結果令人吃驚:14人全部發現息肉(全部是腺瘤),大腸癌的前身90%是腸息肉演變的,其中確診直腸癌合併息肉1例。很多人還不了解腸息肉,腸息肉大致上分為兩類:一類叫做非腫瘤性息肉,一般不會癌變;另一類叫腫瘤性息肉,包括腺瘤性息肉、鋸齒樣病變、側向發育性息肉、家族性息肉病等;這些息肉從理論上講,只要時間足夠,100%會癌變。息肉在50歲以後的人群中,很多人都有,公開文獻資料是檢出率67%。
  • 警示:46歲中年人堅持鍛鍊,每天排便,怎麼被查出了腸癌?
    ,這讓周先生非常吃驚,醫生說要是再晚幾年,做手術都不一定能成功了。幸虧現在發現還算及時,可以做手術切除。但周先生很疑惑:怎麼一點感覺都沒有,就查出癌症了?為什麼腸癌上身靜悄悄?早期症狀別忽視腸癌和大部分的癌症一樣,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很容易被人們所忽略或者是跟一些其他的病症相混淆,如若你身上有這些症狀,一定要引起警惕!
  • 腸鏡發現腸息肉是怎麼回事?怎麼切個息肉還要另外收費
    腸鏡一般指的是大腸鏡,不包括小腸鏡。小腸很長,可以達到5-7米,做小腸鏡難度大,發病的機會也沒有結腸和直腸的大,一般考慮有腸道疾病的,先看結腸和直腸,有需要才去做小腸鏡或者膠囊內鏡。腸息肉是怎麼回事?息肉是人體正常組織上生長出來的小腫物。
  • 體檢發現大便隱血「+」不當回事 半年後再做腸鏡已經是腸癌中晚期
    去年上半年,他在體檢中發現大便隱血陽性+沒當回事,結果半年後腸鏡檢查卻發現,已經是腸癌中期。  我們需不需要做胃腸鏡檢查?是不是很痛苦?腸息肉到腸癌是怎麼個變化過程?下周晚7點,我們特地邀請了浙江首屆「有溫度的好醫生好護士」、省立同德醫院消化科費保㼆主任醫師做客「浙醫在線」直播間,為大家答疑解惑。
  • 篩查大腸癌一定要做腸鏡?不想受腸鏡的罪,4個方法也能篩查腸癌
    大家都知道我們的大腸有彎曲的地方並不是筆直的,那儀器在通過這些區域的時候就會有疼痛感,雖然大部分人都可以忍受,但有一些人還是會覺得腹痛難忍。大腸檢查還會刺激到腸黏膜,在檢查過程中還可能會造成一些出血性的創傷。腸鏡檢查這麼辛苦,還是會有很多人不得不去做腸鏡檢查,因為大腸癌的患病率已經排名癌症的第三名,死亡率也是高居第二位。
  • 腸癌來臨,排便時多有4種異常表現,三類人尤其要注意
    然而,腸道疾病並不少見,小到腸炎,腸息肉,大到腸癌,在生活中,都是很常見的。 在我國,腸癌發病率一直在上升著,目前每年約有37.6萬人被診斷為腸癌,如果是早期,也許還能手術治療,一旦拖到了晚期,救治希望就十分渺茫了。
  • 升結腸癌早期症狀 它的治癒率怎樣
    升結腸癌早期症狀早期症狀升結腸癌在最早的時候會有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之後可能會出現排便習慣改變。出現腹瀉或者便秘。還會有粘液便或粘液膿性血便。中毒症狀由於腫瘤潰爛失血和毒素吸收,常可導致病人出現貧血、低熱、乏力、消瘦、浮腫等表現,其中尤以貧血、消瘦為著。
  • 年年體檢,為何還沒能揪出腸癌?肛腸科醫生透露4個原因
    從大便的變化,可以了解胃腸道有無出血、炎症、寄生蟲感染、癌前病變,並且判斷出疾病的性質、程度。同時,肝、膽、胰腺等器官的健康情況,也能從大便的變化上反映出來。便檢對於腸癌的防治尤為重要大便潛血是腸癌非常重要的早期症狀之一,這種出血是肉眼看不到的,但通過便檢可以發現。
  • 結腸炎轉化成腸癌機率較小
    治療過程中要聽醫囑服藥另一種常見的炎症性腸病是克羅恩病,除會出現上面介紹的潰結症狀外,克羅恩病的特徵性變現是腸瘻,腸瘻分內瘻和外瘻,前者可通向其他腸段、腸繫膜、膀胱等處,後者通向腹壁或肛周皮膚。這些都給患者帶來巨大的身體負擔與精神壓力。
  • 篩查大腸癌,只能做腸鏡嗎?有沒有無創的篩查方法?
    臨床上有許多人,因為缺乏對大腸癌的認識,不知道怎麼去篩查,從而耽誤了病情;更多的人因為懼怕腸鏡檢查,而喪失了早期發現的機會; 今年年9月,「中國中晚期結直腸癌患者診療現狀調查」的中期結果正式對外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