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決定你人生質量的永遠都不是年齡,而是你對待生活的態度。
你平常見過的90歲老人的生活是什麼樣?
是兒孫繞膝,家人陪伴在側,安享天倫之樂?
但有一位老人,依舊奮鬥在一線,從未停止前進的腳步,心繫國家,常常頂著烈日拼搏著,令我十分敬佩,願他健康長壽,致敬袁老。
周潤發在電影《無雙》中說:
任何事,做到極致就是藝術。這個世界上,一百萬人中只有一個主角,而這個主角,必定是把事情做到極致的人。
01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前兩天,一段視頻走紅網絡,獲贊數百萬。
視頻的主人公不是網紅,不是明星,而是89歲的袁隆平,那個曾多次出現在教科書裡的老人。
6月27日,有報導稱,我國雜交水稻在非洲創高產記錄,這一天也正好是中非農業合作發展研討會的日子,為此袁隆平獻上了一段英文致辭視頻。
袁老說,目前正致力於研究超級雜交水稻,並且願意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發展雜交水稻,以解決糧食短缺的問題。
你見過的平常人家九十歲的老人是什麼樣?
兒孫滿堂,安享天倫,靜靜的享受生活的美好。
可是袁老在耄耋之年,依舊奮鬥在一線,依然心繫家國,當他認真誠懇的說出每一句英文,無人不為之感動。
正如評論裡有人說的那樣:可以看出來,袁老真的老啦,90歲了還在忙碌,重於泰山的一生。
他靠一己之力,讓全國乃至世界幾十億人免於飢餓,他將自己一生80%的時間都獻給了水稻研究。
當別人功成名就後,專心過好自己的小日子時,他卻還在專注於一個角色:做好一個「農民」。
去年八月,四十度的長沙,正值酷暑季節,也是稻穗生長的最佳時節。
當大家都在吹著空調避暑時,88歲的袁老背著所有人,悄悄下田了。
因為只有認真看過稻穗的生長情況,他才能放心,不論如何,每天必須要去試驗田察看,這一看就是六十年。
曾有人勸他:你已經是雜交水稻之父,國家頂級科學家,這種小事讓助手去做就好。
可他一定要親力親為:只有下田最讓我快樂,從事水稻研究就是我生活的意義所在。這一堅持就是一輩子。
袁老曾先後獲過國內國際多項大獎,有人說他的資產早已過億,他對此一笑了之,依舊過著一個平常百姓的生活。
有時候衣服破了補一補繼續穿,買過十塊錢的襯衫,吃著素食,住著普通的房子。
黝黑的皮膚和臉上被暴曬過的痕跡,全都是這一生勤懇的榮譽證明。
「80多歲的年齡,50歲的身體,30歲的心態。」他常常這樣形容自己。
若不是逐漸彎下的身軀,若不是出門時坐著輪椅,也許難以看到歲月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跡。
他在採訪時說道:我要在90歲前實現雜交水稻大面積示範畝產1200公斤,向黨的100歲生日獻禮,這是我的一個願望。
彈指一揮間,有的人早已將一輩子奉獻給了祖國和蒼生。
即便這世間仍有諸多對他的誤解,但他從不在意,只要造福人民,他甘之如飴,唯願來年,稻香依舊遍布華夏大地。
當代神農,當之無愧。以凡人之軀,比肩神明。
02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
知乎上有個問題:一個人的什麼品質讓你望而生畏?
有人回答道:不遺餘力的去做一件事,永不放棄的堅持。
不久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又一次佔據了各大新聞頭條版面,她帶領團隊取得了青蒿素的新突破,也因此震驚了醫學界。
針對近年來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區出現的「抗藥性」難題,他們經過多年攻堅,如今終於有了新的發展。
這不僅是醫學的進步,也意味著很多人將有重獲新生的機會。
因為紅斑狼瘡一直被稱為「不死的癌症」,全世界每年有多少人深受其折磨,而青蒿素是治療的首選藥物。
宣布這個消息時,屠呦呦已經89歲高齡了,和袁老一樣,她依舊堅守一線。
2015年,她獲得了諾貝爾獎,同年,被評為年度「感動中國」人物。
今年年初,被BBC評選為「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與居裡夫人、愛因斯坦、阿蘭·圖靈這三位科學家並列。
當歷史的車輪轉回60年代,那時的屠呦呦還在四處走訪,埋在各種醫書典籍中,找尋抗瘧藥物的線索。
儘管當時技術落後、設備不足,困難重重,但是30多歲的她從未放棄研究。
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從兩千多個藥方中,重重篩選,確定了「青蒿」的抗瘧價值。
為了提取青蒿素,屠呦呦和團隊付出了嚴重的代價。
不少科研人員產生了過敏反應,而她由於吸入過多乙醚,患上了中毒性肝炎,不得不住院治療。
為了驗證在人體使用的安全性,她不顧藥物的毒副作用,將自己當做「小白鼠」,做了試驗品。
真正的勇士是什麼樣,莫過於為他人謀福利而不惜以命相博。
青蒿素的誕生,是全人類的福音,而這背後卻是這位89歲老太太一生的心血。
醫者仁心,日月可鑑,救人治病,大愛無言。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這是她的名字的由來,也是她一生的故事。
有的人似乎從不知疲倦,忙忙碌碌一生,卻不是為了自己,英雄不問出處。
儘管默默付出,但他們早已用超人的專注和堅持詮釋了「極致」二字。
03
生如逆旅,一葦以航
王陽明在《傳習錄》裡寫道:
「『惟一』是『惟精』的主意,『惟精』是『惟一』的功夫。」
用專心、耐心、恆心去做一件事情,即使多麼困難,也終將會有「鐵杵磨成針」的成果。
這個世界,令人分心的事情太多,能守好本心,持之以恆的人變得越來越少,「放棄」變成了常事,而袁隆平、屠呦呦等人的品質也愈發顯得彌足珍貴。
英國作家約翰生說:成大事不在於力量的大小,而在於能堅持多久。
把一件事做到了極致的人,勝過做了一百件平庸之事的人。
還記得那個月收入八萬的京東快遞員嗎?儘管很多人質疑這個消息的真假,但事實就是如此。
真正的高手,能得常人之所不得,必能忍常人所不忍,及常人所不及。
這個快遞員曾向記者坦言,在今年的2月底到3月底,他一共收了13萬個快遞,甚至有時候一天能收3萬個快遞。
久而久之,除了能力,還有薪資,他早已將大多數普通的快遞員甩了身後,因為他沒有止步於開始,從未停止進步。
日本一位名叫「新春津子」的保潔員被封為「國寶級匠人」,她所負責的機場連續四年被評為「世界上最乾淨的機場」。
她憑藉自己過人的清潔技術拿到了「日本國家建築物清潔技能士」的資格證書,有人評價稱:「她的工作已經遠遠超越了保潔工的範疇,而是在幹技術活。」
榮譽背後,離不開她幾十年日復一日的不懈努力。
其實職業並沒有高低之分,你若能將一件平凡的事做到極致,便是真正厲害的人。
你的生活是什麼樣,往往取決於你對待它的態度。
正如詩中寫的那樣:
凡心所向,素履之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