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烈祝賀紀曉俊教授榮獲2018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2021-01-18 紀氏一家親

 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78個項目和7名科技專家。其中,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人;國家自然科學獎38項,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37項;國家技術發明獎67項,其中一等獎4項、二等獎63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73項,其中特等獎2項、一等獎23項、二等獎148項;授予5名外籍專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其中南京工業大學紀曉俊教授榮獲2018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文名:紀曉俊

出生日期:1982年5月

畢業院校:南京工業大學

學位/學歷:工學博士

專業方向:生物化工

職    務: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2001年9月至2009年12月在南京工業大學學習,先後獲得生物工程學士和生物化工博士學位,博士論文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留校工作後承擔生物化工領域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先後獲得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青年教師獎、侯德榜化工科技青年獎等獎勵,並先後入選江蘇省「333工程」中青年科技帶頭人、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層次人才等。2016年8月-2017年8月受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在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Jens Nielsen教授領導的系統與合成生物學實驗室(www.sysbio.se)從事訪問研究。目前兼任中國化工學會生物化工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Frontiers in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副主編。


研究方向為代謝工程與合成生物技術指導的生物製造過程,研究重點是通過改造或從頭設計微生物細胞的代謝途徑,實現功能性微生物代謝產物的先進生物製造,進一步通過設計新工藝及新型生物反應器,實現生物製造過程的強化及放大。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面上2項、青年1項)、863重大項目課題、973項目子課題各1項,以及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石化科技開發項目等多項省部級課題。


在生物化工主流期刊Trends in Biotechnology, Biotechnology Advances, 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 AIChE Journal,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等以第一/通訊作者發表SCI收錄論文50餘篇,被Chemical Reviews、PNAS等他引2500餘次,並受邀主編出版譯著1部,參編教育部規劃教材1部,參編Springer和Wiley出版社英文著作2部。


學生培養

1. 指導2名本科生獲江蘇省優秀本科畢業(設計)論文(2013,2016)

2. 指導1名研究生獲得江蘇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2017)

3. 指導6名研究生獲得國家獎學金

教材著作

1. 參編,《發酵工程》(徐巖,主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ISBN: 978-7-04-032229-3.

2. 紀曉俊,任路靜,黃和,譯,《單細胞油脂:微生物及藻類來源的油脂》,Zvi Cohen,Colin Ratledge著,化學工業出版社,2015,ISBN: 978-7-12-223260-1.

3. Ji Xiao-Jun, Huang He, Nie Zhi-Kui, Qu Liang, Xu Qing, Tsao GT. Fuels and Chemicals from Hemicellulose Sugars. In: Bai F-W, Liu C-G, Huang H, Tsao GT, editors. Biotechnology in China III: Biofuels and Bioenergy, Springer Berlin / Heidelberg; 2012. p. 199-224.

4. Ji Xiao-Jun, Huang He. Bio-based Butanediols Production: the Contributions of Catalysis, Metabolic Engineering, and Synthetic Biology. In: Bisaria, V.S., Kondo, A., editors. Bioprocessing of Renewable Resources to Commodity Bioproducts, Wiley-VCH Verlag GmbH, Weinheim, 2014. p. 263-390.


代表性論文

更多參見: ResearcherID: http://www.researcherid.com/rid/E-6447-2012


1. Ji XJ*, Huang H*. Engineering Microbes to Produce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Trends in Biotechnology. 2018, DOI: 10.1016/j.tibtech.2018.10.002

2. Shi TQ, Huang H, Kerkhoven EJ*, Ji XJ*. Advancing metabolic engineering of Yarrowia lipolytica using the CRISPR/Cas system.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2018;102:9541-9548.

3. Shi K, Gao Z, Lin L, Wang WJ, Shi XQ, Yu X, Song P, Ren LJ, Huang H, Ji XJ*. Manipulating the genera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through intermittent hypoxic stress for enhanced accumulation of arachidonic acid-rich lipids.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2018;186:36-43.

4. Guo DS, Ji XJ*, Ren LJ, Li GL, Huang H*. Improving docosahexaenoic acid production by Schizochytrium sp. using a newly designed high-oxygen-supply bioreactor. AIChE Journal. 2017; 63, 4278-4286.

5. Guo DS, Ji XJ*, Ren LJ, Li GL, Sun XM, Chen KQ, Gao S, Huang H*. Development of a scale-up strategy for fermentative production of docosahexaenoic acid by Schizochytrium sp.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2018;176:600-608.

6. Sun ML, Madzak C, Liu HH, Song P, Ren LJ, Huang H, Ji XJ*. Engineering Yarrowia lipolytica for efficient γ-linolenic acid production.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7;117:172-180.

7. Liu HH, Madzak C, Sun ML, Ren LJ, Song P, Huang H, Ji XJ*. Engineering Yarrowia lipolytica for arachidonic acid production through rapid assembly of metabolic pathway.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7;119:52-58.

8. Tong YJ, Ji XJ*, Shen MQ, Liu LG, Nie ZK, Huang H*. Constructing a synthetic constitutive metabolic pathway in Escherichia coli for (R, R)-2,3-butanediol production.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2016;100:637-647.

9. Liu HH, Ji XJ*, Huang H*. Bio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s of Yarrowia lipolytica: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Biotechnology Advances. 2015;33:1522-1546.

10. Ji XJ#*, Liu LG#, Shen MQ, Nie ZK, Tong YJ, Huang H*. Constructing a synthetic metabolic pathway in Escherichia coli to produce the enantiomerically pure (R, R)-2,3-butanediol. 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 2015;112:1056-1059.

11. Ji XJ#, Xia ZF#, Fu NH, Nie ZK, Shen MQ, Tian QQ, Huang H*. Cofactor engineering through heterologous expression of an NADH oxidase and its impact on metabolic flux redistribution in Klebsiella pneumoniae. 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 2013;6:7.

12. Ji XJ, Huang H*, Ouyang PK. Microbial 2,3-butanediol production: a state-of-the-art review. Biotechnology Advances. 2011;29:351-364.


榮譽獎勵


1. 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青年獎(2016)

2. 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青年教師獎(2014)

3. 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2012)

4. 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層次人才(2018)

5. 江蘇省「333工程」中青年科技帶頭人(2016)

6. 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2014)

7. 南工教書育人先進個人(2018)

8. 南工精英九思獎(2014)

9. 南工集團獎教金(2013)

10. 南工才俊計劃(2012)

科研獲獎

1. 紀曉俊(3/6),生物法製備二十二碳六烯酸油脂關鍵技術及應用,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018年(已公示)

2. 紀曉俊(3/6),生物法製備二十二碳六烯酸油脂關鍵技術及應用,教育部技術發明一等獎,2017年

3. 紀曉俊(3/6),利用生物質可再生資源製造2,3-丁二醇及其高值衍生物的關鍵技術及應用,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技術發明一等獎,2010年

關注紀氏新聞,講述紀國歷史,了解紀氏文化,發布紀氏尋根動態,紀氏繁榮,國家昌盛,需要您的關愛。歡迎關注紀氏一家親!

弘揚紀氏優秀文化,熱愛紀氏文學藝術,關心紀氏最新動態,關注紀氏文藝,

掃描二維碼關注紀氏之聲,講述家族文化傳承,展示古今家族優秀人物事跡,弘揚正能量。聆聽宗親的家國情懷,順應時代發展,誠邀家族內行業賢達共同搭建紀氏家族資源共享平臺。

相關焦點

  • 南開大學陳永勝教授團隊成果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陳永勝教授(左三)1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大會並為獲獎代表頒獎。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領銜完成的「面向能源轉化與存儲的有機和碳納米材料研究」項目(主要完成人:陳永勝、萬相見、黃毅、田建國、王成揚)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 雷射自倍頻晶體及綠光雷射器件項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王繼揚教授  1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隆重召開2012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胡錦濤、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獎勵大會並為獲獎人員頒獎。山東大學晶體材料研究所王繼揚教授完成的「硼酸鹽雷射自倍頻晶體和小功率綠光雷射器件商品化製備技術及應用」項目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此外,山東大學作為合作單位獲得一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熱烈祝賀守門神科技集團獲得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熱烈祝賀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和廣東守門神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申報的《廣譜炸藥現場快速痕量檢測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獲得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科學技術獎評審委員會頒發的"科學進步獎"二等獎。守門神科技集團獲得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中國儀器儀表學會(China Instrument and Control Society)簡稱CIS,成立於1979年3月29日,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組成部分
  • 熱烈祝賀天空藍榮獲2020年度湖北省科學技術獎技術發明一等獎
    12月16日,2020年度湖北省科學技術獎揭曉。由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天空藍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空藍」)、東南大學、神華國華(北京)電力研究院有限公司、國電環境保護研究院有限公司聯合申報的「PM2.5團聚強化除塵協同脫硫廢水零排放技術與裝備」項目在多輪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斬獲2020年度湖北省科學技術獎——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 山東明佳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施陳博博士榮獲「國家科學...
    山東明佳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施陳博博士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成果榮獲「2019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在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項目團隊受到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2020年1月10日上午,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習近平、李克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頒獎大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講話中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全體獲獎人員表示熱烈祝賀!向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
  • 南京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衛生毒理學系王心如教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並領獎
    熱烈祝賀我校公共衛生學院衛生毒理學系王心如教授榮獲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我校公共衛生學院衛生毒理學系王心如教授(第三排從右數第二位)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並領獎。1月8日,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
  • 祝賀!武漢大學教授獲國家金質獎章
    近日獲悉,武漢大學藥學院鄧子新教授榮獲俄羅斯國家工程院金質獎章,以表彰其在在科學與學術素養方面的突出造詣,在發展和利用生物技術及其發展洲際科技事業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貢獻。金質獎章俄羅斯國家工程院是俄羅斯三大跨行業科學機構之一,在俄羅斯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 我校副校長程博聞教授榮獲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科學與技術獎
    11月3日,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頒獎大會在京舉行,52位傑出科技工作者被授予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獎勵。天津科技大學副校長程博聞教授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這是我校首次獲得該項重大科技獎勵基金。
  • 「近海赤潮處置方法」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1月10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為獲得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的代表頒發了證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俞志明研究員作為獲獎代表上臺領獎,由其領銜完成的「近海赤潮災害應急處置關鍵技術與方法」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 赤潮「滅火器」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為國際海洋環境治理貢獻...
    1月10日,在北京舉行的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等單位聯合申報的「近海赤潮災害應急處置關鍵技術與方法」項目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成為本年度我國海洋科學領域唯一技術發明類獎項。
  • 熱烈祝賀東莞宏達榮獲中國聚氨酯行業優秀單位獎
    熱烈祝賀東莞宏達榮獲中國聚氨酯行業優秀單位獎熱烈祝賀東莞宏達榮獲中國聚氨酯行業優秀單位獎    「聚氨酯產業輝煌二十年」慶典表彰晚會開得隆重、熱烈。熱烈祝賀東莞宏達榮獲中國聚氨酯行業優秀單位獎    回顧過去的時光,我們經歷了創業的艱辛和激烈的競爭,見證了化工行業的波瀾起伏。
  • 肇慶一中傑出校友參與完成的項目喜獲201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喜報1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何建行教授作為第一完成人牽頭完成的項目「肺癌微創治療體系及關鍵技術的研究與推廣」榮獲201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該項目由何建行教授課題組領銜完成。
  • 省中醫人 | 廣東省中醫院陳秀華教授榮獲2018年度李時珍醫藥創新獎
    該獎是由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批准、中華中醫藥學會設立的科技獎項。在陳全新教授精心指導下,陳秀華大膽創新,提出「練針四部曲」,將飛針練習步驟分解為徒手練習、捻針、持針垂直旋轉刺入和擺動旋轉刺入四個階段,讓初學者「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快速學習和掌握該技術,培訓周期由三年縮短為3個月,受到國內外同行的廣泛認可和讚譽。
  • 【熱點關注】安大技術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環件是航空工業安大的主導產品,也是航空、航天、核能、燃氣輪機等高端裝備製造業普遍使用的結構件,環件輾軋技術是涉及多個工業領域的通用性、基礎性的材料成形技術。2006年該項目立項之前,我國的環件輾軋技術相對比較落後,基本上處於手工操作時代,生產的產品給人的印象是「傻、大、黑、粗」,而且無法從國外獲得核心技術。
  • 武漢理工大學3項成果榮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1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習近平、李克強、王滬寧、韓正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大會並為獲獎代表頒獎。武漢理工大學2項主持完成的項目和1項參與完成的項目獲得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 祝賀!川大馮小明院士榮獲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
    8月28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獲獎項目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獲獎人。我校化學學院馮小明院士榮獲本年度陳嘉庚科學獎中的化學科學獎,獲獎項目名稱為「新型優勢雙氮氧配體和高效不對稱催化」。馮小明教授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國家創新研究群體學術帶頭人。
  • 南工郭凱教授主持完成項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微流場反應技術是一項反應及分散的特徵尺度在百微米級的過程強化技術,其基本原理是通過微尺度效應,實現化工反應過程傳質傳熱效率及反應速度2-3個數量級的提升、在線反應體積3個數量級的縮小,進行化工的清潔安全生產。
  • 我省九三學社社員胡海嵐榮獲2019年度全國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
    我省九三學社社員胡海嵐榮獲2019年度全國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 日前,全國婦聯決定,授予朱婷等10人(組)優秀女性2019年度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榮譽稱號
  • 四川硬核教授:一舉打破國外壟斷,再獲國家重大表彰!
    成都理工大學劉清友教授作為第一完成人的項目"油氣鑽井高效鑽頭技術研究及產業化應用",榮獲2020年度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一等獎;朱海燕教授榮獲"青年科技突出貢獻獎"。劉清友,1965年10月出生,重慶開縣人。博士(後),教授,博士生導師。主持並負責學校行政全面工作。
  • 熱烈祝賀劉仲華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11月22日,中國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選名單出爐,湖南農業大學茶學專業劉仲華教授入選!湖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南農業大學茶學學科帶頭人、茶學博士點領銜導師、藥用植物資源工程學科帶頭人。」,2007年入選「湖南省科技領軍人才」,2008年入選農業部茶葉現代技術創新體系茶葉深加工崗位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