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頌賢:萬物皆有生命,為什麼我們還要吃植物呢?

2020-11-06 寶昇文化


我們後臺經常收到很多讀者的留言:為什麼不能吃動物,卻可以吃植物?看完視頻中呂頌賢的解說,您如果還是不明白的話,今天這篇文章,就來為您解答這個問題。


作為一名素食者,我覺得有必要說清楚下面幾個問題:


1. 為什麼可以吃植物,而不能吃動物

2. 素食者消費的植物多還是葷食者消費的植物多?

3. 素食者是如何看待吃植物這一行為?素食者是怎樣看食肉的人的上述指責?以下將分別闡述。



動物是有很高意識狀態的生命


司空見慣的事情的背後可能隱藏著深奧的道理,讓我們來看看為什麼動物的一舉一動實際上意味著動物是有很高意識狀態的生命。


  • 與人相似


動物具有高度發達的五種感覺即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有些動物的感覺能力比人還強得多,甚至超過了儀器的功能。


和人一樣,動物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分別依靠眼睛內的視網膜,耳朵內的耳蝸,鼻腔內的嗅細胞,舌頭表面的味蕾和皮膚表皮的觸覺小體來採集數據。


由於視覺信息量巨大,視網膜上還進行了初步的信息加工。各信息採集器官通過神經系統把信號傳遞給大腦,並最後由大腦完成複雜的信息處理、判斷、分析、綜合、推理才完成了感覺的全過程。


對於動物具有如此高的感覺能力的機制,現代科學尚不能解釋。這一切,無論是器官,還是功能,植物都不具備。



  • 動物是能夠動作的


其動作的機制和大腦控制方式極為複雜。動物的關節數量應該在60個以上,每個關節的運動都至少要有兩組肌肉的交替收縮來造成向不同方向的運動。


同樣,動物軀體的微彎和扭曲,眼皮的開合、眼球的轉動以及面部表情也都需用各自的肌肉群的控制。一個動物的意志可以通過神經傳遞信號來控制所有這些肌肉的收縮,這就是動物能動起來的一個粗略的面貌。當代最先進的機器人技術與之相比,相差甚遠。最先進的仿人機器人也只有30個自由度左右。


為了控制這些自由度要用兩臺最先進的電腦,為防止走路跌跤,還要用好幾種傳感器來檢測平衡情況。結果如何呢?自由度的減少,使得機器人動作笨拙生硬,計算速度不夠則使得機器人只能以每小時6公裡的速度緩慢而行。


即使有了檢測防跌的手段,跌跤還時時發生。這與動物活動的靈巧自如、快慢隨意完全不可比擬。


結論是:從控制的水平和能力上來看,最先進的機器人技術也遠不如一般的動物。可以想像動物的大腦發展到了相當高的水平。而植物是不需要動作的,當然也沒有這一套運動的複雜機制。



動物具有在感覺引導下行動的能力


所謂『在感覺引導下行動』是指一些行動執行的整個過程都是依靠感覺,不斷檢測目標與自身的相對位置,不斷修正調整自身的動作而完成的,如果沒有相應感覺,該行動就無法實現。


例如:人在視覺引導下引線穿針眼;狗躍起咬住拋在空中的飛盤。因為目標不是靜止的,動物的運動也必須作相應調節。



動物是有疼痛感的

動物對疼痛和死亡也有強烈的恐懼感


從機制上講:疼痛感是一種特殊的觸覺,但痛覺是另一個系統,與觸覺有不同的解剖組織。痛覺是通過神經系統傳導,由大腦感受的,但任何植物都沒有神經系統和大腦,所以,雖然有些植物對外界有感知,卻談不上有類似於人和動物那樣的痛覺;


從功能上講:感受疼痛的功用就是提醒動物,令動物從疼痛的來源移開以躲避傷害或者死亡。由於植物是無法移動的,所以,植物並沒有必要演化出這種感受疼痛的能力;


從現象上講:可以觀察到動物在遭受疼痛時的尖叫、痛苦表情和規避行動,從而明白動物遭疼痛是和人一樣的,但切割一株植物時,並未觀察到類似表現。


英國哲學家、法理學家傑裡米·邊沁把感受痛苦的能力視為一個生物是否有權利受到平等考慮的關鍵特徵。按此說法:動物和人一樣,是有權利受到平等待遇的生命,而植物則不是。



動物還有各種複雜的情感活動


動物有它們的喜怒哀樂,它們的心情是不難從外部觀察到的。人類的語言中有著描繪動物不同心情時的叫聲的詞彙就說明人類早已明白了這點。


當動物在實驗室中或在工廠化農場中被剝奪了它們的基本需求和不讓它們按照自己的天性去行動時,我們實際是剝奪了動物的幸福感,而這對它們來說是最重要的。對於黑猩猩來說,這種剝奪是災難性的,曾被用作實驗研究的黑猩猩一般都患有創傷後應激障礙性行為、抑鬱症和其他精神疾病。


有一些動物還有簡單的語言,(只是一般人難以理解動物的語言而已)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發現:雞至少有30種不同的呼叫聲,通知同伴有一個意想不到的食物,或者正在覓食的老鷹。草原狗至少有100種「話語」來描述捕食者,包括用不同的「話語」來描述帶槍的人和沒有槍枝的人。


視頻中的小猴子同情地抓了抓小和尚手腕上的銀鐲子,試圖想要幫他掙脫。隨後仰起頭,用手指了指自己脖子上緊緊的鎖鏈,充滿希望地看著小和尚。或許小猴子以為這個小和尚正在經歷著和自己同樣的命運。「我幫你,你也救救我吧!」


動物是按倫理道德來行事的


在過去,倫理道德觀被認為是只有人才具有的高級情感意識。大量事實證明:雖然動物不能用人的語言來表達,動物的許多活動是按照倫理道德來行事的。


動物行為專家喬納森·貝康伯通過長期觀測發現:存在強有力的證據,可以證明在各種不同的動物物種中都存在著憐憫和同情、合作、利他主義、移情作用、智力和溝通。


不要小看倫理道德在動物上的呈現。最先進的人工智慧技術都無法在計算機上模擬出道德觀念,或者可以說:人對道德觀念如何在大腦中運行幾乎是一無所知,甚至連探索的方向都不知道,因而,用計算機來模擬就無從談起。


動物並不進學校學習,如果我們不去得出動物的道德倫理是與生俱來的品質的話,實在是難以找到一個合理的說法。


必須強調的是:雖然植物也是生命,但以上幾點特徵都是植物並不具備的。所以我們可以說:動物是有很高意識狀態的生命。



吃動物肉和吃植物的影響

和後果是大不一樣的


  • 動物的肉體是一個整體


不殺生無法得到動物身上的肉,更不要說內臟了。殺害動物是斷其命根,動物一旦死亡就無法再復生。

而植物只要再播撒種子,就可以延續生命,有許多蔬菜的根、莖都可以繁殖成為整株植物,稱為無性繁殖。割掉一片蔬菜的葉子,它能再生一片。摘取一個番茄,也可能會再生一個。


但割掉動物的手或者腳,它無法再生出手腳。從這裡可以看出食用植物對自然的傷害遠較食動物肉為小。



  • 植物在這個世界上的使命有二


一是為世界上的動物和人提供食物作貢獻;


二是繁衍後代,延續自身物種的生命。大多數蔬菜都是一年生的,春種秋收,番茄、黃瓜、茄子等以果實供給需要者時,同時也傳播了它的種子。有的植物則提供了自己的根(薯類,蘿蔔等)或者根莖(葉菜類)。如果無人去收割,在秋蕭冬寒的季節中,蔬菜也會自己死亡。


反之,一株植物如果有人去修剪,及時採擷成熟的果實,當年只會激發更多的產果,獲得的種子在來年也會有更好的收成。


從這個角度去看,採收植物是人配合植物來完成它們在世上的使命,植物是不會抱怨的。植物與人的關係實際上是一種賦予加上委託的關係,植物賦予人以食物,人幫助植物繁殖後代,擴大種植以完成植物的委託。


至於多年生的果樹,更是迫切地希望有動物(包括人)來食用其果實,以達到傳播種子的目的。為此,成熟的水果都長得光彩奪目、香氣撲鼻、甜美多汁,為的就是吸引動物和人來食用。


但食動物肉的影響就不一樣了。肉用動物被殺時,一般都剛在青春,它們一輩子沒有出過飼養場的大門,甚至連天空都未見過,到這世界上只不過半年到一年,就要去被殺了。淪為人的肉食絕非它們的心願,怨恨之心當然很深。



動物是有意識的

每個動物都戀生怕死

有強烈的求生欲望


把動物放置在危及它生存的環境中,(不會遊泳的動物掉進水裡,一般動物進入缺乏氧氣的環境中)它們的本能一定會驅使它們拼命掙扎。沒有觀察到植物有這種強烈求生的本能。


面臨被殺之際,牛會跪地流淚求饒命、被捆綁待殺的豬會瘋狂的嚎叫,聲聞數裡。最後結果求生不得,還是被殺,必有仇恨、報復之心。植物就不一樣,如前面所說,被收割的植物沒有報復、怨恨之心。


即使有一些科學家發現植物能對外界有所反應,但這些反應的信息是極其微弱的,微弱到人無法感知,只有儀器能夠測量到。


有些愛心人士與植物間有心靈的交流,但這種交流尚不能被公眾普遍見證。這與動物的喜怒哀樂是明顯而易被人們觀察、認知、體會到完全不同,只要人們不是故意裝聾作啞,動物的心情是無法迴避的事實。


將殺滅細菌、收割植物、殺動物取肉和殺人等行為相比,殺害智力、情商越是高的生物,對大自然的傷害越是大。從佛教的角度看,造業也越是深重。作為肉食的後果,殺動物的直接者(屠戶)和間接者(吃肉的人)也將深受其害。



肉食者消費的植物量

比素食者要多得多


即使不考慮以上兩段中所說的理由,肉食者的指責也是站不住腳的,因為現在供食用的動物都是經由植物來養活的,那些吃植物的動物,每吃掉好多公斤的穀物和牧草,才能產生一公斤的肉。


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聯合專家磋商會報告「膳食、營養和慢性疾病預防」中指出:一公頃土地能養育22個吃土豆的人或19個吃玉米的人,但只能養育1個吃牛肉的人或2個吃羊肉的人。


部份圖文來源網絡,版權屬原作者並深表敬意,如有疑問請聯繫我們妥善處理。

相關焦點

  • 虛偽的素食者,植物也是生命,為什麼吃植物?
    我想和你談感情「植物也是生命啊,為什麼吃植物?」首先,人類還沒達到可以「吸日月之精華,喝西北風也能打飽嗝兒」的境界哈,我們大多數人還不是「食氣者」,還是要吃東西的。人類正在經歷第六次物種大滅絕)選擇吃植物並不是「欺負它們不會說話」。如果我們都吃植物,世界上就不會有8.15億人在挨餓。如果我們吃植物,溫室效應、環境汙染就不會那麼嚴重。吃植物是很高效和節約的飲食方式,也是對地球傷害最小的飲食方式。所以,這是我為什麼吃植物這個問題的答案。往小了說是保護人類,往大了說是拯救地球。
  • 宇宙萬物皆有生死,為何會有這樣的規律?科學家給出了科學解釋
    我們人類生活在一個龐大的宇宙當中,宇宙到底有多大呢?它的直徑高達930億光年,在這930億光年的空間裡面包含無數的物質,這些物質包括有星系、恆星、行星、隕石、生命、植物、原子、分子、電子......這些物質都在宇宙中「井然有序」的存在著。
  • 老外:為啥中國人吃大米不用勺子?中國吃貨:「萬物皆可用筷子」
    老外:為啥中國人吃大米不用勺子?中國吃貨:「萬物皆可用筷子」!甚至我們中國人用勺子的歷史比用筷子的歷史還要悠久呢,其實在中國最早期的勺子是骨質的,但是後來因為慢慢的飲食文化的發展,腦子幾乎已經不用不能夠滿足我們對於食物的需求,所以也就誕生了一種更實用性的筷子餐具,但是勺子相對應也就並沒有消失,那麼對於勺子,他也同樣是可以吃上我們生活中的一些流食物體,這也是一個非常好用的餐具。
  • 宇宙萬物皆有生死,大自然為何會有如此規律?專家給出了科學解釋
    我們人類生活在一個龐大的宇宙當中,宇宙到底有多大呢?它的直徑高達930億光年,在這930億光年的空間裡面包含無數的物質,這些物質包括有星系、恆星、行星、隕石、生命、植物、原子、分子、電子……這些物質都在宇宙中「井然有序」的存在著。
  • 美國中情局測謊專家研究成果:「萬物皆有靈」 是真的嗎?
    小編薦語: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誠實的人,做一個有慈憫心的人——因為萬物皆有靈,舉頭三尺有神明。文章介紹的就是原本用於人體的測謊儀轉用在植物等其它生命體上得到的令人驚奇的事實,梗概如下:(1)植物是有靈性的,知道人要對它幹什麼!巴克斯特把測謊儀的傳感器連接到一株龍舌蘭上,想到用火柴去燒龍舌蘭的葉看看植物是否有反應。此時,他與那株龍舌蘭正距離大約4.5米遠,驚奇發生了!
  • 萬物皆有靈,宇宙可能是一個或多個超級大巨人!
    「萬物皆有靈」,中國古語一語道破量子力學,根據量子理論,一切物質均由基本粒子構成,每個粒子都存在能量,這個能量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靈」。靈指的就是能量。根據量子理論,萬物皆有靈一點都沒錯,也是很科學,很嚴謹的,並不是很多人認為的迷信。
  • 萬物皆有靈,宇宙可能是一個或多個超級大巨人!
    「萬物皆有靈」,中國古語一語道破量子力學,根據量子理論,一切物質均由基本粒子構成,每個粒子都存在能量,這個能量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靈」。靈指的就是能量。根據量子理論,萬物皆有靈一點都沒錯,也是很科學,很嚴謹的,並不是很多人認為的迷信。
  • 萬物皆出於機,皆入於機
    萬物皆出於機,皆入於機羊奚草與不生筍的老竹結合,使老竹生出竹根蟲,竹根蟲生出豹子,豹子生出馬,馬生出人,人最後又返歸自然造化之中。萬物皆因造化而生,最後又都歸於造化這句話說明了生物之間的各種循環與變化。生物進化首先要有微生物,然後是植物,再由植物演化為動物,動物又慢慢地進化為人。生物之間的循環就是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之間的物質循環。
  • 義理|道長道長,你說:道,為什麼要生萬物呢?
    在道教中常講一句話叫「道生萬物」或「萬物由道而生」,那麼,有信士曾問筆者:道為什麼要生萬物呢?這看似是一個非常荒謬的問題。因為在我們的教育和慣常認知中早已經形成了固定的思維,認為道生萬物是自然而然且無所爭議的,甚至很多人從來沒有覺得這是一個值得思考和質疑的問題。《道德經》語「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認為道就是一的狀態,從一種分出陰陽二氣,陰陽交融而生和氣,並由此衍生出了天地萬物。
  • 量子理論詳細解析:為什麼宇宙萬物皆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回答:有一句古老的哲語叫做「眼見不一定為實」。被複製的物體看起來與原物體一模一樣,實則眼睛看到的只是表相,而它們(原物體與複製體)的「內部世界」——分子熱運動——並不相同。宇宙萬物,莫不相異。那麼,是否思考過,宇宙萬物為什麼各不相同呢?探索科學,探索宇宙,水木長龍與您繼續我們的探索之旅。
  • 萬物有靈皆需愛
    這聽起來就好像說世間有鬼神一樣令人難以生信。,向人們展現了作為萬物之源的水,千真萬確是具有感知能力的。這說明世間的萬物皆有靈性,而不光是有生命力的靈長動物獨有。如果我們能夠從這項科學實驗中讀懂水所傳遞的這個信息,就等於了解了世界,了解了自然,也就了解了我們自己生命的全部。
  • 關於萬物皆有能量
    中國的古人講「萬物皆有靈」,無形的能量總比有形的能量更加具有威力,更具有高層次的力量和功能。這個圖是美國著名的大衛霍金斯博士,還有諾貝爾物理學獎合作者,共同經過30年臨床發現,人類各種不同的意識層次都有著其相對應的能量,振動的頻率,物理學的指數。
  • 萬物皆有靈性:科學實驗證實植物也有「意識」
    據科技網站outerplaces.com 報導,世界上多個試驗已經證實植物有意識。捕蠅草葉上有敏感的感覺毛科技網站outerplaces.com 說,按照所謂的物理震動、化學機制等,都不能很好地解釋捕蠅草的高度選擇能力。這讓人不得不聯想捕蠅草有思維意識。
  • 植物大戰殭屍為什麼要吃我們的大腦 背後原來有個巨大的陰謀
    我們知道對於咱們的大腦有這麼一個說法就是大腦是因為太脆弱了才會逐漸發展出來身體神經骨骼這些東西的 如果大腦能自己活動足夠強大了自然就不需要身體了如果按照這個說法的話 殭屍是什麼呢?殭屍就是腦死亡還能活動的軀體 哪《植物大戰殭屍》裡的殭屍為什麼吃腦子呢?而腦子為什麼在一個大房子裡呢?而這些植物為什麼要打殭屍不讓殭屍靠近腦子呢?
  • 曾仕強:為什麼說人是萬物之靈?
    可是植物呢?就比水火進一點了,植物它有氣,還有生,它會生,可是植物它不能動。你會發現,一株植物它的氣不足,所以植物是一叢一叢地生。植物為什麼要叢生?就是它結合起來,那股氣才足夠傳出去,把它所需要的蝶、蜂引過來。動物又進一步,動物有氣,有生命,它還有知,只不過它的知叫做本能,動物是有本能的。
  • 萬物皆有靈,蚊子除外,那我們乾脆殺死所有的蚊子怎麼樣?
    萬物皆有靈,蚊子除外要說世界上最煩人的物種是什麼,那麼很多人肯定會說是蚊子。一到夏天,它們就會在我們的身邊飛來飛去,嗡嗡作響,被叮一下又腫又癢。還整夜不停的在人耳邊「嗷嗷」直叫,真的很煩,直接氣的我們就想啪啪啪,可是馬上,嗡嗡聲又出現了,無論我們使用什麼辦法就是消滅不完它們。
  • 蝴蝶效應,萬事萬物皆有聯繫!
    我們可以用在西方世界流傳的一首民謠對此作形象的說明:丟失一個釘子,壞了一隻蹄鐵。壞了一隻蹄鐵,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匹戰馬,傷了一位騎士。傷了一位騎士,輸了一場戰鬥。輸了一場戰鬥,亡了一個帝國。歐美人發現一點屁大的事,就好像特驚天動地似的,其實我們的老祖宗早就知道啊,早就告訴過我們啊,為什麼我們要為歐美人的蝴蝶效應鼓掌歡呼,跪拜臣服呢?《禮記·經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釐,繆以千裡。《魏書·樂志》:但氣有盈虛,黍有巨細,差之毫厘,失之千裡。
  • 萬物皆有靈,你的能量超乎你的想像!
    買得起自己喜歡的東西,去得了自己想去的地方,能承擔起該承擔的責任,過有質量的生活,做一個無可替代的自己。生命是一種回聲,你把最好的給予了別人,就會從別人那裡,獲得最好的回報。人與人之間,相互的鼓勵,是最難得的真誠。為別人鼓掌的人,也是在給自己的生命加油。當我們學會了欣賞和感恩,就擁有了幸福和快樂。命好不如習慣好,養成感恩的習慣,一輩子受用不盡。
  • 把天敵鱷魚納入交際圈,萬物皆可為友,水豚在動物界怎麼這麼特殊
    水豚作為豚鼠的一種,以其「萬物皆可為友」的獨特之處,成功混跡寵物圈。有句話叫「相由心生」,水豚就是這方面的典型代表。半米高,1米左右的體長,小小的耳朵,大大的鼻孔,和眼睛一起都長在腦袋上方。論相貌絕對談不上可愛漂亮,論體型還有那麼一絲絲危險。但是水豚往那邊一坐,你硬是能從它臉上看出「雲淡風輕」和「歲月靜好」八個字來。
  • 萬物皆有生死,到底是誰掌握了這個規律?
    ,那麼為什麼宇宙中的萬事萬物都會走向滅亡呢?自宇宙大爆炸之後,宇宙慢慢地形成了物質粒子,然後就有了原子結構、恆星、星系等等。我們將目光聚集在恆星上就會發現,恆星能夠「煉」成元素,它們可以把氫原子核通過核聚變合成氦原子核,氦原子核有能夠合成為碳原子核或者氧原子核,按照這個規律,隨著時間的發展,氫原子會消耗殆盡,但是無論恆星是如何演化的,宇宙的發展方向是「熵增」的方向。而「熵增」又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