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萬一針救命藥背後的生死掙扎:有人提前給孩子買好了墓地

2020-12-03 手機鳳凰網

在潮汕話裡,「樂樂」的意思是「力力」,樂樂偏偏沒有力氣。

2017年3月,樂樂出生。8個月後,媽媽發現樂樂匍匐爬行的姿勢有點奇怪,同時伴隨陣陣讓人不安的尖叫,「別的寶寶輕易能完成的動作,樂樂要拼盡全身力氣」。

汕頭醫生懷疑樂樂是腦癱、是肌營養不良。做了一系列肌電圖、核磁共振和並不到位的基因檢測後,樂樂最終被確診為脊髓性肌萎縮症(SMA)II型。

這時,樂樂已經2歲了。

脊髓性肌萎縮症,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神經肌肉疾病,由運動神經元存活基因突變引起,典型表現為肌張力低、進行性肌肉無力和運動功能喪失。早些時候,外界誤以為它和漸凍人(ALS)是一回事。事實上,漸凍症的全稱是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特點是身體逐漸變得運動困難,肌肉無力,就像逐漸被「凍」起來一樣,一般30―60歲間發病;相比之下,大部分SMA患者在6個月或2歲前發病,身體逐漸變軟。

對外界來說,SMA是一種陌生的罕見病。但在專業人士看來,發病概率並不低。數據顯示,SMA在全球人群中的攜帶率為1/40―1/60,年發病率為5.1―16.6例/100000活產嬰兒。這意味著,如果兩個基因攜帶者恰好結婚,生下患兒的概率為1/4。

「僅在我的診室,每年接診的SMA患者就有60―70人,基本上每周出診都能遇到。」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科主任醫師張成介紹,「他們來自全國各地。」按全國人口數計算,內地SMA患者應有3萬多人。美兒SMA關愛中心統計,全國目前登記在冊的患兒為1600名左右。而根據廣東省罕見病診療協作網數據,省內SMA患者的登記量為408例。

SMA主要分為三種:最兇險的I型,患者的預期壽命小於2歲;如果確診遲、護理不到位,II型的孩子將在幼兒時期死於併發症;即便是護理得當的III型孩子,也會一天天逐漸喪失運動功能。最終,在成年時的某一天,需要切開氣管,插上呼吸機,在輪椅上度過餘生。

「我給孩子買好了墓地」

8月初,一則「200元一針進口藥國內賣70萬元」的新聞上了熱搜,SMA群體再次刷屏。70萬元一針的藥物叫諾西那生鈉,去年2月在中國獲批上市,是目前治療SMA的特效藥之一。

對SMA患者來說,這70萬元是用來救命的。

SMA患者的一隻腳,始終踏在鬼門關裡。今年24歲的資深影評人羅罔極,病齡幾乎也是24年。8月20日,他分享了一則親身經歷:

「那是我和家人在新房度過的第一個春節,看到自己兒子真的逆天改了命運,爸媽驕傲難抑。當晚,我媽喝了些酒,晚上便睡得很沉,翻身的時候不小心把被子掀到了我臉上。我奮力想掀開被子,胳膊卻毫無力氣。沒過幾分鐘,我嚴重缺氧,開始產生了瀕死的幻覺。」

生死關頭,羅罔極靈機一動,語音召喚智能音箱:用最大音量,播放周杰倫的《雙截棍》。

媽媽被震醒了,羅罔極終於死裡逃生。

羅罔極是SMA患者裡的幸運兒,大部分SMA型患者沒有這麼幸運。

SMA I型患者很難打破所謂的「2歲魔咒」:少數I型患者能活到四五歲甚至十幾歲,但大部分患兒走得很突然,活不過2歲。

2019年2月確診後,樂樂隨即開始康復治療。但康復速度無法追上退化速度,肉眼可見的,樂樂的身體功能在退化。一些簡單的手部訓練動作,剛剛確診時還能做到,過了幾個月,就必須在胸部墊上支撐工具才能做了。

在一個由279人組成的廣東SMA交流群中,今年以來,已有5個患兒離世。肇慶的婧婧,2月份網購了呼吸機,但因疫情影響遲遲收不到貨,病情突然惡化離開;佛山的瑋廷和廣州的心儀,4歲生日前突發痰堵;常平的嘉嘉,出生第52天確診,5個月大時離開;8月底,一歲多的潮州患者小純因為肺炎,告別了這個世界。

身患SMA的孩子,擁有最多最貴的不是那些花花綠綠的玩具,而是各種治療儀器。

樂樂目前擁有的是:6000元的二手坐姿椅、3800元的定製矯形鞋、38000元的咳痰機,以及650元的二手血氧儀。

SMA I型的孩子,還要額外增添更加昂貴的呼吸機。更換這些治療儀器的過程異常兇險,很多孩子在更換儀器時停止了呼吸。

在廣東SMA交流群裡,這樣告別的場景,大家習慣了。身為父母,能做的只有堅持。

曉誼是廣東SMA群體中較「有名」的患兒。一方面,她滿8歲了,曉誼的父親有很多經驗可以分享;另一方面,曉誼家面對的是不折不扣的「地獄模式」:弟弟出生後不久被確診為自閉症患者,媽媽患有肝硬化和肝衰竭。父親為了照顧一家三口,辭去工作,靠曉誼爺爺奶奶的退休金維持基本的生活。

如今,曉誼就讀於廣州沙河小學。父親每天扛著輪椅來回、幫曉誼進行康復訓練。晚上,等曉誼睡著了,每隔20―30分鐘,父親都要幫著翻身。這些年來,女兒光進重症監護室的次數都超過10次。父親不敢睡覺,時刻提防隨時可能發生的危險。

過了這個夏天,曉誼就讀三年級了。她會寫簡單的作文,只是握筆的姿勢越來越歪。「我已經給她買好了(墓)地。」曉誼爸爸說,「我不會再生了,這輩子就好好撫養他們長大吧。」

概率的遊戲

曉誼上小學二年級時,老師布置了一篇作文:《我最好的朋友》。曉誼寫:「我最好的朋友是我的弟弟。」得了自閉症的弟弟告訴姐姐:長大後,我就可以照顧你了。

照顧SMA患兒充滿驚險和未知,不少家庭主動選擇再生一個,這意味著另一場更驚險的賭博。

按概率,普通人群中,每40―50個人裡有一個SMA攜帶者,如果兩位攜帶者結合,每次都有1/4的機率生下SMA患兒。

這個概率不低,但作為罕見病,SMA目前的認知度仍然很低,常規婚檢或孕檢都未納入。

70萬元天價藥刷屏後,不少留言攻擊患兒家庭,認為患病是由於沒有做產前篩查導致,需要「自己承擔責任」。實際上,常規唐氏篩查並不能篩查出SMA等罕見病基因,必須通過特殊的SMA基因普篩。

這純粹是概率的遊戲。

有些家庭徹底賭輸了。SMA II型患兒大多在2歲發病,在此之前,孩子的軟弱無力會被視為發育遲緩,SMA的平均確診時間,因此需要幾個月甚至數年。潮州的某個家庭,大女兒和二女兒先後出現SMA症狀,但遲遲無法確診,醫生並未建議做SMA產前篩查。這家又迎來了弟弟,弟弟在2歲後出現了相同的症狀。最終,三個孩子均被確診為SMA患者。

有些家庭,理智地選擇再博一次。曉誼的爸爸在打算要第二個孩子之前,做了一整套詳盡的SMA篩查,確認弟弟不是SMA患者後才生下了他。

還有一些家庭選擇離婚。夫妻雙方只要一方沒有攜帶SMA基因,孩子患病的概率低到不計。生下健康嬰兒的目的只有一個:長大後可以照顧患病的老大—如果能活到那天的話。

弟弟或妹妹成了SMA患者唯一的夥伴。因為常年依靠輪椅以及姿勢怪異,多數小朋友不敢靠近SMA患者,更遑論建立孩子之間的友誼。

「最讓我難受的不是孩子壽命短,而是她被困在輪椅上,被剝奪了最平常的感情。除了親情,其他感情對她來說,都是奢侈。」8月底,一位患者媽媽流著淚說,「你看我今天拍的視頻,一個三歲小孩看著一群孩子手拉手從她面前走過,你覺得她心裡在想什麼呢?」

用錢買命

70萬元一針的諾西那生鈉究竟多有用?

張成解釋,效果因人而異,「即使是發揮作用,已經不能行走的患者也不能回到能跑、能跳的狀態,這個藥價值在於支撐患者的生命,改善生存狀態,直到更好的藥物方式出現」。

治療SMA,諾西那生鈉不是最貴的。2019年5月,瑞士創新藥公司諾華製藥研製的基因藥物Zolgensma獲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AD)批准上市。Zolgensma同樣用於治療SMA,標價為212.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448萬元—很多人形象地將其形容為「最昂貴的糖果」。

乍一看,70萬元一針的諾西那生鈉,要比1448萬元的Zolgensma便宜。但Zolgensma為一次性靜脈注射的藥物,而諾西那生鈉則需要每四個月注射一次。即便在中國採取首年買一贈三、後續買一贈一等慈善贈送政策,每一年的治療花費也還是超過100萬元,且治療將持續終身。

對多數患者家庭來說,這是一筆無法承受的費用。

在學校,樂樂媽媽的另一重身份是喬老師,她的先生則擔任重點中學的高三語文老師。雖然康復費用昂貴,但這對夫妻從來沒有想過使用籌款工具。他們說,會努力從牙縫中省下孩子康復的費用。

但面對70萬元一針的諾西那生鈉,他們終於體會到了什麼叫做「求之不得」。

樂樂的媽媽和曉誼的爸爸都認為,當務之急是和其他患者父母一起,推動諾西那生鈉進入醫保和多方支付體系。

但這一切談何容易。

2019年,當1400多萬元的Zolgensma問世時,外界的反應是憤怒:「窮人就沒有生存的權利嗎?」但今年,當70萬元一針的諾西那生鈉刷屏時,質疑的聲音多了起來:「花這麼多錢救一個罕見病患者,不是剝奪其他人的生命權嗎?」

北京積水潭醫院燒傷科主治醫生寧方剛在其公眾號「燒傷超人阿寶」中寫:「我反對將該藥納入醫保,除非醫保部門能逼迫藥企將藥價降至每支一兩萬元的水平。理由很簡單:以中國現在的經濟水平,這藥太貴了。」

寧方剛算了一筆帳:即使通過談判將藥物降低到「比澳大利亞還低」,每支50萬元,第一年的費用也高達300萬元。此後每年150萬元。患者頭三年的治療費用,就高達600萬元。「在中國,600萬元足以挽救上百名危重患者性命,保障數千上萬名慢性病患者的正常治療。」

但大多數醫生不同意這種看法。

8月15日的廣東省醫學會第七次罕見病學學術會議上,有醫生呼籲,80%的罕見病為遺傳病,病人別無選擇:「很多人因為抽菸喝酒、胡吃海喝得了肝癌、肺癌,這些治療藥物能夠報銷,而80%的罕見病是遺傳病,患者是無辜的,為什麼不能得到保障?」「一臺再精密的儀器、一個設計再好的軟體,也會出現缺陷;人類進化中也會出現錯誤,罕見病人是替我們承擔了進化出錯的痛苦。」

但現實是骨感的,可以用錢買來的命,大多數人買不起。

自去年2月諾西那生鈉上市以來,張成所在的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只進行了一例注射。

張成分享了這個案例:2019年10月,一個1歲5個月的男孩因「發現運動發育落後9月」前來就診,就診時能獨坐,但不會爬行和翻身。在進行完整的評估流程後,張成團隊通過腰椎穿刺直接鞘內注射了諾西那生鈉,其中包括4次負荷劑量以及後續四個月一次的維持劑量。

近期隨訪中,患兒已經可以在水中站立和行走。一張照片顯示,孩子正扒著欄杆往外看。「他也很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張成說。

呼籲「1+N」多方支付

作為廣東地區甚至是全國罕見病領域的帶頭人,張成在多個場合強調:「患者能用得上的藥才是好藥。」

針對罕見病,不少專家提出,進入醫保目錄並非萬全之策,應建立「1+N」多方支付機制:「1」指第一批罕見病目錄藥物逐步納入醫保體系;「N」則包括:建立國家和省級的罕見病專項救助項目;統籌安排慈善基金進入罕見病支付機制;引導商業保險進入罕見病醫療支付機制;患者自己支付費用等。

數據顯示,2018年廣東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1萬億元,連續第28年位居全國榜首,增速超全國平均水平。截至2018年底,廣東省基本醫保基金累計結餘2832.6億元,佔全國基本醫保基金結餘的12%。

中國工程院院士、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所長吳清平在其撰寫的《關於廣東省罕見病醫療保障政策的建議》提案中寫道,罕見病患病人群少,總體費用支出有限、可控。

張成始終認為,罕見病患者就像家裡得了不治之症的親人,「你會因為親人要花很多錢醫治就放棄他嗎?不會。我們也不應該放棄任何一個罕見病患者。藥品上市這麼久了,目前廣東用上藥的患者只有個位數,我們這麼大的醫院也只有一例。很明顯,我們做得還不夠好」。

希望在前頭。

每年冬天來臨時,張成都會給在人大讀書的佳儀發消息:「北京降溫了,記得加衣服。」同時督促她練習吹氣球,儘量延緩呼吸功能的退化。

佳儀是坐在輪椅上的SMA II型患者,3年前同時被中山大學和人民大學錄取。她想去北京讀人大,全家反對。張成對佳儀做了仔細的身體評估,在衡量路途、天氣、學校支持等一系列因素後告訴佳儀:支持她北上!

所有人都知道,路途的奔波和北方的寒冷對SMA患者意味著什麼。但張成說,他不想給佳儀留下任何遺憾。

如今,在張成的朋友圈,年年都能見到佳儀曬出的大學成績單,幾近完美。

硬幣總有兩面,SMA患者身體受限,但見識和思想有時反而走得更快更遠,誰能無視生命的倔強?

risdiplam成為有望破局的一款藥物。今年4月底,羅氏公司的risdiplam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提交上市許可申請。這是一款需要每日口服的藥物,服用效果與鞘內注射諾西那生鈉效果相當,或可推動諾西那生鈉降價。

每個人都在和時間賽跑。

群裡心急如焚的家長們,商量著要不要先籌70萬元,把前四針打了,「多活一年說不定就有轉機」。也有人商量要不要派個代表去和印度藥企談談,搞個仿製藥出來給孩子先用上。

樂樂媽媽今年剛滿30歲,她堅信,在自己老去之前,無論是國家保障體系還是藥物治療,都會迎來轉機。

但力力一天天地沒了力氣。三歲的他學會拿自己開涮:「我不是力力,我是懶懶。」

「有一天樂樂全身都動不了了,我就給他買個霍金戴的那種眼動儀。」樂樂媽說,「至於要不要切開氣管活得更久一點,他自己決定。」

相關焦點

  • 罕見病藥70萬一針!專家:需醫保等多渠道解決天價藥難題
    近期,渤健生物旗下治療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的藥物諾西那生鈉注射液因為70萬一針的高價引發關注。諾西那生鈉注射液是全球首個獲批的SMA治療藥物,2016年12月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並在2019年2月獲批在中國上市。
  • 70萬一針天價藥的背後:小孩子才談對錯,成年人只看利弊
    因為她通過朋友了解到該藥在澳大利亞售價僅為41澳元(約合人民幣205元),在日本政府醫保補貼之後達到近乎免費的價格,反觀國內的價格高達70萬人民幣一針,並且沒有任何補貼。70萬一針,對於很多普通的家庭來說無疑是天文數字,很難負擔得起。
  • 面對70萬一針的續命藥,幹細胞能否給這種疾病帶來轉機?
    一針70萬的藥火了,也讓許多人認識了罕見病脊髓性肌萎縮症。 2019年4月,諾西那生鈉注射液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上市,售價約為70萬一針。
  • 「救命藥」多粘菌素B針已找到
    另外,還有4人接受了手術,「救命藥」多粘菌素B針也已找到。        「救命藥」多粘菌素B針已找到        之前,有患者家屬向媒體求援:尋找「救命藥」——每支50萬U單位的美國產多粘菌素B針。
  • 一針70萬僅5毫升,全球最貴「救命」藥何時降價?
    近日,一則"救命藥"賣出一針70萬天價的消息在網上廣為流傳。 01 "如果等不到那針救命藥你怎麼辦?" "我還是會盡力讓他活著,如果等不到,那就陪他一起走到最後。"
  • 70萬一針"續命藥"! 罕見病男童父親:我們從來沒有想過放棄
    資料圖/受訪者提供&nbsp&nbsp&nbsp&nbsp近70萬元一針的天價藥「諾西那生鈉注射液」。&nbsp&nbsp&nbsp&nbsp孩子患上罕見病,每年治療費用高達百萬元,你會如何選擇?
  • 全國網友接力尋找多粘菌素B針 救命藥已經找到[圖]
    原標題: 救命藥已經找到 可滿足所有患者  家屬正在病區外焦急等候。  東方網7月10日消息:據《青年報》報導,從前天深夜,青年報記者發出第一條「尋藥啟事」後。網絡上,一場尋藥的接力開始了。不過,至於醫生有沒有授權傷者家屬找藥,浙二醫方面並沒有明確表態。  而根據中新網的報導,不僅是浙二醫,此次收治縱火案受傷病人的幾家醫院均表示缺少名為「多粘菌素B」的藥物,不過昨天已經在政府部門的幫助下拿到了此藥。浙二醫燒傷科主任韓春茂昨天稱,這種藥在治療燒傷患者中只是儲備藥,能起到「救命」的作用,「就好像足球比賽的臨門一腳,燒傷病人危在旦夕時,用這個藥往往可以救命。」
  • 一針特效藥70萬?健康夫妻,也會把「罕見病」傳給孩子
    原創 集愛支部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前段時間,#醫保局回應一針藥賣70萬#衝上了微博熱搜榜首,國外只賣41元,國內一針70萬的「特效救命藥」激起輿論千層浪,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強烈關注,網友稱之為現實版的《我不是藥神》。
  • 70萬一針「續命藥」在國外更貴,國家醫保局:已納入醫保談判日程
    今天,微博話題#醫保局回應一針藥賣70萬#登上微博熱搜——近日有媒體報導,廣東一位母親歐陽春蘭,向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提交信息公開申請,希望了解治療脊髓性肌肉萎縮症(以下簡稱「SMA」)疾病藥物——70萬元一針的諾西那生鈉注射液的採購方式和國內定價依據,引發網友的關注。
  • 原料藥漲價致部分「救命藥」告急,要寄希望於黑市?
    近年來,不少類似好用的廉價藥,如「魚精蛋白」、在心臟手術中用來控制血管痙攣的「罌粟鹼」等,都曾出現緊缺。遼寧省也曾一度出現因原料壓力無法正常供應的藥品,包括臨床休克搶救藥鹽酸多巴胺、抗心律失常藥及局部麻醉藥鹽酸利多卡因等多種臨床救命藥、常用藥和低價藥。這些臨床低價藥、常用藥短缺後,如無代替藥則會影響臨床醫療質量和救治水平,甚至可能導致患者因此錯過最佳搶救期、治療期。
  • 抗癌神藥PD-1:早用早好還是救命稻草?
    這幾年,PD-1/PD-L1抗體藥物風靡全球,創造了無數奇蹟,時不時被冠以「抗癌神藥」的名頭。隨著8種藥物獲批上市,我國的癌症治療也接軌世界,正式進入「免疫狂歡」時代。今天,我們來說一個重要的問題:PD-1/PD-L1藥物到底該何時使用?
  • 「天價」救命藥赫賽汀的替代之戰
    電影《我不是藥神》中,「天價藥」格列衛給觀眾帶來的強烈衝擊依然讓人心痛。事實上,被稱為「天價救命藥」的遠不止格列衛,有乳腺癌「神藥」之稱的赫賽汀也曾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赫賽汀,又稱注射用曲妥珠單抗,是羅氏集團在全球最暢銷的抗腫瘤產品之一。1998年,赫賽汀首次被美國FDA批准治療HER2陽性乳腺癌,此後又獲批用於HER2陽性轉移性胃癌。
  • 1歲半女童誤食老鼠藥昏迷 新華製藥火速馳援送「救命藥」
    因為,在濟南齊魯兒童醫院,一名1歲半的孩子正躺在重症監護室裡,而她,正在等著這幾盒「救命藥」。事情源於一則德州警方發布的求助信息。28日16時,德州市公安局德城分局特巡警大隊的一輛特警巡邏車接到一輛白色越野車求助,一名1歲半女童誤服了老鼠藥,需要立刻送到醫院搶救。
  • 墓地太貴,以至於有人買房來放骨灰,你能接受「骨灰盒」嗎?
    房價很貴,還有一個東西更貴,那就是墓地,有生存也有死亡,都是人的一輩子中會遇到的問題,「生活要為房子而打算,死亡又要提前準備墓地」。房地產市場的飛速上漲,誕生了炒房客、房產中介等職位,而墓地價格的上漲,也誕生了墓地行業、殯葬服務等新職業。
  • 上海祖孫事故中重傷所需"救命藥"多粘菌素B針已找到
    前日,謝師傅家人向上海媒體求助,尋找一種稀缺處方藥——每支50萬U單位的美國產多粘菌素B針。昨天,記者從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獲悉,這批「救命藥」已經找到了。  在這次突發事故中,64歲的謝師傅全身76%深Ⅱ-Ⅲ度燒傷,吸入性損傷,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16位危重病人中情況最嚴重的一個。軒軒全身30%Ⅲ度燒傷,是三個住院小孩中傷得最重的,已做氣管插管。
  • 只有70萬一支的特效藥才有用的罕見病,是一種什麼樣的疾病?
    最近網絡上流傳著一種罕見疾病,它的治療特效藥諾西那生鈉注射液,需要70萬元一支,而且患病的幾乎無一例外都是兒童,瞬間引發了社會關注。
  • 60萬一針的續命針,在中國富豪圈悄然流行
    本文內容來自ZAKER合作媒體深藍財經60 萬一針,打一針能續命,這聽起來有點像秦始皇的長生不老之藥的事情,竟然真的存在。而且,打針續命的事情,在中國富人圈尤其盛行。來自中國的富豪們目前正絡繹不絕組團來到遠在烏克蘭的一家醫療機構,享受著這種貌似虛幻的樂趣。
  • 電動汽車補貼終落地,毒藥還是救命藥?特斯拉漲價,支持蔚來
    是「毒藥」,但得先成為「救命藥」新能源汽車或者電動汽車補貼從2009年算起,按照原先的計劃,實施十年的政策到今年年底應該退出歷史舞臺。但在補貼的催生下,新能源汽車還未真正意義實現市場化。2019年補貼直接退坡50%,地補完全取消,這一劑猛藥,讓表面上看起來順風順水的市場按下了暫停鍵。
  • 【深讀】面對愛滋病風險,有人選擇阻斷藥,有人選擇試紙
    在檢測報告單是否陽性的最後確診之前,HIV阻斷藥似乎成為了這個人群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王龍說,阻斷藥價格貴、有副作用、使用時效有限制,可對那些前來尋求幫助的人們來說,這是最後的補救措施了。國家愛滋病確診實驗室。
  • 公交放火案重傷祖孫急尋"救命藥" 多粘菌素B針今已找到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7月9日報導:杭州公交大火中無辜被燒的上海人謝師傅以及其6歲外孫軒軒的家人們昨天向上海媒體求助,尋找一種稀缺處方藥——每支50萬U單位的美國產多粘菌素B針。今天下午,東方網記者從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獲悉,這批「救命藥」已經找到了。  在這次突發事故中,64歲的謝師傅全身76%深Ⅱ-Ⅲ度燒傷,吸入性損傷,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16位危重病人中情況最嚴重的一個。軒軒是全身30%Ⅲ度燒傷,是三個住院小孩中傷得最重的,已做氣管插管。  燒傷後,最怕的就是傷口引起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