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9月7日笑稱自己從「80後」變「90後」了,他許下一個生日願望:
畝產3000斤,要早日實現!
外媒曾這樣報導他:
中國目前最值錢的人就是袁隆平,單他個人的品牌價值就達到數千億。
他是200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2019年9月17日被授予「共和國勳章」。
然而,這位千億級的國寶科學家,90歲仍在工作,向著下一個目標前進,著實令人敬佩。
這位可敬的老人,生活中其實非常有趣。
每天早上起床,鍛鍊身體,活動筋骨。
然後,不是在去試驗田的路上,就是在試驗田裡。
晚上,和牌友打一小時麻將,來鍛鍊腦力。
勸大家不要吃太多肥肉,變成一個胖子,自己70歲前經常遊泳的。
記者問他為什麼不帶博士生,他的回答很風趣:
辛苦得很,你要指導他搞試驗,要修改他的論文,這麻煩得很,是腦細胞的。
記者問他,團隊都是精英,好不好管理,他嘆了口氣,直撓頭皮。
他還得意地說自己上下班不用按規矩,自由散漫。
1951年7月,在西南農學院(現西南大學)農學系上大學的袁隆平報名參加空軍,體檢、政審均合格,後因在校大學生比較金貴,更需參加經濟建設,所以被繼續留校學習。
大學畢業後,袁隆平任湖南省安江農業學校教員。
有一次,他在農校試驗田中意外發現一株特殊性狀的水稻,顯得「鶴立雞群」。
他利用這株水稻試種,發現其子代有不同性質。因為水稻是自花授粉的,不會出現性狀分離,所以他推論這是天然雜交水稻。
隨後他把雌雄同蕊的水稻雄花人工去除,授以另一個品種的花粉,嘗試產生雜交品種。
第二年春天,他把這株變異株的種子播到創業試驗田裡,結果證明了1960年發現的那顆「鶴立雞群」的植株,是「天然雜交稻」。
由於當時嚴重饑荒,所以他決心用農業科學技術擊敗飢餓威脅,從事水稻雄性不育試驗。
1964年7月5日,袁隆平在試驗稻田中找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經人工授粉,結出了數百粒第一代雄性不育株種子。
從此,他把一生貢獻給了糧食。
再提起當年的饑荒,他很心痛:
那時候誰家沒餓死過人啊,能活下來的都是啃樹皮、吃草根熬過來的。
說到現在再也不會有那樣的饑荒,他雙眼含淚:
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他畢生的夢想是:
禾下乘涼夢,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
他在一次採訪中說:
一粒糧食能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這是糧食的重要性。
從1964年起,他帶著團隊把雜交水稻的產量不斷地提高:畝產500公斤,800公斤,1000多公斤。
他的學生如果不肯下田,他是不帶的。
他的這一生,從1964年起,一直在做一件事:研究雜交水稻。
為了搞科研,他不住豪宅、不開豪車。就連國家獎勵給他青島市國際院士港的別墅,他也不住,而是作為團隊研發海水稻的科研室。
他只在科學的道路上不斷攀登。
如今,世界上50%的水稻田種上了雜交水稻,全球稻米產量再增加1.5億噸,增產的糧食能多養活四五億人。
他和團隊研究的第三代雜交水稻,2019年10月22日已經取得單季每畝2092.6斤的成績,這在世界上都是遙遙領先的。
一個人,能夠堅守一件事,並把它做到極致,就是不平凡的一生。
向堅持為夢想奮鬥的袁隆平院士致敬,祝您身體健康,長命百歲,早日實現夢想!
————
關注我@雲姐講堅持 獲取更多成長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