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新冠疫苗似乎正一步步向我們走來。而mRNA似乎成為跑在最前面的「勇士」。
11月16日,Moderna公司公布了其新冠候選疫苗在III期臨床試驗階段的第一個中期分析數據,該疫苗的有效率達94.5%。更重要的是,Moderna的公告中還指出,疫苗能夠有效降低感染後發展成重症的可能性——安慰劑組發生了11例重症COVID-19患者,疫苗試驗組未發生重症COVID-19病例。
這一有效率已經達到了其三期臨床試驗的主要療效終點,Moderna計劃在未來幾周內向美國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提交一份緊急使用授權書(EUA) 。
而就在Moderna公布數據前一周,輝瑞與BioNTech 宣布其合作研製的新冠疫苗——BNT162b2保護效力超過90%。輝瑞/BioNTech和Moderna疫苗設定的目標有效率都是60%,也都高於美國FDA對於新冠疫苗要獲得緊急使用許可的最低有效標準——50%。
然而,mRNA疫苗在此之前都還沒有產生出任何一種被批准上市的人類疫苗。mRNA如今「一戰成名」,兩大疫苗之間誰最有潛力成為新冠終結者?
01 mRNA疫苗騰空出世
Moderna疫苗的誕生可追溯到今年2月,當時就有媒體報導,Moderna歷時一個月攻堅,已快速開發出了應用於新冠肺炎的疫苗。
直至昨天,III期臨床試驗階段初步數據終於公布。根據Moderna的公告,新冠疫苗的三期臨床試驗共入組了30000人作為志願者,均為18歲以上的成年人,其中有超過7000人是65歲以上老人,還有超過5000人雖然是65歲以下,但患有高風險的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和心臟病。試驗隨機雙盲1:1分成兩組,也就是疫苗組和安慰劑對照組各有15000人。
自7月底開始三期臨床試驗,截至10月22日,Moderna完成了所有入組者的登記。此次發布的第一個中期分析結果中,已經出現了95個在接種第二劑疫苗兩周後感染病毒的確診病例,包括15名老年人(65歲以上)和20名少數族裔受試者。
這95個確診病例中,90人來自安慰劑對照組,5人來自疫苗組。因此能計算得出,接種疫苗降低了(90-5)/90=94.5%的感染比例,也就是疫苗的有效率為94.5%。這意味著,接種了疫苗的人相比沒接種的,能降低94.5%的感染風險。
這意味著Moderna疫苗成為目前有效率最高的一支mRNA疫苗之一。
公告發布後,各大機構紛紛發表研報,上調Moderna股票目標價,並對其表示看好。Moderna股價大漲,截至北京時間17日晚上6時,Moderna (MRNA.US) 股價上漲 9.58%,報 97.95 美元,最高價曾來到過103.20美元。
但還需注意,這只是Moderna三期臨床的第一次中期分析,並不是最終結果。Moderna 的三期臨床需要至少 151人發病。美國 FDA 將對151名患者進行最終分析,然後隨訪兩個月以上以進行評估。
為什麼要等待 151個病例?數字的制定,一方面是循證醫學對數據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結合了全球各地對疫苗試驗的審查及相關規定、新冠肺炎感染的死亡率等因素,統計出完成試驗的所需最小病例數。
另外不可忽略的一點是,安全性是疫苗另一重要指標。據目前Moderna中期分析顯示,疫苗接種沒有嚴重的安全隱患,受試者對該疫苗耐受性良好,大多數不良事件為輕度或中度。首次接種後超過2%的3級不良事件包括注射部位疼痛(2.7%);第二次接種後包括疲勞(9.7%),肌痛(8.9%),關節痛(5.2%),頭痛(4.5%),疼痛(4.1%)和注射部位紅斑(2.0%)。這些不良事件持續時間短暫。
02 mRNA疫苗強在哪?
mRNA(信使 RNA),是細胞內翻譯蛋白質的單鏈核糖核酸。
在確定新冠病毒病原體僅僅 4 天后,我國科學家就將新冠病毒基因組全序列向全世界公布。而公布序列的 3 天后,美國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所(NIAID)的 Barney Graham 就計算出了疫苗的最佳靶點——棘突蛋白(Spike Protein)。這兩大方面都加快了mRNA疫苗的研發進度。
按照傳統方法,在將需要病毒的實際樣品放入疫苗之前,科學家通常會使用特殊的化學藥品滅活病毒,當病毒滅活或減弱,就會作為外來入侵者或者抗原被注射到體內,從而激發身體的免疫系統防治特定病毒。
而「疫苗快速反應平臺mRNA」的原理有所不同,此類疫苗通常會直接使細胞產生抗原蛋白,以防範特定病毒,其採用RNA或DNA的形式,包含構建蛋白質代碼的分子,這一過程減少了開發時間,因為科學家不需要培養整個病毒。
看起來高大上的mRNA療法其實有著十分簡單的治療理念,就是將mRNA本身作為藥物使用,幫助人們在自己的細胞中製造藥物,而非傳統的服用和注射藥物。具體方法是:在病人體內植入mRNA藥物之後,這種mRNA將刺激人體細胞製造治療所需的蛋白質,幫助患者痊癒。
比如輝瑞/BioNTech的疫苗就是利用脂質體包埋的技術將mRNA製成納米顆粒,將疫苗「偽裝」成病毒。注射後,疫苗通過胞吞的方式進入細胞,在細胞內釋放出納米顆粒內的mRNA,從而發揮mRNA的作用。
雖然上世紀蛋白質生物大分子藥物取得了巨大成功,也衍生出來許多新型公司,但是蛋白質藥物的開發工藝非常複雜,定製開發特定的新藥物成本及其昂貴。
而mRNA則不同,不同分子的理化性質十分接近,一種生產工藝和配方理論上就可以適合所有藥物,而不需要為每一種疾病都提供單獨的藥物製造設備。這就意味著mRNA藥物開發時間更短,價格成本更低。
事實上,mRNA技術平臺更像是一個藥物輸送平臺,它在進入人體細胞後開始表達相應的蛋白質分子,而這個蛋白質分子才是真正的具有治療作用的藥物。
除了研發速度與成本的優勢,另一方面的優勢則在於Moderna的技術:messenger RNA——不需要病毒或其蛋白質的實際樣本,就能生產具有遺傳密碼的核酸(藥物/疫苗),指示人體自身的細胞從病毒中合成某些蛋白質,來引發免疫反應。
而多種載體的嘗試應用,使得新冠病毒疫苗開發或將引發現代生物技術的一場潛在革命。有數十家國內外生物製藥公司宣布正在使用脫氧核糖核酸(DNA)、信使核糖核酸(mRNA)、腺病毒載體等多種手段研發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在世衛組織公布的候選疫苗中,一些基於mRNA的疫苗開發是至今為止最有效和最先進的方法之一,大大縮短了疫苗的研發周期。
03 兩大疫苗PK
早在今年7月,作為全球疫苗臨床試驗中進展最快的兩個團隊,輝瑞和Moderna就曾吸引了人們的大量關注。有媒體甚至將這場疫苗研發之爭比作一頭製藥行業的國際巨鱷與一隻業內前途未卜的獨角獸的賽跑,畢竟,Moderna是一家從未有過疫苗商業化案例的公司。
在發布三期臨床中期分析報告的同時,Moderna還在官網上公布了,「冷藏溫度下,可延長新冠疫苗的保質期」。 據 Moderna 官網消息,該公司的疫苗更容易存儲,可在零下20攝氏度下保存長達六個月,或在標準冰箱中(2攝氏度到8攝氏度)保存長達一個月,且不需要現場稀釋。
而輝瑞的疫苗需零下70度儲運才能維持6個月穩定,2-8度,也就是標準家庭或醫療冰箱的溫度環境下只能穩定5天。但事實是,確保零下75攝氏度的保存條件不是每個診所和藥房都具備的,這是輝瑞疫苗的一大劣勢,也成就了Moderna的優勢。
安全性、有效率固然重要,但隨著對疫苗的進一步了解,人們更關注該疫苗最終的運輸和倉儲物流等問題。由於早前美國聯邦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CDC)曾建議醫療保健提供者不要購買超低溫(ULT)冷凍設備,加之各地缺乏支持超級冷疫苗運動的基礎設施,各地不得不在疫苗上市前做好冷藏運輸設備的準備。
Moderna首席技術運營和質量官Juan Andres 強調:「我們在mRNA遞送技術和製造工藝開發方面的投資,將使我們能夠在隨處可見的藥品冷藏箱和冰箱中常見的溫度下儲存和運輸我們的新冠疫苗。而這項技術的發展,能使疫苗的配送更具靈活性,便於在美國和世界其他地區推廣疫苗接種。」
Moderna是一家特色鮮明的生物醫藥公司,技術創始人是MIT教授,以及美國最年輕的三院(美國國家醫學院、美國工程院和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羅伯特蘭格。蘭格被稱為是生物技術領域愛迪生般的發明家,他最為擅長的便是藥物輸運系統,而mRNA疫苗,關鍵便是將設計好的RNA序列用輸運系統導入靶點細胞,它們甚至不需要病毒樣本,只要知道序列,就能開始造疫苗了。
將存儲溫度從零下70度提升到2-8度,這對於難以建立極低溫冷鏈的不發達地區,顯然友好多了。而能令mRNA疫苗打破極低溫存儲魔咒的原因,Moderna並未透露,但有研究者猜測,這可能與藥物輸運系統有關。
在價格方面,公開信息顯示,Moderna對美國政府的收費為每劑24.80美元,同時以每劑32至37美元的費用向其他國家政府售出。而輝瑞公司沒有得到美國政府的研發資助,但美國政府將斥資19.5億美元購買1億劑疫苗,相當於每劑19.5美元。在這方面,輝瑞疫苗似乎扳回了一局。
截至目前,在新冠賽道上有超過170款在研疫苗,而來自中國、美國和英國等國家的12款疫苗進入了三期臨床試驗,並有來自中國和俄羅斯的疫苗得到緊急使用授權或提前使用。
其中,兩大mRNA疫苗Moderna和輝瑞/BioNTech疫苗無疑是其中的明星產品。
戰役如今才剛打響,真正的交鋒還有待後期更詳盡的數據分析。
(作者:唐唯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