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研究:電刺激或取代藥物成治療慢性疼痛新途徑

2020-11-30 人民網

原標題:美國研究:電刺激或取代藥物成治療慢性疼痛新途徑

  【環球網綜合報導】慢性疼痛是指持續1個月以上的疼痛,可能發生在身體的各個部位,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根據《Experimental Brain Research》醫學雜誌上發表的研究,電刺激將成為治療慢性疼痛的新途徑,並且將會減少止痛藥帶來的副作用,比如成癮性和依賴性。

  根據法國媒體《TOPSANTE》介紹,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阿靈頓校區的研究人員在實驗室測試了電刺激對深部腦組織的影響。他們第一次用無線電裝置直接刺激大腦腹側紋區,這個區域很有可能成為止痛的關鍵區域。這一過程也促使機體釋放多巴胺,而多巴胺能夠緩解慢性疼痛帶來的壓力。此外,電刺激阻止了脊髓中痛覺信號的傳遞,從而終止了痛覺的傳導。

  科學家們稱,這種療法是當代醫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它將會在不遠的將來緩解慢性疼痛,並且既不會造成創傷也不會像止痛藥一樣帶來副作用。

  據悉,止痛藥會比古柯鹼和海洛因合劑的成癮性還要大。2010年,僅在美國就有超過1.6萬人死於服用止痛藥。原因可能在於處方止痛藥服用量的增加、長期服用美沙酮等止痛藥、將酒精或其他藥品與止痛藥一起服用。(鹿秀婷 趙怡蓁)

相關焦點

  • [PAINWeek2015]可穿戴神經刺激設備緩解慢性疼痛
    [PAINWeek2015]可穿戴神經刺激設備緩解慢性疼痛
  • 新研究發現一種分子機制導致慢性疼痛
    新華社華盛頓3月28日電(記者周舟)中國研究人員28日發表在美國《科學·信號傳導》雜誌上的論文說,一種分子機制導致神經的病理性疼痛。這一發現有望幫助化療過程中出現慢性疼痛的癌症患者完成治療。研究人員發現,讓實驗大鼠接觸化療藥物或出現神經損傷後,大鼠神經元中一種被稱為「棕櫚醯化」的蛋白質修飾過程增強了痛覺神經信號的傳導。這種蛋白質是位於背根神經節的「德爾塔-連環蛋白」,而脊髓中的背根神經節被認為對痛覺的傳導和調控具有重要作用。
  • 瑜伽和冥想或許「能幫助治療慢性疼痛」
    有研究表明,瑜伽和冥想或許可以幫助治療慢性疼痛。一項新的研究發現,89%的參與者參加了基於正念的壓力減輕(MBSR)課程,他們報告說疼痛和抑鬱程度有所改善。一名骨科醫生說:「許多人已經失去了希望,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慢性疼痛永遠無法完全解決,」然而,專注的瑜伽和冥想可以幫助改善身體的結構和功能
  • 神秘的神經電刺激治療丨治網癮?近代酷刑?電刺激治療是什麼?
    在此基礎之上,神經調控(Neuromodulation)這項生物醫學工程技術應運而生,其概念是利用植入性或非植入性技術,採用電刺激或藥物手段改變中樞神經、外周神經或自主神經系統活性從而來改善患病人群的症狀、提高生命質量。以電、磁、光、超聲波這四種常見的能量形式進行神經調控的治療方法統稱為神經治療學(Neurotherapeutics)。神經調節分類
  • 湖南湘雅醫院基因治療慢性疼痛動物實驗成功
    據統計,受慢性疼痛困擾人口的比例在全世界發達國家人口中高達30%,在我國,至少有1億以上慢性疼痛患者。記者從湖南湘雅醫院獲悉,湘雅麻醉科鄒望遠博士在導師郭曲練教授的指導下,採用基因治療神經病理性疼痛的動物實驗研究獲得成功,這在國際上尚屬首次,「一種針對PKCγ基因RNA幹擾的重組慢病毒載體構建及其應用」已獲國家發明專利。
  • 【TMS技術】英文指南:經顱磁刺激治療疼痛研究指南
    循證研究證實,重複 rTMS 療程可以產生累積的疼痛減輕,但是對於兼顧長期效果及安全性的最佳時機仍不明確。在很大程度上還沒有研究清楚的是, rTMS 是否可考慮用於急性痛,如術後疼痛。另外, rTMS 聯合藥物或物理治療其效果是否會增加也還沒有研究清楚。至於 rTMS 緩解疼痛的最佳治療部位,主要爭議是在軀體疼痛部位所對應的皮質,還是在中央前回臨近的皮質之間。
  • 慢性疼痛不容忽視!研究表明其與抑鬱症、體重指數、精神分裂症...
    我們不完全理解為什麼有些人會患上慢性疼痛,而有些人不會,或者隨著時間的推移,急性疼痛是如何變成慢性疼痛的,但人們認為,慢性疼痛與基因有關。這種缺乏了解使慢性疼痛極其難以治療。圖片來源:http://cn.bing.com據估計,僅慢性背痛就給英國經濟造成了100億英鎊的損失。
  • 雅培推出射頻消融設備,可治療慢性疼痛
    Abbott)博士在美國芝加哥成立。雅培的信念:"Life To the Fullest 」 ,生命健造可能。1959年:開始使用雅培的「A」字標誌,這款經典工業設計至今仍是雅培視覺識別的基石。最近,雅培開始在美國推出公司開發的首個射頻消融系統,該系統旨在利用熱能靶向燒傷特定的神經,以防止疼痛信號到達大腦。
  • EMBO Mol Med:科學家們開發出治療慢性疼痛的新方法
    最近,來自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的治療慢性疼痛的方法,該方法已在小鼠中進行了測試。
  • 【頭條】神經毒素治療慢性疼痛
    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疼痛醫學中心的Wallace,對神經毒素(neurotoxins)治療慢性疼痛的研究進展,進行了總結性回顧,其報告的主要內容如下
  • 慢性疼痛的腦磁共振成像研究進展
    慢性疼痛病人中樞神經系統可發生不同程度的結構和(或)功能異常,長期慢性疼痛可伴隨抑鬱、焦慮和睡眠障礙等心理健康問題。 慢性疼痛除了對病人的生活質量產生負面影響外,還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經濟負擔,比如僅美國每年在慢性疼痛上的醫療花費就高達6千億美元。
  • 湘雅醫院基因治療慢性疼痛動物實驗成功,已獲國家發明專利
    本報記者劉少龍 通訊員謝明霞 長沙報導    68歲的張弩肺癌晚期發生骨轉移,藥物不能很好減輕他的痛苦,直到去世也沒能止痛。這樣的情況有望被改變。昨日,湘雅醫院向外界公布一項重大科研成果:湘雅醫院麻醉科鄒望遠博士在導師郭曲練教授的指導下,通過3年多的努力,採用基因治療神經病理性疼痛的動物實驗研究獲得成功。
  • 經顱磁刺激治療腦卒中後中樞神經痛研究進展
    目前針對CPSP多採用綜合治療,包括經顱磁刺激治療、藥物治療、患者教育、認知行為治療等,本文就經顱磁刺激治療腦卒中後中樞神經痛進行闡述。 1.經顱磁刺激治療腦卒中後中樞神經痛原理 目前對於中樞性生理疼痛了解甚少,腦卒中後中樞神經痛病理生理機制尚未完全研究清楚,已經提出有中樞敏化、異位電活動增加、丘腦血流動力學改變,神經系統脫抑制狀態、中樞的可塑性改變理論,並被廣泛接受。
  • Sci Signal:新型藥物能夠代替鴉片緩解疼痛
    (圖片摘自www.medicalxpress.com)2017年3月16日 生物谷BIOON/ --來自普度大學的研究者們發現了一種能夠緩解疼痛的化合物,該化合物能夠取代人們對鴉片的依賴。這項研究是由來自普渡大學藥學院的醫藥化學與分子藥理學教授Val Watts主導完成的。他認為這一化合物能夠高選擇性地抑制腺苷酸環化酶1的活性。腺苷酸環化酶能夠催化產生腺嘌呤單核苷酸,它是很多生物的重要生物信使。人類中共發現了10種腺苷酸環化酶的不同亞型,而且有大量的研究表明腺苷酸環化酶1是一種治療慢性疼痛的潛在靶點。
  • 重複經顱磁刺激、腦深部刺激治療強迫症的效果有多大?
    之前幾篇關於強迫症的文章裡提及了,目前國內外精神科對強迫症的治療首選專業的心理治療,藥物治療其次;而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和腦深部電刺激(DBS)則屬於更加次要的治療方法,應對相對更少。
  • 科學家發明可刺激牙齒再生的生物材料 或取代根管治療
    根管治療對很多蛀牙患者來說無疑是個壞消息,這意味著你的牙根感染或牙髓壞死。但根管治療可能失敗,消毒不徹底導致牙髓腔再次感染,導致需要拔牙。
  • 乳腺癌治療藥物研究進展匯總(2018)
    乳腺癌,作為嚴重影響女性生存、生活的惡性腫瘤,被稱之為女性的第一殺手;且近年來,無論是《Nature》、《Science》等權威雜誌,亦或是每年的ASCO腫瘤大會,再或是全球各大跨國製藥公司的藥物研發管線,乳腺癌相關研究及其治療藥物的臨床狀態,都是絕對的關注熱點;故而,乳腺癌的發病情況、臨床指南、藥物靶點、上市藥物信息、臨床在研藥物信息,都是非常值得總結與學習的
  • 電刺激大腦特定區域可提高人類短時記憶
    新華社北京2月10日電 美國一項新研究顯示,用低強度電流刺激大腦特定區域,可以增強人類的言語短時記憶。  由美國梅奧診所領銜的研究小組在新一期英國《腦》雜誌上報告說,大腦中的海馬體、海馬新皮層、前額葉皮層和顳葉皮層是專門用於記憶事實性信息的區域,研究人員重點研究了電刺激對大腦中這4個區域的影響。
  • 這些「電刺激」療法,對抑鬱症的有效率有多高?
    在臨床中,要對付抑鬱症,除了常見的精神科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之外,「電刺激」療法也可派上用場。現在,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最為常見,改良電休克治療(MECT)次之,而腦深部電刺激術(DBS)的應用相對較少。
  • 重複外周磁刺激治療疼痛的研究進展_重複外周磁刺激_疼痛_麻醉科...
    目前對於其治療方面的研究也越來越多,以藥物治療(非甾體類抗炎藥、阿片類藥物、激素、抗癲癇類藥物、抗抑鬱類藥物)、針灸療法、脊髓電刺激療法等為主,但藥物治療副作用多且有一定的依賴性,而針灸及脊髓電刺激為侵入性治療方法,經皮電刺激效果甚微且需要直接接觸患者因而有燙傷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