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指出90%以上中國人對2012年社會穩定有信心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

  中國城市居民生活觀念和生活狀況調查

  告別2011,升騰信心

  90%以上的人對社會穩定有信心;80%以上的人對國內經濟持續發展有信心

  調查機構:北京美蘭德信息公司

  調查時間:2011年12月1日至12月11日

  有效樣本量:3620

  調查方法:計算機輔助電話調查(CATI)

  調查範圍:北京、上海、廣州、瀋陽、南京、武漢、成都、西安、昆明、太原、蘭州、吉林、秦皇島、章丘、延安、綿陽、滎陽、鶴崗18個城市市區

  抽樣誤差:95%置信度下抽樣誤差±1.6%

  樣本構成:男性46.2%,女性53.8%;20~29歲20.8%,30~39歲22.7%,40~49歲23.6%,5~59歲20.4%,60歲及以上12.5%;小學及以下2.4%,初中15.8%,高中/中專/職高/技校29.5%,大專22.1%,本科及以上30.2%

  剛剛過去的2011年,在住房難這一困擾國人多年的問題上,決策層使出史上力度最大的組合拳,以行政問責之勢控制房價,頒布限購令,同時推行五年3600萬套的保障房建設計劃。

  旨在覆蓋全民的社保,以及再度啟動的醫改等等,或循著既定的軌道,或找到新的方向,一一在進行之中。

  縱橫捭闔的決策,牽動著民眾。為儘可能全面獲知民情,新華社《瞭望》新聞周刊聯合專業民意調查機構——北京美蘭德信息公司,於2011年12月1日至12月11日,採用系統抽樣方法展開「2011年中國城市居民生活觀念和生活狀況調查」。

  本次調查區域覆蓋北京、上海、廣州、瀋陽、南京、武漢、成都、西安、昆明、太原、蘭州、吉林、秦皇島、章丘、延安、綿陽、滎陽、鶴崗等18個城市市區,共對3620名年齡在20歲以上的城市居民進行了計算機輔助電話調查訪問。

  物價、就醫和房價受關注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進入2011年,國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一路上揚,至7月份達到6.5%的峰值,創2008年7月以來的37個月新高。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物價是當前城市居民最關注(說明:問卷中「最關注」一問非單選,而是每人選三項)的社會熱點問題,得到的關注度為48.1%,排在首位。

  不過,比起2010年同期調查結果,這一數據大幅下降22個百分點。與此相關的是,進入2011年四季度,CPI終於穩步下降,11月已降至4.2%,進入下降通道。

  「物價與民生息息相關,居民能有切身體會。」中國政法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楊帆教授對《瞭望》新聞周刊說。他認為,儘管CPI進入下降通道,但目前國內部分農產品流通環節複雜、費用高的問題較為突出,勞動力、土地、環保等要素價格成本呈上升趨勢,物價上漲的壓力依然較大。

  關注度排在第二位的是就醫難/看病貴問題,達38.7%,調查顯示,超過七成的受訪居民反映本地區就醫難/看病貴問題還較為突出。

  2011年是《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年)》的「收官」之年。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李紹榮對本刊表示,新醫改歷時三年已取得一定進展,當然與居民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要求還有差距。

  李紹榮認為,「十二五」期間,基本醫保有必要由「擴大範圍」轉向「提升質量」,通過不斷提高政府補助標準和參保率,進一步探索建立重大疾病保障機制;應建立合理科學的定價機制,保證基本藥物的質量和供應;確保補償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運行經費足額到位,否則基本藥物制度將難以為繼,甚至前功盡棄。

  房價過去幾年一直是居民關注的焦點話題。本次調查得出的關注度為35.0%,居十大關注熱點的第三位,但較2010年的53.8%明顯下降了18.8個百分點。

  與2010年不一樣的是,自2011年初以來,在中央嚴令之下,多個城市相繼出臺限購等措施,房價逐步停漲,進入年底,一些城市的房價開始鬆動,更多地方的樓市仍陷在深度觀望狀態中。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傑華說:「在中國,房子的概念不僅僅是居住的功能,它被賦予了更多的家的含義,年輕人結婚的前提是需要有個新家。從這種功能上講,會使得老百姓一直關注房價。」

  除前三項外,其他社會熱點關注度依次為社會保障28.0%、食品安全問題27.8%、城市交通問題21.4%、社會公德問題14.9%、就業問題14.4%、環境保護問題13.8%、子女教育問題13.4%。

相關焦點

  • 調查稱中低收入人群對物價敏感 九成看好社會穩定
    中國城市居民生活觀念和生活狀況調查告別2011,升騰信心90%以上的人對社會穩定有信心;80%以上的人對國內經濟持續發展有信心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李松調查機構:北京美蘭德信息公司調查時間:2011年12月1日至12月11日有效樣本量:3620調查方法:計算機輔助電話調查(CATI)
  • 當前公眾的凝聚力調查:基本社會信任的局面形成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高度重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提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全面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是否促進了公眾凝聚力的提升?  為弄清這些問題,把握中國公眾的凝聚力指數動態,並進一步探索新時代下公眾凝聚力的主要特徵及關鍵影響因素,人民論壇問卷調查中心自2012年起,持續對中國公眾的凝聚力指數進行設計和跟蹤調查,並且不斷發展完善。
  •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社會心態調查報告
    初中畢業及以下學歷的調查對象有55.7%對疫情非常關注,高中畢業的調查對象有69.6%非常關注,76.5%受教育程度為大專的調查對象非常關注疫情,大學本科和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調查對象,則分別有79.2%和81.8%的人非常關注。中等收入及以下的調查對象有七成多的人表示非常關注,而中高收入和高收入的調查對象分別有84.2%和87.4%的人表示非常關注。
  • 90%以上的中國人都是乳糖不耐受 為什麼都還好好喝著牛奶?
    點擊查看 很多人對「乳糖不耐受」這個詞應該不陌生了,研究顯示全世界範圍內亞洲人的乳糖不耐受人群比例最高,達到90%以上。水母基因在國內針對乳糖耐受情況做過專項調研,調研樣本總計5471人,其中南方946人,北方2449人,未知地域2076人。
  • 中國人為什麼容忍社會不平等?
    於2010年發表專著《社會火山迷思:當代中國人對不平等和分配不公的感知》(Myth of the Social Volcano:Perceptions of Inequality and Distributive Injustice in Contemporary China),他基於2004年的社會調查數據得出一個重要發現:儘管大部分受訪者(約72%)認為收入差距在全國範圍內過大或相當大,他們卻對不平等持相對寬容的態度
  • 中國人的收入有多「灰」?
    2004年03月31日14:54:25 財經時報 鮑迪克  中國人的收入有多「灰」?  「一個公然腐敗的社會,是不可能長治久安的」;  一個嚴重貧富分化的國家,同樣也是無法長治久安的  在西方國家,個人(或父母的)所得稅單,被認為是個人和家庭財產的最強大的證明文件。
  • 00後、90後的民族自豪感特別強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這個時間節點上,當下青年一代的家國意識、對未來的信心和生活感受是怎樣的?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近期圍繞青年思想現狀進行了一系列深入的調查,得出結論,青年一代,特別是00後和90後,在價值觀日趨多元的今天,依然有著堅定的家國信念,他們的民族自豪感打分分別為9.38分和9.21分(滿分10分),比其他年齡段更高。
  • 《中國人太多了嗎?》:中國人可以多生孩子嗎
    《中國人太多了嗎?》,梁建章、李建新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4月版,35.00元。在過去的二十年裡,中國每年的新生人口數量從2000萬降到了1500萬,許多地區的生育率已遠低於保證人口規模穩定的正常更替水平,上海和北京戶籍人口的生育率更是降到了世界最低的0.7,也就是說下一代人的人數只有上一代人的1/3!人口老化、勞動力不足、男女性別比失衡、非勞動人口撫養比急劇上升等《公開信》中曾認為「完全可以提前採取措施」予以解決的問題,在政策推行三十年後卻一一浮現、盤根錯節。
  • 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範圍廣、領域多,亟待科學和專業
    2019年5月,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加強金融等領域重大風險防控,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  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2019修正版)對穩評提出明確要求,第47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擬申請徵收土地的,應當開展擬徵收土地現狀調查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
  • 「土十條」印發:2020年汙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90%以上
    行動計劃要求,到2020年,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0%左右,汙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到2030年,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5%以上,汙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5%以上。行動計劃指出,到2020年,全國土壤汙染加重趨勢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
  • FT研究院:2015 年白領收入信心指數研究 中層對收入增長更有信心
    職場人士作為目前居民收入創收的主要群體,其對未來收入的信心推動消費升級,支持眾多消費業及投資行業成長的重要因素。2014 年12 月,FT 中文網針對網站讀者進行了白領收入增長信心度的相關調查研究。此次調研主要針對白領人士,共收集2896 份有效問卷。白領人士通常被定義為有較高教育背景和工作經驗的人士,是通常指在辦公室工作的非體力勞動者,是一個與藍領工人相對應的群體。
  • 2020年5月貴州消費信心及健康指數正式發布
    本次是第14期(月)貴州金融、旅遊、消費信心、健康等指數調查,旨在持續跟蹤並建立貴州消費信心及健康發展的全景資料庫,為貴州產業發展的政策制定提供相關數據支持。  調查採用電腦輔助電話調查系統,以電腦隨機抽樣的方式對貴陽、遵義等全部9個地州市的20歲以上居民進行調查。本期調查時間為2020年5月18日至23日,收集有效問卷4130份,平均抽樣誤差為1.5%。
  • 201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調查報告出爐 清華北大校友最感動中國
    京川豫鄂魯感動中國人物最多,「草根階層」佔3成;6成擁有大學學歷,彰顯教育「立德樹人」正能量    2013年2月28日,中國校友會網最新發布《201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調查報告》,報告對2002-2012年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的性別、年齡、民族、學歷、職業、就讀院校、工作及出生地區和媒體關注等情況進行統計分析,是我國首個針對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的調查報告
  • 2012中外十大思潮:民族主義列首位
    2012中外十大思潮調查,分為四個階段:(一)成立課題組,多次研討。人民論壇問卷調查中心成立專項課題組,在回顧2010年與2011年兩次「十大思潮」策劃的基礎上,研究整理2012中外思潮的大量相關資料,尤其對十八大前後各類思潮交流交鋒情況進行系統的梳理與總結,並多次召開研討會,確定2012中外十大思潮評選方案。
  • 家裡的大牌 2012年公司人家居品牌調查
    【太平洋家居網 行業頻道】太平洋家居網在2012年底首次面向公司人進行了家居品牌調查,旨在了解公司人對家居品牌的認知度、使用率以及潛在力預估。我們通過全國3404位公司人、83位行業人的真實調查,得出了2012年家居品牌排行榜單。
  • 2012年超級太陽風暴對地球影響有多大
    2012年太陽風暴對地球影響有多大?  「美國科學家的警告並非危言聳聽,而是建立在科學研究基礎之上的結論。2012年前後正是太陽活動22周峰年。但是,我們對此感到恐慌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文章中寫道,2012年9月22日午夜,美國紐約曼哈頓區上空將布滿一道五彩斑斕的光幕。在像紐約這樣的南部地區,很少有人能夠看到這種極其迷人的極光現象。幾秒鐘後,該地區所有電燈泡開始變暗並閃爍不定,接著光線在瞬間突然增強,燈泡變得異常明亮。隨後,所有電燈全部熄滅。90秒以後,整個美國東部地區都將停電。一年後,數以百萬計的美國人開始死亡,國家基礎設施將變成一堆廢墟。
  • 調查稱國人舌尖最愛辣 重口味吃出一身富貴病
    中國人的「舌尖」最愛「辣」近六成受訪者會在20分鐘吃完一頓飯2012年11月底至12月初,《小康》雜誌聯合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並會同有關專家及機構,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中國飲食小康指數」調查。經過對調查結果和國家有關宏觀數據進行加權處理,得出2012~2013年度中國飲食小康指數為78.9分,比上一年度的78.1分提高了0.8分。在衡量飲食小康指數的五個方面中,食品供應在2005年至2013年這九年中一直保持「高位」,據《小康》會同有關專家及機構的調查測算,有90%以上的受訪者表示食品供應很充足或比較充足,滿意度達71%,2013年的食品供應指數達96.8分。
  • 中國人體重控制研究課題成果發布:對超重或肥胖群體應早期幹預
    中國經濟網北京6月14日訊(記者 吳佳佳)中國人體重控制研究課題成果13日在京發布。中國人體重控制研究課題組負責人、中國社科院食品藥品產業發展與監管研究中心主任張永建表示,肥胖和超重既是關乎個人健康的重大問題,也是關乎社會經濟負擔的社會問題和經濟問題。
  • 美國研究指出2012成最熱拉尼娜年—新聞—科學網
  • 城市與社會︱在辛巴威做生意,中國人有「生存法則」
    在8月28日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經貿工作吹風會上,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表示,2017年中國對非直接投資流量是31億美元,是2003年的將近40倍;截止到2017年底,中國投資幾乎遍布非洲每一個國家。去年,麥肯錫發布的調研報告估算,在非洲的中國企業已超過1萬家,其中90%為民企。中國商人,尤其是中小企業商人在非洲如何生存?他們和當地人又有著怎樣的社會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