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圖怎麼看?降水概率咋測?直播揭秘氣象預報是如何產生的

2020-12-02 紅星新聞網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 高旭)5月24日報導 天氣預報是如何產生的?雲圖、氣壓、降水概率這些又會如何影響天氣變化?天氣預報如何做到準確?5月25日上午10點,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將兵分兩路,分別前往成都市氣象臺和溫江區氣象局氣象監測站,攜手網易直播,為你找出以上問題的答案,揭開氣象預報產生背後的秘密。

據了解,每日早上10點,成都氣象臺的氣象專家將舉行現場會商,研究當天天氣情況,直播過程中,記者將邀請氣象專家介紹氣象臺各個數據的作用,以及氣象預警信息的產生過程;而在溫江區氣象局氣象監測站,我們也將邀請工作人員為您介紹「高大上」的氣象設備如何運作。

想知道氣象預報背後的秘密嗎?

網友可以點擊pc端觀看地址

或者掃描二維碼觀看直播,同時還能在直播中和主播留言互動,一起來體驗一把天氣預報員的工作吧。

相關焦點

  • 天氣預報出爐全程揭秘 看破天機有絕招
    看著電視上、報紙上、廣播裡、手機上的天氣預報,很多人都會有一個疑問:天氣預報究竟是如何出爐的?蝴蝶效應是否真的存在?氣象預報員是如何推演天氣變化的?除了國內的數值預報圖,我們還要看歐洲、美國、德國、日本等外國的數值預報圖,這些氣象資料也都是我們參考的重要數據。」  「每名預報員每天大概要看數百幅天氣圖,有高低空的,有雲量變化的,有雷達反射的,有溫溼度變化的。」畢瑋告訴記者,預報員要根據各種天氣圖反映出來的變化,推測第二天的天氣變化,進行預報。
  • 天氣預報出爐全程揭秘 看破天機有絕招(組圖)
    看著電視上、報紙上、廣播裡、手機上的天氣預報,很多人都會有一個疑問:天氣預報究竟是如何出爐的?蝴蝶效應是否真的存在?氣象預報員是如何推演天氣變化的?除了國內的數值預報圖,我們還要看歐洲、美國、德國、日本等外國的數值預報圖,這些氣象資料也都是我們參考的重要數據。」    「每名預報員每天大概要看數百幅天氣圖,有高低空的,有雲量變化的,有雷達反射的,有溫溼度變化的。」畢瑋告訴記者,預報員要根據各種天氣圖反映出來的變化,推測第二天的天氣變化,進行預報。
  • 智慧氣象揭秘風雲變幻|天氣雷達|劉安寧|氣象臺|氣象預報
    「梅姑娘」原地轉圈,小夥伴們的內衣都不夠用了,出門更是養成必看天氣預報的習慣。如今的天氣預報幾乎可以做到實時更新,時間可精確到半小時內所在區域是否下雨颳風,那天氣預報是如何製作出來的呢?「天氣預報的結果很簡單,但是製作過程非常複雜繁瑣。」江蘇省氣象臺預報技術研發科劉安寧說,天氣預報簡單分為五個步驟:氣象觀測、數據收集、綜合分析、預報會商、預報產品發布。
  • 每天霧霾預警咋出爐?需分析幾十張衛星雲圖+三次會商
    原標題:每天霧霾預警咋出爐?需分析幾十張衛星雲圖+三次會商每天霧霾預警咋出爐?需分析幾十張衛星雲圖+三次會商01-06 07:20 發布霧霾氣象災害預警需要經歷怎樣一個過程,成了不少市民關心的話題。5日,記者從山東省氣象臺了解到,為準確預測未來氣象變化,值班預報員每天需要分析幾十張氣象衛星雲圖,出現重汙染天氣時,需每天三次與環保部門會商,最終才會對外發布預警。早上6點預測當日天氣「夏季防雨、冬季防霾,這幾乎算得上是我們每年最忙碌的兩個時段。每到秋冬季節,會出現各種氣象變化,不僅有霧霾,還有冷空氣、寒潮、降水等頻繁到來,趕上有氣象變化時,會變得特別忙。」
  • 人工降雨怎麼進行 天氣預報如何出爐 市氣象局氣象日舉行開放活動
    人工降雨怎麼進行 天氣預報如何出爐 市氣象局氣象日舉行開放活動源稿:東陽日報 | 發布時間:2019年03月25日 15:53:37 | 作者:蔣昊非 | 編輯:許琳琳  天氣預報如何出爐?天氣預報為啥有時不準?什麼時候升溫、什麼時候降溫,為什麼可以提前知道?
  • 從看「天兒」預報到衛星雲圖實時監測系統 天氣不再靠眼力 風雨欲來看雲圖
    2003年起,氣象部門增加了一周滾動天氣預報,每天更新發布,而且由原來的120小時,增加到168小時。    上世紀90年代,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和深入開發,衛星雲圖實時監測系統投入業務,每小時生成一次觀測雲圖資料,並能夠接收數字雲圖資料,為預報員提供了更清晰高效的衛星雲圖觀測資料及多種衛星監測產品,但是局地預報仍存在問題。
  • 「小小氣象員」探秘雨雪氣象預報
    「您好阿姨,我們是漢中東辰外國語學校的學生,周末冒昧打擾您了,請問您能不能給我們講解一下雨雪天氣的衛星雲圖怎麼看呢?」11月21日,漢中市東辰外國語學校3名初一年級學生在家長陪伴下,敲響了漢中市氣象臺值班室大門。
  • 為啥感覺天氣比預報更熱?探秘國家基準氣候站,帶你看如何測溫度
    現代快報訊(記者 徐岑 / 文 徐洋 / 攝)天氣預報 35 ℃,你卻感覺有 40 ℃?氣象臺發布的氣溫到底怎麼來的?近日,現代快報記者走進南京國家基準氣候站,揭秘天氣預報背後的高科技手段。百葉箱測溫、草地溫度、地表溫度、探空氣球測溫 光是溫度測量就有好幾種!
  • 天氣預報不再靠眼力 風雨欲來看雲圖
    上世紀90年代,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和深入開發,衛星雲圖實時監測系統投入業務,每小時生成一次觀測雲圖資料,並能夠接收數字雲圖資料,為預報員提供了更清晰高效的衛星雲圖觀測資料及多種衛星監測產品,但是局地預報仍存在問題。有一件事,直到現在想起來,郭金蘭還是會覺得尷尬。
  • 世界氣象日專家科普知識 天氣預報是咋製作出來的
    手機上3個天氣預報咋都不一樣 「手機上的天氣預報為何與氣象局發布的不太一樣?」市民李先生說,之前,他經常在報紙或者電視上了解天氣預報。前段時間,兒子幫他在手機上下載了天氣預報軟體,隨時隨地想看就能看。 李先生對比後發現,手機上的3個氣象數據,經常不一樣。
  • 全國氣象局長會議今日在京開幕,網友:希望開通雲圖直播平臺
    全國氣象局長會議今日在京開幕,網友:希望開通雲圖直播平臺 中國氣象局微信公眾號 2018-01-16 10:36
  • 冷暖相伴 風雨同行——聯播天氣預報開播40周年舉辦系列紀念活動
    撫今追昔 天氣預報主播開啟網絡直播首秀為了給這位不平凡的「80後」慶生,聯播天氣預報主播首次開啟了網絡直播秀。宋英傑、楊丹、馮殊、王藍一、張泰源、霍佳等悉數登場,不同於平時在電視螢屏前正裝播報天氣,主播們當天一身休閒裝扮,和廣大網友互動交流,一起細數40年的風雲變幻,全方位揭秘天氣預報的臺前幕後。
  • 水文氣象防汛抗旱看天行
    水旱災害是我國損失最大的自然災害之一,降水時空分布異常是造成水旱災害的主要原因。水文氣象研究範圍包括:所有影響地球水資源的大氣和水文過程。衛星遙感、天氣雷達、測雨、天氣和水文技術以及現代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等都廣泛應用於水文氣象研究中。
  • 天氣預報是怎樣產生的 天氣預報怎麼形成文字數據分析
    天氣預報是怎樣產生的 天氣預報怎麼形成文字數據分析  「未來一周,我市天氣將是……」電視機內,天氣預報主持人播報著每日天氣信息,這簡簡單單幾個數字構成的天氣預報,背後其實蘊含著預報員對每天海量氣象數據的分析。
  • 「中國天氣通」:智慧氣象改變生活
    「預報是晴天怎麼就下雨了!沒帶傘哩!」「雖然有一周的天氣預報,但連今天的都不準又有什麼用!……」面對各類眼花繚亂的天氣預報APP我們可能都發出過這樣或那樣的感慨和抱怨。對用戶來說,天氣預報需要及時、準確,簡單實用最好。近期,華風愛科氣象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攜手三星(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通過一系列線下線上精彩活動,與三星手機會員親密互動,體驗「中國天氣通」強大功能,了解智慧氣象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 【天文科普】揭秘!我們能在衛星雲圖上看到什麼?
    【天文科普】揭秘!我們能在衛星雲圖上看到什麼?利用衛星雲圖可以識別不同的天氣系統,確定它們的位置,估計其強度和發展趨勢,為天氣分析和天氣預報提供依據。衛星雲圖,可能大多數人首先能想到的就是颱風。其實,擁有太空視角的衛星能看到的東西還有很多。你知道太空裡也有漣漪嗎?想知道傳說中的雲洞長什麼樣嗎?
  • 沒現代儀器 古代天氣預報時咋測空氣溼度的?
    沒現代儀器 古代天氣預報時咋測空氣溼度的?時間:2017-04-02 09:42   來源:有史有終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沒現代儀器 古代天氣預報時咋測空氣溼度的? 江南連著陰天,說說古人是怎麼做天氣預報的。
  • 氣象衛星在天氣分析和預報業務中的應用
    30年前,美國第一顆氣象試驗衛星泰羅斯—1號的發射成功,開創了人造衛星應用於氣象探測的新紀元,促進了氣象科學的迅速發展。如今,氣象衛星已廣泛地應用於我國的天氣預報業務中。  氣象衛星雲圖在我國天氣分析和預報業務中的應用開始於70年代初。
  • 天氣預報是如何預測的?
    我們觀看或收聽了這麼多年的天氣預報,但你不一定知道天氣預報是怎麼來的。首先,我們要搞明白什麼是天氣預報?天氣預報(測)或氣象預報(測)是使用現代科學技術對未來某一地點地球大氣層的狀態進行預測。當今的天氣預報主要是使用收集大量的數據(氣溫、溼度、風向和風速、氣壓等),然後使用目前對大氣過程的認識(氣象學)來確定未來空氣變化。
  • 讀衛星雲圖,教你看天氣預報
    衛星雲圖是氣象衛星從太空拍攝後發回到地面氣象中心的照片。由於氣象衛星上裝有不同的感光儀器,因此地面工作站可以接收到不同類型的雲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