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政策被誤讀:不能把推廣街區制理解為簡單「拆牆運動」

2020-11-26 澎湃新聞

新華網北京2月23日消息,近日有關「原則上不再建設封閉住宅小區」的消息引發社會高度關注。

我國長期延續的封閉小區居住模式是否會因此改變?開放大院小區道路,業主公共權益如何保障?沒有了圍牆,住宅安全如何保障?未來將如何「逐步打開」?針對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問題,新華社記者採訪了權威專家。

「打開封閉式小區,我家小區要拆嗎?」

這幾日,圍繞「原則上不再建設封閉住宅小區」「街區制」等新提法,不少網民發出疑問。

「文件的宗旨是為解決過去城市發展中的矛盾和治理『城市病』開出藥方,一方面要弄清楚文件的本意,另一方面要避免誤讀政策。」上海同濟大學副校長、曾擔任2010年上海世博會總規劃師的吳志強說。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楊保軍說,街區制是相對於封閉小區而言,文件提出了「推動發展開放便捷、尺度適宜、配套完善、鄰裡和諧的生活街區」目標,正是為了解決城市支路毛細血管不通暢問題,以改善城市道路微循環。

吳志強說,目前這一政策正被誤讀,不能把推廣街區制理解為簡單的「拆牆運動」,更不是說全國所有城市都要拆圍牆。「要打開的主要是那些歷史原因造成的單位大院和超大的封閉小區,他們大都佔據城市中心的公共地帶,造成城市道路梗阻、斷頭路和丁字路。」

他認為,只有影響到整個城市的交通運行、景觀和管理的超級大院和住宅小區才是未來需要打開的,比如一個工廠大院,裡面有廠房、職工住宅小區、科研樓和幼兒園等,2到3公裡長的圍牆阻礙了交通,這樣的大院就應該被切分成幾個更小的組團,中間的道路用於公共通行,緩解城市交通壓力。

開放小區有悖物權法嗎?

一份網上調查顯示,約四分之一接受調查的網民表示最擔心「停車場、綠地、健身等公共資源被佔用」。

根據《物權法》,建築區劃內的道路、綠地等屬於業主共有。不少人質疑,小區道路、綠地、花園等公攤面積,自己是花了錢的,不能說公開就公開。

對此,北京大學法學院房地產法研究中心主任樓建波認為,有此擔憂倒是好事,說明老百姓在關注自己的財產權利。但另一方面,擔憂有些過度,因為目前出臺的文件只是對這項工作提出了方向性、指導性的要求,具體執行需要結合實際細化政策。

接受採訪的幾位專家都非常肯定地表示,在我國推進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將來推進封閉式小區和單位大院開放過程中肯定會尊重物權法。

吳志強說,文件在開頭就提出下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則,明確表示要堅持依法治理與文明共建相結合。「未來的城市治理一定是走向法治階段,法治化和社區民主是未來城市治理的兩大導向,改革就是為了讓百姓生活更美好。」

樓建波認為,在政策推進中,將按照法律規定,在保障人民群眾財產權利的基礎上,通過法治程序逐步實現目標,通過更具體的配套政策推動需要開放的封閉大院和小區逐步有序開放,在這一過程中如果群眾財產有減損的,應給與補償。這些政策一旦明確,擔憂就應該沒有了。

是否助推樓宇進入安全管控時代?

「治安誰負責?」面對網上的評論,相關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大學、住宅小區基本沒有圍牆,但樓棟安保比較到位。而中國小區是大門看得嚴,裡面看得松,今後如需拆牆,還要優先強化建築物的進出安全性。

吳志強指出,對小區安全、噪音等擔憂多是源於誤認為開放小區就是要「拆牆」。其實,開放小區主要是打開方便出行的出入口,對於小區安全,可通過加強巡邏、技防、安防等多種措施加強治安管理。

楊保軍說,隨著我國進入城市型社會,城市管理會越來越精細化。未來更加開放的街區模式下,我國也會進入樓宇安全管控時代,智能的管理手段將大大提高安保能力和水平。

專家表示,街區制還需要硬體保障和軟體支撐。比如,解決好停車、物業管理、環境保護、住宅區域公共空間等問題,這是實現住宅街區化的前提。

如何做到逐步推進、先易後難?

文件提出,新建住宅要推廣街區制,原則上不再建設封閉住宅小區。已建成的住宅小區和單位大院要逐步打開。

「這其實明確了後續的實施策略。」楊保軍說,未來推廣街區制將遵循先易後難、循序漸進原則。新建小區比較好操作,可以先推廣積累經驗,用事實證明小區安全能得到保障,這一理念得到大家更多認可後,逐漸在存量小區推廣。

對此,吳志強也表示,後續推行應借鑑改革開放30多年的有效經驗,實行「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

楊保軍同時表示,對已建成住宅小區和單位大院開放也並非「一刀切」,一定要遵循因地制宜、分類施策。要不要打開,主要看對城市路網系統造成割裂損害的程度。

從意見看,未來新建住宅推廣街區制,將出現更多「尺度適宜」的組團式社區。楊保軍認為,美國平均120米就有一條街道,很少有邊長超過200米的大社區。

專家表示,推進封閉社區和單位大院開放,政府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推行中一定要尊重百姓意願和需求,要邀請社區百姓發表意見和訴求,充分保障居民的合法權益。

「從農耕社會進入城市型社會,中國未來城市的最大特點就是開放。」楊保軍說,打破封閉式小區和大院無疑將改變我國傳統居住模式,但只有走出過去封閉的城市孤島,轉變傳統觀念,才能構建「四通八達」的便捷城市交通網。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街區制≠「拆牆運動」 不是所有城市都要拆圍牆
    近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提到了新建住宅要推廣街區制,原則上不再建設封閉住宅小區;已建成的住宅小區和單位大院要逐步打開,實現內部道路公共化。  街區制≠「拆牆運動」  權威專家表示,不是說全國所有城市都要拆圍牆  只有影響到整個城市的交通運行、景觀和管理的超級大院和住宅小區才是未來需要打開的,比如一個工廠大院,裡面有廠房、職工住宅小區、科研樓和幼兒園等,2到3公裡長的圍牆阻礙了交通,這樣的大院就應該被切分成幾個更小的組團,中間的道路用於公共通行
  • 逐步、酌情、依法:推廣街區制不是簡單拆牆
    2月2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發布,「新建住宅要推廣街區制,原則上不再建設封閉住宅小區」、「已建成的住宅小區和單位大院要逐步打開,實現內部道路公共化,解決交通路網布局問題,促進土地節約利用」的規定引起公眾廣泛關注。
  • 「圍牆」事件更新:「拆牆」草案是否符合民意?最高法:「法律是黨...
    一方面,不動產登記是不動產物權的公示方式,是當事人不動產物權發生變動的意思表示推動的結果,不能把不動產物權登記理解為國家對不動產物權關係進行的幹預,解釋為行政權力對不動產物權的授權或確認。另一方面,根據《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的規定,我國承擔不動產登記的機構在性質上是國家行政機關,就其履行不動產登記的法定職責及所遵循的程序而言,不動產登記又具有行政行為的特點。
  • 人工拆牆怎麼拆最省力 拆牆注意事項有哪些
    大家都清楚,現在的購房和以往差距很大,比較早以前,房屋的交易還可以自己去進行改造,但現在如若隨意的辦理,很有可能也是會讓有些問題出現,而在於拆牆這項工作上,其實辦理還是較為容易的,當然牆在建築的時候使用了很好的工藝,所以也並非就那麼容易,那麼人工拆牆怎麼拆最省力?
  • 不要誤讀國家對魷魚產品的出口退稅政策
    日前,有出口企業反映,最近從2017年初網上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出口稅則》(2017版)上獲悉,稅則號為0307.4310、0307.4390
  • 光明科學城國際人才街區示範點揭幕,「人才吸引力提升月」啟動
    從街區規劃、服務提升、文化融入三個方面加快國際化建設光明區作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集中承載區,以建設世界一流科學城為目標,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人才爆發式增長,國際人才服務需求凸顯。啟動儀式上,光明區領導為首批獲得光明科學城國際人才驛站、光明科學城國際人才街區示範點的單位授牌,並為光明科學城國際人才街區華強創意公園示範點揭牌。
  • 《黃帝內經》:「亢則害、承乃制、制則生化」,怎麼理解
    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陰陽氣血的調理,這些都只是養生的「上層建築」,並非基礎知識。也就是說,所謂的補益陰陽氣血,其實都是養生的皮毛。那麼,什麼才是中醫養生的精華所在呢?談及中醫養生,自然繞不開《黃帝內經》。這是一部中醫的理論巨著,可以說任何的養生知識,都出自其中。那麼,《黃帝內經》是如何闡述這個問題的呢?《素問.六微旨大論》:「亢則害,承乃制,制則生化」。
  • 「兩個維護」的政治內涵不可誤讀
    早在1872年10月,恩格斯就有過《論權威》的著作,指出權威對於共產主義運動的極端重要性。回顧黨的歷史,凡是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堅持得好,黨的事業就興旺發達;反之,黨的事業就遭受挫折。須知,根據《黨章》及有關規定,中央以下的各級黨組織,包括基層黨委和黨支部,是領導集體發揮核心領導作用,不是黨委或支部其中一名成員要發揮核心作用,更不存在以個人為核心的情況。如果各級都可以自稱「核心」,搞各自為政,政出多門,對黨和人民的事業必有百害而無一利。
  • 5農民工千斤頂拆牆1死2傷 安監局介入調查(圖)
    事發現場還留著遮陽帽和布鞋,參與拆除的一名女子不幸身亡 本報記者苗波攝  用千斤頂拆牆五農民工半小時前,他還提醒3名拆牆工人,牆體外傾得厲害,要小心往裡推時砸到自己,沒想到一語成讖。  事發前 牆體已向外傾斜  事發地點位於西安北郊農興路中天雅苑小區,昨日中午12時許,記者趕到時,3名傷者已被120送往醫院,被推倒的牆已成為一片瓦礫,依稀可見傷者血跡。  事發時,家住二府莊小區的胡長安恰好經過,目擊了整個過程。
  • 專家稱不可簡單理解為低人口密度
    不論是對地產商還是對地方政府來講,其核心是最重要的是城市多元功能的能不能滿足生活的各種需求。  國務院參事仇保興提出,GDP、幸福指數、可持續性三者共同構成了城市的三角定位。前兩者為結果導向,後者為標準導向,在規劃建設生態宜居城市時要平衡好三者之間的關係。  仇保興認為,成功的小城市和新城鎮必須產生足夠的反磁力。
  • 制氧機可提神益智?專家稱盲目吸氧反而會出問題
    觀察動機:隨著空氣汙染和工作壓力等問題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重視,宣稱對於「亞健康」、「精神壓力大」、「失眠」等問題有明顯治療功效的制氧機開始在眾多消費者中走俏。記者調查發現,不同品牌的制氧機根據不同類型、容量、原理等,價錢也從幾百元到幾萬元不等。國家食藥監總局日前發布消費提醒稱,一些制氧機廠商為推銷產品,擅自將自家生產的制氧機效果誇大,給消費者帶來安全隱患。
  • 這年頭商業街區要這麼做!
    他的核心經營理念即把傳統購物中心商業「先有商業消費動機,後有商業聚集行為」的目的性消費模式順序倒置,讓場所先吸引聚集人群,再提供網絡不能給予的體驗並以此創造商業消費需求。   開放式的商業街區由於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主題打造更加豐富,業態組合更加自由和靈活、體驗感更強等特性,成為了「Anti-Mall」模式下商業發展的新方向。
  • 家用制氧機 不能隨便用
    一臺制氧產品少則兩三千元,多則七八千元,有的甚至過萬。這些價格不菲的制氧產品有傳說中的那麼神奇嗎?真實療效到底如何?記者向中華醫學會的專家們進行了求證。健康人需要額外吸氧嗎?【回應】 沒必要,空氣中的氧含量足夠,額外吸氧甚至有可能帶來副作用生活中,一些健康的中老年人,或者定期去醫院吸氧,或者在家吸氧,說是可以有病治病、沒病防病。
  • 新冠病毒已突變系誤讀 研究表明其可能分為兩種類型
    行業媒體BioArt團隊分析相關科研團隊研究後表示,有媒體所稱的「新冠病毒已突變」系誤讀。BioArt團隊指出,前述被「誤讀」科研成果的正確理解應為,新冠病毒可根據基因組不同的突變位點分為L、S兩個類型,但這兩個突變型在病毒爆發的早期可能就已存在,並非近期突變而成。
  • ...環保專題宣講會 邀請專家解讀禁塑政策並推廣應用全生物降解塑料
    中科院理化所高級工程師盧波受邀現場作了以《海南省禁塑政策解讀及全生物降解塑料概述》為主題的專題講座。  11月4日,澄邁縣舉行生態環保宣講會,邀請專家解讀禁塑政策。  盧波分別從政策出臺的背景、海南禁塑政策體系介紹、國家禁塑政策、常見問題解答、全生物降解塑料概述等方面系統講授了海南省禁塑工作,對加強土壤環境汙染防治工作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針對性。
  • 再說抹香鯨,莫要再「誤讀」
    深圳商報記者 江曉蠶 3月12日,一頭抹香鯨在深圳海域受困,深港惠三地及數十人專家團隊對抹香鯨的救援就此開展,但歷時四天的救援行動未能幫助抹香鯨回到深海。 目前,抹香鯨解剖工作已完成並轉入標本製作階段。抹香鯨母子從哪而來,因何而死,這些問題有待解剖報告出具後才能清楚。突然造訪的抹香鯨給深圳各路媒體,來了一場海洋知識大考驗。
  • 科學網—劍橋闢謠稱霍金預言千年內地球將毀系誤讀
    1月10日晨《法制晚報》記者連線霍金所在的英國劍橋大學,卻得到否定答案,該校負責人闢謠稱,霍金教授這次是又「被預言」了。 ●10日晨闢謠 驚人言論系媒體誤讀 10日晨《法制晚報》記者連線了劍橋大學對外事務和通信辦公室負責人蒂姆·霍爾特,他表示,報導在預言地球千年內毀滅時用了「基本可以確定的是」這個詞是錯誤的,霍金教授表達的意思是「存在此種可能性
  • 龍漫遠談達爾文的意義:從消除誤讀開始
    主持人為科學松鼠會內容總監小莊,並有特邀臺灣著名科普作家王道還老師作嘉賓。  來到現場聽講座的百來號同學大多並非生物專業,更有一小半是文科生,年輕而單純的求知熱情令人尤為珍喜。但是,科學與藝術的距離,真的很遙遠麼?君不見,龍漫遠老師以賞析《蒹葭》一詩為始,縱貫歷史之河,通過古今之比將達爾文學說的真確性娓娓道來。
  • 紅隼被困大學牆縫3天3夜 瀋陽城市建設學院拆牆救鳥
    鳥是怎樣飛進牆裡,又怎樣能把它救出來呢9月25日,瀋陽晚報、沈報融媒記者了解到,在學校、志願者、猛禽專家聯手下,教學樓的牆壁被拆除了,這隻紅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終於獲救。持續三天 牆內傳來叫聲和撲騰聲瀋陽城市建設學院位於渾南區白塔街380號。
  • 網友吵翻,各式求推廣到電影院
    有網友調侃稱," 真希望在全國推廣,讓熊孩子們能集中在某幾節車廂裡。  不少網友提出疑問,認為要推廣 " 靜音車廂 " 首先要明確清楚標準。例如,到底靜音到什麼程度,講話算不算?打呼嚕的乘客可不可以選靜音車廂的票?商務人士如果臨時要開電話會議,能隨時調到普通車廂嗎?  在不少網友看來,這些問題不能完全靠制度管,重要的是提高全民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