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前列腺癌治療副作用 科學家開發出MRI引導TULSA技術

2021-01-20 太平洋電腦網資訊中心
減少前列腺癌治療副作用 科學家開發出MRI引導TULSA技術

2019-12-04 17:09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lizheng1

據外媒報導,通過手術或放療等傳統手段治療前列腺癌存在一定的風險,一些患者可能會出現陽痿、泌尿系統問題以及排便困難等副作用。 現在,更安全、侵入性更小的治療方案或許很快就能被提上議程,MRI引導超聲波技術就是其中一個。 這項技術在一項為期一年的研究中消除了80%受試者的顯著癌症症狀。

這項新技術全稱MRI引導經尿道超聲消融(TULSA),實際上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多年時間。這種微創技術用到了一根通過尿道進入前列腺並發出高度可控聲波的棒,它可以做到加熱並破壞病變組織且不傷害健康組織。

據悉,治療棒的超聲波來自於10個內置的加熱元件。通過算法研究人員可以控制這些元件在任何時候發出的聲波形狀、方向和強度。所有這些都是在MRI掃描儀中進行,這樣醫生就可以密切關注哪些組織被加熱了以及加熱的程度。

「不同於市場上的其他超聲系統的是,你可以實時監測超聲消融過程並立即獲得熱劑量和療效的MRI反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放射學和泌尿學教授、醫學博士、研究論文聯合作者Steven S. Raman說道,「這是一個恢復時間最短的門診手術。」

最近,Raman及其團隊在一項研究中對155名患有低風險或中等風險前列腺的男性進行了TULSA治療測試。每次腺體治療時間51分鐘,12個月後接受癌症重新評估。

後續觀察則給了研究人員一些非常有希望的結果。在接受TULSA治療一年後,80%的受試者完全消除了臨床上重大癌症症狀。65%的受試者在他們的活組織檢查中發現癌症跡象消失,而前列腺癌關鍵生物標誌物PSA則平均降低了95%。

另外,接受該種治療的患者之後也沒有出現腸道併發症的報告,同時嚴重中毒率、陽痿率也都變低、尿失禁問題基本不存在。此外,該技術還可用於治療如前列腺肥大等其他良性疾病。整體來看,研究對象的前列腺體積在接受治療後從39立方釐米下降到了3.8立方釐米。

「這個系統有兩個非常獨特的地方,」Raman介紹道,「首先,你可以更巧妙地控制你要治療的部位,保持節制和性功能。第二,對於瀰漫性和局限性前列腺癌以及包括良性增生在內的良性疾病,你也都可以採用這種療法。」

現在,科學家們正在致力於進一步的研究以支持這一令人興奮的結果。眼下,TULSA已經在歐洲獲得了臨床應用批准,最近它又在美國獲得了來自FDA的前列腺安全有效治療的上市前許可並有望在不久的將來在美國得到臨床應用。

據悉,科學家們在本周北美放射學會的年會上公布了這一研究結果。

【來源:cnBeta.COM】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人類新器官 對癌症治療中減少副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科學家發現人類新器官 對癌症治療中減少副作用具有重要意 科技日報北京10月22日電 (記者劉霞)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20日報導,荷蘭科學家意外在人體喉嚨上部深處發現了一組秘密的唾液腺.他們表示,這個新器官對於癌症治療中減少副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 前列腺癌怎麼治療,怎麼治療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怎麼治療,怎麼治療前列腺癌 時間:2020-11-25 12:04 廣州復大腫瘤醫院 前列腺癌怎麼治療呢,怎麼治療前列腺癌呢?相信很多患者都想知道,前列腺癌是男性很容易患的一種疾病,也算比較嚴重,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具體情況吧。
  • 轉移性前列腺癌的治療
    】內分泌治療 | 前列腺癌指南(八) 【EAU2020】治療方法調查及積極治療的常規指南 | 前列腺癌指南(九) 【EAU2020】疾病各分期的治療 | 前列腺癌指南(十) 【EAU2020】
  • 科學家開發抗體精準治療新技術
    2020年3月20日訊 /生物谷BIOON /——對更好的癌症治療方法的探索仍在繼續,因為目前的選擇往往會產生嚴重的副作用。目前只有不到5%的實驗性抗癌藥物被批准用於人體,但科學家們正在為這一探索帶來新技術。癌症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這些包括基因突變和異常導致細胞比正常生長更快。
  • JCO Precision Oncol:前列腺癌治療新觀點
    利用綜合基因組圖譜(CGP)分析了數千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腫瘤樣本,研究人員發現,評估的樣本中57%具有表明這些腫瘤是靶向治療的候選對象的基因組特徵。圖片來源:JCO Precision Oncology根據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的數據,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見的癌症類型,約有九分之一的男性一生中被診斷出患有前列腺癌。
  • 為什麼大多數前列腺癌首選內分泌治療,而不是化療?
    雖然都叫癌症,但是每一種癌症的病理特點不同,對不同的治療方法敏感性也不同。和其他癌症一樣,前列腺癌也有多種病理類型,比較常見的就是腺癌、鱗癌以及腺鱗癌等,其中最常見的病理類型就是腺癌。絕大多數的前列腺癌的生長都是依賴雄激素的,因此只要抑制體內雄激素,那麼就能達到治療前列腺癌的目的,這種抑制雄激素的治療方法就稱為內分泌治療。
  • 日開發晚期前列腺癌新藥
    2020-10-29 10:56:46 來源:科技日報日本金澤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成功開發出了攻擊晚期前列腺癌弱點的新治療藥物。研究小組著眼於晚期前列腺癌中佔比10%—30%的RB1基因缺失引起的SUCLA2基因缺失,針對這種基因缺失開發了抑制癌症進展的新治療藥物。研究小組調查了2000種左右的化合物,發現其中名為百裡醌(Thymoquinone)的化合物能有效治療SUCLA2基因缺失的晚期前列腺癌。
  • 科學家鑑別出惡性前列腺癌的新型藥物靶點
    www.thenewage.co.za2016年11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在利物浦舉辦的英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癌症會議(NCRI)上,來自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發表了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者們指出,他們在惡性前列腺癌細胞中發現了一種新型的標誌物,該標誌物或可被用來指導前列腺癌療法的開發
  • BJC:揭示為何某些前列腺癌更具侵襲性?
    2020年4月3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東英吉利亞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為何某些前列腺癌更具侵襲性,更易擴散到機體其它部位並最終引發患者死亡;相關研究結果或有望改善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療。
  • 這種方法檢測前列腺癌準確率接近100%
    前列腺癌是男性中最常見的癌症之一。
  • 8個治療老年人前列腺癌的妙招你知道嗎
    並根據病情及一般狀況可與前列腺癌根治術聯合採用。並配合放療及內分泌治療。經尿道前列腺切除:主要用於解除膀胱頸部梗阻,如活檢證實有殘存癌組織,應做根治性前列腺癌摘除。2.放療 對A、B、C期病變有肯定療效,已成為治療前列腺癌的主要手段。用於術前、術後或與化療、內分泌治療聯合應用。晚期不能手術患者可採用單純放療。主要用60Co和直線加速器。
  • 更精準 幾無副作用 我市首臺無創腫瘤放射治療系統速鋒刀投入使用
    據介紹,無創腫瘤放療系統由美國Varian公司研發,是迄今為止最精準的無創腫瘤清除的放射治療技術,它利用特有高達10毫秒的高頻率實時動態監測並鎖定治療過程中腫瘤「逃逸」,結合新一代IGRT等影像引導技術,利用獨有的準直器,以亞毫米級的精度幾乎不殘留地清除腫瘤組織。
  • 【科技日報】脂肪細胞膜蛋白:治療前列腺癌新靶點
    近日,位於蘇州高新區的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傳來消息,該所腫瘤標誌物中心高山實驗室在國際權威期刊《癌症研究》發表研究論文,首次揭示了脂肪細胞相關膜蛋白(APMAP)可作為前列腺癌診斷和治療的標誌物,並闡述了其背後的分子機制。該研究發現為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療提供了新靶點,針對該靶點研發出的新藥物,有望進一步降低前列腺癌症的發展以及侵襲轉移。
  • NEJM:Nubeqa顯著延長非轉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壽命!轉移性前列腺癌...
    (圖片來源:NEJM) ARAMIS研究的首席調查員、法國Gustave Roussy研究所醫學教授Karim Fizazi博士表示:「通過正在進行的研究,我們已經確定了將nmCRPC患者的治療重心放在延長生存和減少不良反應上的重要性
  • 前列腺癌抵抗免疫治療,是因為……
    MD Anderson癌症中心的生殖泌尿醫學腫瘤學和免疫學教授,Padmanee Sharma醫生帶著其團隊探明了免疫治療難以對骨轉移的前列腺癌起效的原因,並給出了新的治療建議,可能改善這種治療抗性。
  • 日開發晚期前列腺癌新藥_財報網_中國財經時報網
    日本金澤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成功開發出了攻擊晚期前列腺癌弱點的新治療藥物。研究小組著眼於晚期前列腺癌中佔比10%—30%的RB1基因缺失引起的SUCLA2基因缺失,針對這種基因缺失開發了抑制癌症進展的新治療藥物。研究小組調查了2000種左右的化合物,發現其中名為百裡醌(Thymoquinone)的化合物能有效治療SUCLA2基因缺失的晚期前列腺癌。
  • 科學家發現人類新器官,對於癌症治療非常重要,影像曝光
    美媒稱,科學家發現了一個新器官:藏在喉嚨深處上部的唾液腺。這一發現對於癌症的治療非常重要。荷蘭癌症研究所使用結合了計算機斷層掃描(CT)和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兩種成像技術的前列腺特異膜抗原(PSMA) PET/CT醫學成像技術來研究前列腺癌。在PSMA PET-CT掃描中,醫生將一种放射性的「示蹤劑」注入患者體內。
  • 荷蘭科學家意外發現新器官,或改寫癌症治療史?
    例如我們人類最關心的衰老問題,癌症問題一直都沒有解決,但是最近荷蘭科學家的一個新發現可能有助於減少某些癌症治療的副作用。但是,近日荷蘭的科學家在研究男性前列腺癌的時候,在人體中發現了一組從未被描述和記錄過的頸部唾液腺。這個「器官」,位於喉嚨深處上部的唾液腺中的一塊叫做咽鼓管圓枕的軟骨上,由黏液腺組織和流入鼻咽部的導管構成,只有在顯微鏡下、瀰漫性唾液腺中有宿主。
  • 發現促進前列腺癌轉移的特殊基因標誌物 有助開發新型個體化療法
    日前,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Nature Cancer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羅格斯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人類機體基因標誌物或能通過協同作用來促進轉移性前列腺癌文章中,研究人員對來自人類和小鼠機體的前列腺癌細胞進行研究發現了一組16個基因或能導致癌症轉移的發生,而癌症轉移通常會給治療帶來極大困難和挑戰。
  • 精確放射治療中的影像引導技術成像原理和應用
    目前臨床上採用了很多不同模式的影像引導技術,種類繁雜,各有優缺點,深入了解各種影像引導技術的成像原理、技術參數和應用環境,對臨床醫生正確選擇恰當的影像引導方式,最大程度改善精確放療效果有重要意義。本文將這些技術分為兩大類:單一成像系統和組合成像系統,並結合目前應用的產品來剖析基本原理,歸納技術特徵,闡述臨床應用效果,探索未來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