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大白」小學生,照顧四年「漸凍症」同學:他需要我的幫助

2020-12-03 浮遊新視野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超能陸站隊》,裡面有個體型胖嘟嘟的充氣充電型機器人叫大白,因呆萌的外表和善良的本質獲得大家的喜愛,被稱為「萌神」、「守護性暖男」,當初可謂是紅極一時。

大白是主角小宏的哥哥研發的「私人健康顧問」,負責陪伴在主人身邊照顧他。無論主人讓大白做什麼,只要不傷害人類,能讓主人可以開心起來的事,那麼它就會去認真的做。也正是因為大白默默守護的性格,在電影中戳中了很多人的萌點。

這種暖心不止出現在電影裡,現實中其實也有真人版溫暖「大白」。

在深圳某小學裡,小睿是位四年級的小學生,因患有「漸凍症」而行走不便。在很小的開始學習走路的時候,就被發現腿使不上勁,後來腿部慢慢在萎縮,對於行走帶來了更大的阻礙。這種情況讓小睿在學校上學時十分不方便,所以老師也號召同學們平常多多幫助小睿。

韋涵宇同學就是小睿的同班同學,因為他從小身體比較健壯一些,所以老師就有私下問過他,你的力氣比較大,平常能不能稍微幫老師多留意一下小睿,小睿有什麼需要的時候,多幫他一下。他點點頭答應了,平常就會多多的去幫助小睿,老師們都說他是一個心地十分善良的孩子。

老師說自從她和韋涵宇同學提過後,他時時刻刻關注著小睿,小睿上洗手間也好,或者就是出去活動一下,他幾乎都是跟在小睿的身邊,默默關注著他。

他們的同學也表示,韋涵宇同學勞動也很賣力氣,他是勞動小英雄。同學們會叫他大白,因為他就像《超能陸戰隊》裡的大白,勇敢、可愛。

韋涵宇說,他看見小睿腳比較顫抖,走路邊搖邊走,特別需要幫助。覺得自己應該去幫助他。被問到,有沒有從小睿身上學到敬佩他的地方,他說,小睿的字寫得很好。這就是小孩子,因為年紀還小,可能有些事情心裡有感受到,卻不知道如何表達,但是他知道,和學習有關的事情上表現好,那就是值得讚揚的,從平常能接觸到的,大家都看得到的東西,去真心又單純的去誇獎他的同學。

對於韋涵宇四年間一直幫助小睿的事,他的媽媽說,從一年級的時候,她真不知道小孩在學校做這些事情,在路上偶然碰到他同學的媽媽,跟她說你兒子真的很乖,她才知道這件事的。還提到,因為韋涵宇比較胖,平時比較容易出汗,就有和他說過,如果你覺得累的話,可以不用那麼頻繁的去幫助小睿,但是他說,小睿一個人在那裡,他就覺得很難受。他去幫助小睿是出於他自己心裡的想法。

小編覺得,日常同學間偶爾互相幫助是很平常,但是韋涵宇同學能四年如一日的幫助他人,而且會經常跟在小睿身邊關注著他,這對於一個處於愛玩年紀的小孩子來說是不容易的。也正是這樣,說明他真的是出於真心的去關心和友愛同學,擁有一顆美好的心靈。

相關焦點

  • 別怕,有我扶著你抱著你……少年四年照顧「漸凍症」同學
    在深圳南山西麗小學的校園裡,師生們總能看見一個胖墩墩的男孩兒推著輪椅,他叫韋涵宇,輪椅上的同學是小睿。一年級入學時兩個孩子成了同桌,也成了一對形影不離的好友,一年級下學期,患有「漸凍症」的小睿不得不坐上輪椅,小宇便主動當起了「護花使者」,每天十餘次抱起、放下。
  • 大學生自強之星:救救我漸凍症昏迷的媽媽
    6日,記者從華中科技大學獲悉,2019年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該校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2019級碩士研究生劉鴻基,其身患漸凍症的母親病情惡化,在家鄉南漳縣人民醫院接受治療,目前情況並未好轉。他告訴記者,自己一定要挺過去,也希望得到幫助。劉鴻基和母親合影母親身患漸凍症,他肩挑重擔樂觀求學劉鴻基年幼時,父母外出工作,這讓他很早明白要努力自強。
  • 杭州男子患漸凍症四年 用一場離婚愛惜妻子
    退休不久他患上「漸凍症」身體像被冰雪凍住,從手掌開始,漸漸到手臂,然後是腿、全身,冰凍的感覺一路蔓延開來,最後甚至連控制聲音的神經都會被「凍住」,只剩下一雙眼睛和一個清醒的頭腦來感受這個世界。四處問診,不知病因,直到去了上海、北京,經過肌電圖等多項檢查,確診為「漸凍症」。專家直截了當地告知這個病目前無法治癒,最壞的結果是全身肌肉萎縮和吞咽困難,進而呼吸衰竭直至死亡,而這個過程,一般是3到5年。儘管了解了病症的殘酷,華先生和家人並不死心,嘗試了許多藥物、電療、理療等治療方法,花費很大。所幸妻子不離不棄,悉心照顧。
  • 當我的朋友患上漸凍症-虎嗅網
    在告訴桑德拉之前,他需要有人幫他消化這個消息。尼克很願意幫忙,他向布賴恩解釋道漸凍症沒有一個確定性的測試——實際上,要下一個結論性診斷往往需要一個月的排查過程。桑德拉在他們談話的中途打來電話,布賴恩切換了過去。桑德拉從他的聲音中聽出了情況不對勁,是的,一切都不好,他告訴她。他沒法在電話裡講這些,還是回家吧。
  • 江山最美兒媳毛麗麗 四年如一日照顧漸凍症公公
    江山市32歲的兒媳婦毛麗麗,四年如一日悉心照料63歲患有漸凍症的公公
  • 漸凍症男孩上學記:愛心同學接力10年,從小學護送到大學
    教室總在低樓層、座位總在第一排、輪椅後總有雙溫暖的手…2010年起,安徽廣德患漸凍症的男孩東東身邊,始終有同學默默守護,接送他上下課,幫他打飯、翻書、遞東西。10年間,東東從小學進入大學,一雙又一雙手把他從輪椅上抱上抱下,從未間斷。
  •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去世
    幾個月前,飽受漸凍症折磨的婁滔曾在病床上留下遺言「凡能救命的儘管用」,她希望能夠將器官捐獻給有需要的人,將頭顱留給醫學做研究……婁滔的遺言曾經感動整個中國,不過最終她還是未能如願。婁滔的家長向媒體表示,器官不符合捐獻條件,摘取器官不合時機,捐獻未能成功。
  • 十年「愛心接力」 溫暖「漸凍人生」
    教室永遠在一樓,座位永遠是第一排,出門就有同學抱,輪椅後總有溫暖的手。從小學到高中,程東東身邊始終有一群同學守護著他,用愛傳遞著「接力棒」。程東東2001年出生於安徽省廣德市邱村鎮,2008年被確診為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症,逐漸失去了行動能力,成為「漸凍人」。休學一年,四處求醫,程東東的病情仍然不見好轉,但他堅持回到學校,坐著輪椅繼續學習。2010年,廣德市邱村鎮中心小學的8名同學成立「愛心幫扶小組」,負責在校園裡陪伴、照顧程東東。
  • 我願陪患漸凍症的父親到老
    原來,鄧林宗患上了目前在醫學界不能治癒的漸凍症。 慢慢地,鄧林宗四肢不能動彈,只能整天坐在輪椅上。 為了給鄧林宗治病,家裡費盡周折,債臺高築。 為了養家,鄧珈郡年邁的爺爺奶奶一天到晚上山幹活,母親就近打零工。大部分家務和照顧父親的重擔就落到了鄧珈郡身上。
  • 為什麼漸凍症患者需要無創呼吸機治療
    +漸凍症的發病率約為每年十萬分之一到三,患病率約為每年十萬分之四到八。漸凍症的發病率雖然不高,但目前這種疾病是無解的,只能依靠藥物和機器維持生命。多數漸凍人在疾病後期會出現呼吸肌萎縮而死於呼吸衰竭。因此對於他們來說,一臺呼吸機就是一個重要的「保命機」。對於累及呼吸肌的漸凍症患者來說,無創呼吸機就是一個拐杖。
  • 照顧「漸凍人」13年 他撐起妻子頭頂漸塌的天空
    「但我首先是她的愛人,我只要她活著,這才是一個完整的家。」劉恆說。單位裡最節儉的人劉恆是昌圖縣編委辦的一名普通司機,1994年11月與愛人小蔡結婚,第二年,兒子的降生,給這個普通家庭增加了新的喜悅。北京協和醫院確診:妻子患有運動神經元疾病,比重症肌無力還嚴重,俗稱漸凍症!那一刻,全家人的心,一下子掉進冰窟窿裡,絕望與傷痛籠罩著這個家庭!妻子精神崩潰了,她從網上、病友和大夫的嘴裡得知,自己發病於吞咽部位漸凍症是最兇的那種,最多活不過五年。於是,她心如死灰、萬念俱滅,終日以淚洗面,一邊求醫,一邊開始安排後事。
  • 你要高度警惕漸凍人症
    你要高度警惕漸凍人症   今年3月,患「漸凍人症」的著名物理學家霍金離世,享年76歲。「漸凍人症」(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是世界衛生組織開列的五大絕症之一,與癌症和愛滋病齊名。遺憾的是,「漸凍人症」目前尚不能被治癒,但霍金的案例也鼓舞了不少患者。「經過早期診斷、良好的護理、漸凍人症患者也可以很長壽。」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姚曉黎主任在接受家庭醫生在線採訪時指出。
  •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去世 患病期間聽完60多本書
    幾個月前,飽受漸凍症折磨的婁滔曾在病床上留下遺言「凡能救命的儘管用」,她希望能夠將器官捐獻給有需要的人,將頭顱留給醫學做研究……婁滔的遺言曾經感動整個中國,不過最終她還是未能如願。婁滔的家長向媒體表示,器官不符合捐獻條件,摘取器官不合時機,捐獻未能成功。
  • 「世界漸凍人日」:專家提醒漸凍症要儘量早發現、早治療
    目前暫時還沒有使「漸凍症」病情減輕的治療方法,疾病進展的過程就像毒藥一樣一點一點吞噬著患者的生命,因此,它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五大絕症之一」,與愛滋病、癌症齊名。患有「漸凍症」對患者及其家庭來說都是極大的負擔和打擊。絕大多數患者的智力和感覺都正常,只能意識清醒地看著自己的身體慢慢失去機能,仿佛被「凍住」一般。另外,大部分患者在短時間內就會失去自理能力,需要家屬日夜不息地照料。
  • 了解漸凍症,關愛漸凍人
    漸凍症能影響身體和思想漸凍症攻擊控制自主運動的神經細胞,使手臂、腿和面部的運動變得越來越困難。根據國家神經疾病和中風研究所的研究,雖然這種疾病通常不會影響人的智力,但有些患者可能有抑鬱症或決策和記憶障礙。漸凍症的症狀不突然有漸凍症的人不會忽然有天醒來腿和胳膊就動不了。
  • 北大「漸凍天使」去世:如我離開,願愛留下
    5日凌晨,29歲的湖北恩施土家族女孩婁滔,在與「漸凍人症」堅強抗爭兩年之後,永遠離開了這個讓她無限依戀的世界。婁滔,一個志願捐贈器官、讓無數人淚目的善良女孩,一個在親友眼中學業優異、樂觀向上的女孩,她的悄然告別讓人無限惋惜,但也留下了對生命的摯愛和敬畏,對世界的溫暖和期冀。「希望天堂沒有病痛」「我走之後,頭部可留給醫學做研究。
  • 13公斤重的漸凍症兒子說:爸爸別給我治了,省下錢給姐姐上大學用
    圖為我坐在兒子的床前照顧他吸氧我叫張少輝,我家住河南省唐河縣桐寨鋪鎮,我有兩個孩子,女兒是一名高三生,再有一個月就要高考了,兒子張庚遠今年15歲,他是在一歲半被查出患有肌萎縮側索硬化疾病(俗稱漸凍人症),已經被「漸凍」了13年,現在他只有13公斤重。
  • 一家五口患漸凍症去世 接診的「漸凍人」越來越多
    他是全球最知名的漸凍症患者,也是存活時間最長的漸凍症患者,他的勇氣與堅持鼓舞了全世界。他強韌的生命力、堅強的意志力、樂觀豁達的性格、以及良好的醫療條件等等,一起創造了奇蹟。然而,絕大多數的漸凍症患者沒有那麼幸運。楚天都市報3月14日訊(記者陳媛 通訊員田娟)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不幸去世,享年76歲。
  •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 遺體器官不符合條件 未能捐贈成功
    千龍-法晚聯合報導(記者 李東)1月4日,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婁滔在鹹豐老家病逝。幾個月前,飽受病痛折磨的她曾在病床上留下遺言「凡能救命的儘管用」,希望將器官捐獻,並將頭顱留給醫學做研究……婁滔的遺言曾感動整中國,不過最終她還是未能如願。婁滔的家人表示,器官因不符合條件,摘取不合時機,捐獻未能成功。
  • 抗疫英雄張定宇微笑講訴自己的漸凍症:努力工作是因為我熱愛生活
    「性子急,是因為生命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他沉默了一會兒,平靜地提起那個埋在心裡的秘密:「我是一個漸凍症患者,雙腿已經開始萎縮,全身慢慢都會失去知覺。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裡,搶回更多的病人」。這個身患漸凍症還全力奔跑在武漢抗疫戰場的男人,便是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