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視界」日本養老的問題和對策,對我國具有重要借鑑意義

2020-11-30 網易新聞

  養老,世界各國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也有千奇百怪的解決辦法。

  隨著國內老齡化的加劇,越來越多人開始重視養老問題,想知道國外養老難題的解決妙招嗎?快來關注泰古「養老視界」,在家可知天下養老事。

  

  一些老年人在日本東京玩木製啞鈴,慶祝"敬老日」

  

  

  老齡化給日本帶來深刻改變

  觀察日本養老的問題和對策

  對我國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日本是全球最早進入老齡化,也是老齡化程度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按照聯合國的標準,65歲以上老人佔總人口7%,即視為進入老齡化社會。日本早於1970年就突破7%。

  2012年起,日本成人尿不溼的消費量超過嬰兒尿不溼。2019年,該國65歲以上人口達3588萬,佔比28.4%。

  據預測,到2036年,日本65歲以上人口將佔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老齡化給日本帶來深刻改變,觀察日本養老的問題和對策,對我國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01

  在日本老齡化人群養老金如何保障?

  錢不夠,上班湊

  在日本,任何有關退休政策和養老金保障的消息都會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

  2019年6月,日本金融廳發布報告稱,如果一對日本退休夫婦,男性年齡在65歲及以上、女性在60歲及以上,退休後再活30年,就需要在領取養老金的基礎上,還擁有2000萬日元(約131萬人民幣)的金融資產,才能維持正常老年生活

  報告稱,如果僅僅依靠養老金,老人每月將會產生5萬日元的缺口——如果退休後再活20年,缺口為1300萬日元,再活30歲,缺口就是2000萬日元。

  因此,建議日本民眾早為長遠投資,等到退休時可用自己持有的金融資產來補充晚年生活之需。

  這份報告引起了日本全社會的震動。執政的自民黨對金融廳這份報告表示不滿並要求撤回,在野黨則藉機要求日本政府回應民眾的關切,對養老金體制是否難以為繼進行說明。

  其實,在歷次參議院改選中,養老金話題都是輿論的主陣地。

  在日本,養老金主要分三類

  最基礎的是國民年金,為20歲以上未滿60歲全體日本居民包括外國人,必須繳納的年金;60歲到64歲之間,可自願選擇繼續繳納。

  第二類是厚生年金,主要面向公司職員,由公司和員工各繳納50%。

  第三類則是靈活多變、更具彈性的企業年金。

  來自日本厚生勞動省年金局的數據顯示,日本國民年金平均領取額約5.6萬日元每月厚生年金平均領取額約14.5萬日元每月

  多年來,日本市民的養老金領取額幾乎沒有增長,領取的起始年齡卻是一再延後。

  日本80年代頒布的《老年勞動法修正案》規定,自1998年起廢止60歲之前退休的行為,從而使得60歲成為領取養老金的最低標準。2013年,日本政府進一步將法定退休年齡提高到65歲。

  事實上,在日本常常能見七八十歲的老人仍在工作,日本政府也鼓勵企業允許員工在自願情況下將退休年齡延至70歲。

  近期,日本第六大家電連鎖運營商野島電器公布新規,允許員工工作到80歲,令不少網友擔心:「這是要工作一輩子嗎」

  對於多數日本老人來說,「活到老,工作到老」是為了支撐晚年經濟所需。厚生勞動省2019年發布的「就業者長期推算」報告稱,到2040年,日本就業者中65歲以上高齡者的比例將達20%。

  

  02

  面對如此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

  日本應對的方法是什麼呢

  養老院種類繁多

  在日本,養老院基本分為公立私立(民間)兩大類

  根據護理需求、費用、老人需要護理的等級等條件,又可以細分很多種類,不同種類的養老院接受入住的標準和收費標準不同。

  例如:

  公立養老院可以分為護理之家(care house)、特別養護老人院、介護老人保健設施等。

  私立養老院則分為認知症老人專用住宅、面向老人的服務型住宅,提供護理服務的收費養老院等。

  公立養老設施基本上以市町村為單位面向本地居民,大都每月費用在10萬日元左右,換算成人民幣約6580元

  其中,護理之家的覆蓋範圍最廣,基本以自理能力較好的老人為主;特別護理老人院、介護老人保健設施等公立養老院則以自理能力較差護理等級較高的老人為對象。這些在申請入院時都有相應的詳細規範。

  私立(民間)養老院限制較少,收費也相對更高,從每月十幾萬日元到三四十萬日元分多個檔位,一般還需要一次性繳納幾十萬日元到幾百萬日元的入住費。其中,提供護理服務的收費養老院收費最高,也號稱服務最好

  

  案例:

  這是一所位於東京普通住宅區的獨棟建築,入住的61名老人,平均年齡超過85歲。外來訪客進入時需要換上拖鞋,併到洗漱間洗手漱口。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為保護老人健康,養老院基本拒絕家屬探視。老人和家人要麼通過視頻聊天,要麼只能隔著玻璃見面。

  在日醫公司這棟5層樓的養老院中,一樓分布著辦公室、接待室、理髮室、浴室、廚房等公共設施,二至四樓主要是居室,共有60個單人間和3個雙人間,五樓是活動區,配備有多名護理師和理療師,老人們在這裡可以健身,打麻將或者寫字等。

  一名年近90歲的老太太說,他們兩夫婦原本在山口縣老家生活,是兒子讓他們搬到這裡。

  「每天不用做家務,還可以玩玩麻將、寫寫毛筆字。」老太太說,這家養老院的單人間每月收費約42萬日元,或者入住時一次性繳納960萬日元,之後每月繳納22.5萬日元;雙人間的價格更高,每月約76萬日元,或者一次性繳納1920萬日元,之後每月繳納36萬日元。

  若換算成人民幣,以這對夫婦入住的雙人間為例,要麼每月付費5萬元,要麼一次性繳納125萬元後,再每月繳納2.3萬元。

  

  介護保險助力

  即便在經濟相對發達的日本,也並非人人都能住得上、住得起養老院,居家養老仍是日本老人最主流的養老方式。而介護保險制度,則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上世紀60年代以來,日本相繼出臺了《國民健康保險法》《老人福祉法》等有關社會醫療保健福利的法律制度,社會福利制度逐漸得到充實完善。

  但是,隨著老齡化加劇,日本政府在老人醫療護理等方面的負擔逐漸加大,亟需一套專門的保險制度來為老人的日常護理提供保障。1997年日本老齡化率超過15%,正是這一年,日本制定了《介護保險法》

  《介護保險法》於2000年4月正式實施。該法第一條規定:「因年老而發生的身心變化所引起的疾病等原因,國民陷入要介護狀態,入浴、排洩、飲食等需要照顧,需要機能訓練和護理,需要療養及其他醫療的,為其提供必要的保健醫療服務和福祉服務,使其能夠有尊嚴地度過與其具有的能力相適應的自立生活,根據國民共同連帶理念建立介護保險制度……」

  

  根據該制度,40歲以上的日本人和在日外國人都必須加入介護保險,原則上,到了65歲即可以享受介護服務。需要介護服務的老人或者殘疾人向政府部門提出申請後,相關部門和主治醫生將為其確定需要介護服務的等級及需要提供的養老服務項目。

  據了解,日本的介護等級從輕度到重度可分為自立、要支援和要介護三大類。其中,要支援分為2個等級,要介護又從輕度到重度分為1至5級。

  根據認定的身體狀況不同,老人可入住不同類型的養老機構,或享受不同程度的上門介護服務。

  在日本,介護保險是與國民健康保險、國民年金保險等並列的基本社會保障制度。不過,這項制度在覆蓋面廣、功能多樣的同時,也面臨財源緊張、介護人員不足的困境。

  日本介護保險的資金來源主要包括介護保險加入者的保費以及政府稅收。2015年以前,個人只需支付介護服務費用的10%,其餘部分由國家負擔。

  但是,由於老齡化進程加快,需要介護的老人在增加,政府的財源日益緊張。2016年起,較高收入者的個人支付比例提高到20%,2018年進一步提高到30%。

  目前的情況是,根據收入情況分類,收入越高,個人支付部分比例越高。

  

  現行《介護保險法》規定,65歲後需要介護服務的老人為第1號被保險者,目前日本約有3400萬人;因罹患癌症、糖尿病等並經鑑定需要接受介護服務,即使未滿65歲也可使用介護保險享受介護服務,這部分人為第2號被保險者,約有4200萬人。

  但是,日本介護勞動安定中心2017年的調查數據顯示,介護行業自2013年以來已連續四年呈現人手不足的現象。日本厚生勞動省曾在2015年做出預測, 2025年日本介護人員缺口將高達38萬。

  介護人員不足的嚴峻現實,使得部分老人只能依靠「老老」介護——即一名老人照顧另外一名老人,或者年歲已長的子女照顧年歲更長的父母。

  然而,「老老」介護往往力不從心,壓力過大還易釀成事故。因此,不少老人選擇了異國養老。一些日本老人,在退休後移居到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等物價較低、生活較舒適的國家。

  其中,泰國自2002年起發力全球養老市場,推出養老籤證(Non-O-A),最先吸引的就是同在亞洲的發達國家日本。

  馬來西亞早在1996年就開始推廣「銀髮計劃」,2002年改名為「我的第二家園」計劃,為符合資格的外國人辦理退休籤證。

  菲律賓亦有特殊退休居住籤證(SRRV)和微笑計劃,旨在吸引外國人前去投資旅遊、養老度假。

  不過,美好的想像之下,異國養老的現實仍藏有暗礁。對於日本老人來說,能否適應異國氣候和飲食,能否融入當地生活,都需要他們三思而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我國養老服務業人才吸引力初步調查分析
    這一矛盾現象,表面上看是養老服務業的人才培養問題,實際上卻反映了養老服務業相關組織人才吸引力不夠的問題。    只有提高養老服務業的人才吸引力,才能讓更多的有志之士參與其中。只有當養老服務業對各級各類人才擁有足夠的吸引力時,養老服務業人才數量不足、專業素質不高等現實問題才會迎刃而解,並進而滿足日益增長的老年人口的各種養老服務需求,提高養老服務質量。
  • 流通「SEED幣」、豪華料理及鑽石葬:日本創意養老背後的邏輯-虎嗅網
    日本養老服務具體是怎麼收費的?機構是如何實現盈利的?日本有什麼樣的養老模式?背後政府又是如何支持的?中國養老能否借鑑?接下來,PropTech研習社帶著大家一起了解下日本的養老產業。另外,國內「廣覆蓋,低水平」的養老保障制度下,老年人總體支付能力不足,再加上成本的不斷上升和融資渠道單一等原因,我國的養老產業一直發展堪憂。三、社區養老新潮流相比中國,早30年就步入老齡社會的日本,相關經驗已頗見成效。可以說,日本的昨天像一面「鏡子」,能夠映射出中國今天的諸多問題。
  • 流通「SEED幣」、豪華料理及鑽石葬:日本創意養老背後的邏輯
    日本養老服務具體是怎麼收費的?機構是如何實現盈利的?日本有什麼樣的養老模式?背後政府又是如何支持的?中國養老能否借鑑? 接下來,PropTech研習社帶著大家一起了解下日本的養老產業。另外,國內「廣覆蓋,低水平」的養老保障制度下,老年人總體支付能力不足,再加上成本的不斷上升和融資渠道單一等原因,我國的養老產業一直發展堪憂。 三、社區養老新潮流 相比中國,早30年就步入老齡社會的日本,相關經驗已頗見成效。可以說,日本的昨天像一面「鏡子」,能夠映射出中國今天的諸多問題。 日本和中國相似,深受儒家思想影響。
  • 「青年學者」李靜:寄居式養老——城鄉融合視域下大城市養老的紓困...
    」一、問題的提出:需求多樣與有效供給不足的張力加劇大城市養老困局提出寄居式養老,主要是基於大城市老年人需求的多樣性和養老服務有效供給不足的張力加劇而產生一種困局。我們主要從幾個維度來論證我的觀點。第一,從供給方面我們可以發現大城市目前養老能力不足。
  • 差異化養老:基於我國老年殘疾人異質性特點分析
    原標題:塗愛仙 周沛:差異化養老:基於我國老年殘疾人異質性特點分析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積極福利視角下殘疾人就業問題研究」(14BSH104);海南省教育科學規劃項目「國際旅遊島建設背景下養老服務專業化人才培養模式研究」(QJY1251535) 一、問題的提出:老年殘疾人的個性化養老服務需求 隨著國家對殘疾人保障的重視
  • 2035年國家養老金耗盡,誰來給我養老?
    文章首發:公眾號「鑑保人」一個有良心的保險自媒體本期文章,我們討論一則舊聞,聊一聊大家都關心的養老問題。4月11日,微博上一則消息傳得沸沸揚揚,說到2035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累計結餘將耗盡,80後、90後的養老形勢恐怕非常嚴峻。一時引得無數吃瓜群眾紛紛轉發,朋友圈也呈現刷屏之勢。
  • 2018.09:北京市養老機構入住率的影響因素研究——基於北京市養老...
    中國老齡問題的核心是人口社會轉型迅速,而建設跟不上轉型的速度,無法滿足老百姓對社會公共資源的需求。北京市近年來的養老助殘設施有了快速增加,養老服務體系也在逐步完善。然而,北京市養老面臨的問題,並不是養老機構、養老設施發展不夠快的問題,而是人口年齡結構快速轉變、家庭結構迅速萎縮、人口老齡化加速、養老需求快速提升導致養老服務供給跟不上需求增長速度而出現的問題。
  • 對養老服務產業政府政策跟蹤審計的研究探索
    摘要: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養老成為近年來我國社會熱點之一,而國家也正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解決「養老難」問題,以推動養老服務產業高效發展。本文站在政府審計的視角,在分析了養老服務產業開展政府政策跟蹤審計的必要性的基礎上,系統闡述了我國養老服務產業政府政策跟蹤審計面臨的問題,並為進一步完善養老服務產業政府政策跟蹤審計提出對策。
  • 首創深耕養老生態鏈「首創」智慧養老社區
    甄選合作夥伴「椿萱茂」,深耕養老生態鏈,首創置業這一創新養老模式的運營發布,也是讓中國在實現「全民養老」的使命道路上,實現了新的跨越。對於正在步入「銀髮時代」的中國而言,「老有所養」、「老有所樂」不僅是美好生活的一大願景,也成為新時期急需攻堅的重要領域。
  • 什麼才是老年人真正需要的「養老」?
    醫療、教育、養老,是與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的問題,同時也是每一個人都會關心和關注的問題。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禮記·王制》中就記載:「凡養老,有虞氏以燕禮,夏后氏以饗禮,殷人以食禮,周人修而兼用之。」
  • 瑞曦對於養老的精準淺談!
    --------------目前國內養老領域受到越來越多的智者青睞瑞曦養老機構認為在養老市場領域裡投資,最重要的工作其實就是相馬,所謂相馬就是判斷,哪個養老企業未來能夠成為行業內的絕對領導者,成為大市值公司,這與我國養老藍海經濟所處的時代息息相關,許多養老細分領域,還沒有完全排出座次
  • 一組數據,看中國養老領域的真實現狀
    長期以來,我國的養老院只能提供養老而無法醫療,而醫院只能醫療而不能提供養老服務,使得養老院裡的老人經常要奔波於家庭、養老院和醫院之間,不僅得不到及時救治,還給家人和社會造成極大負擔。 人口老齡化,是中國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面臨的國情。
  • 深度:一文看懂養老機器人的前世、今生與未來
    "  這是一部關於空巢老人與全能型機器人生活的電影——《機器人和弗蘭克》,影片展現了機器人能為人類孤獨的老年生活帶來多麼大的改觀。  與藝術作品裡表達的機器人倫理問題不同,我們現在更需要去思考一個現實問題:老年人,究竟該由誰來照顧他們?怎麼照顧他們?在子女繁忙、看護稀缺的情況下,機器人能否填補越來越多老人冷清的居室和寂寞的心靈?
  • 未來的丁克或者失獨的中國家庭面臨養老和繼承問題——誰來解決?
    主題:若干年後,失獨家庭和丁克家庭的大量房產無人繼承,該怎麼辦?筆者想回答一下可能未來未來該種家庭誰來負責養老問題,和未來誰來繼承的問題,這個日後的問題可是需要發人深省的。我國家庭安全問題表現為:一是流動家庭和留守家庭成為我國家庭的主要形態;二是2010年我國有60萬戶丁克家庭,並有繼續增加的趨勢,其衍生的養老、情感等家庭問題將外溢為社會問題;三是我國每年「失獨家庭」增加7.6萬個,已累計超過100萬個,還有數量較大的「殘獨家庭」;四是我國傳統的大家庭形態目前演化為家庭規模小型化、家庭類型核心化、家庭結構簡單化、家庭形態多樣化,這使得家庭功能與需求的對應結構和均衡條件發生重大變化
  • 物業發展養老服務,利於解決社區養老難題
    圖片來源:新京報網為增加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有效供給,滿足廣大老年人日益多樣化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需求,破解高齡、空巢、獨居、失能老年人生活照料和長期照護難題,住建部、國家發改委等六部門於日前發布《關於推動物業服務企業發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的意見》。
  • 回望2019·養老服務篇:久久為功 積聚勢能
    習近平總書記對此高度重視,專門對加強大城市養老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並在2018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對「完善養老護理體系,努力解決大城市養老難問題」提出明確要求。  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相關指示批示精神,2019年5月9日至10日,全國大城市養老服務工作會議暨全國養老服務推進會議在江蘇南京召開。
  • 我國建成世界最大社保體系 覆蓋10億人的養老保險改革加速
    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是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大幅增加的重要原因。通過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對中小微企業職工、靈活就業人員等重點人群進行登記補充完善,促進了他們積極參保和長期穩定繳費。靈活就業人員的社保問題仍然是下一步社保攻堅的重點。健全靈活就業人員的社保制度也列入「十四五」規劃建議之中。
  • 讓更多年輕人投身養老產業
    張淳藝北京近日印發《北京市養老服務人才培養培訓實施辦法》,公布用「錢」引人、留人的獎勵政策。該《辦法》規定,對應屆畢業生進入養老服務行業的,將分3年發放入職獎勵,本科及以上獎勵6萬元,專科(高職)獎勵5萬元,中職獎勵4萬元。截至2019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約有2.54億,佔總人口的18.1%。隨著老齡化步伐不斷加快,養老服務行業前景廣闊,人才需求量巨大。
  • 代表委員熱議養老:讓老年人擁有幸福的晚年
    讓老年人擁有幸福的晚年【問計民生】 作為重要的民生問題,養老從來都是全國兩會關注的熱點。我國60歲以上人口已達2.5億人。1.社區與區域性養老同發展從參加工作開始,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嶺分局三橋派出所金剛裡社區民警楊蓉代表與社區打交道已有27年。對於養老這件事,特別是社區養老問題,楊蓉代表認為,服務設施的不足日益成為制約養老服務業發展的瓶頸因素,特別是在建設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過程中,存在已建成小區配套的養老公共服務設施移交難的問題。
  •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特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研究」啟動會暨...
    中國特色養老體系是中國特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四十年國家取得了方方面面的重大成就,但伴隨而來也出現較多社會性問題,老齡服務領域就是其中之一。在本次新冠疫情中,老齡服務也暴露出較多短板。因此構建有中國特色的養老服務體系是非常必要的。通過公共衛生等多學科跨學科領域專家進行綜合研究,為我國養老服務體系建言獻策,提出自己的寶貴建議,對國家養老制度的完善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