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信息研究院段路明團隊首次觀測到一階量子相變中的廣義相變...

2021-01-13 清華大學新聞網

清華新聞網5月26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段路明教授團隊與助理教授徐勇合作,在基於鈉原子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中,首次在理論上將相變動力學(Kibble-Zurek)機制推廣到一階量子相變,並實驗觀測到這種廣義的Kibble-Zurek機制。該成果論文「自旋玻色凝聚體一階量子相變中廣義Kibble-Zurek機制的觀測」(Observation of generalized Kibble-Zurek mechanism across a first-order quantum phase transition in a spinor condensate)近日在線發表於《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

對於二階量子相變,Kibble-Zurek機制提供了一個統一的理論來描述該系統相變動力學中的通用標度定律,在物理學與宇宙學中有廣泛應用。具體來說,Kibble-Zurek機制預測,通過調控系統參數將系統驅動跨過相變點的過程中,系統會經歷三個階段:絕熱階段,冷凍階段,然後再次進入絕熱階段。根據Kibble-Zurek機制預測,在線性掃描過程中,系統解凍的動力學相變點與線性掃描速度具有冪律標度關係。

與二階相變不同,一階相變在相變點處兩相共存。當系統偏離相變點時,也會有亞穩態的存在,這導致一階相變的標度關係通常不能用傳統的Kibble-Zurek機制描述。段路明團隊理論上發現對於一階相變,相關能隙由壓穩態和其相應的第一激發態決定,而非二階相變中的基態和相應的第一激發態決定。這個相關能隙的倒數決定了系統的弛豫時間,從而決定了系統解凍時的參數值。這一機制被稱為廣義Kibble-Zurek機制。段路明團隊進一步實驗觀測鈉原子凝聚體在極性相和反鐵磁相的一階相變中的冪律標度關係,發現該實驗結果與廣義Kibble-Zurek機制預測高度吻合(如圖所示)。該結果為進一步研究一階相變中廣義Kibble-Zurek機制奠定了基礎。

Kibble-Zurek實驗結果

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為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仇麗媛、梁海玉和楊炎彬,通訊作者為段路明教授和徐勇助理教授,其他作者包括交叉信息研究院博士後楊蒿翔和博士研究生田天。該項目得到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清華大學等支持。

論文連結:

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21/eaba7292

供稿:交叉信息研究院

編輯:呂婷

審核:程曦

相關焦點

  • 二維超導的量子Griffiths相變
    Griffiths從理論上預測,無序效應會定性地改變物相和相變臨界點的行為,特別是臨界點的動力學臨界指數將趨於無窮大,這種現象被稱作Griffiths奇異性。隨著時間推移,這一預測現已拓展到量子相變形成了量子Griffiths奇異性理論。所謂量子相變,是指在絕對零度下系統處於量子基態時隨著參數變化而發生的相變。
  • 科學家首次證實量子相變中量子金屬態存在
    來源:中國證券網新華社成都11月18日電 中外科學家攜手首次在高溫超導納米多孔薄膜中完全證實了量子金屬態的存在。該成果相關論文近日在國際期刊《科學》上以「first release(首次發布)」形式刊發。
  • 物理學院廖志敏課題組在拓撲超導相變研究中取得進展
    拓撲量子計算提供了一種退相干免疫的量子計算方式,拓撲量子比特在編碼過程中可免於環境噪聲的幹擾,計算保真度大大提高。理論表明,馬約拉納零能模滿足非阿貝爾任意子統計規律,是實現拓撲量子計算的最主要路徑之一。而如何精準調控馬約拉納零能模的產生和消失是當前拓撲量子計算領域面臨的一個重要挑戰。面對上述挑戰,該科研團隊長期開展了相關研究工作。
  • 進展|高壓比熱研究量子磁性相變
    新華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量子磁性系統的相變研究近年來在理論上進展迅速,從具有拓撲序的量子自旋液體 [1]到超越朗道-金茲伯格對稱性破缺理論的去禁閉量子臨界點[2] 以及具有湧現連續對稱性的新型一級相變[3] ,新的結果不斷出現。
  • 發現高壓下二氧化硫的非晶多形態相變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極端環境量子物質中心團隊利用金剛石對頂砧加壓裝置研究了高壓下二氧化硫的物性
  • 北大-廖志敏及其合作者︱在拓撲超導相變研究中取得進展
    隨著人類社會全面進入信息技術時代,無論是日常生活還是科學研究對計算機的算力要求越來越高。利用量子力學原理構建的量子計算機能夠顯著提高計算算力,將為信息高效處理提供一種更優質的平臺。近期,他們在狄拉克半金屬納米線體系中首次實現了馬約拉納零能模的門電壓調控。通過調節門電壓,控制納米線表面量子限制效應的出現和消失,進而調控體系的拓撲性質。由於該體系中電子的平均自由程遠大於空穴的平均自由程,當調節門電壓使得體系由電子導電進入空穴導電時,納米線表面由量子限制效應導致的子能帶能隙會逐漸消失,出現拓撲非平庸的狄拉克型能帶。
  • 王建波團隊氧化鋅納米線可逆結構相變研究獲突破
    ,實現了相變前後原子尺度結構變化的原位測定和基於第一性原理計算的機理理解。  近期,Physical Review Letters(《物理評論快報》)期刊在線發表了論文「Surface- and strain-mediated reversible phase transformation in quantum-confined ZnO nanowires」(《量子限域氧化鋅納米線中基於表面和應力效應的可逆相變
  • 超冷原子實驗驗證量子相變的時空對稱性
    然而當系統快速通過相變過程的時候,其演化過程是否也能用一個普適性理論來描述呢?針對這一問題,奇博(T. Kibble)於1967 年首先提出了奇博—祖瑞機制。奇博認為宇宙演化初期大尺度結構是可以由連續相變過程產生的[4]。而後祖瑞(W. Zurek)於1985 年進一步將此想法推廣至凝聚態系統中,以描述相變過程中拓撲缺陷的產生[1]。這一理論指出相變過程的時空尺度由單一參數決定。
  • 李政道研究所吳建達團隊在準一維材料的量子相變研究中取得突破
    近日,李政道研究所李政道學者吳建達的理論團隊與中國人民大學於偉強教授的核磁共振實驗團隊共同合作,在國際權威物理學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以「Quantum Criticality of the Ising-like Screw Chain Antiferromagnet SrCo2V2O8 in a Transverse Magnetic
  • 物理系《科學》發文 揭示拓撲誘導的磁性量子相變
    物理系《科學》發文 揭示拓撲誘導的磁性量子相變為可能的器件應用提供了一個理想的平臺        清華新聞網3月29日電 清華大學物理系的研究人員與合作者在拓撲絕緣體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發現了磁性摻雜拓撲絕緣體中由能帶拓撲量子相變而導致的磁性量子相變
  • 合肥研究院等在超高壓下氫氘混合物新相變行為研究中獲進展
    合肥研究院等在超高壓下氫氘混合物新相變行為研究中獲進展 2020-06-03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極端環境量子物質中心團隊副研究員劉曉迪
  • 觀測相變記錄材料結構變化過程
    Ge2Sb2Te5材料和Ag3.5In3.8Sb75.0Te17.7材料的相變模型 日本高亮度光科學研究中心(JASRI)、科學技術振興機構(JST)、理化學研究所、松下電器產業及筑波大學聯合宣布,成功地對用於DVD-RAM等可擦寫光碟的有代表性的相變記錄材料其結構高速變化的情況進行了觀測
  • 量子力學科普:量子相變,從一個狀態到另一個狀態的華麗變身
    今天和大家聊一聊在微觀粒子世界中一個很神奇的現象:量子相變。量子相變這個名詞雖然看起來很高端大氣上檔次,但理解起來卻並不難,因為量子相變與量子糾纏、量子隧穿現象等不同,量子糾纏、量子隧穿只能發生在微觀量子世界,它們是微觀粒子特有的量子效應,宏觀世界找不到可以參考的現象,但量子相變卻可以在宏觀世界中找到類似現象來做參考,以方便我們去理解,閒話不多說,下面直接開講。
  • 科學家確定從普通物質到夸克物質相變溫度
    記者6月24日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中美印科學家合作烹製了宇宙大爆炸「夸克湯」,從而在世界上首次確定從普通物質到夸克物質的相變溫度。
  • 量子中心林熙課題組與合作者在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體系量子相變與標...
    量子霍爾效應中,從一個量子平臺到另一個量子平臺的相變可以用標度行為描述,目前已有一些理論研究和實驗工作。二維體系除了量子霍爾效應,還有很多其他有趣的量子現象,比如近些年為人熟知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和新奇的軸子絕緣體態。軸子絕緣體態的特徵之一是其零霍爾電導,並且在拓撲絕緣體薄膜上下表面有反平行磁化的條件下出現。拓撲絕緣體薄膜上下表面有平行磁化時,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可能出現。
  • ...報導量子中心何慶林研究員等反鐵磁序誘導拓撲相變的研究成果
    通過在拓撲絕緣體中引入、操作鐵磁有序能產生許多新穎的物理現象,如k空間的非平庸拓撲相變,因此凝聚態物理領域對磁性拓撲絕緣體的研究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在磁性拓撲絕緣體中,由於時間反演對稱性的破缺,拓撲絕緣體的表面態將會打開一個交換帶隙,產生一定的貝裡曲率,因此系統具有內廩的反常霍爾效應。
  • 中國科大實驗驗證糾纏魯棒性與拓撲相的關係
    我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行走方向取得新進展:該團隊李傳鋒、韓永建和許小冶等人首次提出並實驗驗證量子行走中糾纏魯棒性在不同拓撲相下存在顯著差異,並以此進一步實現了拓撲相及其相變的探測。量子糾纏已被證明在量子度量、量子密鑰分發和量子計算等量子信息處理過程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建立系統拓撲性質與糾纏魯棒性之間的聯繫是量子信息中的重要問題,為此既需要量化系統中的糾纏度量,還需要對系統的拓撲相進行完整分類。量子行走系統提供了研究二者關係的一個關鍵平臺。
  • 用中學生能看懂的語言講2016諾貝爾物理獎:拓撲相變與拓撲相
    Michael Kosterlitz用漩渦(拓撲概念)解釋了薄層物質的一種特殊形式的超導超流相變。David J. Thouless等人用陳數(陳省身數,Chern numbers)等拓撲不變量解釋了實驗觀測到的按整數倍變化的霍爾電導率。F. Duncan M.
  • 三能級量子系統幾何特性完整觀測首次實現
    隨著量子物理學的發展,幾何方法已成為觀測量子系統非經典行為和奇異特性的工具,因此對量子系統的幾何特性的研究,無論是對量子力學基礎研究還是量子信息處理應用都具有重要意義。以二能級量子系統(量子比特,qubit)為例,其量子態空間可由三維歐幾裡得空間中的單位球來描述,也即著名的Bloch球。因此,量子信息處理中對qubit量子態的製備、演化及測量都可在Bloch球中實現可視化的幾何描述。
  • 他曾是中科大最年輕教授,現全職回國與姚期智合作量子信息
    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 圖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獲悉,在辭去美國密西根大學費米講席教授職位後,量子信息科學家段路明近日獲聘成為首位「清華大學基礎科學講席教授」。同比他年長三歲的著名量子信息科學家潘建偉一樣,段路明出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兩人在本世紀初嶄露頭角,並被破格晉升為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