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字源識字--經濟一詞的理解(對「濟」的理解是關鍵)

2020-12-06 嚴師說字

經濟這個詞語是出現頻率極高的一詞。在經濟學中這樣解釋:經濟是價值的創造、轉化與實現;人類經濟活動就是創造、轉化、實現價值,滿足人類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動。解釋的繁雜難易理解,都是源於從西方經濟學中翻譯的過程中,遺傳了西方語言字母文的特徵,描述加描述,形象加形象,不像我們漢字具有的自定義功能樣,經濟就是經濟。只要對經濟二字的本義理解,就會確切理解「經濟」的本義和衍義,是全面地理解,不是片面地分析。

巠經經(擬聲jīng jìng)巠是經的初文。經簡化為經。巠是由橫「一」、「巛」和「工」會意而成的字。「一」表示橫置於織布機一端的「」,用於纏繞固定經線用;三折「巛」表示很多纏繞在轉動軸上圓形的圓弧形經線;「工」表示紡織用的工具,中間的豎「丨」指示縱向的經線,兩橫「二」表示經線兩端固定的橫軸。後簡化為「」,用橫折撇「乛」、捺「」和「工」會意更合理。「乛」是橫、折和撇的合體筆畫,意義也是三者的意義疊加,橫表示經線固定在一個可以轉動的橫軸上,折表示經線纏繞成圓形的,撇表示經線柔軟可纏繞;捺「」表示經線可以從繞線軸上向外拉出。簡化後由靜態描述變成了織布的動態過程。讀音應該是模擬梳理經線時發出的聲音。「」作偏旁組成的字有莖、徑、頸、勁、涇等。巠後加紡織的歸類符號「糹」繁化為經,後簡化為經。經的本義為織物的縱線,與「緯」相對。引申為常道、經典、治理、經營等

濟(計)是由墨汁中汁的省形「氵」和「齊」會意而成的字。齊的本義是什麼?

齊(切系切qí)齊是由齊簡化而來。從甲骨文和金文來看,畫的是三棵竹子的一個竹節,相同高度竹子每節幾乎是相同的,劈開後可以作為刻字或寫字的竹簡。齊隸變楷化後把製作竹簡的過程融入了進去。齊中「亠」指示上頭;「丫」指示從上到下把竹子劈開;丫的左邊是刀,右邊是刀的變形,「 」刀的反字,指示兩刀把竹劈子切分相同長度;下面的「」是由亓的變形,指古代的几案,指把竹劈成片放到案板上切分,變形後也可理解放置兩塊等距寬度的木板做規矩,將竹簡切的長度一致。簡化後的齊是文和亓的省形組合的字,文指刻有文字或寫有文字的竹簡捆綁在一起,放置在几案上的畫面。讀音是切(qie)和系(ji)的切音(qie+ji),表示把切好的竹劈子有序捆系在一起製成竹簡,用於記錄文字。齊的本義就是製作竹簡的過程。

了解了「齊」的本義,就會明白齊和「氵」會意而成的「濟」字。也就是說在「濟」中有墨汁和竹簡。為了完善此字的意義,濟借了「計」聲來說明兩者要合理搭配,要計算好兩者的用量,來生產或購買。任何一方多或少都會造成浪費。這樣「救濟」一詞你就會明白怎麼操作?那裡有災情,需要救濟要計算好需要的物資,吃住穿都要考慮。一個家庭中煙油醬醋用多少也要計劃好;一個國家也一樣宏觀調控就是計劃。這樣,「經濟」的本義就不言而喻了。

古代名聯中一句「文章西漢雙司馬,經濟南陽一臥龍」,這裡面的經濟就是經綸濟世的意義。

相關焦點

  • 4.字源識字--田、甲、由、申(僅用拼音識字無法理解)
    1.知道「申」的本義,你會對「神」這個字客觀理解2.為何「天幹」中「甲」排第一位?3.用借音字標音識字好,還是用拼音識字好?4.你體會過用借音字標音,即可增加對生字的理解,還鞏固了借音字,何樂不為?田(填tián )田是由「土」和「囗」合體造字。圍土造田之意。
  • 26.字源識字--什麼是幸福?(只有從字的本義去理解才全面透徹)
    「幸福」一詞,央視在國慶節日期間在全國範圍內做了個調查,你幸福嗎?什麼是幸福?可回答的五花八門,沒有一位說到點子上。「幸福」這個詞可以說是常用詞,越是常用越理解浮淺,越是似是而非。正確理解還得認識幸福這兩個字,什麼是「幸」和「福」?
  • 中華字通為放棄拼音識字恢復字源識字提供了理論和實踐的保證
    開始明白我們的語文課程有問題,用拼音識字,不利於漢字的掌握。都在探討新的識字方法。這種所謂的「新方法」實際是傳統的識字方法——字源識字。從「新文化運動」經歷了近百年的西洋文字影響,和五十多年「漢語拼音」推廣,人們對傳統的識字方法已經知之甚少,推出了五花八門的「識字方法」,加以「創新」二字,實際是對傳統文化確實造成的。現在的年青一代似乎對文字學不感興趣,瞎編亂造些「不倫不類」字母或網絡符號。
  • 線上字源識字,讓珠璣小學一年級孩子愛上識字
    比如一年級語文課中的《字源識字》。老師精心選取的短視頻通過追溯漢字本源,分析漢字結構,利用漢字構字理據,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識字效率和學習積極性。以「青」為母體,衍生出「請」、「清」、情」、「晴」、「蜻」等一串字,孩子們很容易明白:這幾個字聲旁相同,故讀音相近;形旁不同,故意義不同。這樣的學習方式有效降低形似字混淆的概率了。
  • 16.字源識字--老、孝、教三字的理解(教的本義是什麼?)
    孝(效)是有「老」和「子」組成的字,上是「老」的省形「老」,下是孩子的「子」,像是孩子攙扶著老人。借音補義,借「效」聲意為「上行下效」,孩子要和大人學,聽師長的話,百善孝為先。「教」的本意是什麼?它借了哪個字的音?現在我們只知道「教」的衍生意義了。
  • 小學語文怎麼教識字
    密碼二:漢字的構字規律 面對不認識的字,一個人藉助的外力越少, 說明這個人的識字能力越強。比如,不請教別人、不藉助拼音、不利用語境和生活經驗、不利用工具書,僅憑這個字自身的構字特點就能猜出其大致的意思,應該是自主識字最核心、 最關鍵的能力。
  • 言語理解與表達 閱讀理解
    第四章 言語理解與表達  第二節 閱讀理解  一、閱讀理解測驗的解題技巧  (一)、閱讀理解測驗的考試內容  與2002年、2003年一樣,2004年考試大綱中也只保留了「文章閱讀」這一題型,但從2002年和2003年中央、國家機關及各地錄用公務員考試命題來看
  • 字理識字,走進漢字的源頭
    字理識字,走進漢字的源頭字理就是漢字的構形理據,即漢字的構行之理,演變之理,漢字的字理中存在生動的生活形象,還有古代的文化知識。如果教師能根據字理去教學,讓學生理解字的構形、讀音、表意的道理,無疑就抓住了識字的重要規律。
  • 金鑫感悟:「理解」一詞
    金鑫感悟:「理解」一詞!我們總是會渴望尋求外界他人的理解和支持,尤其是遇事不順時,他人一句暖心寬慰的話語,讓我們內心倍感「理解」!我們尋求的「理解」其實是深層生命給你看見它的信號,只是大家忙於外界給予的認同,常常視而不見,就算看到了也沒有力量訣竅去打開那扇內在空間之門!
  • 字理識字樂趣多 熱愛生活樂表達
    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是教學生學習祖國的語言,而學好語言的兩個關鍵,一是先要打好識字的基礎。二是讓寫作成為學生生活的需要。小學低年級作為學生走進學校的第一步,正如修築高樓大廈一樣,必須要為學生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 字理識字趣味多,課題研究帷幕開
    在最美的人間四月天,合肥市興華苑小學迎來了市級課題《小學低年級實施字理識字教學的實踐研究》啟動儀式。4月19日下午,兩位課題負責人——李立老師和張秀娟主任,攜該校課題組成員一起參加了啟動儀式。分管教學的王道傑副校長全程參與、悉心指導。
  • 12.字源識字--湖和泊的區別(沒有讀音來源你無法理解「泊」)
    漢化後應是口、一、丨組合而成的字。口表示口述;一表示橫直的舌;丨表示口舌相傳。古表示口舌相傳之意。讀音來源於過(guo)和去(qu)的切音(guo+qu)。來說明口舌相傳過去的事。僅從字形上看是口和舌的組合體,可以通解舌、胡、苦等。古的本義為口舌相傳過去發生的事。以之作參照,表示口舌之下牛脖子下垂的肉。借「護」聲表示牛脖子的下垂的肉,儲存脂肪有保護咽喉的作用。
  • 孩子閱讀理解讀不懂怎麼辦?弄清原因,對症下藥
    語文閱讀是語文的重頭戲,約佔全卷的三分之一分數強。孩子語文閱讀理解不懂啥意思,一定要首先分析他不懂的原因,只有找對了原因,才能對症下藥,提高語文閱讀理解的分數。一、原因分析:1、語文閱讀理解時,不認識字,不知道字的意思。
  • 74.字源識字——奮鬥與幸福二詞的本義(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不認識什麼是「人」就喊「以人為本」,不了解「文化」二字的本意,就談「文化水平」的高低。就會造成目前現代意義上的文盲。喊的、說的和實際做的相差甚遠。究其根源就是語言和文字的嚴重脫節,說起來誇誇其談,自己都不理解,或者是片面理解,必然導致說出來的話和實際做的事不一致。
  • 「同步課堂」部編版語文一年級下冊識字5:動物兒歌
    《動物兒歌》是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開篇第一課。本課是一首充滿童趣的兒歌,兒歌寫的是六種小動物在夏天裡活動的情形。這些小動物大都是昆蟲。因此本課要求認識的字也大多是蟲字旁的字。教學時可在熟讀兒歌的基礎上,聯繫大自然和教材中的圖畫,引導學生運用形聲字規律識字,用多樣和有趣的朗讀讓學生感悟和了解夏天的美好。
  • PHenomenon 現象|李山川:美文成字,佳詞成語
    佳詞成語 文言古詩超級難理解?作文就是流水帳?努力表達卻詞不達意?錯別字連篇,一錯再錯?出口成章的夢想成為泡影?看到課本就犯困?······ 別擔心,李山川老師來幫忙啦!
  • 學習語文的終南捷徑,掌握150個漢字字源,漢字學習不再難!
    漢字的積累是基礎又是關鍵的,漢字自4000年前被發明以來,發展演進至今,已有數十萬字了,不過常用的數千而已。拿曹雪芹紅樓夢來舉例子,曹雪芹寫了前80回,一共731,017個字,卻只用了4,462個不重複的單字。
  • 事業單位言語理解:詞語理解題解題技巧
    今天為大家帶來言語理解與表達之詞語理解題解題技巧。希望可以幫助各位考生順利備考!詞語理解題是行測考試中一種常型,整體難度不大,故而很多考生對此類題目思想上不重視,方法上靠自我的語感。實際上,詞語理解題也有一定的解題方法。今天就和同學們來介紹詞語理解中的「修辭詞」問題,如何去掌握正確的做題方法。什麼是「修辭詞」?
  • 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 識字1《春夏秋冬》課件解讀,同步練習附答案
    第一組4個詞語「春風、夏雨、秋霜、冬雪」,第一個字是四季的簡稱,第二個字是四季典型的天氣現象。第二組4個詞語「青草、紅花、遊魚、飛鳥」,雖然第一個字都是修飾作用,但「青、紅」是從顏色角度來修飾「花、草」,與植物特點相吻合,「遊、飛」則是從動作角度來修飾「魚、鳥」,與動物特點相吻合。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這些詞語的構詞規律,幫助學生理解、掌握,並能根據事物特點,學著遷移運用。
  • 理解「南無」二字的含義是關鍵
    要搞清楚這句佛號的意思,理解「南無」二字是關鍵。因為阿彌陀佛大家很容易想到,是一尊佛的名號。類似於道教的「三清」,佛教也有「三尊」之說,阿彌陀佛就是佛教的三尊之一,而另外兩位尊佛是釋迦摩尼佛、藥師佛。能與這二人平起平坐,可見阿彌陀佛在佛教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