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天津市百味年華文化傳媒公司接到了汪宗沂老人的委託,為他編印出品回憶錄。從汪老提供的素材中我們看到,他的前半生和我國的 「兩彈一星」事業密切相關,我們立即感到,「兩彈一星」為國之重器,王老的回憶錄承載著國防科技事業發展成就的榮光。
汪老1956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三十多年的軍旅生涯中,他先後在東北炮兵部隊、國防科工委所屬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西昌第二十七基地、馬蘭核武器試驗基地、昆明反導試驗基地、江陰海上測量船基地等處服役,從戰士、無線電員、遙測技師、辦公室主任、遙測大隊長,到軍級單位副參謀長等不同崗位上工作過、奮鬥過、奉獻過。1987年轉業到天津工作,曾任天津市第二輕工業局副局長,如今已屆耄耋之年。
在國防科技戰線,汪老曾在七個省區、五個基地和數十個基層單位服役,承擔著「兩彈一星」研發試驗的服務保障任務,駐紮之地大多是地廣人稀的邊遠地區。汪老和成千上萬的幹部戰士、技術人員一樣常年伴隨著邊關冷月,經歷著大漠風沙、海上風暴的洗禮,真正踐行了「志在邊疆躍紅日,樂在天涯戰惡風」的豪言壯語。在汪老傳記的素材中,還能看到國防科技戰線官兵特有的詩句:「願做革命一塊磚,東西南北任黨搬。搬在大樓不驕傲,搬在小號心也甘!」汪老曾經親自參與或親眼目睹了1964年10月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試驗、1967年10月我國飛彈核武器試驗、1970年4月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髮射試驗、1970年10月我國第一艘核潛艇推向海洋試驗。在汪老的回憶錄素材中有許多專用詞彙,諸如「測控」「航拍」「攔截」「觀測搜索」「兩彈結合」「飛彈落區」「運載火箭試驗」「預定海域」「潛艇水下發射」等等,這不僅是國防科技試驗任務的特殊用語,也是他軍旅生涯中的一個個特殊的閃光點。
汪老在「兩彈一星」的服務保障工作上作出了突出成績,多次立功受獎,獲得殊榮。1972年,他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新疆廳受到了全國人民尊敬的周恩來總理和聶榮臻元帥、兩彈元勳錢學森的接見;他還曾接受過我國老一輩黨政軍領導人張愛萍、王震、耿飈的檢閱;他曾陪同陳彬、伍紹祖、聶力等領導到基層部隊調研;他先後在孫繼先、慄在山、李福澤等「兩彈一星」功臣的領導下工作,並學習和繼承了愛黨愛國、艱苦奮鬥、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奮鬥不息的革命精神和光榮傳統。
由於汪老曾為「兩彈一星」事業作出過貢獻,所以他的戰友關俊卿老先生在回憶錄的序言中寫到:「回憶過去是一種幸福。」我們在接受為汪老編印出品回憶錄的委託後也感到,這對百味年華來說,也是一份榮幸、一份光榮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