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凍症男孩上學記:愛心同學接力10年,從小學護送到大學

2020-12-03 北晚新視覺網

教室總在低樓層、座位總在第一排、輪椅後總有雙溫暖的手…

2010年起,安徽廣德患漸凍症的男孩東東身邊,始終有同學默默守護,接送他上下課,幫他打飯、翻書、遞東西。10年間,東東從小學進入大學,一雙又一雙手把他從輪椅上抱上抱下,從未間斷。

網友評論:「孩子們都好善良」

延伸閱讀:

關於漸凍症

肌萎縮側索硬化(ALS)也叫運動神經元病(MND),後一名稱英國常用,法國又叫夏科(Charcot)病,而美國也稱盧伽雷(Lou Gehrig)病。我國通常將肌萎縮側索硬化和運動神經元病混用。它是上運動神經元和下運動神經元損傷之後,導致包括球部(所謂球部,就是指的是延髓支配的這部分肌肉)、四肢、軀幹、胸部腹部的肌肉逐漸無力和萎縮。

公開資料顯示,肌萎縮側索硬化的病因至今不明。20%的病例可能與遺傳及基因缺陷有關。另外有部分環境因素,如重金屬鋁中毒等,都可能造成運動神經元損害。

早期症狀輕微,易與其他疾病混淆。患者可能只是感到有一些無力、肉跳、容易疲勞等一些症狀,漸漸進展為全身肌肉萎縮和吞咽困難。最後產生呼吸衰竭。

要早期診斷肌萎縮側索硬化,除了神經科臨床檢查外,還需做肌電圖、神經傳導速度檢測、血清特殊抗體檢查、腰穿腦脊液檢查、影像學檢查,甚至肌肉活檢。

(原標題:從小學到大學,同學們接力10年護送漸凍症男孩上學)

來源:綜合央視新聞 百科

流程編輯:u015

相關焦點

  • 十年「愛心接力」 溫暖「漸凍人生」
    教室永遠在一樓,座位永遠是第一排,出門就有同學抱,輪椅後總有溫暖的手。從小學到高中,程東東身邊始終有一群同學守護著他,用愛傳遞著「接力棒」。程東東2001年出生於安徽省廣德市邱村鎮,2008年被確診為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症,逐漸失去了行動能力,成為「漸凍人」。休學一年,四處求醫,程東東的病情仍然不見好轉,但他堅持回到學校,坐著輪椅繼續學習。2010年,廣德市邱村鎮中心小學的8名同學成立「愛心幫扶小組」,負責在校園裡陪伴、照顧程東東。
  •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病逝,其捐贈器官遺願未能達成
    「女兒得了漸凍症後,強烈要求死後將器官捐獻出來,這是她最後的願望。」10月12日,54歲的婁功餘和妻子汪豔梅是湖北恩施土家族人。女兒婁滔,是兩人唯一的寶貝女兒。兩次愛心籌款100多萬元。朋友圈更是展開了捐助的接力。圖為婁滔父親手機中保存的婁滔大學時期的照片,當時的婁滔健康充滿活力。
  •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婁滔離世 未能如願捐獻器官
    2017年10月,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婁滔的遺囑在網上熱傳,她在其中表示希望離開後能夠捐獻器官以供醫學研究社會各界紛紛關注,北京大學的校友們也為了婁滔,一直進行著愛心接力。2018年1月4日,婁滔離世,因為器官不符合捐贈標準,她曾經的心願未能達成。  北大女博士患上漸凍症  2016年1月,來自湖北恩施的女孩婁滔被檢診斷患有運動神經元病。
  • 當我的朋友患上漸凍症-虎嗅網
    那次經歷很容易想起:那是在華盛頓特區聖奧爾本斯學校的四年級迎新日上,從那以後一直到大學我們都是同學,布賴恩是我經常聯繫的好友之一,我們親密到可以同坐一輛派對巴士去舞會,但是後來卻沒有經常聯繫了。儘管冰桶挑戰極大地提高了人們對漸凍症的認識,但這股研究熱潮的主要催化劑要追溯到2011年,當時科學家們首次確定了一種遺傳形式的漸凍症與額顳葉痴呆之間的聯繫。在美國,額顳葉痴呆的發病率是漸凍症的三到四倍,這意味著某些類型的漸凍症研究突然對更廣泛的患者群體產生了影響。
  • 北大女博士口述遺囑捐獻器官 已與「漸凍人症」抗爭2年
    昨天,記者聯繫到婁滔的母親汪豔梅,她表示,婁滔是家裡唯一的女兒,這個孩子從小就特別懂事、好學,從沒讓她操心過。2007年,婁滔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本科期間,她的學習成績始終位列全系前三名,2012年以優異的成績被保送至北京師範大學,2015年,又以筆試第一、面試第一的成績考入北大歷史學系,攻讀古埃及史專業。
  •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去世
    幾個月前,飽受漸凍症折磨的婁滔曾在病床上留下遺言「凡能救命的儘管用」,她希望能夠將器官捐獻給有需要的人,將頭顱留給醫學做研究……婁滔的遺言曾經感動整個中國,不過最終她還是未能如願。婁滔的家長向媒體表示,器官不符合捐獻條件,摘取器官不合時機,捐獻未能成功。
  • 「世界漸凍人日」:專家提醒漸凍症要儘量早發現、早治療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石小宏)6月21日是「世界漸凍人日」,當天,中華醫學會肌萎縮側索硬化協作組、中國醫師協會漸凍人項目專家委員會共同在成都舉辦了一場公益愛心義診和患教普科宣傳。以提高大眾對漸凍症的認知,增強患者的規範性治療意識。參與現場活動的漸凍症患者不僅獲得了規範化診療以及家庭護理的專業指導,還免費領取了涵蓋疾病全程管理知識的《漸凍人患者手冊》。
  • 大學生自強之星:救救我漸凍症昏迷的媽媽
    6日,記者從華中科技大學獲悉,2019年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該校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2019級碩士研究生劉鴻基,其身患漸凍症的母親病情惡化,在家鄉南漳縣人民醫院接受治療,目前情況並未好轉。他告訴記者,自己一定要挺過去,也希望得到幫助。劉鴻基和母親合影母親身患漸凍症,他肩挑重擔樂觀求學劉鴻基年幼時,父母外出工作,這讓他很早明白要努力自強。
  • 了解漸凍症,關愛漸凍人
    前不久去世的著名物理學家霍金21歲時就被診斷患有這種疾病,最終與其纏鬥55年。什麼導致了「漸凍症」?在「漸凍人」中,只有5%—10%為家族性,有明確的遺傳背景;90%—95%的患者沒有家族史。漸凍症能影響身體和思想漸凍症攻擊控制自主運動的神經細胞,使手臂、腿和面部的運動變得越來越困難。根據國家神經疾病和中風研究所的研究,雖然這種疾病通常不會影響人的智力,但有些患者可能有抑鬱症或決策和記憶障礙。漸凍症的症狀不突然有漸凍症的人不會忽然有天醒來腿和胳膊就動不了。
  • 婁滔身患漸凍症,臨終遺願捐贈遺體:就當我從來沒來過
    2018年冬季,一條這樣的新聞閃過屏幕。北京大學「漸凍症」女博士婁滔在老家逝世。新聞一出便引起關注,一個是因為婁滔的身份,一個是因為病情的特殊。這一年婁滔剛剛30歲,正是人生的大好時光,卻因為這樣的病情早早離開了人世,不免讓人覺得心疼、遺憾。
  •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已退燒 校友全球求助救漸凍女博士婁滔
    希望醫學能早日攻克這個難題,讓那些因為『漸凍症』而飽受折磨的人,早日擺脫痛苦……」這是北大女博士婁滔在醫院的病床上,趁著還清醒的時候,用微弱的聲音向護士口述留下的遺囑。這份囑託中,還包括了捐贈她的器官給需要的人,「凡能救命的儘管用」。  婁滔的遺囑從病房傳出後,感動了千萬人。10月9日清晨,婁滔的父母完成了女兒的願望,辦理了人體器官捐贈登記。
  • 漸凍人症是什麼 漸凍人症怎麼預防較好
    這個偉大的物理學家不僅帶給了我們很多的知識,也讓漸凍人症走進了人們的視線。很多人並不是太了解漸凍人症是什麼樣的一種疾病,小編給大家具體講講漸凍人症是什麼意思。漸凍人症是什麼專家指出,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俗稱「漸凍人」 症,與愛滋病、癌症齊名為頑症。
  •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婁滔去世
    #逝者追思# 婁滔,女,來自於湖北恩施 ,因漸凍症醫治無效於2018年1月4日晚在鹹豐老家逝世。
  • 溫暖「大白」小學生,照顧四年「漸凍症」同學:他需要我的幫助
    在深圳某小學裡,小睿是位四年級的小學生,因患有「漸凍症」而行走不便。在很小的開始學習走路的時候,就被發現腿使不上勁,後來腿部慢慢在萎縮,對於行走帶來了更大的阻礙。這種情況讓小睿在學校上學時十分不方便,所以老師也號召同學們平常多多幫助小睿。
  • 漸凍症女博士病逝 捐獻器官遺願未達成患病期間聽完60多本書
    和病魔抗爭兩年的北大29歲漸凍症女博士婁滔因醫治無效,於昨日凌晨在恩施鹹豐老家離開人世。從2015年10月經北京多家醫院會診被確診為「運動神經元病(俗稱漸凍症)」,到去年10月,求醫兩年來,婁滔也曾盼望過奇蹟。然而「漸凍症」是全世界都還沒有攻克的難題,被病痛折磨的婁滔在恩施老家醫院趁清醒時寫下這份捐贈遺囑。隨後,經湖北省紅十字會牽線搭橋,婁滔被接到武漢漢陽醫院,家屬代替她在人體器官捐贈登記表上籤下名字。
  • 中國科大學子「愛心接力」獻智西部
    中國科大供圖   中新網合肥9月17日電題:中國學子熱心西部「愛心接力」獻智  記者吳蘭  「愛心接力、薪火相傳」,在中國推行的一項的大學生服務西部支教之路上北京大學、復旦大學、
  • 為什麼有人會患上漸凍症?
    據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內科高聰教授介紹,肌萎縮側索硬化即是俗稱的「漸凍症」,其發病症狀為:肌肉逐漸不能動彈,就像被凍住了一樣,逐漸出現肢體無力、肌肉震顫,慢慢會進展為肌肉萎縮與吞咽困難甚至呼吸衰竭。雖然漸凍症病因尚不明確,目前還不能治癒,但及早發現可在醫生的指導下用各種綜合手段改善症狀、提高生活質量、延緩疾病進展。
  •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去世 患病期間聽完60多本書
    最初,還以為是頸椎或者腰椎出現了問題,影響到腿部。直到多家大醫院權威教授會診,才被確診為「運動神經元病」。當時她剛剛考上自己夢寐以求的北大歷史系攻讀博士。2007年,婁滔考入中央民族大學。因為她活潑開朗又豪爽霸氣,同學們都叫她「滔哥」,連男生都是這樣叫。婁滔的大學同學說,「她到哪兒都是開心果,人緣在班上是最好的。」
  • 「世界漸凍人日」 漸凍人症前兆勿忽視
    漸凍人症的早期症狀有哪些?漸凍人症的初期,患者往往只有一些異樣的感覺和表現,沒有明顯的症狀,很容易被忽視。漸凍人症的早期發病比較緩慢隱匿,多起於手,會感覺手指變的僵硬、無力、笨拙甚至出現肌肉萎縮、肌束震顫和麻木感,如手拿重物力量不足,手裡東西易掉落等。
  • 漸凍症 像慢性毒藥一樣吞噬生命的病
    當天,川大華西醫院進行了一場專門針對漸凍人的愛心義診和患者教育宣傳活動,該院神經內科副主任商慧芳教授說,從2006年正式統計以來,川大華西醫院統計到的「漸凍人」有3000多名,還不算不認識此病而未求醫的,「『漸凍人症』理應得到大家的關注,只有早診早治,才能延長這部分病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