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Python中的線性回歸通過語音診斷帕金森氏病

2020-12-05 不靠譜的貓

本文,我們將創建一個簡單的python機器學習算法,以便能夠通過聲音來診斷該人是否為患者。

我們將使用一組(健康者和帕金森病患者)音頻文件庫,通過對音頻進行一些測量來構建我們的機器學習數據集。建立機器學習數據集後,我們將使用SciKit Learn庫訓練線性回歸模型。最後,我們將構建一個python庫,這個庫可以輕鬆集成到其他應用程式中。

數據集

首先,我們需要將音頻文件轉換成包含音頻測量值以及患者是否健康標誌的表格。

我們將要使用的音頻文件(zenodo.org/record/2867216#.Xp4kVsgzaUl )。

讓我們從導入必要的Python庫開始。

接下來,我們將創建一個函數,該函數允許您對輸入音頻文件進行各種複雜的測量。這些測量是通過parselmouth庫實現的,它允許在python代碼中使用praat。(parselmouth.readthedocs.io/en/stable/)

然後,我們為每種類型的測量創建一個列表,再創建一個列表用來表示病人是否健康。在列表被填入後用來構建機器學習數據集。

現在,我們可以使用前面創建的函數通過對音頻文件進行測量來填充列表。我們需要使用4個for循環來填充列表。

最後,藉助於panda和numpy庫,我們必須將這些列表分組到一個表中,從而將它們轉換為機器學習數據集。

製作機器學習模型

我們將使用前面提到的SciKit learn庫的線性回歸算法,該算法允許我們根據幾個參數(measures)對標籤(0或1)進行分類。

首先,我們將通過指定參數(measurements)和標籤(0或1)來訓練我們的機器學習模型。

我們獲得0.63的精度,考慮數據集的數據如此有限,這個結果還是令人滿意的。

導出機器學習模型的Python代碼如下:

製作庫

請記住,我們的目標是獲得一個可以被另一個程序使用的庫。Python實現代碼如下:

調用上述庫的Python代碼如下:

最後

可以通過擁有更大的數據集來改進機器學習模型,從而獲得更高的精度(即通過從帕金森氏病患者那裡獲得更多的音頻樣本)。

相關焦點

  • 一元線性回歸分析python - CSDN
    python多重線性回歸分析多重線性回歸分析定義多重線性回歸模型:Mulitiple Linear Regression多元線性回歸模型:MultivariateLinear Regression數據準備#多重線性回歸#數據準備import pandas as pddf=pd.read_csv('e:/python/out/corr.csv',encoding='utf8')df根據預測目標,確定自變量和因變量#多重線性回歸
  • 嗅覺失靈動作變慢快去篩查帕金森病,帕金森病的症狀及治療關鍵點
    早期診斷的難度很大,但只有明確診斷,才能給患者正確的治療方案,所以帕金森病的診斷及鑑別診斷的意義重大。帕金森氏病藥物帕金森氏症處方藥包括:增加大腦中多巴胺水平的藥物影響體內其他大腦化學物質的藥物有助於控制非運動症狀的藥物帕金森氏症的主要療法是左旋多巴,也稱為左旋多巴。神經細胞使用左旋多巴製造多巴胺,以補充大腦日益減少的供應。通常,人們將左旋多巴與另一種稱為卡比多巴的藥物一起服用。
  • 化療中使用的強效藥物可減輕帕金森氏症患者的幻覺
    帕金森氏症英國公司是歐洲最大的帕金森氏症研究慈善機構,該公司正與倫敦大學學院合作,投資100萬英鎊進行一期開創性的二期臨床試驗,以探索昂丹西酮(ondansetron)藥物對幻覺是否安全有效。 目前,英國有14.5萬帕金森病患者,其中75%的人在某種程度上會出現視覺幻覺。
  • 中國帕金森病的診斷標準(2016版)
    為了更好地規範我國臨床醫師對帕金森病的診斷和鑑別診斷,我們在英國UK腦庫帕金森病臨床診斷標準的基礎上,參考了國際運動障礙學會(MDS)2015年推出的帕金森病臨床診斷新標準,結合我國的實際,對我國2006年版的帕金森病診斷標準進行了更新。
  • python一元線性回歸分析專題及常見問題 - CSDN
    python多重線性回歸分析多重線性回歸分析定義多重線性回歸模型:Mulitiple Linear Regression多元線性回歸模型:MultivariateLinear Regression數據準備#多重線性回歸#數據準備import pandas as pddf=pd.read_csv('e:/python/out/corr.csv',encoding='utf8')df根據預測目標,確定自變量和因變量#多重線性回歸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帕金森氏病有了新療法!「腦起搏器」之父本納比:使用近紅外光照射腦組織
    帕金森氏病是困擾人類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之一。在今天舉行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科學前沿話題講堂」上,「腦起搏器」之父——阿里姆·路易斯·本納比教授,介紹了一種使用近紅外光照射腦組織的帕金森氏病最新療法。由本納比及其研究團隊開發的「高頻腦刺激技術」,是迄今為止治療帕金森氏病最有效的手術方法。
  • 直擊帕金森氏病大腦手術
    這兩個控制運動神經的細胞核團在左右腦中對稱分布,如果過度活躍就會帶給人體震顫和僵硬,這些表現正是典型的帕金森氏病症狀。吳耀恆在6年前被宣告患有這種疾病,但病情並未因確診而有所好轉,反而從右側肢體擴展到全身。     這個瘦小的湖南男人無法看見控制自己身體的敵人,因為它們隱藏在「大腦的最深處」,眼睛的正後方。
  • Brain:MRI的發展讓早期診斷帕金森病成為可能
    導讀:與大多數神經變性疾病相似,帕金森病具有較長的前驅期,目前可用的帕金森病前驅期生物標誌物仍然有限。在帕金森病前驅期,雖然患者已出現症狀或體徵,但尚未進展到足以診斷臨床帕金森症候群的時間,這種情況可以通過檢測運動和非運動體徵的情況來診斷。最近帕金森病前驅期的診斷標準已公布,不同於其他疾病,前驅帕金森病診斷主要依靠臨床檢查。目前只有PET / SPECT掃描和黑質(SNpc)超聲具有一些預測價值的前瞻性證據。
  • 騰訊AI可以幫助醫生診斷帕金森病了
    前幾天,我們推出了一個可以幫助醫生診斷帕金森病的AI輔助診斷技術。原本需要30分鐘甚至更久的帕金森病診斷過程,在這個AI技術的幫助下提速,只需要3分鐘就能完成。要診斷是否患病,需要經過一系列判斷。其中,有一個關鍵環節是基於一系列指定動作的完成狀況進行判定。傳統的診斷方式之一是通過帕金森評定量表UPDRS對患者進行評估。
  • 通過機器學習發現帕金森病患者治療的新穎方法
    打開APP 通過機器學習發現帕金森病患者治療的新穎方法 教育新聞網 發表於 2020-04-26 11:31:58 (文章來源:教育新聞網) 帕金森氏病(PD)的標誌之一就是震顫。
  • 影像「新」技術有助於早期診斷帕金森病 新藥物或可改善患者生存質量
    眾所周知,帕金森病主要影響中老年人,是表現為肢體震顫、僵硬、動作遲緩等症狀的一種神經系統退行變性疾病。   但是在帕金森病的診治中,會面臨難以早期發現和準確診斷帕金森病,甚至由於帕金森病的症狀不典型,容易出現誤診的情況,而藥物和手術治療也存在一些不足,以及生存質量難以改善的問題。
  • 新進展:科學家發現帕金森氏病患者星形膠質細胞代謝異常
    雖然帕金森氏病的確切病因仍然未知,但近年來,科學家已經證實了其病理學中的多種分子機制。近期,有研究人員發現了帕金森氏病患者體內星形膠質細胞的特殊代謝變化。星形膠質細胞(Astroglia),是哺乳動物腦內分布最廣泛的一類細胞,也是膠質細胞中體積最大的一種。近日,有研究人員利用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C)技術,研究了星形膠質細胞功能障礙與帕金森氏病(PD)病理的關係。
  • 十大症狀辨別帕金森氏症,生活飲食與復健改善生活
    檢驗報告出爐後,醫生診斷出王伯伯是患了帕金森氏症。「帕金森氏症?那是什麼?他身體狀況一向良好,怎會突然得病呢?」王阿姨不解。1為什麼會出現帕金森氏症?我們先來了解一個叫做「黑質」的區塊。黑質位於中腦,裡面具有多巴胺神經元,負責生產多巴胺到腦部其他區域,多巴胺就像是腦部神經系統之間的信差,可以在協調各種運動訊息的調節。帕金森氏症患者腦部黑質的多巴胺神經細胞受到破壞或死亡,數目減少,能協調動作訊息的多巴胺就變少,因此動作變慢,變得不協調,而產生運動障礙。
  • 約50%的帕金森氏病患者會抑鬱,如何治療?
    隨著神經病理學及神經影像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臨床觀察已經證實帕金森患者還存在非運動症狀,包括抑鬱、睡眠障礙、認知影響等。與運動症狀相比,它們的存在更隱匿,發生更早、危害更大,是降低患者生活質量更為主要的原因。抑鬱是帕金森病非常常見的非運動症狀之一,嚴重影響患者情緒和生活。但是在臨床工作中,帕金森病患者的抑鬱卻很少被診斷,更難以做到規範有效地治療。
  • 日本iPS 細胞治療帕金森氏病取得突破性進展
    日本 iPS 細胞治療帕金森氏病取得突破性進展 來源:科技部   發布者:尹海華   日期:2017-10-23   今日/總瀏覽:1/3084
  • 「腦起搏器」之父本納比:近紅外光照射腦組織成為帕金森氏病最新療法
    中證網訊(記者 王輝 徐金忠)10月30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科學前沿話題講堂上,「腦起搏器」之父——阿里姆·路易斯·本納比教授,介紹了一種使用近紅外光照射腦組織的帕金森氏病最新療法。帕金森氏病是困擾人類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之一。
  • 治療帕金森氏病的新進展
    帕金森氏病(PD)是第二大最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影響全球超過1000萬人。該病主要是由黑質緻密部大腦中的多巴胺能神經元選擇性變性引起的。它的主要臨床特徵包括僵硬,震顫和運動遲緩的運動症狀。但是,最近的發現已經證實該疾病還具有在運動症狀發作之前出現的非運動症狀的特徵,強烈表明帕金森氏病不是運動特異性的。
  • 原來帕金森氏症不是一種疾病,而是兩種
    近日《Brain》上發表了一項重大研究:帕金森氏症其實是兩種疾病,根據α-突觸核蛋白聚集體的不同起源,可以分為腦優先型(自上而下)和身體優先型(自下而上)。帕金森氏症的特徵是存在異常的神經內α-突觸核蛋白聚集體,它可能以一種類似朊病毒的方式在細胞間傳播。
  • 【Nature子刊】新進展:科學家發現帕金森氏病患者星形膠質細胞代謝...
    導言:帕金森氏病(PD)影響全球600多萬人,是世界範圍內第二大最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雖然帕金森氏病的確切病因仍然未知,但近年來,科學家已經證實了其病理學中的多種分子機制。近期,有研究人員發現了帕金森氏病患者體內星形膠質細胞的特殊代謝變化。星形膠質細胞(Astroglia),是哺乳動物腦內分布最廣泛的一類細胞,也是膠質細胞中體積最大的一種。
  • 大腦細胞類型的遺傳鑑定揭示帕金森氏病產生原因
    大腦細胞類型的遺傳鑑定揭示帕金森氏病產生原因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29 10:27:05 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Patrick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