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稱中低收入人群對物價敏感 九成看好社會穩定

2021-01-10 環球網

中國城市居民生活觀念和生活狀況調查

告別2011,升騰信心

90%以上的人對社會穩定有信心;80%以上的人對國內經濟持續發展有信心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李松

調查機構:北京美蘭德信息公司

調查時間:2011年12月1日至12月11日

有效樣本量:3620

調查方法:計算機輔助電話調查(CATI)

調查範圍:北京、上海、廣州、瀋陽、南京、武漢、成都、西安、昆明、太原、蘭州、吉林、秦皇島、章丘、延安、綿陽、滎陽、鶴崗18個城市市區

抽樣誤差:95%置信度下抽樣誤差±1.6%

樣本構成:男性46.2%,女性53.8%;20~29歲20.8%,30~39歲22.7%,40~49歲23.6%,5~59歲20.4%,60歲及以上12.5%;小學及以下2.4%,初中15.8%,高中/中專/職高/技校29.5%,大專22.1%,本科及以上30.2%

剛剛過去的2011年,在住房難這一困擾國人多年的問題上,決策層使出史上力度最大的組合拳,以行政問責之勢控制房價,頒布限購令,同時推行五年3600萬套的保障房建設計劃。

旨在覆蓋全民的社保,以及再度啟動的醫改等等,或循著既定的軌道,或找到新的方向,一一在進行之中。

縱橫捭闔的決策,牽動著民眾。為儘可能全面獲知民情,新華社《瞭望》新聞周刊聯合專業民意調查機構——北京美蘭德信息公司,於2011年12月1日至12月11日,採用系統抽樣方法展開「2011年中國城市居民生活觀念和生活狀況調查」。

本次調查區域覆蓋北京、上海、廣州、瀋陽、南京、武漢、成都、西安、昆明、太原、蘭州、吉林、秦皇島、章丘、延安、綿陽、滎陽、鶴崗等18個城市市區,共對3620名年齡在20歲以上的城市居民進行了計算機輔助電話調查訪問。

物價、就醫和房價受關注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進入2011年,國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一路上揚,至7月份達到6.5%的峰值,創2008年7月以來的37個月新高。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物價是當前城市居民最關注(說明:問卷中「最關注」一問非單選,而是每人選三項)的社會熱點問題,得到的關注度為48.1%,排在首位。

不過,比起2010年同期調查結果,這一數據大幅下降22個百分點。與此相關的是,進入2011年四季度,CPI終於穩步下降,11月已降至4.2%,進入下降通道。

「物價與民生息息相關,居民能有切身體會。」中國政法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楊帆教授對《瞭望》新聞周刊說。他認為,儘管CPI進入下降通道,但目前國內部分農產品流通環節複雜、費用高的問題較為突出,勞動力、土地、環保等要素價格成本呈上升趨勢,物價上漲的壓力依然較大。

關注度排在第二位的是就醫難/看病貴問題,達38.7%,調查顯示,超過七成的受訪居民反映本地區就醫難/看病貴問題還較為突出。

2011年是《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年)》的「收官」之年。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李紹榮對本刊表示,新醫改歷時三年已取得一定進展,當然與居民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要求還有差距。

李紹榮認為,「十二五」期間,基本醫保有必要由「擴大範圍」轉向「提升質量」,通過不斷提高政府補助標準和參保率,進一步探索建立重大疾病保障機制;應建立合理科學的定價機制,保證基本藥物的質量和供應;確保補償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運行經費足額到位,否則基本藥物制度將難以為繼,甚至前功盡棄。

房價過去幾年一直是居民關注的焦點話題。本次調查得出的關注度為35.0%,居十大關注熱點的第三位,但較2010年的53.8%明顯下降了18.8個百分點。

與2010年不一樣的是,自2011年初以來,在中央嚴令之下,多個城市相繼出臺限購等措施,房價逐步停漲,進入年底,一些城市的房價開始鬆動,更多地方的樓市仍陷在深度觀望狀態中。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傑華說:「在中國,房子的概念不僅僅是居住的功能,它被賦予了更多的家的含義,年輕人結婚的前提是需要有個新家。從這種功能上講,會使得老百姓一直關注房價。」

除前三項外,其他社會熱點關注度依次為社會保障28.0%、食品安全問題27.8%、城市交通問題21.4%、社會公德問題14.9%、就業問題14.4%、環境保護問題13.8%、子女教育問題13.4%。

中低收入人群對物價敏感

物價高企,是近幾年中國居民頭上一直揮之不去的陰影。

與本次調查結果相一致的是,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姚景源日前對媒體表示,目前最熱點的詞彙就是物價上漲,「物價上漲有一個重要特點,推高物價總水平的主要是食品,這就導致大家天天都要面對物價所以社會反響就大。」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中低收入人群對物價上漲尤為敏感。人均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較低收入人群中,92.2%的人表示不同程度地感受到物價持續上漲帶來的壓力;在人均月收入在2000~3000元的中等收入人群中,這一比例為94.6%;而人均月收入超過3000元的人群中,這一比例則降至73.9%。

不少受訪者還表示,政府控制物價政策出臺較早,而物價上漲勢頭現在得到控制的結果比他們的預期要慢一些。由於物價調控政策存在時間差,65.9%的居民認為調控措施「效果不明顯」,認為「效果顯著」的比例只有2.9%。

55.6%的被訪者預計今後半年內物價總體上仍將上漲,但這一比例與2010年同期調查結果已經下降。

「要把物價漲幅降下來,還應根據形勢變化,提高政策的針對性、前瞻性、靈活性,並把握好宏觀調控的力度、節奏和重點。」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經濟學研究所副所長陳明生副教授在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說。

2011年12月中旬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當前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和物價上漲壓力並存,2012年工作要繼續採取綜合措施,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防止價格走勢出現反彈。

近半居民期望房價調控更嚴厲

過去幾年,中國許多城市房價過高,價格上漲速度過快。本次調查結果表明,超過八成的居民表示,最近三個月以來本地區房價基本停止上漲,其中有30.6%的人認為當地房價有不同程度下降。

對目前的住房價格水平,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有45.9%的居民認為「太高了,無法接受」,另有42.9%的人表示「偏高」。

為了控制房價,2011年中央和地方政府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房價增速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區房價已有所下降,「拐點」到來或即將到來已成業內的主流看法。

現行樓市政策實施效果得到多數受訪居民的肯定,54.5%的人表示現行的樓市政策對抑制房價上漲有一定效果,其中8.5%的人認為「效果非常明顯」,46.0%的認為「效果較為明顯」。

對2012年上半年房價走勢,有32.0%的居民看漲,但這一比例較2010年同期調查結果(45.8%)下降了13.8個百分點;看跌的人佔32.2%,比2010年的11.5%大幅上升20.7個百分點。另有35.7%的人預計將「相對穩定」。

對2012年上半年樓市政策,47.0%的居民期望「出臺更嚴厲的房價控制政策」;26.0%的人建議「繼續保持現有政策執行力度」。

「房地產問題,已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民生問題,社會問題。」中國政法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楊帆認為。

十七屆六中全會意義深遠

2011年多起「老人跌倒無人扶」事件和「扶老人反成被告」事件受到矚目,而小悅悅事件還引發了一場關於社會道德的討論。2011年10月13日,2歲的小悅悅在佛山南海黃岐廣佛五金城被兩車相繼碾軋,7分鐘內,18名路人路過似乎視而不見,漠然而去,最後一名拾荒阿姨陳賢妹上前施以援手。

「道德重建是中國社會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北京美蘭德信息公司高級統計師周江表示,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更關注利益關係,道德問題愈顯突出,可以說這是伴隨改革開放進程的一個「常說常新」的話題。十七屆六中全會的決定非常及時,非常重要,意義十分深遠。

51.2%的調查對象認為,「健全社會法律體系」是改善當前社會道德風氣較為有效的措施,這一比例在各項建議中最高;「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提高道德水平」,提及率為36.1%;「加強輿論監督,利用媒體進行宣傳教育」的提及率為30.6%,居第三位。

「多數中國人不僅不冷漠,而且還很有愛心和正義感。」周江認為,「目前個別媒體渲染道德危機,卻反而會傷害許多人對「好人有好報」的信念。

周江舉例說,雖有見死不救的「18個路人」,但也有護在傷者身前擋住車流的「最美女孩」,還有伸臂去接10樓墜童的「最美媽媽」。

在他看來,需用制度築起道德建設的「防風牆」,這涉及司法、行政、教育等多個層面,比如進一步完善相關的司法制度,大力推行道德教育,完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確立各社會階層的道德規範制度。

90%以上對社會穩定有信心

在2011年春的全國兩會前後,「幸福」成為其時最流行的詞語之一。

在多位專家看來,幸福感是一種心理體驗,它既是對生活的客觀條件和所處狀態的一種事實判斷,又是對於生活的主觀意義和滿足程度的一種價值判斷。

「幸福感表現為在生活滿意度基礎上產生的一種積極心理體驗。」周江說,「而幸福感指數,就是衡量這種感受具體程度的主觀指標數值。」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家庭和社會人際關係、收入、食品安全與居民幸福感有較高的關聯性,對城市居民幸福感的影響程度依次排在前三位。

生活壓力感受對幸福感評價也有直接影響,生活壓力越小,幸福指數越高。

根據調查數據進一步分析,當前居民的生活壓力排在前三位的「壓力源」依次為:物價上漲幅度大;社會保障還不完善;看病難看病貴。

儘管面臨種種壓力,但受訪居民普遍對2012年生活預期保持樂觀。對2012年國內社會局勢的穩定,90%以上表示有信心。

對2012年國內經濟形勢穩定、持續發展,80%以上表示有信心。

關於2012年個人收入變化,有90.4%的受訪者預計不會減少,其中,44.9%的人認為可能有不同程度增加。

另一方面,也有高達86.0%的受訪者預計2012消費支出不會減少,其中43.3%的人認為可能有不同程度增加。□

相關焦點

  • 調查指出90%以上中國人對2012年社會穩定有信心
    中國城市居民生活觀念和生活狀況調查  告別2011,升騰信心  90%以上的人對社會穩定有信心;80%以上的人對國內經濟持續發展有信心  調查機構:北京美蘭德信息公司  調查時間:2011年12月1日至12月11日  有效樣本量:3620  調查方法:計算機輔助電話調查
  • 湖北省物價系統調查:今年農民種什麼
    湖北省物價系統調查:今年農民種什麼 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最近,省物價系統成本調查隊對二十個縣
  • 「你太敏感了」:14種高敏感人群才懂的痛苦
    直到我在「HSP特質人群」文獻中看到一個極端案例:被試者說,難聽的音樂會讓ta有生理反應——比如嘔吐。我立刻想起了琳達,讓她趕緊看看自己是不是HSP(Highly Sensitive Person,高敏感人群)。PS:催吐是極端個例,不會所有HSP都高敏到擁有「特異功能」。因為敏感度是一個光譜,每個HSP的敏感度都可能不同。
  • 那些有才情的高敏感人群其實是高危人群?
    這種敏銳的覺察力正是我們常說的「敏感」,正是因為生理因素與常人不同,所以才會表現出異於常人的感知能力,擁有這項能力的人往往都與藝術創作有關。內觀己心——「高敏感」人群的非常態行為舉止在我們印象中,藝術造詣很深的人往往「不太正常」,經常表現出:不善交際、多愁善感、行為乖張,甚至是消極抑鬱。
  • 2020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5%——物價有條件保持穩定
    相關人士指出,2020年,CPI漲幅整體呈現前高后低的格局,全年漲幅處於合理運行區間,完成了物價調控目標。接下來,物價可能受季節性因素、新冠肺炎疫情等影響有所波動,但總體上有條件保持穩定。CPI環比和同比均由降轉漲2020年12月份,CPI環比和同比均由降轉漲。
  • 疫情下中低收入家庭財富受衝擊更大 如何解決?專家解讀 - 新京報...
    新京報訊(記者 潘亦純)4月21日,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螞蟻金服集團研究院聯合發布了
  • 58.5%居民認為物價高 專家預估明年物價上漲壓力比今年小
    【導讀】央行公布4季度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企業家信心指數上升,近半數銀行家認為宏觀經濟「正常」。  中廣網北京12月18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導,第四季度,由中國人民銀行在全國50個城市進行的2萬戶城鎮儲戶問卷調查。物價感受指數一直以來都備受關注。
  • 調查顯示:九成家長擔憂自閉症孩子未來
    調查顯示:九成家長擔憂自閉症孩子未來 記者軒慧 攝  壹基金髮布「中國自閉症調查報告」 調查顯示  昨日是第六個國際自閉症關注日,深圳壹基金聯合百餘家民間公益機構共同發起關注自閉症兒童的大型倡導活動——藍色行動。
  • 「治安高危人群」英文表達
    東莞警方稱,深圳清查違法犯罪人員,不可否認會將部分高危人群「趕」至東莞。近期,廣東東莞的街面接連發生幾單性質較惡劣的案件,引發了東莞市民對於東莞治安的擔憂。在深圳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舉行之前,為保證深圳治安穩定,深圳警方在四月份開展了一項行動,將8萬餘名「治安高危人員」清理出深圳。
  • 「你太敏感了」|高敏感人群生存指南
    對於這些人而言,生活中不僅需要承擔自己的情緒,還需要額外肩負一份別人的情緒,有時想要視而不見,卻關不上自己的內心,依然會敏感地做出反應。其實,「敏感」是人的一種正常的人格特徵的維度。因為它並不是兩個極值,即不是簡單的「敏感」或「不敏感」,而更像是一個變化的區間。我們所在意的敏感,正是一種敏感程度較高的體現,也就是高敏感。
  • 孤僻敏感愛幻想?你不是怪胎,只是一類特殊的「高敏感人群」
    孤僻、內向、敏感,曾經一度成為我甩脫不掉的影子。我一直努力地想要讓自己變得開朗、外向、豁達,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個名詞:高敏感人群。原來,有的人天生對情緒的感知就比普通人強。你是不怪胎,你只是天生敏感。高敏感人群,HSP(Highly Sensitive Person)不是一種疾病或狀態,而是一種比較穩定和持久的人格特徵。
  • 朱正威:健全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
    國際風險管理與社會穩定風險  當代社會,人為的發展性風險日益突出,源於政府行為活動引發的發展中不確定性風險大量衍生,並在不同地區、人群、行業系統中以不同張力積聚和擴散,給公共秩序、社會穩定帶來持續壓力和挑戰。縱觀近年來世界一些國家地區陸續爆發的內部經濟社會危機和政局動蕩,無不與政府公共政策失誤、公共治理的制度性缺陷有關。
  • 心理學:如果有這8種習慣,說明你可能是高敏感人群
    如果你不太確認自己是否屬於這種類別的人,那麼可以留意觀察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習慣,以下這8種習慣,就經常可以在高敏感人群身上找到。 高敏感人群很難對過去放手並擁抱未來,即便是過了很多年,他們也會受困於這些事件所帶來的負面情緒的影響。在他們看來,那些事情似乎一直都沒有過去。 正是因為HSP的感受比他人更加深刻,所以他們的內疚、憤怒、怨恨或是愛慕等情緒,會在他們身上停留的時間更長,因為他們仍舊和痛苦的事情以及所涉及的人在心理上保持著聯繫。
  • 「心」科普|你是「高敏感特質」嗎?
    「高敏感特質(HSP)」不是一種疾病或是症狀,而是一種比較穩定和持久的人格特徵,在學術界也稱為「感覺加工敏感」。1997年,心理學家Elaine Aron博士最早提出了HSP這一概念(同時她本人就是一名HSP)。研究顯示,HSP在人群中的比例大約是20%。男女分布差不多。
  • 從《內向高敏者》中:走進性格內向、神經敏感人群的內心世界
    《內向高敏者》是一本涉及人性發展方面的書籍,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走進內向高敏感人群的內心世界,認識許許多多不太有名的內向高敏感者,刷新以前對性格內向人群的刻板印象,得出每種性格都有自己的優勢,用自己安靜的方式與這個世界相處也未嘗不是一種幸福。
  • 2020年CPI指數上漲2.5%,專家預測2021年物價表現溫和,你信嗎?
    好在這個糟心的年份總算是翻篇了,在這裡有個小問題想諮詢下大家:你覺得,2020年整體物價漲幅大嗎?先來說說我的個人感覺。在2020年全年收入維持基本穩定,沒有大的支出項目的前提下,我明顯感覺到花在日常生活必需品上的錢多了許多,一年能存下來的錢比之前少了一些。我相信有不少朋友和我有相似的感覺,那就是2020年整體物價上漲至少會超過5%。
  •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社會心態調查報告
    社會心態就像一個無形的能量場,影響著個人和全社會的心理和行為。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民眾的個人心理普遍處於應激的憂慮和恐懼狀態,相應地,社會心態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對於疫情防控來說,積極社會心態至關重要。為了解此次疫情防控中的社會心態,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心理學研究中心在春節前開始進行社會心態的持續調查。
  • 巴西耳聾者超千萬 調查稱逾八成老年患者未戴助聽器
    巴西耳聾者超千萬 調查稱逾八成老年患者未戴助聽器 2019-10-很顯然,社會並沒有為此做好準備。」他強調,在全國老年人口不斷增加的時期,為耳聾者提供包容性工作和生活環境變得越來越重要。  據統計,有三分之二的耳聾者表示,日常活動中會遇到障礙。社會接受度和包容性的缺乏,限制了耳聾者的就業機會和受教育程度。在所有耳聾者中,僅有7%完成了高等教育;15%上完了高中;46%只接受過基礎教育;還有32%未曾受過教育。
  • 測測你自己:高敏感人群的16個習慣
    近期,包括蘇珊·凱因的《安靜》在內的諸多內向主題出版物高調發表,引起了大眾對此的極大興趣,人們更加注意到喜歡少些刺激和有著更高敏感度的個性特徵。阿隆博士提到,高敏感人群現在仍被認為是「少數」。   但「少數」並不意味著不好——實際上,高度敏感的人有一系列積極正面的個性特徵。跟著本文一起看看高敏感度人群的一些常見的個性特徵吧。   1. They feel more deeply.   1. 他們的感受更加深刻。
  • 讓敏感肌膚安全度過冬天的秘訣在於狀態穩定
    讓敏感肌膚安全度過冬天的秘訣在於狀態穩定 劉嘉酈 2018-01-05 10:03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