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專家出題,袁隆平很快答出來,他說:我腦子還好能繼續工作

2020-10-18 歷史解密坊

2019年9月29日上午10時,國家為袁隆平等八人頒發了「共和國勳章」,以表彰他們對祖國做出的巨大功績。此時已經90歲高齡的袁隆平仍然精神矍鑠,講話時也乾淨利落,毫無老氣橫秋之感。此時一個問題來了,袁隆平耳聰目明的背後,有著怎樣的保養秘訣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袁隆平的功績可謂是有目共睹,在他的研究培育下,雜交水稻極大地緩解了我國早期糧食補給困難的問題。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我國水稻研究領域進入了飛速發展的重要階段。
自從以前產量極低的高杆水稻被淘汰後,更加優越的矮稈水稻開始登上農業領域的舞臺。在此之後,袁隆平帶領科研團隊進行二次攻關,終於突破重重阻力,讓雜交水稻從此誕生,豐收的大米填滿了全國人民的飯碗。

正所謂「江南幾度梅花發,人在天涯鬢已斑」,人終究是會有蒼老的一天。袁隆平於1930年出生,此時的他已經是90歲高齡的老年人了,歲月不僅在他的臉上雕刻出了滄桑,同時也讓其身體各個機能逐漸衰退。
袁隆平的身體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般健康,稻田中常年的研究與奔波,讓袁隆平患上了慢性胃病,有時候發作起來甚至一整天都水米不進,只有吃下夫人鄧則親手熬製的楊梅罐頭,才能獲得一定的緩解。

除此之外,在2010年的時候,袁隆平在身體檢查時又被查出患有慢阻肺,有時候連呼吸都困難,只能靠著吸氧來緩解症狀。

袁隆平的健康問題牽動著每一位國人的心。正如湖南水稻研究中心的研究員們說的一樣,「袁隆平是一位巨人,我們都是踩在他的肩膀上奮力前行,如果巨人倒下了,將會是所有人的遺憾」。
為了能時刻保障袁隆平的健康,國家特意為其配置了一名隨身保健醫生,一旦袁隆平身體出現不適,會立刻對其進行相應的治療。對於國家如此的關懷和照顧,袁隆平非常感激,並與自己的隨身醫生劉專家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劉專家是著名的醫科大學高材生,同時具有多年的臨床經驗,曾擔任過國家隊的保健醫生,對於各種常見病、突發病都能應對自如。劉專家對於國家交給自己的任務很負責,在他看來,國家將一代偉人的健康使命交付給自己,是對自己無比的信任,也是無上的光榮,因此必須用盡心力地做好每一項工作。
按照正常情況來說,劉專家需要定期為袁隆平進行體檢,無論是量血壓、測血糖、還是觀察病症發展情況,所有的流程都被嚴格實施,沒有一絲絲馬虎。不僅如此,在進行身體檢查時,劉專家

還經常為袁隆平出智力題,諸如「91+16=?」或者是「某個字有多少筆?」之類的問題,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鍛鍊袁隆平的思維反應能力,防止老年痴呆的發生。
在一次檢查中,劉專家突然發問道:「95+13等於多少?」,袁隆平脫口而出道:「108」。說罷二人哈哈大笑,袁隆平還自我打趣說:「別看我歲數大,腦袋瓜子還是蠻快的哦,像我們這樣搞科研的,要是老年痴呆就完了」。

袁隆平的這句話說得一點都不錯,在他的心中,還有稻田中千萬粒糧食要數,還有億萬百姓在對他的成果翹首期盼,還有國之重任等待著他去扛起,自己又怎能會輕言放棄呢?不得不說,袁隆平的科研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借鑑與感動,與此同時,我們還是要祝福袁老先生能夠長命百歲,為祖國以及世界人民造福。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相關焦點

  • 袁隆平填了一首詞,講的是他坐在高高的谷堆旁邊,陪媽媽說說話的故事
    故鄉安江一下子拉近了他與袁老的距離,而袁老的這席「夢話」也深深鐫刻在了他的腦海,他驚訝,「常年與莊稼打交道的袁老,竟然能說出如此口語又富有詩意的話。」出於作曲專業的敏感,楊檸豪心想,要是能約到袁老寫詞,說不定會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  楊檸豪就此種下的「夢」,不想在2015年成真了。
  • 90歲袁隆平:你們吃飽了,我也變老了丨百家故事
    他說:「我生性散漫,但敬畏科學。」袁隆平的成就無人能及,所有人都視他為神一樣的存在,卻很少有人當他是個年邁的老人。他今年90歲了,會累,會難過,也會想要過上一個普通老人的平凡日子。但不能。「我們還會為吃飯發愁嗎?」
  • 90歲的袁隆平正在做一件大事,與全世界每個人都有直接的關係
    沒想到這位90歲高齡的著名農業科學家,仍在堅持做著一件與全世界人民有密切關係的事情,真是令人敬佩。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袁隆平是湖南人。因此他決心把自己學到的農業技術發揮出來,解決人們的「餓肚子」難題。當了16年教師的他終於走出校門、走向田野,做起了水稻的種植試驗和研究工作,每天風裡來雨裡去在水田中勞動和試驗非常辛苦,昔日臉上白淨的教書先生,幾年後就變成了與當地的農民一樣臉上黑黑的。
  • 袁隆平成長簡史
    袁隆平的母親華靜女士是揚州人,自幼在英國教會學校讀書,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曾擔任小學教師。袁隆平的大哥出生後,袁隆平的母親便辭去工作,安心相夫教子。袁隆平的母親非常喜歡哲學,酷愛讀書,她喜歡用書中生動形象的故事教育引導孩子,讓孩子從小就塑造端正、美好的品格和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
  • 袁隆平:記者眼中的明星
    能接近他嗎?能採訪到他嗎?提什麼樣的問題他會回答?我開始擔心。  繼去年在湖南隆回試種成功後,超級雜交稻又首次被選擇在低海拔地區試驗種植,經過前期嚴謹的考察論證,這次試驗選在安徽舒城,選在當年「畝產萬斤糧」的千人橋鎮,昔日的「衛星田」今朝能不能成為「噸良田」?如果畝產能夠達到900公斤以上,意義將非同尋常。
  • 「水稻之子」袁定陽:袁隆平衣缽唯一傳人,媳婦遭爹「刁難」5年
    曾有人深情地說,中國幸有三大「守護神」, 錢學森不讓挨打,鍾南山不讓得病,而袁隆平不讓餓著,他們不愧是國人心目中的「戰神」 「藥神」 「食神」。去年9月,「三神」之一的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國勳章,獲獎當天他還在田間勞作。
  • 雜交水稻到底能不能吃?袁隆平是這樣說的
    對此,袁隆平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自己雖然85歲,但身體好,「有人來質疑超級稻,我說他們的目的何在?現在的年輕人,不知道糧食的珍貴,我85歲但我不服老,你們批評我,我毫不會動搖。」「我來介紹一下,這是雙季晚稻,不是一季稻,(畝產)700公斤左右。」
  • 袁隆平為什麼屢次落選中科院院士?
    作為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太多榮譽等身,他曾受邀擔任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顧問,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甚至在我國,有一個小行星還以「袁隆平」命名。毫不誇張地說,袁隆平憑一己之力,養育了大半個中國。但這位把一生傾注在土地上的雜交水稻育種專家,其實對於這些頭銜並沒有過多關注,就連外界對他屢次落選中科院院士的事而憤憤不平,袁隆平本人也只是淡淡地回應:「不要再搞啦,把注意力放在地上。」如今的袁隆平雖然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但並不妨礙這位偉大的雜交水稻專家在其專業上繼續開疆擴土。為何屢次落選中科院院士?
  • 袁隆平又有新身份!廣東海洋大學特聘院士,這幾所大學也有他身影
    這位被譽為「救活了世界大半人口」、幫助人類解決糧食危機的「世界雜交水稻之父」,在近90歲高齡時,還從沒想過退休。他說:「退休對我而言是不存在的,退休之後沒事做反而會有失落感。」 而最近,袁隆平又多了一個新身份。
  • 袁隆平的戀愛故事,說盡了那些愛情裡的道理
    袁隆平是我國著名的雜交水稻育種專家,卻也在年輕的時候遇到過戀愛難題,沒想到最後和他相伴一生的竟然是她!袁老的第一段戀愛是在1956年。那時候的袁老被派到黔陽的一所中學代課,憑著他的淵博的學識和隨和的性格,吸引了一位女化學老師的注意。
  • 90歲袁隆平的3位孫女曝光,看到她們的打扮,我不淡定了……
    而這裡面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還是這位90歲的老人——袁隆平。一我們認識的袁隆平,大多來自課本、電視。在多數人的印象中,袁隆平擁有最響亮的頭銜就是「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字裡行間流露出來的真誠和淳樸、幽默與純真,讓人不禁感嘆:這位「90後梗王」實在是太可愛了,萬萬沒想到,袁隆平竟然是這樣的一個寶藏爺爺。
  • 沒想到,袁隆平根本不是學霸,相反大學成績平平
    袁隆平不是「學霸」 今年4月,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出席母校西南大學110周年校慶大會。可以說袁隆平是百多年西南大學最傑出的校友。這位重要的創新者直接為中國和世界的糧食安全做出了重要的、實實在在的貢獻,間接為世界和平有所貢獻。在此之前,西南大學於網上公布了袁隆平的學籍卡和大學成績單。
  • 90歲袁隆平3位孫女曝光後,我又去了解了他的父母,更不淡定了……
    協和醫院檔案記載著袁隆平出生時的有關情況袁興烈和華靜,希望袁隆平能夠繼續仕途,光耀門楣。於是,1936年,不滿6歲的袁隆平被送到了漢口最好的小學讀書。後來,袁隆平回憶道:「母親對我的教育影響了我一輩子,尤其是在做人方面,她教導我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情牽武義40年 ——「半斤種子樣本」引出的跨...
    我說你們大老遠地從浙江到湖南來,不能空手回去哩。最後,我把保存的最後半斤種子樣本拿出來給他們了。 這一段偶然的經歷,締結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與武義縣農民延續了40年的跨世紀情緣。靠著這半斤種子樣本,武義縣農技人員到海南選配成功了「汕優64」雜交晚稻新組合。從此,武義縣走上了大面積推廣雜交水稻之路,糧食總產量大幅度提高。
  • 袁隆平:我要那麼多錢有什麼用?
    同時期的著名水稻專家納森評價他:袁隆平是當之無愧的世界雜交水稻之父。在得到社會地位的同時,他也得到民眾的承認,這時的他沒有藉助自己的名氣大肆撈財,而是當作平常的生活,繼續去鑽研新的領域。他一心投入到自己的科研事業中,在這份普普通通的工作裡,他的全身心都得到了釋放。
  • 袁隆平:我要那麼多錢有什麼用?
    在得到社會地位的同時,他也得到民眾的承認,這時的他沒有藉助自己的名氣大肆撈財,而是當作平常的生活,繼續去鑽研新的領域。 物慾橫流的世界中,流量明星紛紛下場圈錢,只有袁隆平老先生一直過著平淡的生活,在一次面對記者的採訪,袁隆平老先生十分坦誠:我要那麼多錢有什麼用?
  • 大學生參加期末考試,看到選擇題後懵了,出題老師:能及格算我輸
    記得大學有句話特別有名,必修課選逃,選修課必逃,說的就是大學生的逃課現象,現在的大學生可比以前差遠了,為了不上課什麼都能做出來,可是到了期末考試就要皺眉頭了,因為平時不好好學習,臨時抱佛腳都沒有用,必須得藉助外界的力量才能不掛科,很多大學生都有作弊的經歷,被老師抓到後就慘了, 搞不好就要被處理,甚至有被清退的,所以建議大學生們,還是要好好學習,不求你對社會有什麼大貢獻,也不要求人人都當學霸,可是好歹考試你得靠著自己及格
  • 著名科學家袁隆平:「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我就是這樣的人,就是要挑戰自己,能有更多的突破,永遠不會停下前進的腳步。活到老,工作到老,只要身體好,腦瓜子不糊塗,不痴呆,有精力工作,我就不退休。您如何看待工作和生活之間的關係?  袁隆平:在文體方面我一直有廣泛的興趣,尤其喜歡球類運動,但我打球只是三流候補隊員的水平。遊泳技術是一流的,沒有哪個能遊得贏我,不吹牛,我高中時就曾拿過武漢市第一名、湖北省第二名。這些運動給了我一副好體魄,對工作是有幫助的,環境艱難身體也可以扛得下來。
  • 「90後」袁隆平的3個孫女曝光:一個人能低調到什麼程度?
    這位赫赫有名的「世界雜交水稻之父」,在片中展示了鮮為人知的一面……每天清早,袁隆平會和普通老人一樣,在小區裡活動筋骨;在觀察水稻時,會開心的學鴨子「嘎嘎」叫;每天晚上八點,還會固定的和牌友們打打麻將……他在言行之間流露出的真誠、淳樸、幽默與純真,實在很難想像,這位老人可以讓糧食增產1.5億噸、能夠多養活4、5億人。
  • 時代我丨跟拍袁隆平半年 我發現他的字典裡沒有「退休」二字
    作者:紀錄片《時代 我》第一集副導演 賴章萍 袁隆平這集,從操作層面來講,無疑是最難拍的一集了。 袁老師身邊總圍著各種媒體和來訪者,與他獨處是不太可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