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豬」分子標記系統可追蹤微小物體 利用DNA序列來超快速標記物體

2020-11-26 中國玩家網

英國《自然·通訊》雜誌3日報告了一項生物技術最新突破——美國科學家團隊研發出一個利用DNA序列來超快速標記物體的系統,並將其命名為「豪豬」(Porcupine)。「豪豬」分子標記系統可用於追蹤物體,即使是在射頻識別(RFID)標籤或二維碼不適用的很小的物體上也可以用,同時,它的標籤可以通過可攜式設備在幾秒鐘內進行解碼。

RFID和二維碼目前已十分常見,這二者在閱讀器與標籤之間建立了非接觸式數據通信,以識別目標。它們的應用非常廣泛,譬如RFID可用於動物晶片、汽車防盜、門禁管制、停車場管制、生產線自動化、物料管理等;人們更熟悉的二維碼則經常用於信息獲取、廣告推送、防偽溯源、在線支付及帳號登錄等。不過,它們都對物體的尺寸有一定要求,而且當數量巨大時,速度也受限制。

研究團隊主要成員美國華盛頓大學科學家卡提·德拉察克、傑夫·尼維拉及他們的同事,研發設計出的分子標記系統「豪豬」,使用DNA序列作為標識。DNA標記由預定義的序列製成,研究團隊稱這些序列為「分子比特」(molbits)。分子比特可以組合成獨特的「條形碼」——每個DNA序列都可以直接使用可攜式納米孔DNA測序儀讀取,以實現低資源環境下的按需讀取。

根據設計,「豪豬」系統利用基本的實驗室設備生成大量的唯一標籤——約42億個。在原理驗證實驗中,研究團隊能夠利用他們的系統在幾秒鐘內對縮寫MISL(分子信息系統實驗室)進行可靠地編碼,然後再解碼。

研究人員表示,「豪豬」名字的靈感,來自於動物豪豬的剛毛粘住東西的方式。他們設想,這種新系統可用於現有標記方法(如RFID標籤或二維碼)無法應用的情況,如對極小物品或大量物品進行標記,或兩者兼而有之。其他用途還包括防偽,因為防偽往往要求標籤是隱形的。(記者張夢然)

總編輯圈點

又是分子,又是DNA序列,又是比特,看起來讓人如墜雲霧。但抓住一個關鍵詞,就能讓「豪豬」變得更平易近人——標籤。識別一個物體,常常是識別它的標籤。我們最熟悉的二維碼,實際上也是一種標籤。看起來四四方方,黑白相間,但內裡大有乾坤。無論多麼主流的標籤,都有其應用的限制性條件,「豪豬」的優勢,在於它可以標記足夠小的物體,且能快速解碼。但至於它能否成為主流進入市場被人接受,還得看這種標記系統推廣開來的成本和易用性。

相關焦點

  • 「豪豬」分子標記系統可追蹤微小物體
    科技日報北京11月3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通訊》雜誌3日報告了一項生物技術最新突破——美國科學家團隊研發出一個利用DNA序列來超快速標記物體的系統,並將其命名為「豪豬」(Porcupine)。「豪豬」分子標記系統可用於追蹤物體,即使是在射頻識別(RFID)標籤或二維碼不適用的很小的物體上也可以用,同時,它的標籤可以通過可攜式設備在幾秒鐘內進行解碼。
  • 生物技術新突破「豪豬」分子標記系統可追蹤微小物體
    生物技術新突破——「豪豬」分子標記系統可追蹤微小物體科技日報北京11月3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通訊》雜誌3日報告了一項生物技術最新突破——美國科學家團隊研發出一個利用DNA序列來超快速標記物體的系統,並將其命名為「豪豬」(Porcupine)。
  • 生物技術新突破——「豪豬」分子標記系統可追蹤微小物體
    原標題:生物技術新突破——「豪豬」分子標記系統可追蹤微小物體使用「豪豬」分子標記系統創建分子標記。圖片來源:《自然·通訊》在線版英國《自然·通訊》雜誌3日報告了一項生物技術最新突破——美國科學家團隊研發出一個利用DNA序列來超快速標記物體的系統,並將其命名為「豪豬」(Porcupine)。「豪豬」分子標記系統可用於追蹤物體,即使是在射頻識別(RFID)標籤或二維碼不適用的很小的物體上也可以用,同時,它的標籤可以通過可攜式設備在幾秒鐘內進行解碼。
  • ...並將其命名為「豪豬」(Porcupine)。「豪豬」分子標記系統可...
    【生物技術新突破:「豪豬」分子標記系統可追蹤微小物體】英國《自然·通訊》雜誌3日報告了一項生物技術最新突破——美國科學家團隊研發出一個利用DNA序列來超快速標記物體的系統,並將其命名為「豪豬」(Porcupine)。
  • 國際最新研究:「豪豬」系統使用DNA標記和追蹤物體
    中新網北京11月4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生物技術論文稱,一個利用DNA序列來「標記」物體的系統——豪豬(Porcupine),可以用於追蹤物體,即使是在RFID標籤或二維碼不適用的最小的物體上也可用。它的標籤也可以使用可攜式設備在幾秒鐘內進行解碼。
  • 中藥材真偽鑑別新方法—— DNA分子標記鑑別技術
    隨著各種先進儀器以及分子生物學的發展,各種新的鑑別方法亦紛紛推出,如紅外光譜鑑別、化學指紋圖譜鑑別以及DNA分子標記鑑別等,中藥材鑑別領域顯示出了蓬勃的生機。以人參、西洋參的分子標記鑑別研究為例,可以清楚地看出中藥材分子標記鑑別的研究軌跡。
  • Google利用立體視覺快速測量透明物體的3D位置與形狀
    Google與史丹福大學合作,開發了處理透明物體的全新計算機視覺方法,這個稱為KeyPose的機器學習系統,能夠直接預測3D關鍵點(Keypoint)來估測透明物體的深度,比起過去的方法又快又準。在發布研究成果的同時,Google也發布了用來訓練KeyPose模型的透明物體資料集,供研究社群使用。
  • 2015年度最佳技術文章 TOP10(低溫電子顯微鏡、高通量測序、DNA標記
    Imaging Live-Cell Dynamics and Structure at the Single-Molecule Level  過去十年裡,螢光顯微鏡、螢光關聯譜和螢光標記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我們能夠在高解析度下觀察活細胞中不同分子的Robustness和Stochasticity。
  • 蔬菜分子標記輔助育種原理、方法與問題
    )沒有基因多效性,不影響目標性狀的表達;  (5)有的標記具有共顯性遺傳,可鑑別雜合基因型和純合基因型;   (6)相對開發成本和使用成本低。以PCR反應為核心的標記 (PCR-based markers)  隨機擴增片段多態性DNA(RAPD)標記及其衍生標記  擴增片段長度多態性(AFLP)標記  簡單重複序列(SSR)標記及其衍生標記  簡單重複序列間區(ISSR)標記  特徵序列擴增區域(SCAR)標記  相關序列擴增多態性(SRAP)標記   3.
  • 【華智技術貼】分子標記技術及育種應用(中):基於PCR技術的第二代分子標記
    簡單序列重複(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也稱為微衛星DNA(Microsatellite DNA),其串聯重複的核心序列為2-6 bp,其中最常見是雙核苷酸重複,如(CA)n和(TG)n。每個微衛星DNA的核心序列結構相同,重複單位數目不同。其高度多態性主要來源於串聯數目的不同。
  • DNA探針的標記基本原理及解決方案
    【基本原理】   核酸(DNA或RNA)分子探針是指能與互補核酸序列退火雜交,並可被特殊的方法探知的已知序列核酸片段。根據核酸探針標記物的性質及探針的檢測方法不同,核酸探針可分為:放射性標記探針和非放射性標記探針。DNA 探針標記的方法主要有:缺口平移法、隨機引物法、末端標記法和化學標記法等。
  • 實時無標記細胞分析系統Maestro Z,追蹤免疫細胞介導的細胞殺傷
    美國Mastro Z實時無標記細胞分析系統,是基於阻抗技術研發的第三代無標記、實時、非侵入式細胞分析設備,於2019年秋季上市,其培養檢測一體機設計、強大的全自動數據分析,成為長時間不間斷細胞檢測的有力工具。
  • 細胞條碼完勝螢光標記—新聞—科學網
    內嵌雷射器使追蹤單個活細胞成為可能
  • ...組構建雙同源重組報告系統可同時在體內對三種細胞群進行標記示蹤
    該研究基於Dre-rox和Cre-loxP雙同源重組系統,構建了一種新的雙同源重組報告系統,可以達到在體內同時標記示蹤三種細胞群。這一研究為新型雙同源重組報告系統的構建提供了新的思路,進一步擴充了雙同源重組報告系統庫,並為發育、疾病和再生研究提供了新的技術選擇。
  • 可操控<10 nm物體和生物分子的光鑷技術
    然而,衍射極限阻止了納米尺度物體的低功率俘獲,大幅度增加雷射功率可以提供足夠的捕獲勢深度來捕獲納米尺度的物體。但是,大量所需的光強會在捕獲的生物標本中造成光毒性和熱應力。由等離子體納米天線和光子晶體腔組成的低功率近場納米光鑷已被開發用於穩定的納米尺度物體跟蹤。然而,演示的方法仍然要求物體被困在高光強區域。
  • 研究發現造血前體細胞重要分子標記
    近日由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細胞與發育生物學系Nancy Speck教授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在發育胚胎中發現了造血前體細胞的一個重要分子標記,這一研究發現對推動研究人員實現操作前體細胞生成造血幹細胞具有重要的意義
  • 無需任何標記數據,幾張照片就能還原出3D物體結構,自監督學習還能...
    這還是在完全沒有給出物體深度、邊界框的情況下,AI模型純粹靠自己預測出來的3D效果。那麼,這樣的模型到底是怎麼做出來的呢?給模型安排一個「批評家」這是一個由CNN和MLP(多層感知器)組成的模型,其目的在於通過一組2D圖片(不帶任何標籤),從中還原出物體的3D關係來。
  • 美國開發出新型螢光標記工具Spinach
    近日來自美國威爾康乃爾醫學院(Weill Cornell Medical College )的研究人員稱他們開發了一種可以跟GFP蛋白媲美的新型螢光工具,這種被命名為「Spinach」的RNA-螢光基團複合物可用於追蹤細胞內各種RNA的功能動態。這一新技術將幫助科學家們揭開與人類生命活動及疾病相關的RNA的神秘面紗。論文發表於《科學》雜誌。
  • 《自然—方法學》特寫:無需標記的雷射特技
    文章內容如下: 兩年前,Annika Enejder在她關於線蟲的脂肪貯存研究中,遇到一個令人困惑的結果。螢光顯微圖像非常清晰地表明,在用他汀類藥物處理這些蛔蟲時,來自脂肪粒的信號將降低。他汀類藥物是一類被廣泛用於降低膽固醇的藥物。然而,在同時進行的另一種顯微實驗中,直接觀察脂肪顆粒卻看不到這樣的變化。
  • 教材中與同位素標記法相關的實驗(原創)
    同位素用於追蹤物質運行和變化過程時,叫做示蹤元素。用示蹤元素標記的化合物,化學性質不變。人們可以根據這種化合物的性質,對有關的一系列化學反應進行追蹤。通過追蹤示蹤元素標記的化合物,來弄清化學反應的詳細過程或者原子去路的研究方法。叫做同位素標記法,也叫同位素示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