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選擇性核輸出抑制劑ATG-016(Eltanexor)治療骨髓增生異常...

2020-11-30 美通社

上海和香港2020年11月26日 /美通社/ -- 致力於研發和商業化同類首款及/或同類最優血液及腫瘤學療法的領先創新生物製藥公司-德琪醫藥有限公司(簡稱「德琪醫藥」,香港聯交所股票代碼:6996.HK)宣布,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開展ATG-016(eltanexor)用於去甲基化藥物(HMA)治療失敗後,根據修訂國際預後積分系統(IPSS-R)中危及以上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MDS)患者的臨床試驗。該試驗是一項I/II期、單臂、開放性臨床研究,旨在評估ATG-016 (eltanexor)單藥治療的藥代動力學、安全性和有效性。

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是起源於骨髓造血幹細胞的一組異質性髓系克隆性疾病臨床表現為無效造血,外周血細胞減少,高風險向急性髓細胞白血病轉化。去甲基化藥物難治的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患者,中位總生存期(OS)僅為4-6個月,後續治療選擇有限。臨床前研究表明,選擇性核輸出抑制劑(SINE)化合物可阻斷多種腫瘤抑制蛋白(例如 p53, IkB, p21)的核輸出,導致其於核內積累並活化從而發揮抗腫瘤作用;另外SINE化合物還可減少多種與elF4E結合的致癌基因mRNA(c-Myc、 Bcl-2、Bcl-6、cyclin D)的出核及轉化,使腫瘤細胞選擇性凋亡。ATG-016屬於新一代SINE化合物,相比第一代核輸出抑制劑,ATG-016顯示出極小的血腦屏障滲透性和較廣泛的治療窗口,其在較高危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患者中表現出初步的抗腫瘤活性。

「ATG-016臨床試驗獲批體現了德琪醫藥研發團隊的高效執行力,也是德琪醫藥繼上市之後在中國大陸獲得的第一個臨床批件。」德琪醫藥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梅建明博士表示:「第一代選擇性核輸出抑制劑Selinexor已經顯示出對血液惡性腫瘤和實體腫瘤的廣泛活性,並獲得FDA批准用於復發難治多發性骨髓瘤和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ATG-016作為第二代口服SINE化合物,能夠降低血腦屏障滲透,具較廣泛的治療窗口,可潛在減少不良事件,提高藥物耐受性。」

關於ATG-016

ATG-016(eltanexor)是第二代選擇性核輸出抑制劑化合物。相較於第一代SINE化合物,ATG-016具較低的血屏障滲透及較廣泛的治療窗口,可以更好的耐受性實現更高頻次的給藥以及高濃度下更長時間的藥物暴露。因此,ATG-016或將適用於更多的適應症,我們計劃在中國開展針對MDS的I/II期臨床研究,並計劃進一步開發ATG-016用於在亞太地區高發腫瘤(如KRAS突變實體瘤)及病毒性感染相關的惡性腫瘤(如鼻咽癌)。

關於德琪醫藥

德琪醫藥有限公司(簡稱「德琪醫藥」,香港聯交所股票代碼:6996.HK)是一家專注於創新抗腫瘤藥物的亞太地區臨床階段生物製藥公司,德琪醫藥旨在為中國、亞太地區及全球各地的患者提供最前沿的全新作用機制的抗腫瘤創新療法。自成立以來,德琪醫藥已建立起擁有12款臨床及臨床前創新藥物的豐富產品管線,取得10個臨床批件,並在亞太地區開展9項跨區域臨床試驗。公司在研產品專注於創新的靶點或作用機制,並擁有成為同類首款潛力的藥物。德琪人以「醫者無疆,創新永續」為願景,力爭通過對全球首創和同類最優的專研與市場化,解決亞太乃至全球患者未滿足的臨床需求。

前瞻性聲明

本文所作出的前瞻性陳述僅與本文作出該陳述當日的事件或資料有關。除法律規定外,於作出前瞻性陳述當日之後,無論是否出現新資料、未來事件或其他情況,我們並無責任更新或公開修改任何前瞻性陳述及預料之外的事件。請細閱本文,並理解我們的實際未來業績或表現可能與預期有重大差異。本文內有關任何董事或本公司意向的陳述或提述乃於本文章刊發日期作出。任何該等意向均可能因未來發展而出現變動。

相關焦點

  • 德琪醫藥-B公布治療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的療法
    德琪醫藥宣布,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 開展ATG-016(eltanexor)用於去甲基化藥物(HMA)治療失敗後,根據修訂國際預後積分系統(IPSS-R)中危及以上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MDS)患者的臨床試驗。該試驗是一項I/II期、單臂、開放性臨床研究,旨在評估ATG-016 (eltanexor)單藥治 療的藥代動力學、安全性和有效性。
  • 免疫抑制劑ATG治療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效果如何?
    ATG/ALG對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的效果如何?根據美國NIH報告,11/25例血液學改善,療效多在用藥後2-3個月後出現。 ATG和ALG還可促進外周血單個核細胞分泌GM-CSF和1L-5,並可與骨髓造血前體細胞結合,促進酪氨酸激酶信號傳遞
  • 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發病關鍵找到
    由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血液學研究所肖志堅教授、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學中心腫瘤生物學家黃剛教授等帶領的科研團隊經過7年研究,揭示了低氧誘導因子α(HIF1A)是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MDS)發生的關鍵分子,這一發現有望給該惡性血液系統腫瘤的治療帶來突破。研究論文近日在線發表於國際腫瘤領域頂尖雜誌《腫瘤發現》上。
  • 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是怎麼分型的?
    謝謝你這麼好看還關注了我病友投稿:我今年49歲,三年前我得了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這個疾病,但是最近這段時間我感覺越來越嚴重了,我想做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移植手術,請問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分多少種?哪一種更好治?哪一種康復率較高?
  • 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的治療,2019版指南這樣說!
    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
  • 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能活多久?
    患者B投稿:身體一直沒勁,很無力,臉色也不好,去檢查說是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很害怕,想問問你們患有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能活多久?患者C投稿:我朋友患有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想知道他還能活多久?聽說會變成白血病?
  • 確診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需要做哪些檢查?
    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要做哪些檢查?1.血常規如果病人懷疑自己得了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的話,那麼我們建議大家先做血常規,看看三系是否正常,外周血細胞計數及塗片檢查。2.骨髓穿刺骨穿是診斷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的金標準,也是檢查眾多血液疾病的金標準,可以看到骨髓造血微環境的變化。做了骨穿基本上就可以確診是不是這個病了,骨髓多增生活躍或明顯活躍,少數病例可增生降低。血象和骨髓象呈病態造血表現。
  • 西安楊森啟動「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警覺日」疾病宣傳活動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血液內科李曉教授在會上呼籲關注疾病早期症狀,重視規範檢測、準確診斷和精準治療,從而降低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向急性髓系白血病轉化的風險。值得注意的是,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患者的中位發病年齡在65至70歲,而上海地區患者的中位發病年齡為58歲[4],有年輕化的趨勢。 然而,由於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早期症狀不明顯,我國公眾對疾病的認知度有限,很多患者未能得到及時診斷與治療。
  • 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最新研究進展_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_MDS_造血幹...
    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MDS)是一組由於造血幹/祖細胞水平損傷而產生的獲得性克隆性疾病,以無效造血和易轉化為急性白血病為特點
  • 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口服新藥進入NCCN指南!好醫友TRI:高危患者請...
    近日,已獲FDA批准的低甲基化藥物Inqovi(地西他濱和Cedazuridine)口服片劑,正式納入最新版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絡(NCCN)《臨床實踐指南》,用於治療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MDS)成年患者。
  • 有了這些症狀,一定要當心是MDS(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
    去醫院做了仔細檢查,醫生竟說是患了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我懷疑醫生是不是確診錯誤了……病人B投稿:單位體檢的時候,我也是學醫的,但是不是血液科,然後我被查出骨髓增生異常,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的發病原因?這個病發病有什麼樣的症狀?臨床上有什麼異常表現嗎?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在臨床中有哪些異常表現?
  • |白血病前期|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造血幹細胞移植...
    六十多歲的李大爺(化名)近一年內總是面色蒼白、乏力,活動後心悸、氣短,去當地醫院檢查發現其貧血、血小板減少等,骨髓穿刺檢查之後,他被診斷為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伴原始細胞增多。得到這一噩耗之後,他隨家人去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天津血研所)找到研究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的業內「NO.1」肖志堅教授面診,被推薦來我院血液內科進行接受治療。
  • 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的MRI研究進展
    作者:管文敏,餘衛,北京協和醫院放射科 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常規實驗室檢查,其外周血象以全血細胞減少為主,骨髓象則主要表現為骨髓增生活躍或明顯活躍。該病主要通過骨髓穿刺和/或活檢確診,並可以據此進行臨床分型。
  • MDS的診斷、評估以及治療指導,分子遺傳學檢測功不可沒!_骨髓增生...
    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MDS)的診斷相對比較困難,尤其是當血液學和骨髓細胞形態學改變輕微,原始粒細胞比例沒有增加以及核型正常時。自從FAB合作小組在1976年和1982年首次對MDS進行正式分類以來,MDS被定義為存在血液與骨髓細胞中與某些特徵性形態學改變相關的持續性血細胞減少。
  • 迭代上市的JAK抑制劑
    當STAT(信號傳導及轉錄激活因子)被磷酸化後,發生聚合成為活化的轉錄激活因子形式,進入細胞核內與靶基因結合,最終導致細胞功能改變。介導疾病的各路細胞因子傳遞受阻,這也是JAK抑制劑研究火熱的原因。 JAK抑制劑迭代上市 2012年輝瑞研發的JAK抑制劑託法替尼率先上市,目前,全球已獲批上市7款JAK抑制劑,其中2款屬第二代抑制劑。適應症囊括類風溼關節炎(RA)、骨髓纖維化、銀屑病關節炎、潰瘍性結腸炎、移植物抗宿主病等。
  • 前列腺增生的藥物治療(二)
    隨著我國社會人口的逐漸老齡化,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患病率逐步增高。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藥物有很多種,各種藥物分別適用於什麼樣的情況?患者究竟應該如何選擇? 磷酸二酯酶5型抑制劑 磷酸二酯酶5型抑制劑(PDE5I)原本是用來治療男性勃起功能障礙的藥物,枸櫞酸西地那非(又稱萬艾可或偉哥)就是屬於這一類,它通過抑制PDE5的水解活性來起到治療勃起功能障礙的作用。
  • 一例年輕的原發性骨髓纖維化病例引發的思考
    實驗室檢查 2016 年 10 月初診 骨髓細胞學:PMF: 骨髓增生減低,粒系佔 59%,幼紅佔 15%,巨核 5 個/片 骨髓活檢:ET 可能,局限區域見成纖維細胞增生,骨小梁略多、增粗(MF?)
  • 免疫抑制劑治療再障,怎樣促進治療效果?
    目前,免疫抑制劑治療再障多會用到環孢素A、ATG/ALG等,但對於剛確診的再障病友來說,你知道如果正確使用免疫抑制劑促進治療效果嗎?快來一起看看吧!
  • 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從分型到預後,一文攻破
    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MDS)是一類惡性造血克隆逐漸擴增導致正常造血衰竭的髓系腫瘤性疾病,表現為骨髓病態造血、細胞分化異常,外周血一系或多系細胞減少,具有轉化為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高風險1982年FAB協作組提出以形態學為基礎的MDS分型體系,主要根據MDS患者外周血和骨髓細胞發育異常的特徵,特別是原始細胞比例、環形鐵粒幼細胞比例、Auer小體及外周血單核細胞數量,將MDS分為5型:表2  FAB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