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圖秒懂丨顱內孤立性纖維瘤:T2WI之「陰陽」表現

2021-02-23 熊貓放射

The Yin and Yang of Solitary Fibrous Tumor

An axial T2-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top left) reveals a mixed hypo- and hyperintense extraaxial dura-based tumor exerting mass effect on the adjacent right temporal lobe, and a corresponding photomicrograph (original magnifcation, ×40; hematoxylin-eosin stain) (top right) shows dense spindle cell proliferation separated by collagen strips. The yin-yang concept (bottom right) is suggested by lesions with hypocellular (hypointense) and hypercellular (hyperintense) areas.

Medical illustration by Aletta Ann Frazier, MD, American Institute for Radiologic Pathology, Silver Spring, Maryland, and University of Maryland School of Medicine, Baltimore, Maryland (afrazier@acr.org)

孤立性纖維瘤之「陰與陽」

左上圖:顱腦MR軸位T2WI示右側腦外硬腦膜腫瘤呈高低混雜信號,有佔位效應,右顳葉受壓;

右上圖:鏡下(HE×40)示密集的梭形細胞增生,被條帶狀的膠原纖維分隔;

右下圖:所謂「陰陽」概念,指病變由富細胞區及少細胞區組成,前者在T2WI上呈高信號,後者呈低信號。

T2WI:左額部腦外腫瘤,信號不均,內見混雜的較高或略低信號區,另見較多低信號的流空血管影。(來源連結:男33歲,右側肢體進行性無力)

軸位T2WI:小腦幕腦外腫瘤,信號不均,以略低信號為主,可見小囊變區。(來源連結:硬腦膜孤立性纖維瘤(血管外皮細胞瘤))


鑑別診斷連結:

感謝大家對熊貓的關注和支持!

你的閱讀就是知識存在的意義!

你的經驗就是醫者仁心的基石!

長按上方二維碼識別並關注

相關焦點

  • 一圖讀懂丨T2WI之「陰陽」表現
    by Aletta Ann Frazier, MD, American Institute for Radiologic Pathology, Silver Spring, Maryland, and University of Maryland School of Medicine, Baltimore, Maryland (afrazier@acr.org)孤立性纖維瘤之
  • 顱內難治性大動脈瘤的「剋星」一腔內隔絕|顱內難治性|顱內動脈瘤|...
    文章轉載自:新民晚報 人與健康腔內隔絕技術一中國引領了世界近日,同濟醫院介入科運用國際上最先進的顱內動脈瘤腔內隔絕技術,救治了1名高危顱內巨大動脈瘤患者,並獲得成功,自治療至今,患者病情穩定。患者方某61歲,因為胃納減退,乏力,血糖控制不佳來院內分泌科就診。
  • 大醫說丨聚焦醫術:不開顱,「拆彈專家」巧拆顱內微小動脈瘤
    動脈瘤如同長在「雷區」裡手術風險是術者必須跨越的難題○風險重重:患者的動脈瘤位於頸內後交通動脈上,且瘤體僅有5mm大小在眾多動脈瘤治療中,越小的動脈瘤術中出血的風險越大, ○醫者擔當:經過綜合評估,唐海濤團隊認為患者的微小動脈瘤,適用於血管內介入治療也就是說微小腦動脈瘤手術可以不動刀,不開顱,不留疤但是——
  • 顱內腫瘤和顱內腦瘤是一個東西嗎?什麼表現呢?怎麼辦呢?
    顱內腫瘤和顱內腦瘤來講,其實都是一種病變組織形式, 就是顱內出現的一些細胞的異常增生導致的佔位效應,或者是分泌一些相關的物質,導致臨床症狀。
  • 胸腔孤立性纖維瘤1 例CT 影像特徵
    作者:高鵬, 陸方方,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院CT 室 孤立性纖維瘤(solitary fibrous turmor,SFT)是一種少見的起源於CD34 陽性的樹突狀間葉細胞腫瘤,屬於間質源性腫瘤
  • 一張圖秒懂台州市生態環境局如何做好《2020 年「深化『兩抓』年...
    一張圖秒懂台州市生態環境局如何做好《2020 年「深化『兩抓』年 打贏經濟發展翻身仗」行動方案 》 2020-04-04 08: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1 型神經纖維瘤病相關腫瘤的診療進展(綜述)
    近期Lancet Neurology雜誌發表綜述,回顧了1型神經纖維瘤病相關腫瘤的臨床表現、診斷以及多學科的治療策略。譬如,NF1基因微缺失的患者表現型更為嚴重,易在早年就出現神經纖維瘤、平均IQ較低、面部特徵異常、發生惡性周圍神經鞘瘤的風險增加。目前,NF1的診斷多採用臨床標準,NF1基因檢測只用於臨床表現罕見或做生育決策之時。
  • 什麼是孤立性纖維瘤?
    核心提示:大家對於孤立性纖維瘤可能還不是特別熟悉,它在臨床上也不是一個很常見的腫瘤疾病,大家不知道也是正常的,孤立性纖維瘤是間質原性腫瘤,是起源於人體的樹突狀間質細胞,它的早期並沒有特別明顯的症狀。,那麼什麼是孤立性纖維瘤?
  • 膠質瘤多見於神經細胞,且常發病於顱內,症狀表現多,別亂用藥
    導語:膠質瘤的病因還不是很清楚,但可能與遺傳因素,環境因素,電離輻射,病毒感染等因素有關。根據惡性程度,WHO對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分類將神經膠質瘤分為I-IV級,I和II級為低度神經膠質瘤,III和IV級為高度神經膠質瘤。
  • 顱內腫瘤早期有4症狀 應該如何診斷?
    原標題:顱內腫瘤早期有4症狀 應該如何診斷?   顱內腫瘤又稱腦腫瘤、顱腦腫瘤,是指發生於顱腔內的神經系統腫瘤,包括起源於神經上皮、外周神經、腦膜和生殖細胞的腫瘤,淋巴和造血組織腫瘤,蝶鞍區的顱咽管瘤與顆粒細胞瘤,以及轉移性腫瘤。今天,我們主要來了解下顱內腫瘤的4種常見的影像學檢查方法。   顱內腫瘤有什麼症狀?
  • 12種松果體區腫瘤的影像表現
    顱內表皮樣腫瘤為先天性腫瘤,約佔顱內腫瘤的1%。在常規MRI上,它們的信號與腦脊液類似,有時,可表現為「髒腦脊液」表現。DWI是鑑別表皮樣腫瘤與蛛網膜囊腫的有效方法,通過表觀彌散係數反映了表皮樣瘤內部的固體性質,而蛛網膜囊腫為純液。
  • 中國醫生發布國際領先醫學論著 治癒顱內腫瘤有突破
    其中英文版的《顱咽管瘤》在美國科學界出版,針對顱內腫瘤中很重要的一個類別——顱咽管瘤的治療進行了系統的論述,在國際醫學界發出了中國醫生的權威聲音。記者了解到,主辦本次論壇的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神經外科是國家臨床重點專科,論壇上發布的由該科學科帶頭人漆松濤教授主編的五部最新神經外科專著,系統反映了該科在理論創新和新技術應用方面的最新成果。
  • 什麼是神經纖維瘤病 神經纖維瘤病這樣治療
    這些病變的表麵皮膚都較正常,膚色除海綿狀血管瘤可能存在淡藍色的斑塊外均無明顯變化,而神經纖維瘤的表麵皮膚經常有色素沉著而增深。神經纖維瘤病治療(一)治療目前無特效治療。手術切除是治療本病唯一有效的療法, 部分患者可用放療,癲癇發作者可用抗癇藥治療。其餘措施則主要是對症治療。
  • 腦瘤專家高允旺提醒:低級別腦膠質瘤,引發的癲癇要重視
    在臨床工作中將WHOⅠ-Ⅱ級的星形細胞起源、少突膠質細胞起源及混合性膠質瘤稱為低級別膠質瘤。低級別膠質瘤約佔膠質瘤的15%-25%。癲癇發作是低級別膠質瘤最常見的症狀,約三分之二的患者發生癲癇,有約三分之一的患者出現頭痛及肢體乏力,其他症狀如視乳頭水腫、智力損害及失語等症狀較為少見。 中樞神經系統的腫瘤是難治性癲癇的一個重要病因。
  • 首個1型神經纖維瘤病藥物!阿斯利康激酶抑制劑Koselugo...
    Koselugo是一種新型口服激酶抑制劑,於今年4月中旬獲得美國FDA批准,用於年齡≥2歲的1型神經纖維瘤病(NF1)兒科患者,治療NF1相關的症狀性、不能手術的叢狀神經纖維瘤(PN)。值得一提的是,Koselugo是美國FDA批准的第一種治療NF1的藥物。
  • 15種腦膜瘤影像學表現,你會診斷哪些?
    其形成機理可能為:瘤細胞質膜芽生並分離出許多小泡於細胞外,小泡內含有高水平的鹼性磷酸酶被釋放出來,與細胞無結構的蛋白多糖顆粒基質以及大量間質內原纖維、 膠原纖維相結合, 經過礦化作用,羥磷灰石結晶逐漸沉澱, 初期散在於原纖維和膠原纖維之間, 繼之融合成較大的顆粒及團塊。
  • 英國特發性顱內高壓診療共識概要:診斷篇
    最近英國發布了特發性顱內高壓診療共識,旨在提高臨床醫生對特發性顱內高壓的認識,並改善患者的預後。小編對共識中診斷相關內容進行了整理,與大家分享。患者的其他症狀可包括短暫的視力暗淡(單側或雙側視力變暗,通常持續幾秒鐘)、脈搏性耳鳴、背痛、頭暈、頸痛、視覺模糊、認知障礙、根性疼痛和典型的水平復視等(圖1A)。但所有這些都不是IIH的獨有表現。
  • |星形細胞瘤|神經系統|顱咽管瘤|腦...
    本文帶領大家初步認識腦腫瘤:一、認識腦腫瘤腦腫瘤又稱腦瘤、顱內腫瘤,是指發生於顱腔內的神經系統腫瘤,包括起源於神經上皮、外周神經、腦膜和生殖細胞的腫瘤、淋巴和造血組織腫瘤、蝶鞍區的顱咽管瘤與顆粒細胞瘤,以及轉移性腫瘤。
  • 膠質瘤是惡性的顱內腫瘤,為什麼還要手術切除?
    談「瘤」色變是每一個腫瘤患者在被確診時的第一反映,大多數人在第一次聽到腫瘤的時候,很容易想到是癌症,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腫瘤都是癌症,腫瘤有良性也有惡性,只有惡性的才被稱為癌症。
  • 多模態神經導航技術在顱內腫瘤手術的應用進展
    顱底腫瘤種類較多,常見種類有垂體瘤、顱咽管瘤、鞍結節腦膜瘤和海綿竇腫瘤。顱底腫瘤多發生於顱底及相鄰部位,有些腫瘤可由顱外向顱內發展,主要治療方法是手術切除。開顱手術由於顱底特殊的解剖特徵,導致治療達不到滿意效果。經鼻內鏡手術由於視野有限更容易造成頸內動脈損傷而導致死亡。隨著內鏡技術與顯微外科技術不斷發展,採用內鏡經鼻治療鼻腔深部及顱底病變的指徵正在不斷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