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相剋」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不管外出聚餐,還是家庭聚會,都有人煞有介事地說:「這兩樣東西怎麼能放一起吃?相剋!」。
道理嘛,自然也是一套一套的,比如紅蘿蔔和白蘿蔔不能一起吃,紅白相衝嘛(綠蘿蔔表示很尷尬)。
但類似這種的「低級」謠言,相信你會不屑一顧,馬上斷定是假的,因為理由實在太牽強。
但有些「食物相剋」的謠言經過包裝,經由一些所謂的「專業人士」背書,附上所謂的「科學分析」,還動不動就「致死」、要你的命,這就會讓不少高知也被洗腦,乖乖交上智商稅。
謠言1:小蔥拌豆腐,牛奶配菠菜,吃完易骨折,還能吃出痢疾?
拋開劑量,談營養素對健康的影響,都是片面的。富含鈣的食物與草酸含量高的食物一起吃,鈣與草酸結合形成草酸鈣沉澱,確實會影響鈣的吸收,但可以把菠菜、竹筍等食物在開水裡灼一下,可去除大部分草酸。更何況,植物並非鈣的優質來源。奶和奶製品、豆類和豆製品、海產品等,才是鈣的主要獲取途徑。
謠言2:土豆和米飯不能一起吃?
土豆所含的蛋白質和維生素C,差不多都是蘋果的10 倍,維生素B1、B2、鐵和磷含量也比蘋果高得多。
謠言3:雞蛋搭配豆漿,豆漿會降低雞蛋的營養價值?
雞蛋與豆漿,相信是很多人的早餐必備組合。可有些「食物相剋」鼓吹者一本正經地說,豆漿含胰蛋白酶抑制物,會妨礙蛋白質的吸收,從而降低雞蛋的營養價值。
事實上,豆漿一旦加熱至65C左右,胰蛋白酶抑制物就會變性失活,發揮不了任何作用。
謠言4:維生素C+蝦等海鮮,會毒死人?
有謠言說,蝦、蟹等海鮮中含有五價的砷化合物,與含有維生素C的水果、蔬菜同食,會將其轉化成三價砷,也就是劇毒物砒霜的主要成分。砒霜有多毒,我們都知道,吃下去會導致中毒,甚至死亡。
但我相信,這個組合大概率出現過在每個人的飯菜裡。因為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實在太多了,比如水果中的橘子、山楂、檸檬、獼猴桃等,蔬菜中的青椒、番茄、大白菜等。
回想一下,你有沒有在吃完螃蟹後,馬上來一個大橘子?而沿海地區還會用大蝦炒白菜,泰國菜裡也常常將西紅柿和海鮮煮在一起,可沒人中毒身亡吧?
事實上,五價砷是低毒,而三價砷是高毒,這個沒錯。但海鮮裡的五價砷含量很低,維生素 C(也就是把「高價」變成「低價」)也沒有能力將五價砷還原為三價砷,想中毒是很難的。因此很難將海鮮裡的五價砷變成砒霜。
即便發生了少量還原反應,那海鮮中的砷含量也是很低的,還原成三價的砷就更是微乎其微,想中毒都難。
謠言5:肉類和茶水同食會導致消化不良?
吃完肉,再喝點茶解膩,是很多人的習慣。但有謠言說,茶葉中所含的鞣酸,可能會與肉裡的蛋白質發生反應,形成不容易吸收的蛋白沉澱物,就是鞣酸蛋白質。
幾杯茶水裡含的鞣酸,大約也就一兩百毫克。相比一頓飯吃進去的肉(大概1-2兩,也就是50-100克),實在是九牛一毛。兩者形成的鞣酸蛋白質對人體產生的影響微乎其微。
總之,食物相剋都是謠言,千萬不要被別有用心的人所利用。某些專門編寫食物相剋的人,故意利用這些謠言,吸引大眾的注意力,然後獲取一定的利益。仔細看看不難發現,這些作者並沒有可靠的專業背景,比如營養學、醫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