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我們不能改變世界,卻能改變自己丨億歐智庫精選

2020-12-01 億歐網

李開復老師說:「未來五秒以下的工作將全面被人工智慧替代!同時,未來十年翻譯、簡單的新聞報導、保安、銷售、客服等領域的人,將有90%的工作會被人工智慧全部或部分取代。」 最近關於人工智慧和自動化威脅就業的辯論越來越受到關注。AI時代確確實實已經來臨,我們躲都躲不過。因此,我們此時不應該為人工智慧的強大而焦慮,更多的是應該思考如何改變自己適應這個時代。

場景明確、規則清晰、產出規定的任務被AI機器承接後,留給人類的空間是開放和跨界的無限可能。因此,AI時代,我們要對「個人、團隊、組織」學習再思考。近日麥肯錫對AI時代的學習提出了新的見解,敏學捷行

億歐智庫第一時間為大家帶來精彩分享:


人類的學習,從沒有停止。學習的形式和內容如孿生姐妹,互生互聯。遙想古人戰時烽火傳信,到如今信息的多點多維實時共生,移動互聯時代重塑了人與信息的關係,人與人的關係,人與組織的關係,也重新定義了「學習」的含義。而AI時代給人類的學習帶來更大的機會和挑戰, 值得我們思考和展望。

2017年的網絡熱詞無疑是人工智慧(AI),從圍棋界「終極人機大戰」,到金融機器人在高盛德勤的應用,從騰訊Dreamwriter解放新聞編輯的雙手,到亞馬遜無人售貨點……AI技術讓工作的速度、效率和質量指數級提升,大咖們紛紛預測若干年後人類的大部分工作將被機器取代。

人類與人類創造的「AI」之間到底會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人工智慧在多大程度上會取代人類,或是解放人類?這是一場零和遊戲?還是一場共創的盛宴?未來的世界,人類究竟會怎樣多元的生活,與自己、他人、科技和自然和諧共處?人類的智能是否也會像AI那樣繼續升級進化?人類的學習場景,會有哪些本質的演變?有一點可以確定,場景明確、規則清晰、產出固定的任務被AI 機器承接後,留給人類的空間是開放和跨界的無限可能。

哈佛大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被譽為心理學界的哥白尼。他在《智能的結構》依據生物學、人類學等學科的研究成果,首次提出了「智能」的概念,詳細逐一地描述了人的七種智能:語言智能、邏輯-數學智能、音樂智能、空間智能、身體—動覺智能、人際智能和自我認知智能,開創了「多元智能理論」。筆者大膽預測,AI如果有智能,更多的是數字邏輯語言智能,在既定場景既定規則既定產出的情況下可以極大提升效率,但是AI取代不了人類在複雜場景下從零到一的創造,也體會不到音樂之美,擁有利他之心以及人類宏大的情緒光譜帶來的彼此連接之幸福感。但需要警惕的是,人性之天使和魔鬼面,如何更好地與AI科技相處。

在無限延展的科技助力下,未來的組織大多會智慧通達,合縱連橫,而人的學習的速度和質量以及由此產生的集體智慧,能否繼續駕馭科技如庖丁解牛已不可知。令人扼腕的是,今日人類的學習,被科技手段「碎片化、即時化、淺層化」。潛心沉浸者少,上下求索者少,大都糾結於獵奇拼湊、說文解字、訓詁器量。

我們需如北冥之鵬,暢想未來時代的敏學捷行,大膽暢想真正純美的學習之境,暢想每個學習個體、團隊和組織「心腦手」之合一,以千人千面的法門,體悟各自生命的功課和通往此境的萬條道路。

個人學習: 從「要我學」到「我要學」

從來沒有一個時代這樣需要我們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1936年查理·卓別林(Charles Chaplin)導演並主演的《摩登時代》,描述了美國20世紀30年代經濟蕭條時期,工人查理在工廠幹活、發瘋、進入精神病院的故事。工業時代的人被異化為龐大機器的螺絲釘,胡蘿蔔加大棒式的管理手段僅僅能用外在激烈手段驅動人的恐懼和虛榮:老闆答應加薪,我們工作就格外賣力;用功可望拿到好分數進名牌學校,我們就花更多時間讀書;打卡遲到要扣薪水,我們就乖乖準時上班……

趨勢專家、暢銷書作者丹尼爾·平克在書中緊緊圍繞一個問題展開思考:是什麼在激勵著你?當胡蘿蔔大棒這樣的外部激勵措施已不是激勵我們最好的方法,什麼是?在書中,他揭示了人類驅動力的三大要素:自主、專精和目的( autonomy, mastery and purpose)。《驅動力》提出了當下個人、組織提高績效、煥發工作熱情的秘訣,不是我們的生物性驅動力或者追求獎勵、逃避懲罰的第二種驅動力,而是我們的第三種驅動力,是我們想要主導我們的生活、延展我們的能力、讓生活更有意義的深層欲望。這個時代不需要更好的管理,而需要自我管理的復興。

在《重塑組織》這本書中,作者弗裡德裡克·拉盧分享了來自德國一所學校的做法。這所學校特別強調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自我驅動,其管理充分自治,校長為學生和老師推舉,跨年級混班教學,每個人自己定學習大綱和學習目標,充分鼓勵學生在課堂與課堂外的課程之間自由穿梭,通過義工、社區活動、創業大賽等方面讓學習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在個人的學習探索中, 我們在目前只用到了語言數字邏輯三種智能, 而其餘的音樂、空間、運動、人際、自我覺知被大量忽略。當人的心靈沒有打開,而僅僅依靠大腦的邏輯進行學習, 會是多麼的單薄和貧乏!

團隊學習:從「強調整齊劃一」到「兼容並包多元」,從「聚焦任務本身」到「關注內在動力」,從「預設學習小組」到「自成社交圈子」

互通互聯的世界,任何一項奇思妙想要想變成改變世界的產品或服務都離不開團隊。團隊的魅力,在於不同成員的迥異背景和人格趨向,在於為了一個共同目標衝刺時產生的化學反應,讓1+1>2。我們可以從世界很多巔峰團隊悟出團隊的真意。我在麥肯錫項目組裡,時不時會碰到奧斯卡小金人得主、或者空手道冠軍、要麼是新加坡國防部戰略參謀。同樣的情景出現在從科技黑客到海豹突擊隊,從F1賽車隊到南極科考隊。所有的多元都成就團隊之和。

在AI時代,團隊在商業環境進入的大都是無人區,面臨的問題大都是無解的,這就愈加考驗團隊的學習能力。團隊作為一個鮮活的有機系統,需要具備「舞池和露臺」兩種狀態:既能在舞池中央激情四射的舞蹈,又能站在二層露臺回放與反思。而對於團隊學習進行幹預是,需要團隊的教練基於系統的聆聽和幹預,讓團隊擁有安全感和彼此的信任,覺察團隊系統的價值觀,並引導團隊看到並提升場域的能量,從而激發團隊的巔峰時刻和無限潛力。

組織:利他共創生態開源上下同欲

真正偉大的企業能激發個人的目的和使命感,能讓團隊自在且高效,來之即戰,戰後即散。

從「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阿里巴巴,到立志「連接一切」的騰訊,從「使人人皆可獲取和利用信息」的谷歌,到「為世界每位運動員帶來靈感與創新」的耐克。

偉大的組織能讓組織中每個人的每天都是學習之日,並心懷好奇和喜悅,在學習中幫助世界!

本文經授權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億歐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相關焦點

  • 破解家居家裝消費者決策流程「黑匣子」——三大新趨勢丨億歐智庫
    消費者消費決策是指消費者謹慎地評價某一產品、品牌或服務的屬性並進行選擇、購買能滿足某一特定需要的產品的過程。廣義的消費者決策流程是指消費者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在兩個或N個可供選擇的方案中,經過評估、篩選並實施最佳購買方案,以及完成售後評價過程。
  • 中美歐大三角如何演變?三大脈絡解析未來全局|新京智庫
    ▲ 圖片來源:新京報網文 | 新京報智庫特約撰稿 凌勝利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的大變局,不確定性日益增加,大國博弈對於國際關係具有重要影響。其中,「中美歐大三角關係」如何發展,對未來的國際形勢至關重要。
  • 「阿爾法人格」的困局──矽谷人想改變世界 先要改變自己!
    New American是谷歌及其董事長Eric Schmidt 一向支持的公共政策智庫,Eric Schmidt捐了許多錢,並且擔任其董事長。 2017年歐盟向谷歌開鍘,祭出27億美金反壟斷的巨額罰單。判決傳出,New America的一組研究人員撰文迎合,認為處罰谷歌以遏止其壟斷行為確有必要。
  • 耶和華丨難道神改變了祂的計劃?
    教會被提後,聖靈隨著教會一起被提,末七災難開始,基督開始審判世界,聖靈再次降臨澆灌猶太人,保守他們進入天國時代。教會是神創世之前的計劃,是不包括在但以理預言的七十個七之內的。使徒保羅在寫給帖撒羅尼迦教會的第一封信中,對此進行了詳實地闡述:「以後我們這活著還存留的人,必和他們一同被提到雲裡,在空中與主相遇。這樣,我們就要和主永遠同在」[帖前4:17]。然後,才是末七大災難。
  • 億歐智庫黃淵普:理解數字經濟(1)
    1995年,關於數字經濟(Digital Economy)的第一本書就已經出版,探討網際網路對於商業的改變。在早期,說起數字經濟,大家一般從網絡基礎設施和電子商務這兩個角度去理解。到2010年時,數字經濟已經受到了很高關注。一方面時網際網路到2010年時,電商已經達到了新高度,社交媒體也開始在全球蓬勃興起。
  • 是我們改變生活,還是生活改變我們?
    結果情況更讓人想不到,等了20分鐘,居然沒有一輛計程車是能打到的。上面看著沒人,可是沒有一輛能讓你打的的。之前覺得滴滴不安全,各種狀況,今天遇到打的這麼難,我深有感觸,滴滴確實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也方便了我們的生活。為何計程車沒有想到自己改變,因為他們思維慣性,習慣了平常的生活規避,等突然出現了新的事物他們不願改變,也不讓別人改變。
  • 是世界改變了我們?還是我們改變了世界?(原因首揭秘)
    不是任何生理器官,而是我們的感知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的感知度呈急劇上升態勢,結果就是,我們感知中的世界發生了巨變。自然世界的變化和我們的感知變化完全一致,這不是陰差陽錯的巧合,我們在感知中改變了世界的秩序,改變了時間的概念,原來,我們的感知才是令世界加速變化的主因。
  • AI時代需要怎樣的成像技術?安科迪與陣列成像何以變革數碼時代
    億歐採訪到了本次研討會的承辦方——安科迪科技的CEO王惠東以及CTO範柘,他們告訴億歐,陣列計算成像技術將造就下一代成像技術,而成像技術的變革不僅能擴展當前AI的應用,還將帶動整個視頻產業鏈的改變。為什麼討論成像?
  • 四本時空穿梭文:既然不能改變自己,那就改變環境,魔改地球!
    大家好,歡迎朋友們來到淑鑫日記的小說世界,本期淑鑫日記推薦給大家的是四本時空穿梭文,看看哪一本才是你的菜:既然不能改變自己,那就改變環境,魔改地球!想要閱讀更多的精彩內容,朋友們可點擊下方小說進行閱讀。
  • 要改變世界,不要被世界改變
    我熱愛網路,以及網路背後代表的自由主義,因此我很喜歡這些改變。但我不只想擁抱這些改變,還想去影響這些改變。第一個衝動是搬去矽谷,嘗試著在震心找到可以發揮長才的地方。但仔細想想,那裡人才濟濟,哪差一個 Jamie Lin。我去頂多是錦上添花,不要幫倒忙就不錯了。
  • 楊好:賽博時代意味著技術的改變,但也會帶來追逐和回歸
    撰稿丨新京報記者 何安安標籤和人設,正在成為我們認知這個世界的某種方式——特別是對一位不怎麼循規蹈矩的寫作者來說,人們更加急切地希望賦予她某些更易於辨識和理解的詞彙,比如「新銳」、「國際範兒」、「硬核」,又比如「跨界」,或者「藝術」。
  • 樂城王衛:我們不能改變世界,但可以改變你的生活方式
    我一直在想,有沒有一種辦法不去做營銷,不要非常優秀的選址,不要巨大的集客成本,仍然能找到我們的顧客,仍然能做好生意。後來,我們發現顧客都在小區裡。無論商業怎麼競爭,無論市場如何變化,中國有一個非常神奇的事情不斷發生。我們可以感受到周邊的小區,新的小區不斷地出來。我認為中國沒有社區,也沒有街道,只有小區。
  • 網際網路時代正在改變和影響我們的生活
    網際網路時代正在改變和影響我們的生活全世界人類的生產生活正在經歷著翻天覆地的重大變革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和科技信息化時代的今天,網際網路帶給人們的方方面面方便和快捷。網際網路的出現是時代進步的必然要求,是科技發展的重要標誌。如今,網際網路已經融入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成了地球村,不斷給人們人們的情感理念、價值取向、道德標準、思維方式、行為習慣等,都在網際網路的普及和影響下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
  • 終於懂得了什麼是改變不了環境只能改變自己
    因為六點四十開始晨跑,這讓我感覺自己又回到了大學時代。然而有所不同的是我的身份不再是一名學生而是一位老師。忽然覺得那時我的老師們是多麼的稱職如同如今的我一樣。跟學生們一起晨跑,讓我再也沒有藉口和理由不去鍛鍊,埋怨沒有時間鍛鍊,這樣以來鍛鍊的時間有了可我的踏步機卻沒有了用武之地,感覺有點對不起它,自從買了它還真沒怎麼愛戴過它,相信總有一天它一定會發光發熱完成它的使命的。
  • 認識自己,感知世界,改變生活
    回答這個問題的必要性:有心才有萬物——清楚自己的心是怎樣的,才能給予我們每天接觸的事物作下帶有「我」色彩的注釋,才能個性化地獨立地感知這個世界。如果不能獨立地感知這個世界,人活著與行屍走肉無異。把我們每個人的「我」比作一個獨一無二的棋盤,世間萬事萬物是落在棋盤裡某個位置的棋子,棋盤的線路、大小等特性可以隨我們的成長而改變,我們成長得越好,棋盤的線路就越清晰,棋盤就越大,棋子落在的位置就越具體,
  • 改變世界的第一次工業革命,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由於機器逐漸開始廣泛使用,歷史上這個時代稱為「機器時代」。工業革命這場巨大變革與1萬年前的農業革命一樣,使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革,人類因此進入了嶄新的「蒸汽時代」。那麼在這一場聲勢浩大的革命中,有哪些改變了此後人類生活方式的重要關鍵發明呢?
  • 《易經》提醒:改變命運的唯一方法,是重組自己的信念模式
    舉出自己曾經算命,後來事實驗證算不準的親身經歷來佐證。我認為,該作者並沒有讀懂《易經》,所以寫此文章,分享我的觀點:改變命運的唯一方法,是重組自己的信念模式。1、我不提倡算命,不是因為算命不準,而是因為命運可以改變。《易經》的現狀,是魚目混珠,有少數人精通,有一部分人沉迷,大部分人看不懂。
  • 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 5G時代「哥德巴赫猜想」是什麼
    原標題: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 5G時代的「哥德巴赫猜想」是什麼?5G作為新一代基礎技術,在萬眾矚目中加速商用。9月3日,在華為第五屆亞太創新日上,華為公司董事、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偉表示:「在萬物互聯中,5G作為連接一切的技術,構築著智能世界的底座。而5G的發展正好處在了全球各行各業數位化轉型的關鍵時期,5G技術到來恰逢其時。」
  • 科技改變我們的現實生活
    科技改變生活同學們,當我們坐在電視機前收看豐富多彩的節目時;我們手按滑鼠在計算機的世界裡暢遊時;當我們沉浸在與同學在電話裡快樂地聊天時……我們可曾想過:是什麼給我們的生活帶來那麼多的變化?是科技!是科技的巨大力量,改變了我們身邊的一切,改變了整個世界隨著科技的逐漸發展,我們的生活有什麼變化呢?
  • 心理學:改變自己是「神」,想要改變別人,那是「神經病」
    每個人都有遇到困境的時候,環境就在那裡,你要做的只能是改變自己,而很多人多數情況下,想改變的是別人,不是自己。 就像許多人到了心理諮詢室中,許多來訪者會說: 老師,你看怎麼能幫我改變我的孩子? 怎麼能幫我改變我那個不爭氣的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