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鑑別出惡性前列腺癌的新型藥物靶點

2021-01-11 生物谷

www.thenewage.co.za

2016年11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在利物浦舉辦的英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癌症會議(NCRI)上,來自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發表了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者們指出,他們在惡性前列腺癌細胞中發現了一種新型的標誌物,該標誌物或可被用來指導前列腺癌療法的開發。

研究者們如今已經對這種名為NAALADL2的分子進行了測定來觀察是否患者的前列腺癌會發生復發,而且這項最新研究還指出,NAALADL2分子或許還能夠幫助指導前列腺癌的治療。相比健康組織的細胞而言,研究者們在前列腺癌細胞上發現了多個NAALADL2分子,而且攜帶高水平該分子的前列腺癌患者術後癌症復發的風險要明顯高出正常患者兩倍。

在這項最新研究中,研究者在實驗室中將藥物皂草素吸附到抗體上來靶向作用NAALADL2分子,從而破壞前列腺癌細胞;研究者Hayley Luxton博士表示,利用包埋毒性負荷物質的抗體,我們就能夠更清楚直觀地發現前列腺癌細胞含有較多NAALADL2分子;下一步我們計劃開發針對患者使用的新型療法。

每年在英國大約有4.65萬人被診斷為前列腺癌,又有大約1.1萬人死於該疾病;本文研究或將幫助研究者對癌症進行有效區分,當提及惡性前列腺癌時,我們都知道其發展非常緩慢,而且容易擴散,目前研究者迫切需要開發出新型療法來治療惡性的前列腺癌。更有意思的是,這項研究中研究者所發現的標誌物能夠幫助指示前列腺癌腫瘤是否是惡性的,對於後期研究者們開發新型靶向性療法或將提供新的思路和希望。(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發,轉載需授權!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 生物谷APP.

生物谷推薦的新聞閱讀:

Marker for aggressive prostate cancer doubles up as a drug target

Researchers have discovered that a marker found on aggressive prostate cancer cells could also be used as a way to guide treatments to the cancer, according to new research presented at the National Cancer Research Institute (NCRI) Cancer Conference in Liverpool.

The molecule, called NAALADL2, is already measured to see if prostate cancer is likely to return, but the new study has shown that it can also help direct treatment to the cancer.

The team, based at UCL, had already found that prostate cancer cells have more of the NAALADL2 molecule on their surface compared to cells from healthy tissue. Prostate cancer patients whose tumour cells have high levels of this molecule are more than twice as likely to see their disease return following surgery.

In the new study, the researchers attached the drug saporin to an antibody targeted against NAALADL2 to destroy prostate cancer cells in the lab.

Dr Hayley Luxton, lead researcher from the Molecular Diagnostics and Therapeutics Laboratory at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said: "Using antibodies mounted with a toxic payload, we can exploit the fact that aggressive prostate cancer cells have more NAALADL2.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有望開發出針對「無成藥性」藥物靶點的新型藥物發現策略
    近日,一篇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hemistry上題為「Selection of DNA-encoded chemical libraries against endogenous membrane proteins on live cells」的研究報告中,來自中國香港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能夠靶向活細胞膜蛋白的新型藥物發現方法
  • 【科技日報】脂肪細胞膜蛋白:治療前列腺癌新靶點
    該研究發現為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療提供了新靶點,針對該靶點研發出的新藥物,有望進一步降低前列腺癌症的發展以及侵襲轉移。  高膽固醇為何促發前列腺癌  通常,前列腺癌發展較為緩慢而易於治療。去勢治療是治療前列腺癌的標準治療方式之一,專家介紹說,去勢治療目的是降低或阻斷激素對腫瘤的作用,抑制腫瘤的生長。
  • 新型藥物靶點——外周5-羥色胺
    過去,針對5-HT系統的藥物僅僅針對5-HT轉運體和受體,主要用於治療抑鬱症、精神病和偏頭痛等中樞症狀。然而,由於5-HT系統二重性的發現,使其成為了一種新型的藥物治療的靶點。關於TPH2已有很多的研究綜述,因此,本文重點介紹了TPH1抑制劑藥物開發的最新成果以及臨床研究變情況。
  • Cell:科學家鑑別出維持細胞基因組完整性的新型DNA修復機制
    2019年3月2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範德堡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鑑別出了保持基因組完整性的新型DNA修復機制。研究者表示,這種機制是由一種名為HMCES的蛋白質所開啟的,HMCES是此前研究者所鑑別出的200多種蛋白質家族的一種,這些蛋白質屬於特殊分子機器的一員,其能在細胞分裂時幫助DNA進行複製。其中有些蛋白質是用於與DNA複製相關的功能,而包括HMCES在內的一些蛋白質則並未發現該功能。
  • BMC Med Genet:科學家鑑別出新型肉瘤風險基因
    2019年7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BMC Medical Genetic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Harry Perkins醫學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一類新基因或在肉瘤發生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肉瘤是一種罕見的骨骼、肌肉和結締組織癌症等。
  • 多篇文章聚焦科學家們在癌症生物標誌物研究上的新發現
    【4】Nat Med:科學家成功鑑別出1178個生物標誌物 或有望幫助預測前列腺癌患者疾病進展doi:10.1038/s41591-019-0579-z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Medicin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在男性基因組中鑑別出了1178個生物標誌物,其或能幫助有效預測男性機體前列腺癌生長的趨勢,相關研究結果表明,預測男性前列腺癌進展的線索或許在其遺傳性DNA中。
  • 我國科研人員研發出惡性瘧疾新型抑制劑
    據中科院網站1月9日消息,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劉青松課題組和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江陸斌課題組合作研發出針對惡性瘧原蟲PfPI4K激酶的新型高活性、高選擇性的小分子抑制劑CHMFL-PI4K-127。
  • BJC:揭示為何某些前列腺癌更具侵襲性?
    2020年4月3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東英吉利亞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為何某些前列腺癌更具侵襲性,更易擴散到機體其它部位並最終引發患者死亡;相關研究結果或有望改善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療。
  • BBRC:科學家鑑別出結直腸癌的新型生物標誌物
    2019年1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鑑別出了一種特殊蛋白或能參與細胞增殖及新血管的發育,該蛋白或能作為一種新型的標誌物來幫助進行結直腸癌的早期檢測。
  • Nat Commun:科學家鑑別出和癌症預後相關的遺傳特性
    圖片來源:medicalxpress.com2016年10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鑑別出了癌症預後較差患者機體代謝相關的遺傳特性
  • 我國科研人員研發出針對惡性瘧疾的新型激酶抑制劑
    據中科院網站1月9日消息,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劉青松課題組和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江陸斌課題組合作研發出針對惡性瘧原蟲PfPI4K激酶的新型高活性、高選擇性的小分子抑制劑CHMFL-PI4K-127。相比較傳統的抗瘧疾藥物只能清除紅內期的瘧原蟲,該新型抑制劑不僅能夠同時清除紅內期以及潛伏肝內期瘧原蟲,而且能夠殺死多種臨床上耐藥的惡性瘧原蟲。
  • BMC Cancer:科學家鑑別出兩種DNA二級結構 其或會誘發增加癌症風險...
    2019年7月12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BMC Cancer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俄羅斯高等經濟研究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利用機器學習技術鑑別出了兩種最常見的DNA結構:莖環結構(stem-loops)和四重結構(quadruplexes),這兩種結構會引發導致癌症發生的基因組突變。
  • Arvinas首次揭示人類前列腺癌中使用新型蛋白質降解劑研究數據
    一個PROTAC小分子藥物包含一個區域與致病蛋白結合,另一個區域與E3泛素連接酶結合。這兩部分由一個連接體連接,連接體對藥物的功能至關重要。它是現有的多種藥物的靶點,以設計阻止激素驅動腫瘤生長。 該公司稱,與傳統的蛋白抑制劑相比,Arvinas的方法有幾個優勢。首先,PROTAC不需要在蛋白質表面確定一個 "功能袋 "來結合。"這就為使用PROTACs擊中非藥物性靶點打開了大門,據估計,這些靶點約佔所有致病蛋白的80%。"Peck解釋說。
  • PLoS Comput Biol:繪製癌症社交網絡或為開發新型靶向療法提供思路
    該模型可以分析促進癌症的蛋白質的特殊行為,從而幫助區分正常蛋白質,同時研究者還繪製了新型潛在藥物的分子靶點,這對於開發新型的癌症療法或將帶來一定幫助。來自英國倫敦癌症研究院(The 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的研究者將細胞內部的蛋白質同巨大的社交網絡中的成員進行對比,繪製出了其相互作用的圖譜,或將幫助研究者預測哪些蛋白質可以通過藥物來靶向作用。
  • 科學家開發出能有效發現癌症藥物的新方法
    2017年10月4日 訊 /生物谷BIOON/ --最近,一項刊登在國際著名雜誌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策略或有望幫助發現新型的抗癌療法。研究人員利用這種新策略就能夠尋找到對非小細胞肺癌(NSCLCs)生長非常重要的蛋白小型分子抑制劑,非小細胞肺癌在所有肺癌中佔到了85%的比例,而且其對於藥物療法並不敏感。
  • 新型抑制弓形蟲生長的藥物靶點被發現
    新型抑制弓形蟲生長的藥物靶點被發現 對相關藥物研發具有指導作用 2014-12-05 科技日報 李麗雲 龐宇 張曉鵬 【字體:大 中 小】
  • Stem Cell Rep:科學家鑑別出治療阿爾茲海默病的潛在靶向蛋白聚集物
    2019年3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Stem Cell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巴黎第四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鑑別出了治療阿爾茲海默病的潛在靶點;帕金森疾病中的α-突觸核蛋白和阿爾茲海默病中tau蛋白的聚集常常與神經變性疾病的進展有關,這些蛋白聚集常常會從一個神經元細胞擴散到另一個細胞,並且附著到細胞上。
  • 科學家鑑別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免疫反應的潛在靶點!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 Host & Microb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La Jolla免疫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就通過研究首次分析了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機體有效免疫反應的潛在靶點,如今研究人員能利用已知的冠狀病毒的數據來預測SARS-CoV-2的哪些部位能夠激活宿主的免疫系統反應。
  • Nat Methods:新型工具或能鑑別出引發癌症擴散的罪魁禍首!
    2019年4月12日 訊 /生物谷BIOON/ --癌症能在機體遠端「紮根」(癌症轉移)是引發90%實體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癌症轉移是複雜遺傳相互作用的結果,目前研究人員仍然很難對癌症轉移進行深入研究,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Method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耶魯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設計了一種新方法,其能幫助鑑別出癌症中最危險的遺傳相互作用
  • Neuro-Oncology:科學家鑑別出惡性腦瘤的新型分子標記
    2016年11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腦膜瘤(Meningiomas)是一種最常見的原發性腦瘤,其包含了十幾個亞型,這些亞型中有些腦膜瘤是良性的,而有些卻具有高侵襲性;杆狀腦膜瘤就是其中一種高度侵襲性的腦膜瘤,其復發率和致死性較高,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euro-Onc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布萊根婦女醫院和麻省總醫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在腦癌中鑑別出了特殊的遺傳突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