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榮幸和責任:為「兩彈一星」人物出書

2021-01-08 百味年華回憶錄

前不久,天津市百味年華文化傳媒公司接到了汪宗沂老人的委託,為他編印出品回憶錄。從汪老提供的素材中我們看到,他的前半生和我國的 「兩彈一星」事業密切相關,我們立即感到,「兩彈一星」為國之重器,王老的回憶錄承載著國防科技事業發展成就的榮光。

汪老1956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三十多年的軍旅生涯中,他先後在東北炮兵部隊、國防科工委所屬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西昌第二十七基地、馬蘭核武器試驗基地、昆明反導試驗基地、江陰海上測量船基地等處服役,從戰士、無線電員、遙測技師、辦公室主任、遙測大隊長,到軍級單位副參謀長等不同崗位上工作過、奮鬥過、奉獻過。1987年轉業到天津工作,曾任天津市第二輕工業局副局長,如今已屆耄耋之年。

在國防科技戰線,汪老曾在七個省區、五個基地和數十個基層單位服役,承擔著「兩彈一星」研發試驗的服務保障任務,駐紮之地大多是地廣人稀的邊遠地區。汪老和成千上萬的幹部戰士、技術人員一樣常年伴隨著邊關冷月,經歷著大漠風沙、海上風暴的洗禮,真正踐行了「志在邊疆躍紅日,樂在天涯戰惡風」的豪言壯語。在汪老傳記的素材中,還能看到國防科技戰線官兵特有的詩句:「願做革命一塊磚,東西南北任黨搬。搬在大樓不驕傲,搬在小號心也甘!」汪老曾經親自參與或親眼目睹了1964年10月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試驗、1967年10月我國飛彈核武器試驗、1970年4月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髮射試驗、1970年10月我國第一艘核潛艇推向海洋試驗。在汪老的回憶錄素材中有許多專用詞彙,諸如「測控」「航拍」「攔截」「觀測搜索」「兩彈結合」「飛彈落區」「運載火箭試驗」「預定海域」「潛艇水下發射」等等,這不僅是國防科技試驗任務的特殊用語,也是他軍旅生涯中的一個個特殊的閃光點。

汪老在「兩彈一星」的服務保障工作上作出了突出成績,多次立功受獎,獲得殊榮。1972年,他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新疆廳受到了全國人民尊敬的周恩來總理和聶榮臻元帥、兩彈元勳錢學森的接見;他還曾接受過我國老一輩黨政軍領導人張愛萍、王震、耿飈的檢閱;他曾陪同陳彬、伍紹祖、聶力等領導到基層部隊調研;他先後在孫繼先、慄在山、李福澤等「兩彈一星」功臣的領導下工作,並學習和繼承了愛黨愛國、艱苦奮鬥、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奮鬥不息的革命精神和光榮傳統。

汪老執筆huiyiguoqv

由於汪老曾為「兩彈一星」事業作出過貢獻,所以他的戰友關俊卿老先生在回憶錄的序言中寫到:「回憶過去是一種幸福。」我們在接受為汪老編印出品回憶錄的委託後也感到,這對百味年華來說,也是一份榮幸、一份光榮的責任。

相關焦點

  • 我們為什麼要發展「兩彈一星」
    「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登攀」的「兩彈一星」精神,已經成為我們偉大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詮釋這個時代的獨特內涵。  ——張翔  我們現在研究「兩彈一星」的歷史,不僅僅是研究「兩彈一星」事業自身的發展、它取得的成果和研製的過程,而且我們還想要回答這樣一個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在問的問題:我們為什麼要發展「兩彈一星」?
  • ...主題教育蓋達組織開展弘揚老科學家精神和「兩彈一星」精神活動
    為推動老一輩科學家對黨忠誠、不計名利、甘於奉獻的精神品質及其培育鑄就的「兩彈一星」精神繼續在新時代,特別是在當前疫情防控背景下發揮重要作用,中國科學院「攻堅克難 愛國奮鬥」黨員主題教育基地在中國共產黨第99個生日來臨之際,系統梳理17位曾在中國科學院工作過的「兩彈一星」元勳人物簡介,設計製作學習素材在官網、官網發布。
  • 兩彈一星功臣袁承業辭世 為中國萃取劑化學之父
    文匯APP圖原標題:94歲「兩彈一星」功臣袁承業辭世:國家的需要,就是我責任又一位為「兩彈一星」作出重要貢獻的科學大家離我們而去。今天(1月11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獲悉,「兩彈一星」功臣、著名有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袁承業,因病醫治無效,於1月9日晚在上海與世長辭,享年94歲。
  • 伏羲和大禹,當年看到了啥?以至古人視「河出圖,洛出書」為祥瑞
    伏羲和大禹,當年看到了啥?以至古人視「河出圖,洛出書」為祥瑞 上古奇幻巨著《山海經》一書中,記錄了許多古人認為的祥瑞神獸,如麒麟、青龍、鳳凰、仙鹿、鸞鳥、喜鵲、玄鳥等傳說中神奇虛實的動物。
  • 爭做「兩彈一星」精神的新時代傳人
    牢記囑託,義不容辭扛起傳承責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兩彈一星』精神激勵和鼓舞了幾代人,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一定要一代一代地傳下去,使之轉化為不可限量的物質創造力。」今天我們這代人,要學習我們的先輩,在國家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奉獻一切,為祖國建功立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主任韓斌在主旨演講中飽含深情的話語道出了新時代新青年的責任擔當。  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濟師王安民在主旨演講中說,黨中央把核工業交到我們這代人手中,是莫大的信任,也是沉甸甸的責任。
  • 弘揚「兩彈一星」精神 國科大展出23位元勳肖像畫
    「兩彈一星」功勳人物肖像畫展在國科大舉辦。供圖中新網北京9月15日電 (記者 孫自法)為弘揚「兩彈一星」精神,推動大學生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中國科學院大學(國科大)在新學期開學之際,在其圖書館舉辦「兩彈一星」功勳人物肖像畫展,展出全部23位「兩彈一星」元勳的個人肖像畫和群像。中科院院長、國科大名譽校長白春禮院士,中科院副院長、國科大校長李樹深院士,國科大副校長董軍社等參觀「兩彈一星」功勳人物肖像畫展。白春禮指出,可以進行巡展,以擴大對科學家精神和「兩彈一星」精神的宣傳。
  • 今天,致敬「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
    今天,致敬「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 2019-09-18 19: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物院」的年輕人:「兩彈一星」精神的時代傳人
    她猶豫再三,最後被父親的一句話深深打動:「你回來,能為國家作更大貢獻。」 她回到了「中物院」,先後負責院內外多個高安全信息系統和業務系統的測評任務,發現並協助整改安全隱患數百項,現已成長為單位內信息安全方面的中堅力量。她漸漸體會到了父親的自豪感,她說:「我已下定決心,要在這裡,為國家做一輩子的事情。」 「把個人所能融入國家所需,才是最大的成就。」
  • 首屆「兩彈一星」精神高層論壇開幕
    首屆「兩彈一星」精神高層論壇開幕 2020-10-17 21:27:24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王詩堯 責任編輯:王詩堯
  • 23位兩彈一星元勳已有17人離世 媒體解析其功績(1)
    觀海內參記者統計發現,截止目前,23位兩彈一星功臣中已有17人離我們而去。「兩彈一星」部分元勳合影 「兩彈一星」功臣中17人辭世1999年9月18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之際,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隆重表彰為我國「兩彈一星」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並授予他們「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分別為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吳自良、陳芳允
  • 《毛澤東和中國兩彈一星事業》暨《百名將軍·名家書贊毛澤東...
    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1964年4月2日接見鈾礦地質會議人員,在接見中,鄧小平說:「你們要大膽去幹,幹好了是你們的,幹錯了是我們書記處的。 編者按 為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毛澤東和中國兩彈一星事業》暨《百名將軍·名家書贊毛澤東》大型主題展覽海南首展5月21日在省博物館開幕。本報今日特選登部分圖片,以饗讀者。 本次展覽由省委宣傳部、中國紅色文化國際交流促進會、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兩彈一星」歷史研究會聯合主辦,省博物館、省圖片社協辦。
  • 第二炮兵官兵關於「兩彈一星」精神的四問四答
    方法:現場參觀、組織討論交流和心得體會展評這是第二炮兵裝備研究院開展學習「兩彈一星」精神專題教育的記錄,也是他們持續用「兩彈一星」精神培塑科研幹部好樣子的一個縮影。辦公樓以「國」字布局,寓意「兩彈一星」是國之重器;辦公樓大廳內題為《忠誠於黨》的浮雕,寓意秉承「兩彈一星」精神,忠誠黨的科研事業;院徽上3條昂首問天的軌跡線,代表「兩彈」和「一星」,寓意秉承精神、面向未來、創新發展……走在營院裡,記者處處感受到用「兩彈一星」精神精心營造的濃厚文化氛圍。
  • 將「兩彈一星」文化傳承永遠
    「兩彈一星」實踐的現實意義 「兩彈一星」鑄就了共和國的核盾牌,奠定了我國國防安全體系的基石。新中國成立後,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實施全面的封鎖和打壓,多次對我實施核威脅。「兩彈一星」為我國戰略核力量的建立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武器裝備保障,促進了我國戰略威懾體系的形成。我軍核反擊能力的建立和發展,極大地提升了我國的國防實力。
  • 上海浦東上鋼新村街道「兩彈一星」黨支部——講述動人故事 傳承...
    「年輕時,我們響應國家號召,只為強國。退休後,我們的想法很真誠也很直接,就是要把我們當年那些身邊的故事講出來,把『兩彈一星』的精神傳承下去。」陳福良說。這些見證了「蘑菇雲」升空的人們,籌建了全國第一個由社區主辦的「兩彈一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 很榮幸,我們成為上海市消防協會會員單位
    很榮幸在2019年9月初晉升為SHANGHAI FIRE PROTECTION ASSOCIATION (SFPA)上海市消防協會會員單位。曉築·老妖精(上海曉築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一直以來熱衷於消防事業的參與和積極支持上海市消防協會的工作,終得其所。
  • 表彰「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的由來『兩彈一星往事』
    可是,由於各種原因,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我們的原子彈爆炸了30多年之後,那些為國家做出過卓越貢獻的科學家仍然鮮為人知,仍然默默無聞,我覺得應該到了讓人們知道並記住這些無名英雄的時候了。把「兩彈一星」精神弘揚光大,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我覺得如果父親活著,一定會支持這樣做的。 有一天,我在參加一個活動時,碰到朱鎔基總理,把自己的想法簡單講了一下。
  • 「兩彈一星」精神的深厚意蘊
    「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登攀」的「兩彈一星」精神形成於20世紀50至70年代,是我國老一輩科學家在自主完成原子彈和氫彈爆炸、飛彈飛行和人造衛星發射的過程中,自覺培育踐行的一種崇高精神,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和科學精神的突出體現,是中國人民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為中華民族創造的寶貴精神財富。
  • 23位「兩彈一星」元勳:畢業於國內哪些大學?有什麼樣的學歷?
    策劃|冷絲欄目|絲說大學人物從學歷學位看,「兩彈一星」23位元勳中,本科學歷3人,約佔13%;碩士研究生6人,約佔26%;博士研究生14人,約佔61%。他們全部畢業於國內外名牌大學。兩彈一星元勳畢業的大學和學科「兩彈一星」元勳就讀的大學和取得的學歷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
  • 「兩彈一星」精神「花甲又青春」:做隱姓埋名人、幹驚天動地事
    圖為傳承「兩彈一星」精神青年英才論壇開幕式現場。 張添福 攝中新網西寧9月7日電 (記者 張添福)傳承「兩彈一星」精神青年英才論壇7日在青海西寧開幕。期間,與會者考察「新青海精神高地」主題教育展館、觀看話劇《永懷之歌》、聆聽理想信念教育報告《「兩彈一星」精神永放光芒》,同時,參加「兩彈一星」的時代價值、「兩彈一星」精神的傳承與踐行、「兩彈一星」紅色資源的有效運用三個邊會。圖為青海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王宇燕致辭。
  • 中國科學院與「兩彈一星」
    「兩彈一星」功勳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