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字源識字--墮落和墜落的區別(從漢字本義來區分容易記憶)

2020-12-06 嚴師說字

墜(追)是由土和隊組合而成的字。土指地面;隊表示人一位接著一位按高低排列對齊。合體會意為一塊接著一塊的土塊或石頭從山坡或山崖上滾落地上的畫面。借「追」聲表示一塊隨著一塊,接連不斷地的滾落。墜的本義是物體從高處連續下落地面的過程。可引申為落下,如墜馬、墜崖、搖搖欲墜等;失去,如墜言(失言,言所不當)、墜歡(失去寵愛和歡樂);下垂,如耳墜(耳朵上的一種裝飾品)。

墮(躲)是由土和隨的省形「陏」組合而成的字。土指地面;隨原來指裂肉,身體上多餘的墜肉,這裡指隨從、跟隨思想懈怠者之意。合意指跟著前者一塊墜落地面。借「躲」聲表示躲在身後,不求上進,思想懈怠。墮的本義為物體隨著另一物體落地損壞。可引申為思想行為向壞的方向發展,如墮落;又如墮廢(毀壞;衰落);墮罪(降罪);墮局(落入騙局);墮睫(落淚)。通「惰」。

墜和墮相同點都是指物體一個跟著一個從高空落地;跟著的對象不同,結果就不同。墜落的物體不一定損壞,但墮落的肯定是走向反面,結果是不好的。漢字只有近義字,沒有同義字,古人不可能造完全相同意義的兩個字。

相關焦點

  • 中華字通為放棄拼音識字恢復字源識字提供了理論和實踐的保證
    二、用 拼音識字容易造成學生思維用時的延長,字源識字有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漢字是建立在形音義三者有機結合的基礎上的文字。讀音蘊含著字義,不像英文字母想拼而成,而是通過模擬自然發音、借音補義、或借兩字聲韻相切,都有一定意義指向。
  • 字理識字,走進漢字的源頭
    字理識字,走進漢字的源頭字理就是漢字的構形理據,即漢字的構行之理,演變之理,漢字的字理中存在生動的生活形象,還有古代的文化知識。如果教師能根據字理去教學,讓學生理解字的構形、讀音、表意的道理,無疑就抓住了識字的重要規律。
  • 從「鳥」和「烏」的區別說起,追根溯源,發現漢字之美
    其實,不只是掃描軟體,即使是大活人識字寫字時,也常常因為形似的原因致誤。「鳥」和「烏」,兩者就差一個點兒而已,掃描軟體時常會弄錯,在小孩子初學漢字時,也很容易弄混。今天我就來從字源角度分辨一下這兩個字,並由此牽出一長串兒與此相關的內容。「鳥」是個象形字,象形是漢字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最初寫字其實就是畫畫,後來慢慢從具體形象的事物線條化,抽象起來。
  • 快來看看這位語文老師和自己的孩子在識字問題上的「量子糾纏」
    兒子剛上小學時,識字很少,我曾嘗試著通過讓他讀一讀各種招牌海報之類的辦法快速增加他的識字量。但是因為急於求成,反而欲速則不達,即使你要求他去讀某些招牌或者廣告上的字,他也依然「王顧左右而言他」,沒辦法,只好暫停下來。
  • 線上字源識字,讓珠璣小學一年級孩子愛上識字
    比如一年級語文課中的《字源識字》。老師精心選取的短視頻通過追溯漢字本源,分析漢字結構,利用漢字構字理據,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識字效率和學習積極性。以「青」為母體,衍生出「請」、「清」、情」、「晴」、「蜻」等一串字,孩子們很容易明白:這幾個字聲旁相同,故讀音相近;形旁不同,故意義不同。這樣的學習方式有效降低形似字混淆的概率了。
  • 「醉美漢字」「示」字的幾種甲骨文字形及本義
    "示"字在現代漢語中比較常用,以"示"為偏旁的漢字也較多,但"示"字的本義又是啥呢?一、"示"字甲骨文字形的簡單梳理第一類:字形較複雜的一類字形。但多數學者比較認同"示"的本義是"神主"。我們來看看《辭海》對"神主"一詞的解釋。由此可知,"神主"是供古人祭祀用的牌位,用木或石製成,用慄木做的神主叫"慄主"。於此,我們可以理解為多數學者認為"示"的甲骨文字形是像神主即牌位之形的象形字。
  • 74.字源識字——奮鬥與幸福二詞的本義(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不認識什麼是「人」就喊「以人為本」,不了解「文化」二字的本意,就談「文化水平」的高低。就會造成目前現代意義上的文盲。喊的、說的和實際做的相差甚遠。究其根源就是語言和文字的嚴重脫節,說起來誇誇其談,自己都不理解,或者是片面理解,必然導致說出來的話和實際做的事不一致。
  • 4.字源識字--田、甲、由、申(僅用拼音識字無法理解)
    1.知道「申」的本義,你會對「神」這個字客觀理解2.為何「天幹」中「甲」排第一位?3.用借音字標音識字好,還是用拼音識字好?4.你體會過用借音字標音,即可增加對生字的理解,還鞏固了借音字,何樂不為?田(填tián )田是由「土」和「囗」合體造字。圍土造田之意。
  • 學習語文的終南捷徑,掌握150個漢字字源,漢字學習不再難!
    漢字的積累是基礎又是關鍵的,漢字自4000年前被發明以來,發展演進至今,已有數十萬字了,不過常用的數千而已。拿曹雪芹紅樓夢來舉例子,曹雪芹寫了前80回,一共731,017個字,卻只用了4,462個不重複的單字。
  • 12.字源識字--湖和泊的區別(沒有讀音來源你無法理解「泊」)
    湖(胡、護)湖是由水的變形「氵」和胡生的兒子,會意而成。胡的本義是怎樣的?胡是1964年漢字簡化中,把胡、鬍、衚三個字合流為「胡」。胡是有古和月會意而成,月表示肉;古(過去gǔ)從甲骨文和金文看應是口舌相連之形。漢化後應是口、一、丨組合而成的字。口表示口述;一表示橫直的舌;丨表示口舌相傳。古表示口舌相傳之意。讀音來源於過(guo)和去(qu)的切音(guo+qu)。來說明口舌相傳過去的事。僅從字形上看是口和舌的組合體,可以通解舌、胡、苦等。古的本義為口舌相傳過去發生的事。
  • 填補字理教學空白 《漢字解密》為方塊字尋根問祖
    中學教師劉先生下班回家,打開電視,屏幕前學者對漢字的形象解讀瞬間吸引住他的眼球。  「在漢語中有很多字都跟『牛』有關,比如物體的『物』,它是形聲字,表示萬物形符從牛,一件兩件的『件』也從牛,也就是說古人計件數是以『牛』來計的……」  「《說文·羊部》裡面說:羊,祥也。所以『羊』也往往借做『祥』。
  • 「馬」字演化史:本義是家畜 圖畫方法形成漢字
    原標題:「馬」字演化史:本義是家畜 圖畫方法形成漢字   當作為六畜之首的馬和作為中國傳統藝術名珠的書法相遇,我們會看到什麼?在歷史長河中,這兩種中國元素互相生發,構建了屬於古中國的文化小宇宙,甚至堪稱紛擾世間人與事的縮影。 □誠懸(書法家)   在幾乎所有文字學著作中,「馬」字都作為典型的象形字給予重點推介。但是,今天的「馬」字身上,已幾乎看不到一點象形的影子。這時候,就需要穿越到從前。
  • 53.字源識字--巴和它的本義都是蛇(原因產地不同,讀音可考證)
    「口」指是蛇嘴,張口之形;「丨」指示張嘴伸出的舌頭;「乚」指示蛇身的形狀和爬行狀態;筆畫總體會意為蛇張嘴吐舌爬行撲食的動態畫面。讀音來自尾巴拍擊石頭的「吧吧」聲音,南方山區多蛇,讀音來自南音,如巴山(蛇多)蜀水;北方的蛇多在土窩或土屋內,造「它」字指蛇,尾巴擺動聽到的是「嗒嗒」聲。巴的本義就是蛇。
  • 103.字源識字--堯舜二字隱含哪個時代的特徵?
    漢字有通過字形、字音進行「自定義」的功能,這種「自定義」是通過造字的原始表象定格下來的。因此漢字成了「活化石」,隱含著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文化,許多文獻資料中查不到的歷史懸案,可從漢字中尋找他的脈絡,堯舜二字究竟是記錄人物特徵,還是記錄時代特徵,可以從二字的本義去得到答案。
  • 神奇的識字魔法師
    女兒每天最快樂的事情就是和爸爸一起編識字故事,一起發現每個字的記憶竅門!在女兒眼裡他是故事大王,在學生們眼裡他就是魔法師!賦予漢字生命,讓孩子無比喜愛!其實這就是教學方法惹的禍,老師和家長教不會,最後還讓孩子來背鍋!」王德雷難以掩飾對學前教育現狀的焦慮。王德雷認為,識字方法應該不拘一格,隨字而變。根據偏旁部首編成好玩的故事、栩栩如生的圖畫、記憶深刻的肢體語言、甚至是一個魔術,一個小小的比賽都可以記住一個字。比如「井」字,王德雷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救命啊,救命啊!」一個小朋友掉到了井裡高聲呼救。
  • 中國漢字形狀有道理,讀音有內涵&我們為什麼要識字?
    我們通過對識字法的分類,現在可以清晰地回答這個問題,識字的目的有兩個:一個目的就是純粹識字。所謂識字,就是這個字,我認識它就行了,念什麼,常用意義是什麼。關於它為什麼那樣寫,我不去管。人們除了認識這個字,還要費很大的勁,知道它是為什麼。這就不僅僅是識字,還有更深一層的含義,是真正教你懂事的,是教你明理兒的,是傳承漢字文化和中國文化的。在兩種目的下,我們再來認識這個「人」字。在第一種目的下,這個「人」字一撇一捺就念「rén」,這不用多說,這就是直接認字的。
  • 幼兒園期間如何教孩子識字?-會意字和形聲字
    昨天我們分享了一下如何教寶寶學習漢字的象形文字部分。象形文字,是從圖案到抽象的文字,然後經過演變才到如今的模樣。針對這類漢字的,我們總體的原則是通過形象思維來教孩子識字。把漢字的模樣,再變回圖案,然後讓孩子能想像出圖案,理解字的意義,讀出文字的音,從而實現音-行-義一一對應。
  • 致力傳播字理識字法 八旬教授夫婦研發「速學漢字牌」
    創製速學漢字牌是楊洪清、朱新蘭夫婦多年的心願。他們兩人,不但是風華園住戶中的名人,每年多次為社區義務講授傳統文化、捐贈書籍,而且還是徐州語言文字研究界的名人,自上世紀90年代創新了通過漢字造字規律識字的「字理識字法」後,曾7次赴海外講學,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華語爺爺」「華語奶奶」。
  • 字理識字樂趣多 熱愛生活樂表達
    教學中,我們低年級語文老師依託漢語拼音,通過字理識字、寫字逐步培養學生獨立的識字能力;通過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實現「我有話要說,很想告訴別人,很想記下來」的良好的習作狀態。字詞教學是根本    字理識記來幫忙低年級語文課以識字、寫字為主。《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願望。
  • 16.字源識字--老、孝、教三字的理解(教的本義是什麼?)
    讀音是落(luò)和靠(kào)切音(luò+kào)寓意人老如葉落歸根或日落西山,人老要有所倚(依)靠。老的本義指人生最後走向死亡階段。孝(效)是有「老」和「子」組成的字,上是「老」的省形「老」,下是孩子的「子」,像是孩子攙扶著老人。借音補義,借「效」聲意為「上行下效」,孩子要和大人學,聽師長的話,百善孝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