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累計投入4420.5億元買理財 741家A股公司參與

2021-01-11 中國證券網

  將閒置資金用購買理財產品的方式「盤活」,素來是兩市公司的共性特徵之一。

  據Wind數據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1月1日至6月30日,下同)共有741家公司參與了購買理財產品,總計購買的理財產品數量為4663個,累計投入資金總額約為4420.5億元。

  「公司在確保不影響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建設和募集資金使用,以及保證資金安全的情況下,使用部分閒置募集資金進行保本型理財,有利於提高募集資金使用效率,能夠獲得一定的投資收益,符合公司及全體股東的利益。」對於購買理財產品的行為,上市公司如是解釋。

  117家公司10億元買理財

  從投入理財金額情況來看,認購理財產品的金額累計超過10億元的即有117家,其中,3家公司認購金額超過100億元;持有的理財產品個數排序情況則顯示,有38家公司持有20個以上的理財產品。
  參與購買理財產品的形式上,多是公司經董事會審議批准,在一定額度內滾動使用資金購買理財產品,並提定一名高管負責此事。

  「同意公司使用累計不超過人民幣 25000萬元的閒置自有資金購買理財產品。在該額度內,資金可以滾動使用。購買理財產品以公司名義進行,公司董事會授權公司財務總監在上述額度範圍內行使具體決策權。」有上市公司的公告提及。

  從過往的公告中可知,購買理財產品的企業中,有嘗到「甜頭」之後追加資金投入的情況出現,例如,有企業在2015年經董事會審議,「在保證資金流動性和安全性的基礎上, 計劃使用不超過人民幣2億元額度的閒置自有資金用於合作銀行保本型短期(本外幣)理財產品的投資。」不過,隨後公司追加了額度,「增加6億元額度的閒置自有資金用於上述投資。」2016年,公司「在確保不影響資金流動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增加2億元 額度用於購買保本型短期(本外幣)銀行理財產品,即公司使用暫時閒置自有資金的理財額度增加至10億元。

  收益大多在4%以下

  上市公司購買的理財產品種類來看,銀行理財產品和信託產品等皆有,產品期限從短短數天到上百天不等,收益率來看,大部分收益率在3%至4%之間,少部分產品的收益率可超過5%。

  對於購買理財產品的收益情況,上市公司的公告中也有一定的解釋,「購買的銀行短期理財產品收益率預計高於銀行同期存款利率,且不需要提供履約擔保。」

  資金來源上,既有公司的自有資金,也有公司的募集資金。由於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使用的資金中,有一部分來自募集資金,因此有投資者也對這部分資金的安全表示擔心,對此,亦有公司在公告中解釋,「本次擬使用部分閒置募集資金進行結構性存款或購買保本型理財產品是根據公司經營發展和財務狀況,在確保公司募投項目所需資金和保證募集資金安全的前提下進行的,履行了必要的法定程序,有助於提高募集資金 使用效率,不影響公司主營業務的正常發展,不影響募集資金項目的正常進行,不存在變相改變募集資金用途的行為。通過進行適度的低風險短期理財,對部分閒置的募集資金適時進行現金管理,能獲得一定的投資收益,有利於進一步提升公司整體業績水平,為公司和股東謀取更多的投資回報。」

相關焦點

  • 全國上半年累計新增減稅降費11709億元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李苑)稅務總局減稅辦常務副主任、收入規劃核算司司長蔡自力23日在稅務總局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今年上半年,全國累計新增減稅降費11709億元,其中減稅10387億元。據悉,新增減稅主要包括增值稅改革減稅4369億元(其中調整增值稅稅率翹尾減稅1184億元,深化增值稅改革減稅3185億元),小微企業普惠性政策減稅1164億元,個人所得稅兩步改革疊加減稅3077億元。他表示,落實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讓企業和人民過好日子,政府就要過緊日子。短期看,減稅直接體現為政府減收,隨著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的落地,上半年稅收收入增速明顯回落。
  • 中興通訊前三季度營收741.3億元 持續高研發投入共建5G新業態
    2020年1-9月,中興通訊實現營業收入741.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4%。前三季度研發投入達107.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3%,佔營收比例的14.6%。  前三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27.1億元人民幣;歸屬於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扣非淨利潤14.5億元人民幣;基本每股收益為0.59元人民幣。
  • 武漢控股等五家上市公司一年半環保研發投入不及1000萬
    第二,較2015年全年相比,環保行業在2016年上半年的投入有所縮水,具體體現在研發營收佔比及研發費用增速上。  第三,環保設備製造企業研發投入佔比普遍較高,環保監測類偏高;環保工程類企業研發投入佔比偏低,尤其是水處理行業。  第四,有5家環保企業一年半研發投入不及1000萬元,有15家企業2015年研發費用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不足2%。
  • 2092家A股公司預告上半年業績 近四成增幅50%以上
    在已披露上半年業績預告的2092家A股公司中,共有1415家公司預喜(包括預增、略增、扭虧等),佔比67.64%。其中,757家公司的預計淨利潤最大同比增幅不低於50%,佔比為36.19%。  分行業看,鋼鐵、建材、房地產等板塊上半年業績增勢喜人,是構築A股公司整體增長的主力。
  • A股四大「牛虻」上半年吸金超萬億
    證券時報記者統計發現,今年上半年193隻新股(含未掛牌公司)總募資1466億元,創下近年IPO募資紀錄;上市公司增發再融資4536億元;而上市公司持股5%以上的重要股東減持套現市值約3691億元;高管套現總額約1259億元。  即便是最近滬指暴跌的幾個交易日,「牛虻」也叮咬上市公司不放。
  • 歐普照明上市五年累賺35億分紅11億 總資產近80億投資理財佔比過半
    三季報顯示,今年前九個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2.30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簡稱淨利潤)5.09億元,同比分別下降9.35%、15.46%。但第三季度,營業收入、淨利潤重回兩位數增長軌道。歐普照明是一家盈利能力穩定、財務十分健康的公司。2016年上市以來,公司累計盈利約35億元,年均盈利約8億元。與之相匹配的是,公司現金流穩定。
  • 衍生品公司賺錢嗎?16家公司的上半年:13家賺錢,2家虧損超千萬
    那麼以衍生品為主營業務的公司,上半年過得好嗎? 我們統計了16家上市或在新三板掛牌公司的2019年上半年財務數據。 其中,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有13家,即佔比約80%的公司能夠盈利,但在盈利的同時能實現較上年同期增長的公司,只有4家。 這個情況明顯好於動畫內容製作公司。
  • 透視上市公司投資收益:貢獻淨利逾兩成,助推部分公司扭虧
    上漲行情中上市公司證券投資意願強烈上市公司利用閒置資金進行理財、證券以及其它對外投資獲取收益,最早可追溯至A股市場成立之初。從近十年數據來看,參與投資的公司數量及投資金額整體呈上升趨勢。2008年至2013年,參與證券投資的企業數量逐年上升,證券投資金額也逐年增加,2013年990家公司證券投資金額達5913.34億元。2014年參與證券投資公司數量及投資金額均達到高峰,投資金額超過9400億元。2015年以後,參與證券投資的公司數量及投資金額均大幅下降。2015年參與投資的上市公司數量有460家,僅佔市場總數量的16.43%,投資金額較上一年也減少近40%。
  • 技術派的較量:15家數字科技代表公司一年「成績單」
    其中,區塊鏈電子發票上線一周年來,開出電子發票超600萬張,累計開票金額達39億元,覆蓋超過113個明細行業。 4. 京東 在研發投入上,2019年前三季度,京東研發投入為110.28億元,較上一年同比增長27.61%,對比2018年,2018年全年研發投入為121.44億元。
  • 盈虧險企佔比「平分秋色」 四家虧損超10億元
    近期,隨著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報告陸續披露,壽險公司今年上半年的盈利情況也隨之出爐。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除上市險企及旗下壽險公司、安邦系旗下壽險公司等險企之外,已有67家壽險公司披露了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其中,有34家盈利,合計淨利209億元;33家出現虧損,合計虧損90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壽險公司今年上半年淨利潤出現分化。
  • 2016上半年21家水處理上市公司業績對比分析
    截至目前為止,上市公司2016年上半年的營收財報基本都已經披露完畢,據OFweek節能環保網小編統計的A股21家水處理上市公司整體業績良好,其中營收超10億的企業有4家,其他的也均超億元,在21家上市企業中,17家企業營收實現了增長,有15家企業淨利潤實現了增長。
  • 你不可不知的9種投資理財陷阱
    e租寶上線僅僅505天,就吸金高達747億元,吸引投資用戶高達90萬以上,成為僅次於陸金所、網信理財、紅嶺創投的第四大網際網路金融玩家。而這一切,靠的正是其創始人丁寧超乎尋常的運作手法。從成立之初,e租寶就打著「一元起投」,普惠金融的噱頭,並承諾9%-14.6%的年化收益率,吸引了大批投資者。同時,為了吸引更多人投入,開始了大規模的廣告轟炸模式。
  • 影視公司2017年上半年年報: 萬達電影營收66.54億元, 華策盈利近3億
    7月3日,萬達電影公布2017年半年度經營簡報,簡報顯示,2017年1—6月,萬達電影實現營業收入66.54億元,同比增長16%。截止2017年6月30日,公司已開業影院455家,4000塊銀幕。在院線方面,萬達當之無愧是老大。今年5月,萬達電影還3億元入股博納影業,博納旗下的博納影院,也將加盟萬達院線,院線的版圖又擴大了。
  • 18家上市玻璃公司上半年「成績單」簡析
    18家企業中,營業收入相比去年同期增長的有7家;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的有8家;上半年計為虧損的企業為3家……8月如期結束,各大上市玻璃公司也曬完了自己的半年報「成績單」。我們選取了18家在行業內比較有代表性的玻璃行業上市公司,逐一翻閱了它們的半年報。
  • A股綠色周報|22家上市公司暴露環境風險 全聚德子公司排汙超標被罰
    百年老字號企業旗下公司汙水超標排放、3.5億元大項目邁過環評關……9月第2周(9月7日~9月13日),哪些上市公司的環境保護與信披責任亮起了紅燈?又有哪些企業項目獲得環評綠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9月第2周搜集到的數據顯示,共有22家上市公司近期暴露了環境風險,主要分布在北京、浙江、湖北、江蘇等區域,其中,9家屬國資控制企業,市值超500億元的有6家。在環境風險之外,9月第2周,有5家上市公司4個項目最終獲得環評通過,投資額合計約5.3億元。
  • 南陽快遞業上半年收入5.28億元,你貢獻多少?
    近日,南陽市快遞行業交出了上半年「成績單」:南陽市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6720.92萬件,同比增長58.99%;快遞業務收入累計完成5.28億元,同比增長44.68%。上半年,南陽市快遞業務量和業務收入均位居全省第五位。
  • 「2019全球25大生物技術公司」榜單發布,5家中國藥企上榜!
    恆瑞醫藥(市值3988億元,排名第7)   作為國內創新藥龍頭企業,恆瑞一直以來備受市場矚目。此前,恆瑞醫藥發布三季報稱,公司2019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69.5億元,同比增長36%;實現歸母淨利潤37.3億元,同比增長28.3%;扣非後淨利潤35.4億元,同比增長27.3%。
  • 2017上半年IPO成績單:有人獨攬13家 這些VC/PE賺翻了!
    以投入產出比來衡量,同創偉業算是項目成功率最高的本土創投之一。毅達資本:5家IPO,超越2016年IPO企業數量脫胎江蘇高投3年,邁向市場化運作的毅達資本迎來了收穫期,過去半年收穫了5家IPO企業,一舉打破了2016年4家IPO公司的記錄。
  • 海航集團三家公司上半年盈利大增
    2繼海航控股上周五披露上半年業績後【相關:】,海航集團又有下多家公司披露上半年業績。業務涵蓋地產、機場、物業、免稅、酒店的海航基礎,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8.71億元,同比減少46.2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9.88億元,同比增長33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