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太陽黑子減少,全球厄爾尼諾事件,北極海冰降至最小值,今年冬天是否會出現冷冬?
感謝提問,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分別對太陽黑子、厄爾尼諾現象以及冷冬的概念全面了解一番,才能分析出太陽黑子活動對地球溫度的影響。
太陽黑子
前面我們講到了太陽是地球上光和熱的源泉,因此太陽活動的強烈對地球的影響就不言而喻了。
太陽黑子屬於一種自然現象,它是發生在太陽光球層上的一種太陽活動,是太陽活動中最基本,也是最明顯的一種活動現象。
雖然名為「太陽黑子」,但它其實並不「黑」,而且實際上它是太陽表面一種熾熱氣體的巨大漩渦,溫度在4000度左右,相比太陽光球6000度左右的溫度明顯要低很多,因此看上去要暗淡很多。一般情況下太陽黑子很少單獨活動,基本上都是成群出現,並且一旦大黑子群具有漩渦結構時,就預示著太陽上將有劇烈的變化。
關於太陽黑子的形成,目前尚無科學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與太陽磁場有著密切的關係。從現有科學研究來看,太陽黑子的活動周期為11.2年,且黑子爆發對地球的磁場也會產生影響,在黑子數量增加最顯著的年份,這種磁極顛倒的狀況與歷史上若干地球變冷時期的相關太陽變化類似,但至於黑子數增加是否預示著地球將會變冷同樣尚無定論,還有待進一步的觀察和研究。
厄爾尼諾現象
厄爾尼諾現象指的是赤道中、東太平洋表層海水大範圍持續異常偏暖,直接導致全球性氣候反常的現象。厄爾尼諾現象的出現,主要是南半球赤道低氣壓帶的東南信風減弱,造成原本在信風作用下自東向西流動的南赤道暖流活動也隨之減弱,下層冷水上泛補充較少,使得大範圍表層海水溫度增高或難以降低。
厄爾尼諾現象的出現,雖然就全球而言年降水量明顯比正常年份要多一些,但它同樣會造成一些地區出現旱的旱澇的澇,比如南美洲太平洋沿岸各國將遭受洪澇災害的影響,南亞至大洋洲一帶的許多國家則出現嚴重乾旱,而我國也將受其影響出現南澇北旱的現象,由於將明顯增多或明顯減少,對當地的生產生活都會帶來較大的影響。
冷冬
冷冬和暖冬都是氣象學上的一種名詞,分別表示冬季平均氣溫低於或高於常年值的一種現象,即某地區某年整個冬季的平均氣溫低於或高於常年值(也稱「氣候平均值」)。以我國為例,每年的12月至次年2月為冬季,且常年值取最近30年的均值,目前最新的冬季氣象平均值取的是1981~2010年這30年的平均值。
最近我國的一些地方先後迎來了入秋以來的首場降雪,就在昨天緯度相對較低的湖北神農架也不例外,但相比去年的首場降雪卻足足晚了21天(去年首次降雪時間是10月1日),如果單看降雪時間的先後,能不能判斷是暖冬還是冷冬呢?
很顯然,判斷某一區域是暖冬還是冷冬,簡單的摳一下定義就能搞清楚,講的是一整個冬季相比最近30年的均值,而冬季還未來臨或者還未結束,怎麼可能有完整的數值呢?
而且,通常情況下很多人都將天氣與氣候的概念混為一團,可能連續幾天出現雨雪天氣並且非常溼冷就將其與冷冬聯繫起來。
實際上自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由於人類焚燒化石燃料和石油等化學物而使得溫室氣體大量排放,導致全球氣候持續變暖,而全球氣候變暖的危害之一就是某些地區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
以上內容,歡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