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一詞,央視在國慶節日期間在全國範圍內做了個調查,你幸福嗎?什麼是幸福?可回答的五花八門,沒有一位說到點子上。「幸福」這個詞可以說是常用詞,越是常用越理解浮淺,越是似是而非。正確理解還得認識幸福這兩個字,什麼是「幸」和「福」?
幸(醒)是個會意字,從「夭」和「屰(ni)」。上面的「土」是「夭」的變形,意為人夭折將要入土安葬;下面的「¥」是「屰」的變形,意為情況發生逆轉,死而復生,慢慢醒來,借」醒「聲表示即將入土的死人又甦醒過來。逢兇化吉就是世上最大的幸事,幸為精神生活的滿足感。
福(伏)從示,表示與敬神有關,「畐」這個字在甲骨文、金文中是個酒壺的圖案,楷化後用「畐」表示,是「一」、「口」、「田」組成的字,口表示有飯吃,田表示有地種,可「一」的意思是什麼呢?是指示每一個人。真正的幸福不是一個人的幸福,而是每一個人都幸福,祈福要「每一個人有飯吃有地種」。古文字的楷化是我們祖先智慧的結晶,每個筆畫都有著非常嚴密科學的道理。文字在楷化中,由象形到筆畫,又賦予了新的含義,不可僅停留在原有古文字上釋義,只有對組成漢字的每一個筆畫的意義破解,才可詮釋獨體文和合體字。讀音是借「伏」聲表示雙手捧著盛滿酒的酒器伏地祭神,祈求神靈保佑風調雨順,福為物質生活的滿足感。
二字合為一詞,幸福指人們對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的滿足感。期望指數越高,幸福指數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