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級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在青開建
,標誌著我國漁業生物資源保存體系正式啟動建設,建成後將成為國內規模最大、世界先進水平的的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預計2020年投入啟用。項目建成後,將以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的收集、整理、儲藏、研發與利用為目的,填補我國海洋漁業資源保護和研究的空白領域,建成國內種類最多、容量最大的國家級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功能完備的海洋漁業科學研究綜合服務技術平臺和信息最全面的海洋漁業資源科技共享中心;將收集保存我國不同種類、不同水域、不同年代的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有效保護我國優良的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以及瀕危的海洋漁業生物物種,同時通過鑑定與評估
-
臨沂內河水生態及漁業資源修復項目啟動 放魚養水禁止漁獵
        大眾網·海報新聞臨沂10月26日訊(記者 王巧)今天上午,2019第九屆中國·沂河放魚公益活動在臨沂蘭山區沂河陽光沙灘舉行,同步啟動臨沂內河水生態及漁業資源修復項目
-
國務院關於印發中國水生生物資源養護行動綱要的通知
受獨特的氣候、地理及歷史等因素的影響,我國水生生物具有特有程度高、孑遺物種數量大、生態系統類型齊全等特點。我國現有水生生物2萬多種,在世界生物多樣性中佔有重要地位。以水生生物為主體的水生生態系統,在維繫自然界物質循環、淨化環境、緩解溫室效應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豐富的水生生物是人類重要的食物蛋白來源和漁業發展的物質基礎。養護和合理利用水生生物資源對促進漁業可持續發展、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
...增長的對海產品的需求,也是恢復漁業資源、改善海洋生態環境的...
海洋是地球生命的搖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空間,也是人類獲取優質蛋白的「藍色糧倉」。近年來,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逐步增強,對海洋資源的保護力度也持續加大,海洋牧場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 我國海域遼闊,海岸線漫長,具有發展海洋牧場的優越條件。
-
海洋漁業生物資源收集與保藏專項在青啟動 首期完成十萬份級別資源...
日前,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承擔的農業農村部「海洋漁業生物資源收集與保藏」專項啟動暨實施推進會採取線上線下聯動的形式召開。依託黃海所「國家級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該項目首期將完成十萬份級別的海洋漁業生物資源保藏。
-
閔慶文:建議「以漁養水」保護白洋澱 水生資源和水域生態是核心|...
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北京市委副主委、中科院地理資源所資源生態室主任閔慶文提案認為,修復好、保護好白洋澱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很多方面,其中水生生物資源及水域生態環境的修復和保護是核心內容和重中之重。他建議,圍繞白洋澱水域特徵,借鑑傳統生態漁業的發展理念,引入現代生產要素,充分發揮「以漁養水」的生態作用。
-
雅魯藏布江漁業資源首期科考發現 中遊異齒裂腹魚最多
出處:西藏新聞網 瀏覽量: 3982 次 我要評論 考察「雅魯藏布江中遊漁業資源保護與利用」項目正式啟動,該項目總經費1473萬元,實施期為5年,是近年來規模最大
-
莒縣實施2020年度漁業資源增殖放流項目
12月21日,2020年度莒縣漁業資源增殖放流項目在青峰嶺水庫啟動,現場放流鰱魚苗1萬餘斤,共計約10萬尾。 莒縣農業農村局漁業技術人員 賈慶環:2020年度,莒縣漁業資源增殖放流項目計劃在我縣大中型資源地水庫,也就是青峰嶺水庫、仕陽水庫和嶠山水庫,放流體長比小於15釐米的鰱魚、鱅魚,共計350萬尾。 據了解,今年漁業資源增殖放流項目資金來源於2020年鄉村振興重大專項資金預算指標補助,共計190萬元。
-
土壤食物網對全球變化的響應與反饋
土壤食物網中的不同生物類群由於對資源的利用方式和捕食策略不同而互相牽制,形成了錯綜複雜的食物鏈和食物網。各種生物通過多種機制的協作或拮抗影響著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全球變化不僅影響地上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還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土壤食物網中各生物類群以及相關的地下生態過程和功能,這是因為地上植被通過凋落物和根系分泌物的形式把大量的能量輸入土壤食物網(Pritchard,2011)。
-
全國政協委員閔慶文: 推進白洋澱流域水生生物資源保護與生態系統...
農業農村部2018年啟動了「白洋澱水生生物資源環境調查及水域生態修復示範」專項,形成了從源頭到河口的「以漁養水」技術體系,構建了「以漁控草、以漁控藻、資源恢復、種群平衡、生境修復」五大示範模式。示範區內水草得到有效控制,水面漂浮死亡雜草減少80%以上,生物種群結構得到優化,多樣性增加20%以上,魚類結構得到改善,壕溝自淨能力明顯提升,魚類棲息環境得到改善,水質情況大為改善。但是也遇到了諸如部分試驗河道清淤後水質反而變差、外來物種防控風險增加、水域生態平衡破壞等問題。
-
「我國主要人工林生態系統結構、功能與調控研究」項目啟動
12月17日至19日,由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主持承擔的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我國主要人工林生態系統結構、功能與調控研究」項目啟動暨課題實施方案論證會在瀋陽召開。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孫鴻烈院士、973專家顧問組成員、科技部有關專家領導、項目參加單位領導、項目專家,以及特邀嘉賓和課題骨幹等80餘人出席了會議。
-
實施總量管理制度保護水生生物資源
于康震: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近年來作出了一系列決策部署,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指南。地球表面70%被海洋覆蓋,以水生生物為主體的海洋生態系統,在維繫自然界物質循環、淨化環境、緩解溫室效應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海洋是生命的搖籃,養護和合理利用海洋漁業資源,對促進漁業可持續發展、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地球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
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廳長王守信談加快「海上糧倉」建設 實現漁業...
每放養10萬尾濾食性魚苗,形成的生物碳匯相當於植樹造林1公頃。據淄博市太河水庫觀測,投入鰱、鱅之後,水體透明度從2米加深到3.5米。我省在南水北調沿線湖區、重要城市水系和水源地繼續實施「放魚養水」工程,舉辦「放魚節」等群眾性生態文明建設活動,參與人數上百萬人,部分地方「放魚節」熱度已超過「植樹節」,初步形成了「陸地植樹造林,水域放魚養水」的水生態文明建設格局。 水產加工業。
-
雲南曲靖市師宗縣養殖水域灘涂規劃
充分吸收近年來中央、省、市、縣出臺的一系列重大決策和研究成果,結合「十三五」時期我縣漁業發展環境、思路和目標,組織開展全縣養殖水域灘涂資源狀況、水域環境狀況、水生生物資源狀況調查研究,進行水域灘涂承載力評價。組織開展水域灘涂養殖區、限養區、禁養區界定標準和方法,限養、禁養補償機制、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管理等方面的前瞻性研究,為規劃編制提供基礎支撐。2.提出養殖水域灘涂規劃基本思路。
-
世界|全球主要海洋國家漁業資源治理經驗及啟示
如圖1所示,儘管海洋捕撈量在全球漁業總產量中的佔比逐年下降,但海洋捕撈業對解決很多國家和地區的貧困、飢餓問題以及保障全球食物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尤其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和地區,魚類不僅能夠維持日常營養所需,還可以用來製作魚油、魚膠、動物飼料、肥料, 並在生物醫藥領域擔任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
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在青島建造啟動
本次養殖工船建造啟動儀式是繼今年6月3日養殖工船建造籤約儀式之後,在青島市乃至中國深遠海工業化漁業養殖領域又一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它標誌著全球首艘 10 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項目正式進入全面建造啟動階段。該船將於2021年完成分段施工、合攏、出塢下水並開展設備及系統調試,2022年3月正式交付運營。
-
中國荒漠主要植物群落特徵調查項目在京啟動
「中國荒漠主要植物群落特徵調查」項目在京啟動。項目旨在通過系統調查我國上述區域荒漠主要植物群落的物種組成、地理分布、利用現狀,以期建立我國「荒漠植物群落調查技術規範」,實現我國荒漠植物群落調查技術標準化,掌握我國主要荒漠植物群落類型、種類組成、群落學特性、空間分布及利用現狀,完成「我國荒漠植物資源類型、特徵與現狀調查報告」等。為我國荒漠治理、生物資源保護與可持續性利用提供依據。
-
我縣開展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 共投放95萬尾魚苗
為改善我縣水域生態環境,豐富水域資源種群數量,促進漁業可持續發展,11月30日,縣畜牧服務中心、縣農業局、縣水務局等多部門聯合在貓營河、水塘河開展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共投放95萬尾魚苗。一是增加我們水域資源的種群數量,提高我們廣大老百姓對保護水域資源和環境的意識。據了解,此次放流活動,我縣專門根據水情條件選擇了適合的魚種。此次放流後,將對我縣經濟魚類數量的補充、維護生物的多樣性、改善水域生態環境以及提高資源利用率等方面具有著重要意義。同時,通過開展放流活動,也旨在進一步提高群眾對保護水域生態環境的認識。
-
「早古生代重大生物事件及其背景機制」項目啟動
1月22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創新研究群體項目《早古生代重大生物事件及其背景機制》啟動會在南京召開。早古生代見證了寒武紀生物大爆發、奧陶紀生物大輻射、奧陶紀末生物大滅絕及志留紀初期生物的殘存、復甦及再輻射等諸多重大生物事件,每一次生物事件都有其深刻而複雜的背景機制。
-
國內第一艘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下水—新聞—科學網
上海海洋大學「淞航」號由農業部與上海市出資建造,它的建造完工為我國遠洋漁業資源調查和海洋科考事業提供堅實的保障,也將為我國從遠洋漁業大國向遠洋漁業強國轉變、增強國際漁業履約能力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