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斤!袁老又定了下一個「小目標」
袁隆平:我的工作非常有意義,要從「90後」一直搞到「100後」
華聲在線11月3日訊 「我們的近期目標是要把這個品種和技術向全省、全國推廣開來,做到兩分地就可以養活一個人,就是說一畝地1500公斤能養活5個人,為我們國家的糧食安全做出我們的貢獻。」今日,第三代雜交水稻雙季畝產突破3000斤新聞發布會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舉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表示,遠期目標是雜交水稻一季稻要達到畝產1200公斤,雙季稻要達到畝產2000公斤。
「專家組根據農業部超級稻的驗收辦法,按照農業部規定的產量計算公式,實地進行了驗收,隨機抽取了三塊代表性的田塊,其產量算術平均數是911.7公斤。」在發布會現場,測產專家組組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介紹了此次測產驗收情況。
據悉,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在湖南省衡南縣向陽橋街道辦事處清竹村示範展示的第三代雜交晚稻組合叄優一號於6月16日播種, 7月15日移栽,對其隨機抽取3丘田塊進行機收測產,3丘田塊平均畝產911.7公斤。加上該基地早稻畝產619.06公斤,周年畝產達1530.76公斤,實現了周年畝產稻穀3000斤的攻關目標。「第三代雜交水稻組合在湖南一般性光溫生態稻作區作『雙晚』種植,播始歷期僅75天,畝穎花量高達5800萬,畝產達到911.7公斤,不僅是水稻育種上的重大突破,也標誌著我國雜交水稻育種技術繼續領跑國際,充分彰顯了國家科技創新成就。」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趙炳然表示。
據介紹,第三代雜交水稻是利用普通隱性核雄性不育係為母本,以常規品種、品係為父本配製而成的新型雜交水稻。第三代雜交水稻不育系不僅兼有三系法不育系育性穩定和兩系法不育系配組自由的優點,同時又克服了三系不育系配組受局限和兩系不育系繁殖、制種存在風險的缺點,是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的理想途徑。目前,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立了成熟的第三代雜交水稻育種技術體系,選育了一批第三代雜交水稻不育系,並通過秈、粳亞種間優勢利用,培育出「叄優一號」等苗頭強優組合。
「我們追求高產、更高產、超高產。這一次實現了雙季稻畝產1500公斤,我認為是一個很大的突破。」在現場,袁隆平院士顯得有些激動,他說,「我做的工作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我身體還可以,腦瓜子還清楚,可以繼續做對國家、對社會有意義的工作。我會鼓起勇氣繼續幹下去,從『90後』一直搞到『100後』(指100歲)。」
■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楊斯涵 黃京 視頻 劉品貝 實習生 黃宇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