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 考 文 獻
[1] 姚遠,陳浩元.《吳醫匯講》:中國第一份中文期刊[J]. 編輯學報,2015,27(4):307-309.
[2] 王淑紅,亢小玉,姚遠. 晚清民初我國中外文數學論文發表與期刊的特殊貢獻[J]. 編輯學報,2014,26(5):420-422.
[3] 譚秀榮,姚遠,李嬌嬌.《藥學季刊》的創刊及其科學史價值[J]. 編輯學報,2014,26(3):226-230.
[4] 丁佐奇,張偉,鄭曉南. 江蘇省國際品牌學術期刊研究與啟示[J].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7,28(10):906-912.
[5] 李耀彪,馬健,白雨虹,等. 樹立精品意識 實現期刊「中國夢」:Light創刊實踐[J].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4,25(4):574-577.
[6] 深度解讀:「自噬」獲諾獎為何只授予大隅良典?梳理自噬領域[EB/OL]. [2018-05-25].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00826-1006661.html.
[7] 中國報刊領航者:百強報刊剪影[M]. 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7.
[8] 常唯,郭宸孜,馬健,等. 基於Light案例研究的開放獲取期刊可持續發展思考[J].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0):1309-1313.
[9] 祝葉華,陳廣仁. 新聞熱點導入,科學深度解讀:綜合性科技期刊出版創新的有效途徑之一[J].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7,28(6):570-577.
[10] 陳更亮. 我國體育學術期刊的國際傳播力與舉措:以《運動與健康科學(英文)》為例[J].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7,28(11):1083-1089.
[11] 康銀花,邢愛敏,楊臻崢,等. 科技期刊的整體策劃與特色品牌打造:以《藥學進展》為例[J].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6,27(10):1107-1112.
[12] 張愛絨. 學術性期刊如何為科技創新服務[J].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2,13(4):344-345.
[13] 邢愛敏,鄭曉南. 開放型立體化辦刊模式助推高校科技期刊轉型: 以《藥學進展》改版實踐為例[J].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7,28(12):1191-1197.
[14] 丁佐奇. 中國高校主辦的SCI收錄期刊對ESI學科貢獻度研究[J].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8,29(7):722-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