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在澳洲生活的中國博主被當地人教育了,事情是這樣的:
他到超市幫姐姐買奶粉,跟超市理貨員說「嗨,我想要這兩款奶粉」,理貨員是個澳洲大媽,聽到後白了他一眼沒有回應,繼續理貨。他覺得很奇怪,認為自己並沒有說錯話。直到過了幾秒,理貨員才跟說到:「你如果需要我的幫助,可以先說excuse me而不是hi,這樣是非常不禮貌的。」
看到這裡,我們都會覺得「hi」不就相當於中文的「你好」嗎?外國人見面打招呼時不也是常常這樣用嗎?為什麼會不禮貌呢?
還有網友表示曾在國外旅遊也遭遇過同樣的經歷:在餐廳吃飯,剛入座,服務員就過來招呼問道:how are you?他覺得對方並不是真正的想知道答案,而是簡單的招呼,於是直接問道「可以看下菜單嗎?「,果不其然,又被教訓道」如果我問你how are you,你應該首先回復我這個問題而不是直接忽略」。
記住了嗎?在國外,當有問題需要服務員幫助時,應該先說「excuse me」,當服務員打招呼問到「how are you」時,應該首先回復「I'm fine」、」not bad「再開始點菜……
看到這兩位的遭遇,你們覺得是老外過於較真還是我們應該入鄉隨俗?其實,只要是去過國外的人都能發現,除了日常禮儀習慣與我們大相逕庭,課本上教的英文與現實溝通的差距也同樣很大。
比如,我們中學時期學習的知識:薯條叫french fries,外國人一般叫chips;對外國人表示感謝後,原本以為他們會回復我們在課本上學習的「you are welcome」,但他們卻只用「no worries」、「that's all right」、「It's my pleasure」……而這些都是我們在學校課堂上很少聽到的。
所以,學習英語不僅是要學習課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需要開口與人交流,在交流中不斷改正曾經英語學習的誤區。為了避免孩子重蹈我們這輩「啞巴英語」的覆轍,從小鼓勵孩子多開口、多交流。
現在讓孩子上小花苞ai課堂,可以在英美外教老師一對一帶領下,勇敢發音。老師都是來自英美英語母語的國家,不用擔心口音問題。最重要的是,系統還能進行語評分和糾錯,鼓勵孩子勇敢開口說。
小花苞ai課堂1元體驗活動正在進行中,如果你正為孩子英語啟蒙煩惱,不妨來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