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血管的壽命多少?

2020-12-05 騰訊網

人工血管的壽命最長可以與人的自然壽命相同,人工血管在吻合後,如果沒有人工血管移植物發生感染,通常情況下可以持續使用。而且逐漸會有新生的內膜附著在人工血管內,使人工血管具備正常血管的生理功能。這種血管完全可以代替正常人的血管,除非是兒童,一般成年人血管移植後對生活以及工作將沒有任何影響,以後也不需要手術再將血管進行替換。

但需要防止菌血症或敗血症等情況引起移植物的感染,這種感染往往難以控制,最終導致可能將人工血管替換掉才能將疾病癒合。所以無論是在手術過程中需要注意無菌操作,還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感染,都是人工血管使用壽命延長的重要因素。

相關焦點

  • 長期透析血管通路惡化,醫生用「人工血管」為尿毒症患者架起生命線
    詳細詢問病情後,她決定為其進行人工血管動靜脈造瘻術,在體內安放一條「人工血管」繼續透析。「尿毒症患者接受血透治療前必須要建立一條血管通路。通過血管通路將人體血液運送至透析機,清除體內毒素和多餘水分,然後將接近正常成分的血液送回體內,因此血管通路被形象地稱為血透患者的「生命線」。由於種種原因,長期透析的患者往往會出現血管通路惡化的現象,人工血管就是為尿毒症患者重新架起一條生命線。」黃小妹告訴記者。
  • 「三層仿生」人工血管成功替換病變血管
    原標題:「三層仿生」人工血管成功替換病變血管 據新華社北京12月28日電 (記者林苗苗 屈婷)記者28日從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獲悉,阜外醫院血管中心主任舒暢教授團隊於12月15日運用我國自主研發的「三層仿生」聚氨酯人工血管,完成了首例巨大腹主動脈瘤人工血管置換手術。患者將於近日出院。
  • 「可降解」人工血管能「再生」血管組織
    是否可以植入一種神奇的「可降解」的人工血管,用它誘導體內組織再生,最終重建出具有正常生理功能的血管組織,造福心血管病患者?記者12日獲悉,南開大學與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聯合研究團隊,在上述設想的關鍵環節——人工血管再生機制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 人工器官之人造血管
    什麼是人工血管人工血管是許多嚴重狹窄或閉塞性血管的替代品,多是以尼龍、滌綸(Dacron)、聚四氟乙稀(PTFE)等合成材料人工製造的,適用於全身各處的血管轉流術,大、中口徑人工血管應用於臨床已取得滿意的效果。
  • 人工血管將帶來什麼
    &nbsp&nbsp&nbsp&nbsp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餘瑾毅通訊員何葉&nbsp&nbsp&nbsp&nbsp歐陽晨曦曾是武漢協和醫院原血管外科醫生,在德國留學時參與過部分人工血管研究。
  • 血管破裂,醫生給他換60釐米人工血管
    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專家採用國際最前沿技術,為他完成了60釐米全胸腹主動脈的人工血管置換,成功地挽救了這個年輕的生命。據了解,該技術在國內僅幾家醫院能開展。陳敏是一名廚師,一年多以前,他突發背部劇烈疼痛,當時就倒在地上。醫生判斷是血管破裂,情況十分危急。之後,陳敏被診斷為主動脈A型夾層,當地醫生認為手術成功率很小,甚至表示他「最多只有半個月生命」。
  • 「武漢造」人工血管投入實用
    「武漢造」人工血管投入實用發布時間:2020年12月25日 13:20 來源:湖北日報   湖北日報訊 (記者餘瑾毅、通訊員李哲)12月15日,一位64歲男性因巨大的腹主動脈瘤合併雙側髂內動脈瘤在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手術。術中,該院血管中心主任舒暢教授團隊用聚氨酯人工血管置換了他的腹主動脈。
  • 尿毒症病人血管堵塞無法透析 人工血管重建生命線
    用人工血管可以用來代替人體「壞」掉的血管。近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成功實施了一次特殊的人工血管移植,為一名無法進行透析的尿毒症病人重新搭建起了生命線。很多腎病患者需要透析,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他們長期存活的生命線。
  • 世界首例三層人工血管誕生
    組織功能血管移植物用於治療血管狹窄(劉媛媛,上海大學)2月3日國外媒體報導,上海大學快速製造工程中心的研究人員結合微壓印和靜電紡絲技術首次研發出三層人工血管。在三層複合物中,科學家使用不同的材料分別滿足其機械強度並促進新細胞生長,解決了單層或者雙層人工血管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人工血管是通過冠狀動脈搭橋等手術植入到阻塞或者其他方面不健康的血管中來永久地引導血流。傳統的方法是將患者自身或者適合的捐獻者的血管再利用,但是這些來源常常不能滿足病人的需求,因為患者自身的血管供應有限而且可能面臨相同的問題,也需要移植物。
  • 「人工血管」搭橋術 守護患者「生命線」
    近日,西安市第三醫院腎臟內科為一名26歲的尿毒症患者施動靜脈人工血管搭橋術,建立安全、有效持久的「生命線」,讓小夥感動不已!為患者的「生命線」保駕護航。 據悉,近年來我國終末期腎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由於腎源的匱乏,腹膜透析操作要求較為嚴格,最終選擇腎臟替代方式仍以血液透析為主。
  • 「武漢造」人工血管3月開始臨床試驗
    在人工血管領域更是如此,約99%的市場被國外公司壟斷。此項成果填補了我國的研發空白,將改變我國人工血管依賴進口的局面。  歐陽晨曦教授介紹,人工血管使用已有60多年歷史,世界大量科學家和企業著力攻關但突破甚少,根本原因在於材料方面一直沒有突破。目前進口的人工血管,容易滲血,不耐穿刺,一旦感染細菌將出現致命人工血管感染。
  • 「人工血管血液透析通路建立與維護」培訓班開班
    對人工血管透析通路的建立、使用、維護和透析中心管理等熱點、難點問題和與會學員進行了深入探討。除了專家授課,培訓班的一個特色項目就是模型實踐,重點突出了人工血管縫合和穿刺的實踐性,模擬了不同種類的人造血管透析通路的縫合過程、穿刺過程和手感。同時專家們還製作了用於練習不同血管吻合方式的血管縫合模型,並提供了血液透析的穿刺針和專業的手術器械及縫線,供學員練習試用。專家們親自用模型向學員示範如何縫合人工血管、如何穿刺透析、如何進行血管吻合,傳授操作過程中的技巧和經驗。
  • 南開大學團隊人工血管支架研究獲進展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吳軍輝 通訊員 張博)人工血管支架現已廣泛應用於血管重建等重大外科手術之中。但常用材料——聚己內酯(polycaprolactam,簡稱PCL)製備的人工血管支架卻因其生物惰性高、細胞生長慢而極大影響了臨床效果。
  • 科學網— 製備可擴張血管的人工細胞
    本報訊 湖南大學劉劍波課題組與英國布裡斯託大學教授Stephan Mann合作,製備了一種可以通過酶促反應生成一氧化氮從而擴張血管的人工細胞
  • 老人血液透析4年,左側血管耗竭!人工血管內瘻術重建「生命線」
    在完善手術相關準備後,黃映紅帶領血管通路成員副主任醫師王慧、袁新科,聯合血管外科主任李可、B超室主治醫師羅元臣,為路先生開展了即穿型人工血管內瘻手術(AVG)。 長沙市第一醫院腎病風溼科血管通路團隊去年已開展超聲引導下動靜脈內瘻PTA術,此次人工血管內瘻的成功,標誌醫院尿毒症血管通路技術水平又邁上了新臺階。
  • 高血壓男子「速凍」半小時 主動脈換成人工血管
    來源:太原晚報  全身麻醉,體溫驟降17℃,外科醫生爭分奪秒切開男子心臟裡破損的主動脈,換上了一根由高分子材料製成的人工血管……日前,我省首例低溫麻醉「主動脈全弓人工血管置換術」在山醫大二院成功實施。
  • 血管條件差,「人工血管移植」來幫忙
    10月24日,湖南省人民醫院集團祁東縣人民醫院腎內科血管通路團隊成功完成了一例人工血管移植內瘻手術。 由於患者自身血管條件差,達不到自體動靜脈內瘻的手術標準。 為保障患者生活質量和為透析治療提供通路,在科主任徐海林主持下,腎內科進行了多次的血管通路建立分析會。
  • 一種通過酶促反應生成一氧化氮擴張血管的人工細胞
    一種通過酶促反應生成一氧化氮擴張血管的人工細胞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3 17:01:15 湖南大學劉劍波課題組與英國布裡斯託大學Stephan Mann教授合作,製備了一種可以通過酶促反應生成一氧化氮從而擴張血管的人工細胞
  • 龍華醫院實施我國首例國產透析用人工血管植入手術
    龍華醫院實施我國首例國產透析用人工血管植入手術 2020-11-25 17: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主動脈大出血陷昏迷 換上人工血管救回命
    主動脈大出血陷昏迷 換上人工血管救回命 青島晚報電子報   2013.06.05 星期三 在此後的23天裡,醫院多個科室開展大搶救,置換人工血管、全身大換血……終於救活了這名患者,創造了一個醫學上的奇蹟。今天上午,他將康復出院,乘飛機回國。 □記者 田璐 通訊員 伊麗明事發外籍船員腹痛昏倒    「5月11日那天早晨,我起床後正在忙著做開船前的檢查,就感覺肚子痛得很厲害,都站不起身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