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戰鬥機,都具備超音速能力,但一般讀者可能不知道的是,超音速飛行對於絕大多數戰鬥機來說,是需要發動機打開加力時,才能真正實施的。
而且任何戰鬥機,超音速飛行的時間都不會很長,說出來可能許多人不相信,戰鬥機也超音速飛行,也就短短數分鐘的時間而已。
因此,出於對航空發動機延壽和降低故障率考慮,絕大多數的戰鬥機,在非戰鬥狀態下,都是以0.9馬赫的高亞音速或接近1馬赫的速度在飛行。
關於超音速巡航,這個概念是美國人率先提出來的,是在有了先進的第4代隱形戰鬥機F-22以後,才有了隱形戰鬥機的所謂「4S」標準。
所謂隱形戰鬥機「4S」標準,是指「超機動性」、「超音速巡航」、「超強隱形能力」和「超視距打擊」等。
雖然標準是美國人制定的,但其他國家在發展隱形戰鬥機時,都是立足本國航空工業的實際情況,美國人的所謂「4S」標準,只能是僅供參考,可以用來借鑑少走彎路,而不可能完全照美國的標準來套用的。
事實就是地講,即便按美國人的「4S」標準來套用,真正完全具備「4S」標準的戰鬥機,F-22都未能完全達標,因為「4S」標準中的那個「超音速巡航」,F-22也達不到連續超音速飛行,只能勉強在超音速狀態下飛行不足30分鐘。
因此,全程具備超音速飛行的戰鬥機,全球沒有任何一架戰鬥機能真正做到,隱形戰鬥機中「4S」標準中所謂「超音速巡航」,實際上更象是一個噱頭。
按美國他提出的「超音速巡航」,是指戰鬥機在不開啟加力的情況下,能夠持續在1.5馬赫以上進行超過30分鐘的超音速飛行。
第4代隱形戰鬥機中的F-35,最大飛行速度才1.6馬赫,實際上在飛行過程笨重的單發F-35飛不到這個速度,更不要說是超音速巡航了,超機動性也不存在,但仍然將其納入美標第4代隱形戰鬥機。
各位就不要對殲-20能否達到超音速巡航而耿耿於懷了,成飛的殲-20隱形戰鬥機,選擇了實用性更強,也比較更符合我空中力量所需求的超機動性。
而其超音速巡航能力,則有待新一代國產大功率某型渦扇發動機的研製成功,或者乾脆引進國外先進的動力系統,才能做到超音速巡航。
對於隱形戰鬥機來說,除了美國人所提出的「4S」標準以外,對現代戰鬥機來說,高戰場感知能力,較強的信息獲取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就顯得格外重要,打的就是信息化戰爭,殲-20在信息化作戰上具備後發優勢,全面超越了先期服役的F-22隱形戰鬥機。