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脹、通縮之爭兩極分化,業內呼籲調整通脹度量指標
明年中國的通縮和通脹都是相對溫和可控的,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通脹平穩,而央行貨幣政策要更多盯住核心通脹。通脹風險大於通縮粵開證券研究院副院長、首席宏觀研究員羅志恆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當前關於物價形勢是通縮還是通脹的分歧較大,分歧的原因在於選取的指標差異、分析的時間長短差異,本質上是對經濟形勢和通脹理念認知的分歧。
-
周小川:當前通脹度量存在問題 需拓展通脹概念與度量
當前低通脹率本身是否存在概念上和度量上的疑問?在最新文章中,中國金融學會會長周小川指出,通脹是要度量的變量之一,不一定是評價居民福利、經濟運行的全部,而貨幣政策肯定應考慮通脹指標背後的體驗。比如說,過去許多央行用測量 M2 去度量貨幣擴張的程度,後來發現這一對應關係不那麼穩定,導致要修改 M2 度量的定義和內容,或另尋出路。
-
張啟迪:未來到底是通脹還是通縮?
如果疫情持續的時間長於預期,則疫情結束前通縮壓力將進一步加大,疫情結束後通脹壓力將大幅上升。從中長期來看,雖然全球經濟面臨的通縮壓力大於通脹壓力,但仍然存在高通脹的可能性。如果全球宏觀槓桿率大幅上升,或者是大規模財政赤字貨幣化,亦或者是石油價格大幅上漲,都可能導致通脹持續上行,進而出現高通脹。
-
周小川:當前通脹度量存在問題 需拓展通脹概念與度量 | 央行與貨幣
文/中國金融學會會長、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名譽院長周小川當前低通脹率本身是否存在概念上和度量上的疑問?在最新文章中,中國金融學會會長周小川指出,通脹是要度量的變量之一,不一定是評價居民福利、經濟運行的全部,而貨幣政策肯定應考慮通脹指標背後的體驗。
-
美聯儲給全世界挖出天坑,通脹會來?樓市利空?人民幣還要漲?
身邊很多朋友都在討論,明年通脹嚴重嗎,人民幣還會漲嗎,樓市還能等來掙錢嗎。每一個問題背後,都是滿滿的憂慮和謹慎。人類從沒有在一年的時間裡創造出如此巨量的貨幣,光是美元就有五分之一是今年印出來的,也就更加不知道引爆危機的會是什麼,是債務雪球,是資產泡沫,是更加嚴重的社會撕裂,還是說最終能夠理智收場。在滔天的貨幣洪水面前,前路已經是一片人類從未涉足的水域。
-
國金證券:貨幣超發的禍害從通脹轉向金融不穩定
所以,金融危機和本輪疫情之後,美股均出現了技術性牛市,但通脹均出現回落。第三,該方程假設經濟處於充分就業的前提下,Q在短期內不變,與實際情況不相符合。目前勞動力市場存在的結構性問題導致失業率和薪資增幅之間的傳導失效。 三、通脹不是貨幣超發的唯一形式,還有金融市場的不穩定。
-
資產價格不納入通脹考慮已經不行了!周小川長文思考當前通脹度量
另外一種測試方法是利用雙金屬片溫度計,兩類金屬在溫度變化時的膨脹係數不一樣,這個差異產生的形變使得溫度計指針能夠標出所測的溫度。不過,在一些場合,比如金屬冶煉中,需要測很高的溫度,上述兩種測量就不管用了,溫度過高后水銀會蒸發,雙金屬片會變軟。實際上,我們需要找到另一個中間變量,比如某一觀察對象的顏色,它和欲測量的高溫之間有一定的數學關係,或者說是一種映射關係。
-
二季度經濟述評:謹防輸入型通脹帶來「疊峰效應」
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上漲7.9%,自2月份攀上漲幅高峰(8.7%)之後,5、6月份,CPI連續兩個月漲幅回落,不論同比還是環比均有所下降,這表明上半年CPI漲幅持續走高的態勢已得到初步遏制
-
...貨幣大放水是如何毀滅一個國家的——讀張嘉璈先生的《通脹螺旋》
換言之,重慶跟上海本屬於同一個國家(同一個市場),戰時突然變成兩個國家,且這兩個國家脫鉤了(變成兩國交易)——這也引起了我去思考現在中美脫鉤的問題。為什麼說全球化脫鉤會引起通脹?從圖表2中我們可以觀察到,這一階段的通脹還是相對平穩的(戰時上漲三倍),其主要原因為以下幾點:(1)「孤島經濟」:本地品價格平穩(出不去),進口品大漲(進不來);(2)「難民經濟」:難民湧入後方,但在初期大量的物資也湧入後方,加上勞動力成本降低,有抵消效應;(
-
新一輪貨幣寬鬆會帶來通脹嗎——肺炎疫情影響評估
全球貨幣寬鬆確實會在一定程度上推高全球通脹中樞,給國內帶來輸入性通脹壓力,但全球經濟「U」型復甦下大宗商品如原油價格上漲空間有限,輸入性通脹壓力整體可控。同時國內貨幣政策屬於階段性對衝政策,刺激力度僅支持經濟增長回歸潛在水平,在豬周期步入下行階段和逆全球化背景下,未來國內通脹壓力不大。
-
央行:我國不存在長期通脹或通縮的基礎
中證網訊(記者 彭揚)中國人民銀行11月26日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報告指出,中長期看,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總供求基本平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市場機製作用得到更好發揮,貨幣政策保持穩健,貨幣條件合理適度,不存在長期通脹或通縮的基礎。
-
再通脹交易:農產品的哪些品種機會最大
摘要 【再通脹交易:農產品的哪些品種機會最大】「自下而上」產業視角:油脂和玉米價格強勢、糧食安全有保障,漲價概率不高。 1)基本口糧相對安全,但不排除在突發性減產的國家出現階段性或者局部性糧食危機情況; 2)油脂庫存低,棕櫚油階段性減產、進口政策、收儲等對價格均有提振,近期價格漲幅較大,目前市場情緒仍偏好、但繼續追漲的風險也在加大; 3)玉米供給側改革進入尾聲,供求結構改善,價格或節節攀升; 4)豆類對外依存度高,或因為外部環境的變化而出現上漲;
-
通脹指數失真是央行面臨的最大問題嗎?
來源:證券時報網證券時報記者 羅克關通脹該如何度量?前央行行長周小川的一篇論文激起了諸多討論。28日,在「2020中國金融學會學術年會暨中國金融論壇年會」上,周小川再以此文做主題發言,詳細闡述了傳統通脹度量存在較少包含資產價格、可支配收入計算、勞動付出影響通脹感知,以及可比性不足等問題。坦率地說,周小川所指不是新問題。上世紀70年代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固定匯率掛無可掛,德國和瑞士很早就嘗試用通脹來做貨幣政策的「名義錨」。
-
中金陳健恆2021年資產全展望:疫情、通脹如何變動?債券、商品有...
二、關於中美經濟結構的反差核心還是想講一下中美經濟結構的反差,兩國今年的結構回升是非常不一樣的。比如說今年中國經濟刺激的邏輯是靠基建和地產,所以看這個統計數據很明顯,投資是回升比較快,工業生產也是回升比較快,但中國的消費是回來得比較慢。
-
從近年四次大洪災看這次洪水對通脹的影響:最低點或提前至7月
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1)最近經歷過的四次較大洪水時期,分別是1998年、2003年、2007年和2010年時期。從嚴重程度和受災影響範圍來看,1998年>2007年>2010年、2003年。從成因來看,大多數是厄爾尼諾的餘威,長江淮河流域可能會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水危害。此外,也有氣候異常導致的洪水。
-
本輪通脹抬頭的原因可能是供給不足
——新開工數據反彈的力度和幅度並不大。但是即使是這種強度不大的季節性反彈,卻順利的刺激水泥價格創出了近十年以來的歷史新高(WIND上的水泥價格指數起點為2011年)。如果供給不足的情況為真,問題的關鍵其實不在於通脹本身,而是政策對於通脹的態度如何?許多人看到通脹的第一反應,就是要收緊貨幣,但是這明顯過於片面了。
-
展望2021:貨幣寬鬆經濟復甦 看多美股A股人民幣
2021年1月,拜登任職總統後,與川普政府政策將有很大差異,主要差異可能包括:1)最低工資水平與全民醫保計劃。拜登上臺後一個重要任務是降低貧富差距,彌合美國社會矛盾,這體現民主黨「大政府」執政理念,同樣也會相應增加財政支出;2)大規模基建。按照拜登此前主張的2.2萬億美元的基建計劃,通過增加政府支出來推進經濟復甦,也會增加相應的財政支出;3)增加稅收計劃。
-
周小川談通脹指標「失真」,引入「通脹感知」概念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目前通用的通脹指標的度量標準是否準時、有效?他給出了一個「通脹感知」的概念,通常認為物價上漲了就是通脹,但對物的質變提升卻沒有充分考慮。比如人們對電子設備的比較,就不是縱向的,不是和去年或10年前比,而是橫向比較,和身邊朋友同事比。因此,在摩爾定律下的物體質變被忽視,人們更多比較的是別人用的什麼。
-
疫苗點燃復甦預期 通脹交易持續升溫
摘要:強勁、快速的經濟反彈,再加上美聯儲表示願意讓通貨膨脹率持續維持在2%以上的目標,令投資者擔心,未來通貨膨脹會侵蝕本來就很低的債券收益率的實際價值。數據分析商EPFR的數據顯示,在截至本周三的一周中,購買美國財政部通脹保護證券的基金錄得18億美元的資金流入,是自6月以來的最高水平,也是連續第9周淨流入。
-
通脹開始抬頭 距離失控僅剩幾個月時間了?
2000年以後,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這為廉價的服裝,電子產品和汽車零件進口打開了閘門。美元在之後的十年中走弱,但廉價進口商品的通貨緊縮將抵消美元走軟的通貨膨脹力。在21世紀第一個十年末期,大宗商品價格飆升,通貨膨脹加劇。但房地產信貸危機使債務增長中斷,抑制了貨幣通脹。2010年之後,美元仍然疲軟,大宗商品價格居高不下,導致高通脹和低債務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